-
蕭洋:我“混進”了中車高鐵車間
關鍵字: 中國中車中國高鐵參觀中車中車參觀動車組高鐵裝配車間高鐵生產長客探聽俄羅斯高鐵項目進展
進入第三個車間前有一項特殊要求,先過一座低矮的袖珍“獨木橋”,粘掉鞋底的灰塵。這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第一步,暗示著重頭戲的到來。
果然,先批“過橋”的車迷一進門,立刻“把持”不住,疾走、驚嘆、按快門,不約而同向前方包抄而去。
能淡定?眼前是齊齊整整好幾十輛嶄新的CRH380B!
(原諒我手抖)
這是車間參觀的最后一站,高速動車組制造中心裝配一車間,后來我才知道,它還有個外號,叫“兔子窩”。
和激動的車迷相比,中國標準動車組設計師王雷一臉“看破一切”的淡定。在他“格子衫風格”十足的介紹中,我們了解了長客高速動車組的技術發展和海外項目的進展情況。談及海外出口,我見縫插針地問,俄羅斯高鐵項目進展咋樣了?王工的答案非常詳細:俄方已初步提出了技術要求,雙方進行了兩次技術聯絡,現在在做總體概念設計。與以往相比,這次不同之處有四點:俄方要求的運營環境在零下50度;采用1520mm的寬軌;兩種受流方式;最難的是標準體系,要完全執行俄羅斯認證的標準。
暫別王工,人群被引上一道窄窄的鐵梯,順著它,我們登上觀景臺。極目騁懷,一道道動車組分列在“無邊無際”的工臺上,雪白、流暢,千軍萬馬,蓄勢待發。
喧鬧聲中,一個小伙兒“粘”在欄桿上,看著前方出神。好奇一問,他竟然就是長客的工人,入職六年,但卻還從未登上這里。丁雷告訴我,當聽到報名的消息,他“第一時間遞上‘投名狀’——食宿自理求帶走!太興奮甚至把9日當成了10日。”
幾句話聊完,身邊早已聚起更多的車迷,丁雷干脆義務當起講解員,“你們知道嗎,當年,龐巴迪一個老總在這個位置觀看了車間后,忍不住感嘆,‘這就是我們歐洲的大工業之夢啊!’”回來查了查報道,小雷激動得犯了個小口誤,把西門子說成龐巴迪了。
真不知道,長客有多少姑娘小伙兒是揣著這句“大工業之夢”工作的。
工藝文件一口清
隨著參觀的深入,車間逐漸顯示了全貌。這是長客最大的一個車間,東西長300米,南北寬120米,36000平方米的空間里布置了77個工作臺位,可以保證77輛動車組在此同時生產。沒有軌道也不用天車,如何挪動這些龐然大物?一艘氣墊船可以輕松解決問題。工人師傅介紹,即使在沒有馬達的情況下,五個女工也能借此把車推動,車間預留的30米綠色通道,也能保證25米長的車身拐動自如,想去哪兒去哪兒。
部分設備無法播放視頻請點擊這里觀看
在一列動車組底部,裝備車間張連超介紹了如何保證動車組的質量。原來,動車組的重要部件上都貼著各種小標簽,工人師傅以“實名制”的方式對產品負責,車間還對生產進行錄像化,并把相關資料附在隨車檔案中。張工介紹,用這些方式,是要強調生產人員“對車、對社會都是有責任的”,“也想告訴大家,動車組的質量是非常高的,希望各位車迷,一定對我們自己國家生產的動車組要充滿信心。”
好像怕我們信心不夠似的,組織方還亮出了最后的“大殺器”,請回身,就是她了。
裝配一車間的女工姚智慧,看著機靈,說話沉穩,透著一股子青春無敵的霸氣勁兒。帶領著兩個“小弟”,她向我們完整表演了“工藝文件一口清”的干擾式復述。所謂工藝文件,就是工人師傅的作業指導書。姚工介紹,在日常生產工作中,每列車有19726個線束、10萬個接線點,為了強化質量意識,車間的師傅們都會向她這樣,把作業指導書一口氣、一字不差地背出來。
姚智慧11年入廠,一直在這個車間從事高鐵生產工作,談及工作感受,她的答案很簡單,“這是一個非常光榮、神圣的職業”。
今年7月17日,也是在這兒,姚智慧以這樣的眼神、微笑、狀態,向國家主席習近平匯報了工作。
一架無人機劃過車間的“天空”,長客攝影愛好者霍雷師傅“咔嚓”一聲,為我們留下了車間參觀的最后一笑。以往,這鏡頭可是只為動車組服務的。接下來,我們還將前往長客小站,試乘/試駕一款最新動車組,下午,城軌、高速動車組的副總工程師們將與我們分享更多車輛故事。不過,這些同行間的“互黑”、國家間競爭的“刀光血影”、專家與車迷們的PK,一篇文章又怎么道得盡?
那么,就憶到這吧,最后,用這列特殊的高鐵說再見。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隆洋
-
最新聞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