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殷之光:溫莎王朝的告別
分享到:【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殷之光】
1926年10月23日,英國《經濟學家》的每月增刊欄目里,開篇便專門提到了困擾當時英國長達半年多的“煤炭業罷工”對戰后英國經濟的負面影響。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為了供養龐大的戰爭機器,英國可供出口的煤炭大大減少。而且,在煤炭產量上,英國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便逐漸下滑。除了戰爭需求之外,英國煤產量的下跌也與戰后英國1925年恢復金本位制度,導致英鎊價格虛高密切相關。這也使得英國煤炭更難于在國際市場上與其他國家在價格上進行競爭。
面對這種戰后的困難情形,當時的保守黨政府延續了一戰時的處理辦法,從美國進口煤炭補貼國內需要。戰后的德國,在國際條約的約束下,也開始限價出口煤炭,以求償還巨額戰爭賠款。在英國國內,煤礦的所有者們開始通過減產、裁員來保障自身利益。
截至1926年4月,即煤炭業大罷工開始之前的一個月,英國月產煤炭為2200萬噸。而隨著罷工開始,當年從五月到八月,全英的煤產量為0。直至9月,每周才出產些微的50萬噸。
能源危機產生的連鎖效應首先沖擊了英國的重工業。作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重要支柱,英國鋼產業受到的打擊最直接。當年4月,英國147座熔爐共生產53.91萬噸生鐵。而到了9月,僅有區區5座熔爐還在勉強生產。當月,全英總共出產的生鐵僅為1.25萬噸。同樣,產出的鋼也從4月的66.1萬噸銳減至9月的9.57萬噸。
1926年罷工的英國煤炭工人,突破來源:wiki
這樣的情形,即便是最堅定的保守黨自由貿易經濟的吹鼓手《經濟學人》雜志也不得不承認,英國的鋼鐵業已經“幾近消失”。而如果煤炭工人再不返工,能源短缺造成的危機便會“持續到來年八月”。
即便如此,當時不少英國面向小資產階級的報刊雜志還在不斷唱誦著贊歌,描繪了前途一片大好的圖景。而實際情況遠比媒體上承認的嚴峻得多。僅僅六個月,英國就從原先世界最大的能源(煤炭)出口國,變成了一個需要大量依賴能源進口的國家。在1926年上半年,英國總共進口的煤炭高達1540萬噸。
即便如此,也無法趕上英國工業生產需求的數量。算上本土庫存和生產的煤炭,英國還是面臨著巨大的能源缺口。據估算,1926年上半年,如果按照之前的需求量,作為工業革命后世界第一強國,英國需要9000萬噸煤炭才足夠生產需求。
與此同時,美國、日本、歐洲(主要為波蘭)這些工業革命的“后起之秀”則開始增產煤炭。進一步對英國煤炭業、重工業形成擠壓和沖擊。而由于對能源進口需求量的增加,英國還面臨著全球貨運能力不足的問題。從美國前往英國的貨輪上,幾乎都滿載著煤炭。而相應的,留給糧食進口的空間就被幾乎擠壓殆盡。這也就造成了英國糧食價格猛增。
1926年上半年,從加拿大運往英國的谷物價格已經上漲到了每夸脫6先令6便士。而與上年同期相比,當時的運費僅有3先令4便士。英國境內運費也同樣暴漲。從原先的每噸16先令6便士,瘋長到42先令6便士。能源、食物這類基本生活成本的暴漲,更進一步造成英國廣大產業工人實際工資下降。
堅定的自由貿易支持者、帝國主義者、當時保守黨政府的財政大臣溫斯頓·丘吉爾采用了一個激進的辦法,試圖重新恢復英國的全球影響力——他恢復了英鎊的金本位制度。簡單說來,這個政策的目的在于重振英鎊的全球硬通貨地位。
然而,當時英國已經由于其19世紀末金融帝國主義的迅速發展,出現了產業空心化的苗頭。殘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更是令英國一方面損失了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另一方面在經濟——特別是能源、重工業方面轉向依賴美國。
從20世紀初開始的金融合作,也使得大西洋兩岸的金融資本家們利益深度捆綁。他們的投資,通過鐵路、公路、礦山等暴利行業遍布了南非、北美、澳新等“白人殖民地”,也通過由不平等條約獲得的優勢權益,滲透到了諸如北非(埃及)、中亞(伊朗)、阿拉伯半島、以及中國等半殖民地地區。
隨著這個金融帝國的網絡在全球展開,全球交通的基礎設施逐漸完善,金融資本家們也開始變得越來越像今天的“世界公民”一樣,漸漸與他們的“祖國”關系越發松散。日益成熟的金融帝國網絡使得他們不再像19世紀中期那樣,需要仰賴帝國的炮艦,為他們開拓新的市場,保障他們的不平等權力。20世紀的金融資本家們,將他們的霸權建立在金融產品與法律制度的網絡之上。
當然,在這背后,一個以“盎格魯-薩克遜”種族想象與“新教倫理”為基礎的種族-宗教情節,持續為這群霸權者們居高臨下“指揮”世界的行為提供道德裝飾。
丘吉爾通過“金英鎊”試圖重振英國的嘗試并未成功。相反,英國的黃金持續不斷向外流出。據《經濟學人》1926年10月30日的一篇文章估計,自重回金本位制度以來,英國外流的黃金已經高達411.11萬英鎊。財富外流、產業空心化、過度依賴進口,這一系列的問題都沖擊著當時英國的保守黨政府。截至1926年10月4日,英國財政赤字已高達8200萬英鎊。而相比之下,1925年同期,英國的財政赤字僅有5700萬英鎊。而這個數字中,還未統計由于巨大的失業人口,對英國稅收造成的負面影響。
就在這個局面下,當時的英國政府嘗試通過加強與其殖民地的聯系,來振興英國本土經濟。1926年10月19日,英國帝國會議(Imperial Conference)就在這個背景下召開。會議一共開了一個多月,召集了來自澳大利亞、加拿大、印度、愛爾蘭自由邦、紐芬蘭、新西蘭和南非等7國的總理、財長、工商、外交等政府高級領導人,在英國時任首相保守黨黨魁斯坦利·鮑德溫(Stanley Baldwin)和樞密院議長(Lord President of the Council)貝爾福伯爵(Arthur Balfour, 1st Earl of Balfour)的主持下,商討了“大英帝國”與其“內部的自治社區”在新世界格局下的命運問題。
1926年,英王喬治五世(前排中)、鮑德溫(前排左)與各國總理合影,圖片來源:wiki
名義上,為了方便與會人員的交通便利,會議被安排在1926年國聯大會之后。而實際上,這個安排也反映了英國在一次世界大戰之后所面臨的一個尷尬局面。第一次世界大戰帶來的兩個根本變化是歐洲舊勢力的衰弱和美國全球勢力的崛起。
這一變化對全球格局,特別是殖民地與半殖民地的影響則是根本性的。在不改變霸權邏輯的前提下,衰落帝國的全球勢力范圍如何重新分配?美國作為新興全球霸權,又如何重新建構其世界霸權結構?同時又如何尋找不同于歐洲舊帝國的霸權敘述?這些問題都是新成立的國聯所必須面對的困難問題。
1925年末簽署,并于1926年9月正式批準生效的洛迦諾公約(Locarno Treaties)便是對這一系列問題的國際法回應。這一系列條約重新劃定了歐洲國境、確立了集體防御的原則,同時也明確將蘇聯樹立為歐洲新的共同敵人,在重新建構了歐洲“團結”的局面下,也加速推進了德國戰后的正常化進程,并正式準許德國成為國聯第六個常任會員國。
在這種“正常化”、“平等”的圖景下,英帝國與其內部“自治社區”之間的關系將何去何從,便成了英國不得不面對的尖銳問題。原先隸屬于英國的那些“白人的國家”,不再滿足于法律上的從屬地位,而面臨嚴峻經濟危機的英國,也無力無意負擔維持帝國所必須承擔的昂貴成本。1926年帝國會議討論的首要議題,便是英帝國與其自治領(dominions)之間的國際法地位問題。
會議最終在法律上,確立了個自治領在法律地位上與英國之間的平等關系。這些“白人的國家”不再隸屬于英國。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沿用至今的字眼——“共榮聯邦”(Commonwealth)。作為交換,那些英全球帝國內的“白人的國家”們,在這個“共榮聯邦”的框架內,加強與英國本土的自由貿易聯系。在這個一次世界大戰之后新舊霸權交替的世界格局下,英帝國悄然瓦解,“英聯邦”默默誕生。
就在“英聯邦”默默誕生的同年,一個叫伊麗莎白·亞歷山德拉·瑪麗(Elizabeth Alexandra Mary)的女嬰也在溫莎王室里呱呱墜地。由于她的父親阿爾伯特親王,作為時任英王喬治五世的次子,并沒有希望繼承王位,因此她的誕生也并未引起什么注意。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陳軒甫
-
美國新增感染64846例、死亡413例
2022-09-13 06:52 抗疫進行時 -
澤連斯基:烏軍已重新控制6000平方公里領土
2022-09-13 06:46 烏克蘭之殤 -
中國代表:反對借人權問題干涉斯里蘭卡內政
2022-09-13 06:45 龍象之間 -
美國國會山騷亂調查委員會:將討論是否推動與特朗普和彭斯的面談
2022-09-13 06:41 美國大選 -
中國代表:呼吁美英澳三思而后行,放棄對抗行徑
2022-09-12 23:05 -
俄羅斯用更低價格石油“拉攏”印度?克宮:不屬實
2022-09-12 23:01 俄羅斯之聲 -
上任將滿一年,岸田內閣支持率現死亡交叉
2022-09-12 22:33 日本 -
“烏軍已突破至烏俄邊境地區”
2022-09-12 22:14 烏克蘭之殤 -
女王葬禮一堆要求,外國大使遭不住了
2022-09-12 22:11 -
“烏克蘭‘燒光’武器庫存”,西方忙開會談增產
2022-09-12 21:57 烏克蘭之殤 -
“西方想盡辦法刷存在感,但還是讓非洲很失望”
2022-09-12 21:33 非洲之窗 -
普京:去美元化進程不可避免
2022-09-12 21:17 俄羅斯之聲 -
“對于歷史、臺灣等涉及中日關系根本的重大原則問題,不能絲毫含糊”
2022-09-12 19:27 中日關系 -
CNN非裔記者談完“拒絕哀悼英女王”,離大譜了…
2022-09-12 18:41 -
俄大使批德國向烏提供致命武器:越紅線了,你們犯下過罪行
2022-09-12 17:17 烏克蘭之殤 -
王岐山前往英國駐華使館吊唁伊麗莎白二世逝世
2022-09-12 15:38 -
習近平將出席上合峰會,并訪問中亞兩國
2022-09-12 15:09 觀察者頭條 -
英媒:買家拒付印度大米新出口稅,百萬噸糧食滯留港口
2022-09-12 14:47 印度驚奇 -
印尼總統考慮購買俄油:能源與人民最大利益密切相關
2022-09-12 14:47 觀察者頭條
相關推薦 -
看到這一幕,印度慌了 評論 186到期!“歐洲俄氣時代終結” 評論 2192025,中國外貿要回答這四個問題 評論 20觀網網友選出20大新聞:標記共同度過的2024年 評論 452024,這十大中國“奇觀”改變未來 評論 50最新聞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