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占豪:莫迪安倍各有懷抱,安倍拉攏無礙中印合作大局
關鍵字: 印度日本莫迪安倍中印關系安倍拉攏日印合作龍象之間亞洲,中、日、印三國實力最強。因此,三國關系如何發展備受世界關注。
2013年5月,李克強總理上任后首訪選擇印度,訪印后才訪有“巴鐵”之稱的巴基斯坦。2014年5月26日印度新總理莫迪宣誓就職,莫迪就職不到半月,6月8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即派外交部長王毅作為特使訪問印度并帶去口信。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印度新任總理莫迪,上任后不但沒將中國作為首訪對象,甚至在中、日的訪問次序上也將日本放在了前面。更莫名其妙的是,莫迪政府在8月中旬向中國政府發出請求,要求推遲習近平主席的訪印時間,理由竟是原定時間與印度總統慕克吉訪問越南時間沖突(慕克吉將于9月15日至17日訪問越南)。
安倍其實就是個大忽悠。
莫迪政府的行為,不但不合外交禮節,甚至對中國的熱情顯得有些傲慢與輕視。印度總理為何如此選擇?他的意圖是什么?日、印靠近各有什么算盤?對中國國家戰略又會構成什么影響?這一系列問題都是我們該研究和討論的。
印度的選擇與意圖
新一屆中國領導人上臺后,對印重視度超過往屆。在中印有領土爭端的情況下,中國政府仍能作出如此主動和積極的外交姿態,可見對中印關系的重視程度。中國重視中印關系,是因為中印不但是鄰國,還都是世界上兩個最大的人口大國,又都是金磚國家的成員國。中印友好,無論是對彼此還是對地區,甚至是對全世界,都是有百益而無一害的好事。
反觀印度,新一屆莫迪政府對中國的熱情好像并不十分領情,甚至有些冷淡和無禮。之所以如此,主要應有如下五方面原因:
一、戰略上對中國的警惕。印度是一個人口大國,國土面積也不小,印度一直有地區大國夢。印度曾是葡萄牙、荷蘭、法國和英國的殖民地,殖民時間最長的是英國。殖民歷史給印度打下了很強烈的親西方意識,個中原因很多,這里不作闡述。西方意識和民族主義,使得印度人既想成為地區大國,又想在成為大國的情況下與西方國家為伍。這一點在意識形態方面和中國出入很大。印度人一直追尋大國夢,其首先想成為的就是亞洲領導者。但是,中國崛起使得印度夢受到打擊,在面對中國時也顯得心境復雜。一方面,印度認為中國是印度成為世界大國的絆腳石;另一方面,印度又對中國有一種敬畏感,這種敬畏感不僅僅來自于中印戰爭,還來自于中國這些年的高速發展,這種發展讓印度既看到了機會又看到了威脅。再加上中印至今仍有領土爭端,所以印度在戰略上對中國一直保持高度警惕和戒心。正是這種警惕和戒心,才構成了西方拉印制華的運作空間。印度總理莫迪之所以選擇先訪日本而非中國,戰略上對中國的警惕之心是重要原因之一。
二、經濟原因。2008年后,印度經濟發展不太穩定,2013年因匯率下跌,以美元計價的印度經濟不漲反跌。印度的經濟問題一直困擾印度政府。莫迪這次訪問日本,日本除給其極高規格的接待外,還承諾未來5年內對印公共和私人投資及企業貸款總額達到336億美元。這么大規模的投資承諾,正是新上任的莫迪所想要的,自然會吸引莫迪前去。
三、玩戰略平衡。鑒于當前的國際形勢,印度考慮到自己的國力、經濟和政治安全等因素,并不想選邊站,而是想玩兩個平衡:一個是中、俄和美國之間的平衡,另一個是中、日之間的平衡。在中俄方向,印度是金磚國家,是上合組織觀察員國;印度不但和俄羅斯保持密切關系,和中國的關系也較為穩定。在美國方向,印度也表現積極,除積極發展與美國的關系外,也一直在強化和西方其它國家的關系。總之,印度在中、俄與美國之間,一方面要在發展中國家層面與發達國家爭利益,另一方面又試圖在政治上利用發達國家的實力,提高自己在地區的影響力。在中日之間,印度在政治上更傾向于和日本走近。因為,印、日間沒有沖突,只有利益。不但有經濟利益,還有政治利益。譬如,雙方都想加入聯合國安理會,經濟上雙方互補性也很強。更為重要的是,在中日之間中方屬強勢一方,印度就想通過在中、日之間玩平衡,來換取對中國一定程度的遏制。如此不但可取悅日本,也對在中美之間玩更大平衡有幫助。
四、與日本抱團取暖,圍堵中國。日、印都和中國有領土爭端;日、印實力都不如中國,面對中國時都有些力不從心;日、印地理上恰處中國對角的兩個方向。這些,都使得日、印有抱團取暖,圍堵中國的現實利益和主觀意圖。
五、有意介入南海和東海。印度一直想介入中國南海,在南海與越南眉來眼去。印度推遲中國國家主席訪印,理由就是總統訪越。站在正常國家利益角度這理由簡直不可思議,中國對印度來說比越南重要得多,豈能置重要于不顧而求其輕?印度就這么做了。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印度想向外發出印試圖干涉南海的信號。同時,也是向外發布印度在冷淡中國的信號。與印度一樣,日本也想介入南海。如此,兩者就找到了共同語言。而只要和日本接上頭,印度或多或少就能在東海上偶爾說上幾句,這就是印度想達到的效果。
日本的選擇與意圖
一、與印度抱團取暖,圍堵中國。在與中國交惡后,日本比印度更需要找伴取暖。而且,和印度一樣,日本也對中國發展持矛盾心態,一方面想利用,另一方面又擔心。所以,找印度一起抱團取暖、圍堵中國就非常合理了。
二、打破外交窘境,為安倍軍國主義路線壯膽。由于安倍完全倒向美國,再加上要走軍國主義路線,使得日本已和中、俄、韓交惡,這讓安倍的亞洲外交舉步維艱,非常被動。在這種情況下,拓展與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國家的關系,對日本來說非常有必要。只有這樣,安倍政府才能為自己的軍國主義壯膽。
三、經濟上尋找資本和產品輸出地。 在與中國交惡后,中日經濟上都有較大損失,日本對華商品和資本輸出都遇到困難。作為發達國家,日本需要有更多資本和商品的輸出地。印度作為世界人口第二大國,顯然是很好的投資地。發展與印度的關系,符合日本經濟利益。
四、改變對華的政治劣勢。近幾年,日本對華政策越來越偏激,中日實力逆轉又使得日本政府在政治上的劣勢非常明顯,雖然背靠美國,格局仍難有大的改觀。在這種情況下,發展在心理上與中國有隔閡國家的關系,有助于日本扭轉這種政治劣勢。在這方面,印度做得不錯,這次莫迪訪日,除在領土爭端上暗批中國外,莫迪甚至還暗地為日本軍國主義張目。
綜合來看,日印走向合作、戰略靠近,是雙方戰略和現實利益決定的,是必然趨勢。這種趨勢,在一定程度上會損害中國的利益。但是,鑒于中印存在的戰略利益和共識遠大于分歧,中印雙方是合則兩利、斗則兩傷,因此中印關系并不會因日印關系靠近而發生大的變化。中印關系,在未來很長時間內不但仍可獲得健康發展,雙方在政治、經濟、金融、文化等領域的合作空間未來也會越來越大。
基于此,雖然有必要對印度莫迪政府的一些言行提出警告,但也沒必要對日印關系走近過于敏感。某種意義上說,只要中國掌控好當前中國內外的戰略大局,中印之間的利益就遠遠大于分歧,中印關系自然就不會跑偏。
至于莫迪的政治外交表現,只能表明其并不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家。莫迪的不夠成熟雖然會局部影響中印的合作進度,但并不會改變中印合作大局。因為,中印雙方的合作是由雙方的戰略和現實利益決定的,并不會因為莫迪的個別過激言行而發生本質改變。因此,對日印靠近一方面要保持一定警惕,另一方面也要理性和客觀看待,掌控自我的方向才是更重要的。不過,需要指出的是,鑒于莫迪政府不成熟的外交表現,日理萬機的中國國家主席2014年是否還能安排出時間訪印將成為未知數。估計不久,莫迪政府就會自己不成熟的外交表現而不得不刻意向中國示好。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李亢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66“她下月訪華,盡管特朗普團隊表達了擔憂” 評論 45“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評論 107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評論 125最新聞 Hot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
還在扯皮中國,“涉華條款全刪了”
-
中國“光伏OPEC”發文嚴厲質問央企,怎么回事?
-
“最后一道貿易障礙,中國解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