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察者網專訪| 張軍:改革仍要發揮地方政府積極性
關鍵字: 中國經濟改革雙軌制張軍林毅夫貨幣政策CPI俄羅斯轉型東歐劇變11月13日,第七屆中國經濟理論創新獎頒獎禮在深圳舉行,觀網讀者們熟悉的幾位學者林毅夫、張軍和樊綱的“過渡經濟學理論”獲獎。這個獎項雖然沒有孫冶方經濟學獎歷史悠久,但是從往屆獲獎人,以及獲獎理論來看,其含金量在經濟學界所有獎項中屬最高。
前排從左至右:李周、林毅夫、厲以寧、樊綱、張軍 (新浪財經)
比如2008年第一屆杜潤生等人的“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理論”,2009年,厲以寧等人的“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理論”;2010年,以吳敬璉、周小川、郭樹清等人的“整體改革理論”,2011年,以華生、田源、張維迎等人的“價格雙軌制”理論,等等。
這些理論與中國改革進程的實踐息息相關,也成為中國改革30年成就的最好注腳。
在頒獎禮的前一天下午,觀察者網編輯在獲獎者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軍教授的家中,就此次獲獎,以及近期公眾關注的經濟熱點問題進行了采訪。
此次林毅夫、張軍、樊綱等三人獲獎的過渡經濟學理論,通俗的說法就是,對中國30年來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成功經驗,進行了富有創新性的解釋,并構建了一套指導后期改革的普遍理論。
張軍在分析他在過渡經濟學理論的研究時指出,轉型在中國是個永恒的話題,中國的經濟改革還沒有完成。對1980年代的研究對中國當下及未來的經濟轉型仍有現實意義。
“改革能不能成功,要考慮初始條件,要考慮改革方式選擇的重要性。我們現在的很多改革,都是自上而下的,即所謂的頂層設計。我個人覺得不是所有的改革都可以采取這種方式的。80年代的很多改革只所以成功,是因為自下而上的比較多。”
此外,張軍教授還回答了當前宏觀經濟的幾個熱點問題,比如,經濟面臨通縮風險究竟怎么辦?張軍稱,他對當前過于謹慎的貨幣政策持保留意見,他認為當前央行放水的力度還不夠,實際利率仍然偏高,無論從穩增長還是調結構,在經濟下行風險的時候,都需要更為寬松的貨幣政策。
以下為采訪全文:
“中國諾貝爾經濟學獎”貴在堅持
觀察者網:首先要祝賀你獲得中國經濟理論創新獎,從歷年獲獎的理論、經濟學家以及獎金金額來看,這個獎應該是經濟學界含金量最高的一個獎項了。具體請你講講整個評獎的過程?
張軍:中國經濟理論創新獎,原來是一年一次,2013年決定改成兩年一次,2015年是兩年評一次的第一年。我也是評選委員之一。
評獎方法有點跟諾貝爾獎類似,是200多位經濟學家或機構先提名、推薦或自薦,獲得提名之后公示,然后評審專家第一輪投票,根據投票結果排序。第一輪在十幾個推選的理論中,投票選出三個獲獎的理論,第二輪既對理論進行投票,也對相應的主要貢獻人進行投票。每一張投票只能選擇一個理論,同一理論的主要貢獻人最多可選擇3人(或組)。
第一輪“過渡經濟學理論”進入了前三名,這個理論的主要貢獻者有8個人,包括我、林毅夫研究組(林毅夫、蔡昉、李周)、胡汝銀、冒天啟、盛洪、樊綱等。第二輪投票我們作為主要貢獻者,就不能再投了。評獎中有個規則規定:主要貢獻人的票數要超過總票數的25%。最后第二輪只有三個人票數超過了25%,所以就是林毅夫、樊綱和我三人獲得這次的中國經濟理論創新獎。
從評選規則方法上來說,這個獎還是比較公正的。
不過,一些人對經濟理論創新獎這個名字有些議論,認為用理論創新這幾個字可能不是特別恰當。但是從歷屆獲獎的理論來看,是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轉型產生重大影響的一些理論研究,是指研究中國經濟的理論,而不是單純的經濟學理論的創新。
組委會關敬如拜訪獲獎人張軍
比如第一屆獲獎者是杜潤生等研究團隊的“聯產承包制”理論,當然這也有作品;還有郭樹清、周小川等設計的一攬子聯動價格改革。
我相信,這個獎項如果堅持下去的話,越是后面就會越接近經濟學理論的原創性研究了,就跟中國的改革沒有關系了。貴在堅持,一定是要做下去。
觀察者網:經濟學界還有很多獎項,比如孫冶方獎,媒體曝光度很高,此外還有張培剛獎,蔣學模獎等等,你是這些獎項的獲得者,也是不少獎項的評委,這些獎項的功能側重點,有何不同?
張軍:孫冶方獎,是歷史比較久遠的一個經濟學獎項,1984年就開始了,每年獲獎的學者比較多,有論文也有著作,已經舉辦了15屆,雖然也是民間的,但似乎也有一些官方色彩。
張培剛本人是世界發展經濟學的創始人之一,張培剛經濟學獎,主要評選在發展經濟學領域有建樹的著作和論文。已經評選了5屆,兩年一次,堅持的不錯。2014年開始,海外研究中國經濟的學者也入選了。
2010哈佛大學的Dwight Heald Perkins教授獲獎,他老遠飛到武漢來領這個獎,當時有四個人獲獎,包括我、北師大李實,還有北大的盧鋒。
復旦曾經還有一個蔣學模經濟學獎,由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歷屆畢業生于2002年共同發起設立,當時的獎金比孫冶方獎高,獎金是10萬。第一屆華民、姜波克等學者獲獎;第二屆是我一個人。
蔣學模獎的評選是所有候選人到場,現場投票現場頒獎的,所以投票的時候場面很激烈。有媒體參與,如果落選場面就比較殘酷。后來搞了三屆,就沒有堅持下去,很可惜。。
不是所有的改革都適合頂層設計
觀察者網:10月中旬,中國經濟理論創新獎揭曉后,主辦方到獲獎者辦公室來頒發獲獎證書,還要獲獎者發表獲獎感言,具體你說了些什么?
張軍:我講了兩點:一是,這個獎項,是對我在中國經濟轉型這個領域所做研究的承認,也是對15-20年前,我們這一批研究過渡經濟學問題的學者,所做的研究工作的認可和評價。
第二:轉型是個永恒的話題,中國的經濟改革還沒有完成。80年代的研究對未來的經濟轉型還是有一定價值。
為什么是大約20年前的研究,而不是更早,原因在于,80年代的時候,中國經濟推動了一系列改革,特別是農業農村、鄉鎮企業改革、經濟特區等領域,中國經濟學家做了很多研究,但是那時候還沒有轉型的說法。
直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俄羅斯以及東歐國家發生巨變,到1990年代中期,不僅國內還有海外學者就開始研究,從計劃到市場轉型的過程中中國和俄羅斯的不同。
首先中國和俄羅斯的轉型結果不同,中國導致經濟增長,俄羅斯導致經濟衰退。為什么會產生如此不同的結果,大家對這個領域的研究開始感興趣。
中國和俄羅斯改革的方案不一樣,策略不同,俄羅斯東歐就是休克療法,一攬子的一次性的改革,中國是漸進式的,碎片式的,增量式的,實驗式的。當時的經濟學家就創造了很多概念,通過刻畫中國和俄羅斯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中的不同,試圖用這種差別來解讀兩種不同改革的結果。
90年代中期,海內外學者在這個領域就做了很多研究,想探討中國經濟改革方式究竟是什么?我在這領域做了不少工作,寫了理論模型去解釋中國的經濟改革。
1995年左右,我寫了一本書,《雙軌制經濟學:中國的經濟改革1978-1992》,整個研究觀察的時間段其實主要是80年代。但是為什么90年代才寫,因為俄羅斯東歐90年代才發生轉型,把中國和俄羅斯對照起來才能看清中國80年代的改革用了什么方式。
這本書還得了上海市社會科學優秀著作一等獎年代。書里主要是解釋,什么是雙軌制,以及雙軌制改革為什么會導致中國經濟增長。
1990年代后期 ,我的研究繼續深入:固然中國改革方式與俄羅斯不同,但是為什么中國會走上雙軌制?俄羅斯為什么會走上休克療法?就是說中國為什么選擇了雙軌制,俄羅斯為什么選擇了激進的休克療法?
一個國家選擇哪一種改革方式,與這個國家面臨的初始條件有關。我發布了很多文章,有中文、英文的,其中有篇文章專門討論初始條件與改革的速度之間的關系。我寫了一個模型來解釋,為什么中國沒辦法選擇激進的改革,而俄羅斯沒法選擇漸進式。
其實,俄羅斯在戈爾巴喬夫時代,也走過漸進式改革的道路,但是很快發現行不通,失敗了。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經驗,就要找到原因,我發現這跟俄羅斯的約束條件有關系。
我的模型的一個主要思想是,要搞雙軌制,政府必須要有能力控制計劃這一軌,同時放開市場軌。俄羅斯之所以選擇激進改革,是因為俄羅斯的政治改革優先于市場改革,民主化了,政府已經沒有能力控制計劃軌,只能推動市場軌,這樣漸進式改革方案一開始就實施不了。
改革方式是不是采用雙軌制,跟政府能不能履行計劃制度,有沒有控制能力相關。俄羅斯恰好不具備,因為政治改革優先于經濟改革,國家對經濟的控制能力沒有了。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蘇堤
-
全國最大!哈密百萬千瓦“光熱+光伏”項目并網發電 評論 37“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75“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123“她下月訪華,盡管特朗普團隊表達了擔憂” 評論 54最新聞 Hot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
還在扯皮中國,“涉華條款全刪了”
-
中國“光伏OPEC”發文嚴厲質問央企,怎么回事?
-
“最后一道貿易障礙,中國解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