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256期:對話希臘前財長,再議歐洲何去何從
最后更新: 2024-11-03 08:48:19“歐洲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夠擺脫美國的控制,最終走出一條符合自己利益的道路?”
“曾幾何時,我們曾設想一個聯邦的歐洲,一個團結的歐洲。”
“現在歐洲經濟面臨明顯的下行趨勢,歐洲各國的民眾心態如何?”
從俄烏沖突爆發以來,歐洲何去何從的問題一直飽受關注。一段時間以來,我們也看到歐洲確實陷入了多重發展難題當中。在東方衛視10月28日播出的《這就是中國》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和原希臘財政部部長、現為雅典大學經濟學系教授的亞尼斯·瓦魯法基斯圍繞歐洲的前景問題進行了探討。
張維為演講
今天我們非常高興,歐洲政治家、希臘前財長亞尼斯·瓦魯法基斯先生做客我們《這就是中國》欄目,與大家一起探討歐洲面臨的挑戰以及未來。
我記得不久前的一次采訪中,亞尼斯被問到“如果有機會再次出任希臘財政部長,你的做法會和過去有什么不一樣?”。他說:“我對歐盟的態度將會少一些外交客套,多一些坦率直白。”其實,這也是我們這個欄目最喜歡的風格——坦率直白。我們將本著這種風格來探討一些大家比較關心的關于歐洲及中歐關系的話題。
俄烏沖突爆發后,我們做過多次節目探討這場沖突給歐洲帶來的挑戰。我們一直認為,這場沖突的最大受害者是烏克蘭,因為戰爭發生在烏克蘭;而歐洲,應該說是第二大受害者,它承受了能源危機、難民危機、通貨膨脹、經濟衰退等等。多數中國人都認為,這些危機的主要原因恐怕是歐洲缺少獨立自主和內部凝聚力,導致外部勢力干涉歐洲易如反掌。
7月18日,在法國斯特拉斯堡歐洲議會總部,烏爾蘇拉·馮德萊恩經投票再次當選歐盟委員會主席。圖源:新華社
所以,今天我們想以此為背景,就歐洲面臨的另外一些挑戰,和亞尼斯進行一次對話。
首先,這個世界上存在著我們講的“東西矛盾”和“南北矛盾”,但實際上在歐洲內部也存在著類似的矛盾。
歐洲的“東西矛盾”主要指歐洲東部的前社會主義國家與歐洲西部的法國、德國等傳統大國之間的矛盾。它們對很多問題的關注點是不一樣的。比方說,在安全問題上,法國十分關注自己在北非影響力的下降,而波蘭、立陶宛這些東部國家更關心俄羅斯,因為它們與俄羅斯可能爆發正面的沖突。作為域外大國的美國又不斷地挑撥所謂的“老歐洲”與“新歐洲”的對立。
歐洲內部的“南北矛盾”,主要指相對發達的歐洲北部國家和相對欠發達的南歐國家之間的矛盾。比方說,德國對包括希臘在內的南歐國家似乎總有一種居高臨下的態度,許多德國政客認為德國對歐盟的貢獻最大,南歐國家占了德國的便宜;南歐國家則憤憤不平,認為德國早已從它們那里賺得盆滿缽滿。
所以我對亞尼斯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他對歐盟前景的看法。隨著歐洲東西南北矛盾更加復雜,今天似乎越來越多的人都對歐盟的前景感到悲觀,所以我想問一下亞尼斯,怎么判斷歐盟的未來。
第二,幾乎所有數據都證明,歐洲在數字經濟領域內相對落后了,世界上最大的互聯網平臺,要么是中國的,要么是美國的,沒有歐洲的。一般認為主要原因是因為歐洲小國林立,語言眾多——光是歐盟就有24種官方語言——導致互聯網產品的應用市場規模狹小,研發與運營成本非常之高。此外,歐洲對美國互聯網平臺的壟斷行為沒能夠進行足夠的干預,我想這恐怕也是一個原因。
這一切又影響了歐洲數字經濟的發展。以德國提出的工業4.0為例,一般認為工業1.0是蒸汽機時代,2.0是電氣化時代,3.0是信息化時代,4.0是智能化時代。德國工業4.0是在2013年提出的,它對中國的影響非常之大——受德國方案的啟迪,中國于2014年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并認真地加以落實。十年過去了,對于德國工業4.0,多數人都認為已經失敗了,而“中國制造2025”卻成功了。
德國工業4.0失敗的一個主要原因,我個人認為,是隨著默克爾總理下臺之后,德國政客跟著美國走,甚至不惜中斷與中國華為公司以及阿里的合作。我記得我在《這就是中國》2019年1月播出的第一期節目中就談過,我們到德國訪問,跟當地智庫進行交流,我說“我們中國不是祈求與德國合作,而是認為這樣的合作符合中國和德國兩國的共同利益,如果你們沒有興趣與我們合作,我們不在乎的”。
此外,俄烏沖突爆發之后,德國又與俄羅斯能源脫鉤。這樣一來,德國既失去了華為全球領先的通信技術,又失去了廉價的俄羅斯的能源。這一切的后果是,德國不僅沒有把工業4.0做好,甚至可以說無從談起,而且德國整個制造業都受到重創。坦率地講,我們真的為德國乃至歐洲感到可惜、遺憾。
在德國杜伊斯堡拍攝的杜伊斯堡港景象。資料圖:新華社
所以,我對亞尼斯提出的第二個問題就是:如果歐洲沒有足夠的自主性,歐洲的數字經濟路在何方?歐洲會不會因此而錯過第四次工業革命?
第三,與工業4.0類似,歐洲是最早意識到環保問題并提出綠色能源轉型的地方。在2019年歐盟就率先推出了應對氣候變化的歐洲“綠色協議”(Green Deal),要求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然而,現在歐洲的綠色轉型面臨嚴峻挑戰。
比方說,綠色轉型需要大量的投資,但現在看來歐洲無法落實。受新自由主義思想的影響、長期的收縮政策,還有經濟金融化,導致政府投資銳減——上世紀70年代的時候,歐洲國家政府投資要占它GDP的30%左右,現在即使像法國、德國這樣的歐洲大國,它們政府的投資只占GDP的16%左右,而新冠疫情和俄烏沖突又帶來經濟普遍的不景氣。此外,歐盟內部各國的利益也存在比較大的分歧,執行能力和意愿也參差不齊,加上綠色轉型技術的成本在歐洲也高企不下。
相比之下,中國把所有能源轉型目標都融入一個又一個的五年規劃,一項一項地加以落實,結果中國后來居上,成為世界能源轉型最成功的國家。截至2023年底,中國風電、光伏發電裝機規模比十年前增長了10倍,清潔能源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從15.5%提高到26.4%。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量已占全球60%多。
所以,我對亞尼斯的第三個問題就是:歐洲的“綠色協議”能否繼續下去?會不會半途而廢?如果這樣的話,對歐盟前途會產生什么影響?
從一個更大的范圍看,我把今天歐洲面臨的諸多挑戰主要歸結為三個原因:
一個是“地緣碎片化”。也就是說,碎片化的地緣條件,使歐洲難于形成內部的凝聚力,容易被外部勢力分而治之。盡管歐洲一體化取得了不小的進展,但大的趨勢似乎是離心力越來越大,離心力大于向心力。
二是政治美國化。美國勢力對歐洲政壇的干涉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政治,我稱之為“低質化”和“民粹化”。歐洲喪失了太多的自主性,像戴高樂、施密特、德維爾潘這樣歐洲特有的思想型領袖,今天越來越難覓。
三是經濟金融化。過去數十年新自由主義思潮影響導致金融化泛濫,造成在歐洲范圍內相當程度的去工業化,使歐洲產業發展的動能和后勁不足。
當然,我的概括不一定全面,只是一家之言,但我確實認為這三個問題可能是歐洲今天面臨的最嚴峻的挑戰。歐洲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夠擺脫美國的控制,走出一條符合自己利益的道路,包括獨立自主地發展某種與中國的合作共贏關系,我想很大程度上也取決于這些問題是否能夠很好地解決。所以對此我也想聽聽亞尼斯的意見。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李泠 
-
伊朗最高領袖警告,美國:我們管不了以色列
2024-11-03 08:41 伊朗局勢 -
朝鮮發表白皮書批評尹錫悅
2024-11-03 07:30 半島火箭 -
加沙北部疫苗接種中心遭襲,以軍否認發動襲擊
2024-11-03 07:07 巴以恩仇錄 -
西班牙洪災致2名中國公民遇難2人失聯
2024-11-03 07:05 極端天氣 -
為大英帝國辯護的她,擔任英國保守黨新任黨首
2024-11-02 22:59 不列顛 -
“非洲大力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中國提供重要投資”
2024-11-02 22:49 非洲之窗 -
西班牙洪災遇難人數上升至211人
2024-11-02 21:25 -
俄央行行長:正在追回俄被凍結資產
2024-11-02 20:37 俄羅斯之聲 -
上萬個政治團體砸錢,2024美國大選已花費147億美元
2024-11-02 20:27 美國大選 -
俄方:前10月輸歐管道天然氣,同比增長15%
2024-11-02 19:25 俄羅斯之聲 -
朝俄最新商定:兩國對話將在更多層級繼續舉行
2024-11-02 19:25 朝鮮現狀 -
觀學院直播廳:美國大選前夜透視
2024-11-02 18:45 觀察者頭條 -
美國防部:已下令向中東增派軍艦和戰略轟炸機
2024-11-02 17:55 -
“我當面就拒絕了布林肯:別教我們做事!”
2024-11-02 16:01 -
以軍宣布:又打死一個
2024-11-02 15:27 巴以恩仇錄 -
“我上臺后,要拆散中俄”
2024-11-02 15:05 美國大選 -
“中國崛起,暴露美國這個弱點”
2024-11-02 15:00 中美關系 -
“不借美國”,中科院專家點出原因
2024-11-02 14:57 中美關系 -
“四年半以來首次,印軍開始巡邏”
2024-11-02 13:25 龍象之間
相關推薦 -
外媒緊盯:中方又要出手? 評論 18馬上走人了,還要對中國無人機動手 評論 97促消費為什么沒有起色?這與搞創新不矛盾 評論 175中國首次實現!“領先馬斯克的星鏈” 評論 29215死!新年首日,“恐襲”疑云籠罩美國 評論 174最新聞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