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小寶:“阿大蔥油餅”扯得上情懷嗎
關鍵字: 蔥油餅阿大蔥油餅阿大蔥油餅好吃不好吃阿大蔥油餅排隊阿大蔥油餅不正宗BBC阿大蔥油餅停業BBC阿大蔥油餅這兩天,魔都一場熱鬧了快一年的“情懷大戲”,眼看“人設”就要崩了。一則《上海網紅蔥油餅上過BBC 卻無執照被停業》的新聞,讓美食圈、法律圈、傳媒圈都忙壞了。一會兒是“老上海味道傳承”,一會兒變成“阿大做的是安徽蔥油餅、不正宗”,一會兒是“人情法治之爭”,一會兒又爆出各種“黑材料”對小攤老板口誅筆伐。
定下來厘清頭緒,事情并不復雜。
“阿大蔥油餅”做餅幾十年,味道尚可,兩岸三地都有媒體追捧。周圍居民則毀譽參半。
監管部門念在阿大身有殘疾,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用網友的說法,當地某任派出所長原話是,“你總要給人家口飯吃讓他活下去吧”。本來大家都有“默契”,近年生意越來越好,也不知道是鄰居不堪噪音油煙,還是同行競爭,或尋求合作被拒,舉報增多,于是有了這次徹底整改。
至于為什么長年不辦證照?爆料稱的“案底”存不存在?阿大電視上說的話前后不一。憑這個能不能認定人品有問題?誰也說不清。
有一點很確定,他幾十年來,3點起床,揉幾十斤面粉,切5斤蔥,做300個蔥油餅,自食其力,養活了母親、弟弟和兒子。阿大就是這城市里一個普通討生活的“個體戶”,有那么些“平凡的偉大”。幸運或是不幸成名了,于是這些道德光環也來了、個人的歷史也被翻一遍,還被豎起來,成了批評監管“懶政”,批評無人“傳承傳統”的大旗。這些其實都有點過頭。
想當初,我也排隊買過“阿大蔥油餅”。我清晰地記得,自己的耐性是怎么被消磨殆盡的。
破墻開店的一個天井,墻上沾滿黑色的污垢,顧客在門外的窄巷排隊。阿大用的是汽油桶改造的灶頭,上面架起鐵板煎,煎完放到下面烘,一爐10個,每爐少說要20分鐘。而前面的人動輒就買上8個、10個,一再讓后面的食客氣惱不已。
當天我早晨7、8點開始排隊,前面只有5個人。為了2個蔥油餅,我足足站了1個多小時——后來才知道,這已經很幸運了,等4、5小時的人不在少數。最后吃到嘴里,好不好吃,見仁見智。
就這樣的環境、這樣的效率,人再多,阿大也絲毫沒有改變的意思,不改進設備、不限購、不提價、不請幫工。阿大的解釋是“變了就不是了”、“招不到徒弟,都吃不起苦”、有人提出開連鎖被他拒絕了——“別人做的總歸不一樣”。
我承認阿大是個執拗的手藝人,但誰要是把這捧成“匠人精神”,那提醒一句,“匠人精神”里至少應該包含對食客、對自己職業的尊重。
上海灘不缺少“老上海味道”,也不缺“傳承”的使命感。
上海老牌西餅屋,為了保住招牌鮮奶蛋糕,2009年起從早期“前店后廠”轉變到“門店+中央工廠”模式,建造了包括凈化車間、低碳能源、環保的污水處理、自動化切割等技術的現代化廠房。擁有瑞士通用(SGS)認證,通過了ISO9001:2008國際質量管理體系和HACCP食品安全控制體系,所有產品均通過QS認證,并實行了信息化改造。為了防止距離遠,難以實現一日三次送貨的要求,下午6點開始打折銷售,第二天上午對折銷售,過了中午12點,所剩蛋糕全部銷毀。蛋糕品種從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屈指可數,到今天的200多種。保住了爺叔阿姨一輩記憶中的美好口味。
而作為華人點心標志之一的某點心餐廳,也是靠精細化管理穩住江山。專門指定商戶養殖的指定活豬品種,宰殺之后進店分切。螃蟹指定產區,專人拆蟹粉蟹。總店創下一天翻臺19次、一年賣2800萬個小籠包的佳績。它們的成功靠的都是真正的“匠人精神”。
越來越多像“阿大蔥油餅”這樣的小作坊本土美食,正走向精細化、規范化。它們踏出的每一步都有風險,都要拿品牌積累的聲譽做擔保。每個手藝人的“溫度”、“手勢”固然難能可貴,但安全性、穩定性也同樣有價值。
我也知道,口味是很主觀的東西,即便“盲測”都證明不了的差異,在不少人心里還是有個疙瘩,覺得“不一樣了”。這就是為什么我們還會追求總店、老店,也是為什么無數人愿意付高價請“大師傅”燒菜的原因。但如果誰把這認定為“傳統手藝”的唯一標準,那就跌入玄學范疇,我們也只能接受它逐漸消亡。
這一大群人里,“臆想癥”最嚴重的,大概是開頭所提新聞的標題了——《上海網紅蔥油餅上過BBC 卻無執照被停業》。
一邊是BBC慧眼識珠,一邊是中國執法者冷漠死板——仿佛只有BBC懂得欣賞情懷。拜托……那些成天黑腐國只有炸魚薯條能吃的人,這時候相信起英國人的美食品味了嗎?!
之前觀察者網小編辛辛苦苦扒這個視頻來著,(詳情點這里http://m.rypyw.com/life/2016_07_22_368575.shtml)。簡單說說,就是吃著小籠包,不忘提這家老板經商是因為家人“成分”不好,那個年代找不到工作。吃著紅燒肉,“憶苦思甜”說十年時期上海一家餐廳都沒有。吃個大腸面,強調這是最苦逼的中國人沒肉吃解饞用的。就連開車經過上海延安高架“龍柱”,也不忘提一句“那個靈異傳說證明了,’風水’之說在現代化上海仍然很有市場”。
你也好意思提鴉片?
全程主持人到漁家蹭吃、到釀酒場蹭喝、到翻譯家蹭飯,除了一家人均1000的貴餐廳,光顧的小飯店人均都不超過30塊錢。對照下最近新出的米其林上海指南,沒有一家店能對得上號——雖說米其林的這個指南也是槽點滿滿,但你們兩個“列強”就不能對一對“口供”?
這幾年BBC預算緊張可以理解,可就這樣還敢叫《上海之味》?這波“情懷”,我給負分。
BBC不值一哂,“傳承傳統手藝”也無從說起。蔥油餅畢竟只是一件普通小吃,阿大師傅也說,是“用心做”就能做好的。只要阿大師傅愿意,想把手藝留下來并不困難。
我們歡迎阿大師傅能走出逼仄的灶披間,把標準化的美味蔥油餅帶給更多人。如果他不愿意,我們也尊重他堅守一門手藝的執著,幫助他在符合食品衛生等基本條件的情況下,重新開業。像他在電視上說的,“對每個人負責”。當然,我們也保護每一個不懼風雨去排隊的吃貨的權利。
這,才是所謂“上海之味”。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陳軒甫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66“她下月訪華,盡管特朗普團隊表達了擔憂” 評論 45“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評論 107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評論 125最新聞 Hot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
還在扯皮中國,“涉華條款全刪了”
-
中國“光伏OPEC”發文嚴厲質問央企,怎么回事?
-
“最后一道貿易障礙,中國解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