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燕生:開創新30年,中國迎來轉折點
最后更新: 2022-12-27 15:49:302022年年末,中國疫情防控從全民防控進入精準防控的轉折性時刻,中國也頻頻召開最高級別會議研究經濟問題,為2023年,以及二十大以來新一屆領導集體的下一個5年征程開局謀篇。
明年中國經濟究竟怎么走?12月6日的政治局會議定調明年經濟工作,提出要努力做到“四敢”。12月15日-16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在“六個統籌”的基礎上,要從戰略全局出發,從改善社會心理預期、提振發展信心入手,綱舉目張做好明年經濟工作。
那么如何理解這些綱舉目張? 觀察者網采訪了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
1978年以來的政策轉折點
觀察者網:近半個月來,中央最高層頻頻開會討論2023年經濟工作,從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新的政策部署引起輿論熱議,在您看來,這些會議的亮點是什么?傳遞了哪些重要信號?
張燕生:首先是明年經濟的綜合研判。明年世界經濟更艱難,而我國經濟有望總體回升,形成一個獨立的向上運行軌跡。這個綜合研判很重要,提振國內信心和預期。
其次是明年宏觀政策框架。為財政、貨幣、產業、科技、社會政策五大政策齊發力,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貨幣政策力度要夠,投向結構要精準,如支持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
再次是“六個統籌”很重要。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更好統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擴大內需;更好統籌經濟政策和其他政策;更好統籌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更好統籌當前和長遠。
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
要開好局起好步,干部敢為,地方敢創,企業敢干,群眾敢首創,我認為這是中央政治局會議一個重要信號和亮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再次強調“要敢擔當,善作為,察實情,創造性抓好貫徹落實,努力實現明年經濟發展主要預期目標,以新氣象新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各級領導干部“要堅持真抓實干,求真務實,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科學精準問責,為擔當者擔當”。這很像1978年的改革開放伊始的提法。
干部怎么才能敢為?要不為上,不為書,只為實,從思想路線和思想方法來講,這是一個完全不一樣的思想路線。干部敢為,就需要有容錯機制,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將干部的創造力,改革精神和探索精神就釋放出來。
地方敢闖也是如此。各個地方要敢為人先,大膽闖,大膽試。如果地方政府闖不好就被摘烏紗帽,地方可能就不敢闖。
要想鼓勵地方敢闖,必須要有個衡量標準,明確的告訴地方什么是對的。過去衡量的標準是“三個有利于”,現在衡量的標準就是“高質量發展”:創新發展成為第一動力,協調發展成為內生特點,綠色發展成為普遍形態,開放發展成為必由之路和共享發展成為根本目的。這樣就把地方的創造力釋放出來了。
企業敢干怎么做?坦率地講,現在很多央企、外企、民企大廠,手持巨額現金卻在大規模裁員,他們的預期基本上是準備過冬的心態。因此要鼓勵企業敢干,就要解決政策環境的不確定性,輿論環境的不確定性和社會環境不確定性。
群眾敢首創,也就是要將社會上每個人的積極性調動起來發展經濟這么一股勁頭。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實事求是、尊重規律、系統觀念、底線思維,把實踐作為檢驗各項政策和工作成效的標準。”這句話使人們想起1978年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的大討論,這一討論引發了改革開放的思想運動。所以我說這就很像1978年。
過去的40年我們的發展很成功。用一個簡單的數據來比較,從1990年到2021,日本的GDP占美國GDP的比例下降了31個百分點,德國下降11個百分點,中國上升71個百分點。
1980年代,我們還剛剛能吃飽飯,到現在,中國人越來有錢。中國的成功,令國人驚奇,也把全世界嚇壞了。一方面,就像剛剛提到的四闖一樣: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才闖出了這么一番40年的家業。另一方面,我們開始思考中國式現代化如何造福人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所以,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嚴格講它是一次改革的會議,是一次體制機制和政策環境按照高質量發展需要進行全面深化改革的一次轉折點。這“四敢”的提法代表了中央希望能夠調動方方面面積極性,使得中國還能夠開創新30年的巨大魄力。
擴內需是大國經濟發展的必經之路
觀察者網:這個理解很高屋建瓴。具體來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23年經濟任務的部署,為什么五大任務頭一條就強調擴內需?不久前剛剛還出了擴大內需規劃綱要。過去三年中,中國進出口曾經是經濟增長點的一大亮點,按照江小涓的說法,“國際貿易是引領中國和全球經濟復蘇的重要力量”,盡管近幾個月進出口表現不好。如何看外需的作用?
張燕生:現在穩外貿和穩外資的形勢非常嚴峻。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更大力度促進外資穩存量、擴增量,培育國際經貿合作新增長點 。”
今年4月份,我國外貿進出口的增速是0.1%,而今年的11月,外貿進出口的增速回到了0. 1%,也就是我們經歷了4月份的谷底,到了11月份再次回到谷底。其中,全球外需萎縮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而且外需萎縮的形勢可能會持續到2024年。
今年前11個月,中國外貿有幾個令人堪憂的地方。第一個是加工貿易增長非常差,占整個貿易額的比例下降到了20.2%,增速只有1.3%,加工貿易中臺港澳企業占了很大比例,尤其是臺商。這意味著伴隨我們改革開放一路走過來的臺港澳企業今年的外貿形勢很不好。
第二個是外企進出口貿易的增速是0.1%,民企是13.6%。外企在進出口的比重已經下降到了33%,民企上升到50.6%,制造業外資占整個外資的比重已經下降到19.4%。這意味著外資企業進出口也遇到了非常大的困難。
第三,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比重已經下降到17.9%,比重持續下降意味著勞動密集型產業對外轉移趨勢在繼續。雖然勞動密集型出口產品企業在數字化、自動化和智能化方面的努力已經做的非常好了,但美國涉疆法案對我國紡織服裝出口企業打擊是很大的。
2022年11月,中國消費、投資和進出口三項均表現遠不如預期。圖片來源: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旗下“未名宏觀”公眾號
IMF預測,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會比今年更差,預計明年中國經濟增長4.4%。在全球經濟萎縮的情況下,明年出口形勢不好是大概率事件,那我們明年外貿如何能夠穩存量擴增量?
在外需顯著萎縮的形勢下,穩存量擴增量的辦法,其一是削價競爭,在海外搶訂單;其二是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我們看到一些地方政府如江蘇、浙江、福建、四川、廣東等已經組團到海外去搶訂單,三年隔離形成的信息鴻溝亟待修復,他們希望第一時間修復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中斷三年的商業聯系。提質增效是外貿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在品牌、技術、渠道、服務等方方面面要下功夫。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精神,擴內需是最重要的,要擴大內需,帶動進口,給貿易伙伴創造更多新訂單。
觀察者網:在您看來,外需已經形勢嚴峻到這個地步了,所以我們必須要靠擴大內需?
張燕生:中國擴大內需戰略跟外需好和不好沒直接關系,是我國自主實施的國家戰略,但它可以創造更多有效需求供世界共享。中國擴大內需是大國戰略決定的,因為一個大國就是主要依賴內部市場內部需求發展的國家。如果硬說跟國際大環境有關,它跟全球化停滯倒退有一定的關系。
中國式現代化的第一條,就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如果中國作為大國未來還要繼續靠出口和招商引資拉動經濟增長,全世界會跟你急。世界會問:中國這么強大了,還要靠拿別人的市場奶酪和資本奶酪發展自己,而不愿意拿出自己的市場奶酪和資本奶酪供世界共享?
過去40年的擴大出口和招商引資的外向型戰略,是小經濟體的發展戰略,比如東亞四小龍這樣的小經濟體模式。但是中國這樣的大國,出口導向型經濟本身就是不可持續的。因此,五年前我們開辦了上海進博會,希望擴大進口。
2006年-2021年,中國的外貿依存度由64%降至34%。未來10年中國的外貿依存度還會繼續下降到略高于美國低于日本的水平。這個比例的持續下降,說明進出口增長率低于經濟增長率,這肯定是一個進步,代表了這個國家正在真正成為一個大國經濟,這個國家的現代化已經在靠本國內生動力和內需擴大來推動了。
觀察者網:所以,并不是海外輿論和國內一些輿論所擔心的,中國經濟轉向“內向型”了。
張燕生:這是兩碼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擴大內需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也明確了中國將繼續推動更高水平的市場開放、更高標準的制度開放、更高層次的創新開放,不斷提升我國經濟的國際化程度。這與人們擔心中國進出口下降了,很多外貿企業生存困難不是同一件事。
擴內需促消費關鍵靠什么?
觀察者網: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還講到,擴內需“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經濟學家幾年前討論究竟三駕馬車誰才是發展動力的時候,是投資,還是消費,一直出現很大的爭議。按照您提到的大國經濟這樣的分析框架,您認為當下為什么中國要將政策重點要放在恢復和擴大消費上?
張燕生:我想還是發展階段變了。毛澤東時代,我們拉動經濟增長最重要的是靠投資。那個時代新創造的“蛋糕”更多的用于資本積累,具有很高的資本形成額,這個戰略一直持續到改革開放時代,我們又多了發展經濟的一條腿:也就是靠擴大對外開放參與國際大循環培育凈出口拉動經濟增長。
這個階段,投資拉動經濟增長很容易產生嚴重的市場過剩。產能過剩怎么辦,我們就想辦法通過對外投資和出口將產品銷往全世界,這也部分導致了中國和一些國家的關系較緊張。
從2009年開始,三駕馬車中間,消費一步一步地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頭車,投資和進出口兩架馬車的后勁不足了。2012年以來,中國經濟出現了一條新趨勢線,一方面GDP增速“破八”,2015年“破七”;另一方面,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持續上升,服務業增加值比重持續上升,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比重持續上升。滿足人民日益增長對美好生活需要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根本目的。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蘇堤 
-
手機寒冬,蘋果推“跨年福利”清庫存?
2022-12-27 13:38 觀網財經-消費 -
入華集中隔離取消,國際機票搜索量暴增超8倍
2022-12-27 11:48 觀網財經-互聯網 -
前11月全國規上工業企業利潤降3.6%,統計局解讀
2022-12-27 10:08 觀網財經-宏觀 -
增長8.4%,2021年GDP最終數據公布
2022-12-27 09:43 觀網財經-宏觀 -
招聘收120元考試費?茅臺:不再收取
2022-12-26 21:39 大公司 -
為何《阿凡達2》救不了電影市場?
2022-12-26 17:56 中國電影 -
首家央企設立數據產業集團誕生,有何用意?
2022-12-26 16:21 觀網財經-科創 -
東莞全域放開住房限購
2022-12-26 14:27 觀網財經-房產 -
香港機房故障,阿里云致歉:將盡快處理賠償事宜
2022-12-26 12:58 觀網財經-科創 -
非洲最大產鋰國收緊原鋰出口管制,中國礦企未受影響
2022-12-26 12:39 觀網財經-海外 -
特斯拉上海工廠停產?官方回應:不完全準確
2022-12-26 08:33 大公司 -
連續兩年,華為專利授權收入將超過支付費用
2022-12-24 14:27 華為 -
國家統計局:12月中旬生豬價格環比降17.3%
2022-12-24 10:36 消費 -
英特爾拆分圖形芯片部門,加速與英偉達、AMD搶訂單?
2022-12-23 20:11 觀網財經-科創 -
全國房價重回兩年前,哈爾濱、太原等29城比兩年前還低
2022-12-23 17:32 觀網財經-房產 -
兩部門:嚴厲打擊股市“黑嘴”、非法薦股等行為
2022-12-23 17:27 觀網財經-金融 -
前11個月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額同比增9.9%
2022-12-23 15:37 -
抖音將接手暴雪游戲?消息人士否認
2022-12-23 14:26 觀網財經-互聯網 -
小米總裁王翔退休,曾在與高通合作中解決過關鍵問題
2022-12-23 13:07 觀網財經-科創
相關推薦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20“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81“她下月訪華,盡管特朗普團隊表達了擔憂” 評論 46“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評論 110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評論 125最新聞 Hot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
還在扯皮中國,“涉華條款全刪了”
-
中國“光伏OPEC”發文嚴厲質問央企,怎么回事?
-
“最后一道貿易障礙,中國解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