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穎:闖白宮女子與我們時代的性、謊言和Youtube
關(guān)鍵字: 奧巴馬白宮迷上奧巴馬闖白宮女子沖白宮女子奧巴馬漫畫美國政治美國政治性化Youtube就在聯(lián)邦政府關(guān)閉的紛亂日子里,一個黑人女子開車試圖沖入白宮,被擋住之后,掉頭沖向國會山,最后被警察射殺。她被打死之后,警察在她車里發(fā)現(xiàn)了一個才十八個月大的孩子。為什么一個從無暴力史的女子卻做出如此極端危險的舉動,還是個謎。不過我們已經(jīng)能確定的是,她有精神或心理上的疾病。有報道說,她臆想奧巴馬總統(tǒng)是個stalker(跟蹤騷擾者),跟蹤她。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我也不吃驚,因為美國政治文化這些年實在是太離奇了。這種臆想,在我們中國的政壇是很難想象的,我們腦中理想的政治領導人,絕不可能是性偶像。但是在美國,政治文化的性化已經(jīng)是一個重要現(xiàn)象了,而更滑稽的是,“道德楷模”奧巴馬總統(tǒng)的當選可以說起了一個關(guān)鍵的“推動”作用!
2008年大選期間,有一段2007年推出的Youtube短片在網(wǎng)上風靡一時。一個漂亮的混血姑娘,穿著暴露性感,伴隨著一段叫做“迷上奧巴馬”(Crush on Obama)的音樂,做出各種挑逗的動作。雖然奧巴馬的競選團隊聲明與此短片毫無牽涉,且當時還是候選人的議員奧巴馬也說他女兒很不喜歡這種調(diào)子,這個短片的確是大大地提升了年輕人對大選、對奧巴馬的興趣。到2012年大選之前,據(jù)說這個短片已經(jīng)被點擊將近兩千五百萬次。
短片片頭是奧巴馬演講的一個片段:“我要感謝你們所有人所提供的時間、建議、鼓勵和祈禱。我期待著在今后的日子里繼續(xù)我們的對話。”隨后,這位性感的姑娘——被大家命名為“奧巴馬女郎”(Obama Girl)——開唱:
嗨,B寶貝,是我呀。如果你在,請接電話。
我剛剛在C-SPAN轉(zhuǎn)播看到你。唉,不管怎樣,給我回電話。
你在民主黨2004年大會上的英姿
我從來沒有這么想過別人
于是我放下了支持克里的牌子
因為我想把你變成我的
你黝黑而性感,如此俊美
——我迷上了奧巴馬
我實在等不及2008了
寶貝你真是最棒的候選人
你辯論希拉里,那么強硬
真讓我心動
你為什么不接電話?
——我迷上了奧巴馬
等不及2008
寶貝你真是最棒的候選人
橢圓形辦公室等待你
你希望能解決邊界安全(移民政策)問題
那么就把你我之間的邊界打破吧
還有全民醫(yī)療制度改革
讓我的心頭好熱
你說的都是實話,不像那些右派
你懂得愛,但也不怕作戰(zhàn)
今夜,你罩住我
——我迷上了奧巴馬
我等不及2008年到來
寶貝你真是最棒的候選人
你辯論希拉里,那么強硬
真讓我心動
你為什么不接電話?
——我迷上了奧巴馬
等不及2008
寶貝你真是最棒的候選人
橢圓形辦公室等待你
我要讓你變成國家領導人
不會把你一個人丟下
——我迷上了奧巴馬
如果要我逐個解釋這段歌詞里面那些充滿性意味的雙關(guān)語,比如“橢圓辦公室”(Oval office,總統(tǒng)辦公室)之類,恐怕這篇文章就要被“掃黃”了。我第一次讀到這首歌的英文歌詞時,實在是嚇了一跳。不過在美國年輕人聽的音樂里,這真不算什么。問題是,將政治領導人“性化”到了如此地步,合適嗎?民主政治、鼓勵年輕人參與,可以不分手段、不顧政治的嚴肅性嗎?
這段短片僅僅是個開始。當選之后的奧巴馬成為大眾的性偶像,而第一夫人米歇爾則成了時尚和消費文化代言人,穿什么牌子的衣服,那個品牌就躥紅。如果說米歇爾的商業(yè)、文化價值不過是繼承了Jackie Kennedy(肯尼迪總統(tǒng)夫人)的傳統(tǒng),那么奧巴馬的性偶像地位則意味深長。美國賣得最好的女性雜志之一《Glamour》曾經(jīng)在2009年刊登一個讀者調(diào)查,其中一個問題是問她們有沒有過關(guān)于奧巴馬總統(tǒng)的性幻想。讀者反饋中描述的與奧巴馬有關(guān)的性幻想細節(jié)實在令人瞠目。秉持自我監(jiān)督的原則,我這里就不仔細分析了。令人吃驚的是,被媒體采訪的心理學家,居然說很多女性都對她說過有關(guān)奧巴馬的夢,這說明大家欣賞他,并且他婚姻幸福,這也是其性感魅力所在。作為一個政治史和性別史的研究者,我只能說這種“夢的解析”很不負責任。這種解釋,是默許當下被徹底庸俗地性化了的美國文化,并且完全沒有意識到政治失去嚴肅性的現(xiàn)實后果。
我雖然反對保守婦女組織對妓女、性文化等問題做出的維多利亞式攻擊,但是我認為在政治文化當中,保持一定的底線是非常重要的。政治的性化,是一條不應該越過的底線。這并不是要把所有表達欣賞領導人魅力的話都一棒子打死。不過我相信,一個人說“政治家甲真讓人愛慕”和想象與這個政治家有肌膚之親有質(zhì)的區(qū)別。這兩者之間的區(qū)別,就好比一個負責任的選民與一個被謠言和偏見控制的選民之間的區(qū)別一樣。前者對民主大大有益,后者沒有大腦、最好不要去投票。
政治領導人的性化,其實從克林頓時期已經(jīng)開始。不過,奧巴馬形象的性化,應該引起格外關(guān)注,因為政治人物的形象塑造在網(wǎng)絡上流傳影響的廣度和深度都大大增加。奧巴馬的形象塑造——不管是他的支持者還是反對者搞出來的,一定要放到美國黑人男性受歧視、成為暴力的犧牲品的慘痛歷史里去估量。在美國的種族史上,有一個強大的性迷思——其實說白了就是一個被歧視性的科學研究和文明論“證明”為真理的謊言:黑人男女都曾經(jīng)被描述成野蠻人,說他們因未開化而不遵守文明社會的性道德、威脅到白人社會的性秩序。十九世紀那些有關(guān)黑人男性是強暴狂的謠言,造成了很多私刑悲劇。美國研究性別與種族歧視關(guān)系的學者和活動家,都深深清楚這種高度性化的種族政治敘事有多么可怕。如果從男性研究的角度來看,從2007年起各種仇視奧巴馬的帶有種族歧視色彩的言論,后面還隱藏著歷史上遺留的、建立在謠言之上的對黑人男性的性別歧視。
如果美國民眾和知識界真的支持黑人總統(tǒng)奧巴馬,就要好好保護他,避免造成更多的謠言和負面形象。著名雜志《紐約客》(New Yorker)2008年7月刊就是個失敗的例子。它用了一個奧巴馬夫婦的漫畫做封面。這本雜志的封面、插圖和漫畫極其有名,可以說是其一大看點。所以這個封面一出世就引起輿論一片嘩然。
《紐約客》2008年7月刊奧巴馬漫畫封面
很多輿論批評針對的都是這幅插圖中奧巴馬夫婦的種族、宗教形象——它把奧巴馬夫婦描繪成了崇拜基地組織、仇恨美國、信仰穆斯林、崇尚暴力。其實,這里還有不少與性別政治有關(guān)的內(nèi)容。米歇爾的打扮,讓人想起民權(quán)運動時期的Black Panther——著名的黑人組織,通過暴力抵制白人。米歇爾的發(fā)型,一下子就讓人想到Angela Davis——著名的學者、女權(quán)主義者、政治家,曾經(jīng)因為是民權(quán)運動領導者、美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人而被聯(lián)邦調(diào)查局逮捕,其罪名就是“搞恐怖主義”。而在十九、二十世紀歷史上,有名的黑人男性女性政治家、名人,不少都被描述成威脅正統(tǒng)的性秩序、性文化的異端。
針對這個封面招來的批評,《紐約客》解釋說,他們的初衷是要諷刺那些散布有關(guān)奧巴馬夫婦謠言的人,每一個細節(jié)都是針對一個謠言,這在那一期雜志中有很客觀的報道。于是大家都反問:現(xiàn)在網(wǎng)上傳的最快的就是圖像,而不是你雜志里發(fā)表的那篇長達18頁的關(guān)于奧巴馬的報道,你這不是希望通過傳播謠言來打擊謠言嗎?有這樣辟謠的嗎?最后是《紐約客》自己出來承認錯誤。但是,無可挽回的后果已經(jīng)造成了。
其實,有關(guān)開車沖白宮的黑人女子可能幻想被奧巴馬跟蹤的報道,也是半真半假。如果新聞只提到“據(jù)說”“推測”而沒有提供更多的證據(jù),我們是不是應該相信被媒體引用的匿名警察或?qū)<业呐袛嗄兀坎⑶遥粭l半真半假的消息,在不同的媒體發(fā)出來,效果肯定是很不一樣的,因為這些媒體帶著極其明顯的政治偏向。就好像說一句話,同樣的字句,換個口氣就可以從肯定變成疑問甚至否定。
不管是真的、還是謠言,不管奧巴馬被當作正面的性偶像還是負面的性威脅,這個事件都揭示了政治被性化的巨大危險。政治被性化,在謠言、不實的聯(lián)想面前就越脆弱。前面提到的《迷上奧巴馬》的網(wǎng)絡短片里,“奧巴馬女郎”唱到“你懂得愛,但也不怕作戰(zhàn)”這句的時候,背景上就出現(xiàn)了拳王阿里的照片。豈不知黑人拳擊手曾經(jīng)代表了男性黑人的性威脅,在十九、二十世紀之交引起白人男性社會的巨大恐慌?(美國史學家Gail Bederman針對這個問題出版過一部有名的研究:Manliness and Civilization: A Cultural History of Gender and Race in the United States, 1880-1917)。缺乏歷史知識和政治敏感,光靠政治熱情做出來的宣傳,和傳謠一樣有危害性。奧巴馬喜歡的運動,最“暴力”的可能也就是籃球;而他經(jīng)常打的高爾夫,則是典型的”紳士運動”。奧巴馬到底和拳擊、暴力、性秩序有什么關(guān)系?政治傾向不同的人一定會在這幾個圖像和歌詞之間做出不同的聯(lián)想。
由此我想到前段時間我們大家熱論的立法“打謠”問題。我們得承認,“言論自由”不是無條件的,它得建立在“真相”“謊言”區(qū)別的基礎上。但是,誰擁有裁判“真相”的權(quán)力?誰能裁定哪個版本的真相最應該被普及?這是為什么這篇文章借用了美國一個八十年代的著名電影《性,謊言,錄像帶》的標題:現(xiàn)在不是錄像帶的時代了!我們要面對的現(xiàn)實是,網(wǎng)絡時代“真相”與“謊言”之間的界線被進一步模糊,各種版本的“真相”也在競相發(fā)聲。“真相的看門人”,是沒法做的工作。尤其,不能把這個位置交給被意識形態(tài)驅(qū)使的人、或者那些還相信所謂人天生都是一樣的民主主體這種理論的人。
前一段有不少人都對“謠言”的定義提出了質(zhì)疑。我贊同這樣的質(zhì)疑。不過我覺得,這個質(zhì)疑根本就沒有盡頭。就算你能分清“謊言”與“真相”,那你能分清“片面的真相”和“不片面的真相”嗎?歷史學家用同樣的史料能得到不同的結(jié)論來,為這個還能爭得不可開交呢。如果他們的研究被網(wǎng)民引用,誰都能說對方是歪曲歷史甚至造謠吧。什么樣的歷史研究被允許轉(zhuǎn)發(fā)五百次?所以,在現(xiàn)實層面上,與其我們在那里辯論“謠言”與“真相”的界線,不如把討論擴大到網(wǎng)絡時代政治文化的問題上。希望有更多對政治、歷史、文學有深厚了解的人出來幫助我們,不僅挖出謊言,而且批判那些不該被宣傳的政治聯(lián)想。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wǎng)站,轉(zhuǎn)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陳軒甫
-
“她下月訪華,盡管特朗普團隊表達了擔憂” 評論 45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評論 125最新聞 Hot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zhì)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xiàn)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fā)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diào)”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fā)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
還在扯皮中國,“涉華條款全刪了”
-
中國“光伏OPEC”發(fā)文嚴厲質(zhì)問央企,怎么回事?
-
“最后一道貿(mào)易障礙,中國解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