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德宇:全世界都在“美國化”?不,是“飯圈化”
——我們這個時代更“民主”了,為什么看上去更糟糕?(上)
最后更新: 2022-06-02 07:25:52【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周德宇】
哪怕只從特朗普當選那年算起,美國政治極化也已經很久了,這么多年沒有什么改善,反而愈演愈烈。最近又添了新的例子,5月11日,美國國會參議院就一項保護女性墮胎權法案進行程序性投票,結果以49:51未獲得通過,妥妥的“中分”。
放眼全球,英國脫歐公投、民粹政黨崛起,政治極化逐漸加劇與政治妥協日益艱難的現象,在選舉政治國家中有點習以為常了,和美國相比或許只是有點程度和新聞覆蓋度的差別。
想起一句曾經感動無數人,但后來有點流于玩笑的話——“今夜我們都是美國人”,現在看來,在很多地方反而真的有點要“實現”的意思。
美國政治學家史蒂文·列維茨基(Steven Levitsky)和丹尼爾·茲比拉特(Daniel Ziblatt)在他們的著作《民主如何死亡(How Democracies Die)》里面,對于美國的政治極化和特朗普的上臺有這么一段評論:
“我們的憲法和文化并不能保證我們免于民主崩潰。我們經歷過政治災難,當地區和黨派的敵意分裂國家,我們就陷入了內戰。我們的憲政體系在內戰后恢復了,民主黨和共和黨發展了新的政治規范和實踐,維護了長達一個多世紀的政治穩定。但這種政治穩定的代價,是種族排斥和美國南部威權主義的一黨統治。在1965年之后,美國才真正完全實現了民主。然而矛盾的是,正是這一過程,帶來了美國政治根本性的重組,反而導致了我們的政黨陷入深度極化。這一極化比內戰重建后的任何時期都要嚴重,導致了一系列政治規范的崩潰,從而危及了我們的民主。”
簡單來說,美國當前民主的威脅,是因為1965年民權法案賦予少數族裔的民主帶來的,而美國民主在內戰后的穩定,本質上是因為針對少數族裔的不民主帶來的。
不民主帶來民主,民主又帶來不民主……是不是有種微妙的辯證法的感覺?
《民主如何死亡》的作者參加讀書會,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人人生而平等”,但誰是“人人”?
“不民主”其實是美國“與生俱來”的長期特點。當美國剛剛獨立,美國成為世界民主制度先驅的時候,獨立宣言里面寫的“人人生而平等”中的“人人”,本質上并不包括沒有政治權利的婦女和被奴役的廣大少數族裔。
而美國的民主即便在這樣的限定條件下也并沒有避免政治的極化和分裂,最終還是得靠內戰來解決爭端。
但內戰也仍然沒有解決因為奴隸制而帶來的政治分裂:南方的民主黨拒絕接受曾經的奴隸享有政治權利,在重建年代進行了激烈的政治斗爭和準軍事化的暴亂,最終才迫使了共和黨妥協——代價是剛被解放的奴隸再次被剝奪了政治權利,南方成為事實上的民主黨一黨制地區,直到民權運動時期。
只要沒有棘手的黑人問題,民主黨和共和黨之間的爭斗終究只是白人內部矛盾。內部矛盾當然會相對“和諧”點,因此美國政治看似美好的從前,其實正是大量民眾被剝奪政治權利的時代。
這也就是列維茨基和茲比拉特所表述的,“不民主”帶來“民主”。
更多的人獲得政治權利,成為社會的一部分,怎么說也是件好事,但為什么這件好事往往又會變成壞事呢?
“老人”為什么不歡迎“新人”?
先拿網絡社區來舉例吧。如果有人關注過一些不太主流的“二次元”網絡社區,比如某個游戲或者動漫的論壇,你會發現很多人對于論壇的發展壯大是抱有矛盾心理的:一方面,自家的游戲火了當然是好事,但另一方面,大家又會懼怕那些新人跟原住民不是一條心。
假如這些新人擁有著與老人完全不同的觀念和審美品位,甚至有著不同的崇拜對象,那問題就麻煩了。比如一個俱樂部新轉來了或者培養了一個超級巨星,那勢必會帶來一批巨星的個人粉絲,那么跟原有俱樂部的粉絲就未必能兼容,老人與新人的吵架就會變成日常團建。或者……你看看C羅和梅西的粉絲們(以及反串的“粉絲”們)四處亂竄掀起的腥風血雨?
當然,飯圈互懟也不是什么不可接受的事情,新時代的網民就是要有噴與被噴的覺悟,噴不過也可以裝死或者跑路另立門戶,也可以一開始就躲進自己的信息繭房里。
無論如何,成員群體的擴大,時常帶來麻煩,威脅原有社區的穩定性。而這些麻煩的大小,取決于新老成員之間的差異有多大,共同點有多少。
同樣的道理,這個世界上很多國家在擴大選舉權、轉型大眾政治的過程中,都會經歷政治動蕩。新崛起的代表大眾利益的左翼政黨和極端主義政黨,往往會沖擊原有的政治格局,從而帶來政治紛爭。這些政治紛爭如果不能和平解決,各派政治勢力之間不能妥協,那么就很容易迎來內戰或者極端主義政黨的奪權。畢竟現實世界不是網絡,你不能逃也不能躺,那只能斗個你死我活。
而對于美國來說,民權運動所擴大的選舉權還有一個特殊性,那就是新獲得政治權利的少數族裔,跟美國原有的主流白人群體在身份認同上完全不同。而隨著這些少數族裔大量地加入民主黨,南方白人改為加入共和黨,美國的兩黨開始重組為更極端的形態。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陳軒甫 
-
拜登宣布進口外國奶粉并加速國內生產
2022-06-02 07:02 -
美布法羅槍擊案嫌疑人被起訴,罪名為國內恐怖主義和一級謀殺
2022-06-02 06:57 美國槍擊案 -
美國安局長首度承認:美軍黑客多次支援烏克蘭
2022-06-01 22:52 烏克蘭之殤 -
俄羅斯對德國“部分斷氣”
2022-06-01 22:52 歐洲亂局 -
“獲俄方諒解,商討20多年的中吉烏鐵路明年開工”
2022-06-01 22:37 一帶一路 -
瞎編到自己人都受不了…
2022-06-01 22:13 -
埃爾多安首次確認:本次將越境打擊敘利亞境內庫爾德武裝
2022-06-01 21:48 -
外媒聲稱王毅訪問期間禁止媒體提問 趙立堅:我倒是聽說另一個情況
2022-06-01 21:38 中國外交 -
中方南海休漁制度侵犯菲方管轄權?外交部:不接受無端指責
2022-06-01 21:22 南海局勢 -
加拿大一省試驗將可卡因、搖頭丸等毒品“暫時合法化”
2022-06-01 20:55 -
澤連斯基:烏軍每天60至100人陣亡
2022-06-01 20:23 烏克蘭之殤 -
俄軍逼近北頓涅茨克市中心,占領一半區域
2022-06-01 20:21 烏克蘭之殤 -
“中國到底是不是日本的威脅?這是日方必須回答清楚的根本性問題”
2022-06-01 19:47 中日關系 -
熱臉貼冷屁股?
2022-06-01 19:29 -
丹麥欲向烏克蘭“二次出口”瑞士產裝甲車,遭瑞士否決
2022-06-01 17:25 烏克蘭之殤 -
朔爾茨稱:糧食危機完全歸咎于普京
2022-06-01 17:06 烏克蘭之殤 -
跟袋鼠打起來了,但是沒打過
2022-06-01 17:04 -
外交部:美方明里暗里慫恿支持“臺獨”勢力,將面臨嚴重后果
2022-06-01 16:53 中國外交 -
趙立堅:美國是名副其實的監獄國家
2022-06-01 16:53 中美關系 -
美媒:人民幣盧布月交易量3個月猛增1067%
2022-06-01 16:41
相關推薦 -
被當面打臉,日鐵急了 評論 9受中國影響,澳企要在稀土加工業務上發力了 評論 43全國最大!哈密百萬千瓦“光熱+光伏”項目并網發電 評論 68“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97最新聞 Hot
-
“沙特曾多次警告德國提防嫌疑人”
-
特朗普最新任命!這次包括火箭隊老板、真人秀制作人
-
巴勒斯坦三個政治派別發表聯合聲明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