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爾:漢人建立的王朝,其成就獨屬于漢民族?
另一方面,“皇漢”這個名稱也值得注意。在古文中,這是一個指稱漢朝的詞匯。就如同“皇明”、“皇清”一樣,因朝代而生,并沒有什么特殊之處。可有人覺得這個“皇”字特別好聽,顯得高大上。以此心態在網絡世界激揚文字,就好像當年簽訂不平等條約的時候,清朝統治者以為中國就是“中央之國”,寫在條約里顯得高人一等一般……
翻閱近代歷史,在“漢”字前面加修飾語的做法,倒還真有人干過。抗戰初期有過一支名為“大漢義軍”的部隊,名頭是挺響亮,只可惜是漢奸偽軍。幸好,這支部隊旋生旋滅,丟人現眼的時間比較短。可見叫什么名字不重要,做什么事情才是關鍵,“皇”也好、“大”也罷,如果是宣揚狹義的文化民族主義,渲染歷史上的民族沖突,鼓吹對立的民族情緒,都是在開歷史倒車,注定不會有好結果。
共同的歷史,不是說說而已
或許有人會說,“皇漢”的初衷是弘揚民族文化,不應妄加批判。誠然,就初衷而言,不少人確實懷有文化民族主義的想法,但由于方向出現了問題,其所秉持的主義非但沒有正面效應,反而盡顯負面效果。尤其是在講述明清之際的歷史時,一些人刻意強調日本之于中國的意義,這更在事實上歪曲了歷史。
那么,既然文化民族主義具有兩面性,為什么“皇漢”思潮沒能實現正向的目的呢?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對民族與歷史的理解存在誤區。在一些人看來,只要是漢人建立的王朝,就是漢民族的歷史,其輝煌絢爛就應該獨屬于漢民族。其實,這既不符合歷史事實,也不能對應民族結構。
秦帝國開啟了中華文明的新時代,然而秦人與東夷、西戎的關系卻不可忽視。唐朝被贊譽為中華帝國的鼎盛時代,唐太宗李世民被譽為千古明君,但唐太宗的母親姓紇豆陵,奶奶姓獨孤,都是鮮卑姓氏。若要是算血緣,唐太宗的骨子里到底是漢人多還是鮮卑多?且唐太宗的皇后長孫氏也是鮮卑人,可見到了唐高宗的身體里,一些觀點特別珍視的血脈純粹性就更稀薄了。
《步輦圖》局部
其實,從族群形成之初,民族就不完全是血緣概念,更多意義上是由語言、文化、民族心理等因素共同構成的文化共同體。就此而言,“皇漢”自然是犯了大錯,而那些特別強調少數民族獨立性、民族性的說法,同樣大錯特錯。
有一種說法認為,漢族是一個特別“雜”的民族。事實上,追本溯源,沒有哪個民族是“純”的。就以蒙古為例,看起來草原上只有蒙古民族,但就構成而言,蒙古本就是一個多民族的混合體。在歷史上,草原向來是以最強大的部落為名號。匈奴、鮮卑、突厥、回鶻等民族此起彼伏,留下了許許多多的部落和民族群體。
成吉思汗統一各部落之前,草原上的部落既有相似之處,也有鮮明的差異。比如塔塔爾人、蔑兒乞人,他們與蒙古部落的語言、文字相似,但長期以來征戰不休。再比如突厥化的克烈部、乃蠻部、汪古部,他們與蒙古的差異更大,而且信奉景教。
即便是在蒙古部落之中,也有乞顏、札答蘭、泰赤烏、弘吉剌、兀良合等群體。蒙古民族的出現,實際是成吉思汗統合草原各部落,以千戶制打亂部族體制的結果。大蒙古國的千戶幾乎沒有哪個是單一部落構成的,經過成吉思汗的改造,混雜了諸多草原民族的蒙古民族從此形成。
元太祖畫像
有些民族甚至從一開始就不存在共同的血緣紐帶,比如回族。從元代的回回群體開始,他們就以信仰作為最主要的連接點。回回人有的來自中亞,有的來自西亞,還有蒙古人和北方的各族人民,不可能存在血緣共同點。但這并不妨礙回回形成共同的民族認同,也不妨礙回族成為一個民族。
中國歷史上的光輝往事、典章文物是屬于中華民族的,本就不是某個群體獨有。無論是將其作為大漢族主義的注腳,還是作為分裂主義的依據,都毫無道理可言。
在歷史上,王朝的統治群體確實存在民族之別,比如元朝皇帝是蒙古人,明朝是漢人,清朝是滿人。在今天的一些人看來,民族有別、朝代更替,簡直是不共戴天。然而回到歷史,當時人卻未必這么認為。
明朝建立之后,明太祖朱元璋不止一次肯定過元朝的地位。在著名的《北伐檄文》里,朱元璋說得明明白白:“元以北狄入主中國,四海以內,罔不臣服,此豈人力,實乃天授”。他自稱所建立的明朝,乃是延續了元朝的“天命”。盡管朱元璋舉起了“驅逐胡虜”的民族主義大旗,但也在檄文中強調“蒙古、色目,雖非華夏族類,然同生天地之間,有能知禮義,愿為臣民者,與中夏之人撫養無異”。建國之后,朱元璋多次鄙視元朝的降臣,也不同意臣下過分貶低元朝的說法。
同樣,清朝統治終結后,盡管革命黨人曾經提出過“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等激進民族主義口號,但最終舉起的卻是“五族共和”的旗幟。即便是最激烈的革命者,當他們面對現實的時候,也察覺到中華民族是不能分割的大家庭。即便孱弱、混亂如北洋政府,也曾為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做過努力的嘗試。
總而言之,當我們談論民族主義、民族歷史的時候,首先要明白的是,中華民族的歷史是多民族共同的歷史。幾千年來,各民族在這塊土地上交流、混溶,這期間固然有和諧的共生,也不乏血腥的沖突,但最終共同造就了今天的民族共同體。離開了這個共同體,無論是哪個族群,都將失去根脈。
至于那些總是喜歡鼓吹民族自決、族群自治,特別喜歡鼓吹多民族國家應分而治之,號稱要讓各個民族都獨立建國的人,為什么不先去要求某些號稱“民族大熔爐”的國家分割成滿天星斗呢?答案是什么,動機為什么,他們自己心里當然有數得很。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吳立群 
-
我國再添4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2023-11-04 19:11 申遺競賽 -
河北灤平發現戚繼光督建長城石碑,內容與史料記載高度吻合
2023-08-16 14:29 考古 -
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78周年
2023-08-15 06:52 -
為什么梁啟超不看好的社會主義,最后拯救了中國?
2023-03-20 08:04 -
甲午戰爭沉艦發現大口徑炮彈,辟謠“炮彈摻沙”
2023-03-04 17:03 考古 -
為什么西方考古研究都愛去希臘搞發掘?
2023-02-23 08:46 -
中國歷史上的“葉文潔”,比小說要讓人頭疼得多
2023-02-14 08:46 -
紫禁城兩次破防,勤懇務實的嘉慶也救不了清朝?
2023-02-05 08:51 -
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周湘萍去世,享年94歲
2023-01-31 16:55 -
日本外交的這套“傳統手藝”,讓人想到魯迅的一句話
2023-01-19 09:07 日本 -
秦始皇帝陵發布兵馬俑一號坑第三次發掘成果
2023-01-12 16:15 考古 -
劉統教授逝世,著有《北上》《大審判》等
2022-12-22 07:17 -
他在人生的最后十年,如何踐行“茍利國家生死以”?
2022-11-22 07:56 -
清代宮廷比明代更節儉?宮女的待遇是……
2022-10-31 08:15 -
清代選秀女就是選妃?其實皇帝更在意的是“防漢化”
2022-10-19 08:43 -
為了“去中國化”,日本考古還出過這樣的大烏龍
2022-10-03 08:29 -
清代盛行“厚嫁”,對女性是福是禍?
2022-09-19 08:02 -
日本拍歷史劇,就不用忌諱歷史虛無主義?
2022-08-29 08:14 -
從世官世祿到有爵無官——古代爵位制的演變
2022-08-01 17:38 -
【觀網直播間】科舉時代:從世襲制到科舉制
2022-07-25 19:25
相關推薦 -
受中國影響,澳企要在稀土加工業務上發力了 評論 4全國最大!哈密百萬千瓦“光熱+光伏”項目并網發電 評論 58“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92“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142最新聞 Hot
-
“沙特曾多次警告德國提防嫌疑人”
-
特朗普最新任命!這次包括火箭隊老板、真人秀制作人
-
巴勒斯坦三個政治派別發表聯合聲明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