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相秒:美軍在南海事故頻頻,印太“雙支柱”戰略還撐得住么?
最后更新: 2022-01-28 10:37:16【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陳相秒】
據美國海軍第七艦隊官方證實,1月24日,正在南海與“林肯”號核動力航空母艦進行聯合軍事演習的“卡爾·文森”號航母上發生墜機事故。
美方公布的消息顯示,此次發生事故的飛機為2019年正式服役、2021年8月剛剛部署到“卡爾·文森”號航母的F35C艦載機。
應當說,F35C是美軍最新型五代戰機,但其發生事故似乎早有跡象。據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的一項研究,1949年到1988年的40年間,美國海軍航空母艦艦載機損失了近12000架飛機和8000多名飛行員。自2008財年至2017財年,美國海軍陸戰隊一級飛事故發生率從大約2次/10萬飛行小時增至略高于5次/10萬飛行小時。而自F35飛機投入使用以來,事故頻頻,從F35A、F35B到F35C無一例外。
1月25號至26號,美國海空軍10余架各型偵察機齊聚南海地區 圖片來自SCSPI
從技術和管理上看,導致美軍此次飛行事故的原因主要有幾個方面:
一,根據美國國防部2021年初的測試報告,F-35戰斗機目前仍存在可能會影響該戰機的戰備、執行任務或維護能力871個軟硬件缺陷。
二,“卡爾·文森”號航母可謂是事故 “多發地”,連日來發生了至少五起重大航空事故,包括F/A-18E“超級大黃蜂”、CMV-22B“魚鷹”運輸機等各式機型都曾發生過故障。
三,在海況和氣候條件復雜的南海執行任務,艦載機駕駛員的訓練難度及時長都遠遠大于陸地起降的戰機飛行員。但目前美國海軍飛行員緊缺,使得現有飛行人員極易發生因缺乏足夠適應性訓練和“疲勞駕駛”而導致的事故。譬如,2020年5月發生在美國本土的F-35A聯合攻擊機墜毀事件,就是因為飛行員在疲勞駕駛狀態下造成“認知退化”所引發的。
累計投入數百億美元研發成本、單機采購成本超過1億美元的F35C匯集了全球目前最先進的艦載機研發技術。此次墜機事故除了技術和設計本身的缺陷、管理與飛行員訓練隱患等客觀因素之外,美國在包括南海在內的印太地區奉行“武力至上主義”的戰略理念背后的根本性原因,它讓原本可用時間換空間、以解決隱患、克服客觀不利因素轉向惡化。
從奧巴馬政府推行亞太“再平衡”戰略,試圖把兩洋60%以上的海軍力量和海外空中力量部署到南海,到特朗普政府在“印太戰略”的背景下不斷加強在南海對中國的抵近偵察和航行與穿越行動,美軍印太地區的布局完成了從力量部署到行動展開的轉變。拜登政府上臺一年,美軍在南海及印太地區的戰略行動又再次做出較大調整,提出以“中國威脅”為導向、遏制中國為目標,建立有效穩定的威懾力為手段的新戰略理念。
為了達到讓“潛在敵人”清楚意識到“侵略的成本和風險與任何可以想象的利益都不相符”的預期目標,過去一年內美軍在南海及周邊地區的戰略性力量活動明顯趨于活躍。其中,據不完全統計,美軍航母打擊群2021年全年進入南海活動至少13次,同時還有至少11艘攻擊型核潛艇潛艇在南海及周邊地區活動。
2022年新年伊始,美軍在印太地區的活動頻次和力量強度再次加碼。元月中旬,3個航母打擊群、2個兩棲打擊群和“內華達”號核動力潛艇,集結在從橫須賀、臺灣海峽、關島到東南亞等覆蓋第一、第二島鏈的廣闊區域。
根據公開信息捕捉,美軍“卡爾·文森”號航母還聯合“埃塞克斯”兩棲作戰戒備群繞行南沙群島一周。此后,“卡爾·文森”號航母打擊群再度進入南海,同由日本近海一路南下的“林肯”號航母打擊群在南海匯合,并舉行反潛作戰、空中作戰以及海上攔截等科目的演習。
“卡爾·文森”號航母(前)和“林肯”號航母同時起降F-35C戰機 圖片來自美國海軍
從“3+2+1”機動性組合到“雙航母”演習,美軍在南海及周邊地區的活動力度可說刷新了冷戰結束以來的紀錄。也正是這種頻繁軍事行動,使得美軍一線人員不得不經受強度比以往多得多的任務。尤其是從美軍在南海地區的演習科目就能看出,為了在預定時間內完成以中國為假想敵的反潛、海上攔截、空中打擊及兩棲登陸作戰等主要科目,兼具“實戰化”的戰術演練和“威懾性”的武力展示雙重目標的復雜型任務,疲于奔命的美國海軍人員所承受的任務強度早已超出常規水平。
美軍雖然已經意識到了人員、艦機的超強度運轉以及設備更新迭代周期強行壓縮的危害,也試圖通過補充人員和調整技術投入來修補漏洞,但在目前以南海為核心的印太軍事安全戰略的安排下,美軍不得不鋌而走險。
在數以百計的問題和缺陷尚未完全解決的背景下,美軍急于在“卡爾·文森”號部署F35C,就充分反映了美國試圖借助該新型艦載機在隱形、作戰半徑上的優勢,強化在印太地區對中國的戰略縱深打擊能力儲備,“窮兵黷武”的理念一覽無遺。
正如美國國防部長2021年7月在新加坡的公開演講中所透露的那樣,美國正在四處推銷、精心策劃的“綜合威懾”戰略,將延續并強化“雙支柱”的戰略思路。
一方面,美軍把加強自身在印太地區的前沿軍事部署作為重點。根據已經生效的《2022年國防授權法案》,海軍仍將是美軍新威懾戰略所倚賴的重點,同時美軍還將重點發揮無人和智能化裝備、網絡和太空安全能力等新型作戰力量的作用。這一點也能從美軍今年高達71億美元的“太平洋威懾倡議”計劃中探知一二。
另一方面,與前沿部署同等地位、甚至更為重要的是動員盟友和伙伴國形成合力。以支持自衛隊裝備改良和擴大的方式扶持日本強化對重構中的印太地區安全秩序的影響力,同時支持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和臺灣地區提升軍事實力,在美國重建地區安全秩序的行動中增加參與度,以及在越南、菲律賓及臺灣地區獲取新的前沿部署支撐基地。諸如此類的舉措都是美軍設計的、用來解決自身力量擴張跟不上戰略部署任務這一矛盾的重要方式。
美國“以武謀權”“以戰求利”的戰略理念和實踐給演變中的印太地區安全秩序帶來顛覆性的挑戰,不僅對冷戰后以東盟為中心、由中國與地區多數國家所支持的地區安全架構“東盟方式”發出“挑戰書”,也令以多邊主義規則為基礎的地區新秩序構建面臨更多不確定性。
在美國武力和外交的軟硬雙重壓迫下,地區國家在中美軍事競爭中將如何行事,區域內各國如何處理彼此間的矛盾和分歧,各國對地區軍事安全形勢的劇烈波動將如何抉擇,這些目前尚無定論的問題都是決定地區秩序何去何從的關鍵因素。
對于中國與南海周邊國家而言,當務之急是一方面應避免走日本等部分國家的老路,成為美軍在印太地區推行“武力至上”原則的幫兇;另一方面應呼吁地區國家同心協力、為構建多邊主義地區安全新秩序貢獻一份力。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朱敏潔 
-
從運-20馳援湯加看中國戰略空軍
2022-01-27 18:40 -
中伊俄聯合軍演畫面曝光
2022-01-27 17:39 中國海軍 -
阿爾及利亞采購中國彩虹5無人機
2022-01-27 14:50 -
F35墜入南海后 美軍偵察機密集現身南海
2022-01-26 17:21 -
直播:美軍F35C墜入南海,撈不撈?誰去撈?
2022-01-26 16:26 -
巴基斯坦首批中國產車載加榴炮到貨
2022-01-26 11:53 巴鐵 -
美軍證實:事故F35C已墜入南海
2022-01-26 08:58 南海局勢 -
韓軍:朝鮮試射兩枚疑似巡航導彈
2022-01-25 13:22 朝鮮現狀 -
航空工業去年全年凈利潤提高8%
2022-01-25 11:24 航空航天 -
美F-35C在南海降落航母出事:飛行員彈射,7人受傷
2022-01-25 08:30 南海局勢 -
英媒炒作“中國在臺灣以東 日本西南海域每天都部署軍艦”
2022-01-24 21:29 中國海軍 -
臺軍方稱,昨39架解放軍軍機進入臺“西南空域”
2022-01-24 08:34 臺灣 -
美日5艘航母/準航母西太平洋合影
2022-01-23 12:07 涼戰 -
翼龍-1E無人機首飛成功,翼龍家族如虎添翼
2022-01-22 15:23 長空鑄劍 -
“出來買個咖啡,車子就被坦克撞了”
2022-01-21 16:48 臺灣軍事 -
國防部回應“本福德”艦闖西沙:中國領海不容美艦橫行霸道
2022-01-20 22:12 南海局勢 -
中伊俄舉行第二次海上聯合軍演
2022-01-20 21:37 -
歷史首次 美軍在西太有20多架艦載F35
2022-01-20 15:07 -
美“本福德”號非法闖入中國西沙領海,南部戰區回應
2022-01-20 12:45 南海局勢 -
印度軍隊2022宣傳片,向中國“秀肌肉”?
2022-01-20 09:16 印度驚奇
相關推薦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20“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81“她下月訪華,盡管特朗普團隊表達了擔憂” 評論 46“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評論 110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評論 125最新聞 Hot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
還在扯皮中國,“涉華條款全刪了”
-
中國“光伏OPEC”發文嚴厲質問央企,怎么回事?
-
“最后一道貿易障礙,中國解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