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屠呦呦獲諾獎咱也不能忘逆耳之言 說中國科學家得諾獎是做夢的言論都被他收集到一塊了
關鍵字: 屠呦呦獲諾獎屠呦呦諾貝爾獎屠呦呦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屠呦呦打破中國人得不了諾獎言論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獲諾獎杜建國中國科學家注定不能獲諾貝爾獎“中國科學家得諾獎就是做夢!”雖然網絡輿論里常常出現的此話聽來刺耳,但好像一直以來也沒有有力的證據反駁,直到10月5日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被授予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瞬間把這句話摔個粉碎。這個獎項也讓屠呦呦成為中國大陸首個獲得自然科學領域諾獎的科學家。對此,她本人表現的比較淡定,表示獲獎并不那么意外,這是中國全體科學家的榮譽。
還是有點意外的嘛,尤其那些一直說中國科學家注定得不了諾獎的人。這些人中不乏媒體明星,他們的話人們還是要聽一聽的。風格剛烈、長期關注媒體輿論的獨立學者杜建國就把這些言論都給羅列到一起了。雖然屠呦呦獲諾獎使得這些言論失效,但忠言逆耳嘛,都拿出來曬曬,是不是忠言大家自己看咯~
屠呦呦獲諾獎
杜建國:還記得“中國科學家注定不能獲諾貝爾獎”嗎?
瑞典卡羅琳醫學院10月5日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以及另外兩名科學家威廉·坎貝爾和大村智,表彰他們在寄生蟲疾病治療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對這一消息最感意外的,非中國部分主流媒體人士與學界人士莫屬。
眾所周知,多年來,盡管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中國的科學與技術的水平也在快速提高,但是中國媒體與學界一直對之無視甚或刻意貶低,這其中,最為方便也最頑固的一個理由就是“中國科學家沒能獲得諾貝爾獎”。
中國科學家為何無法獲得諾貝爾獎?持此論者的理由很簡單:中國的政治、經濟、教育體制乃是獲獎的障礙。比如張鳴教授認為,“有關部門,真的想拿諾獎的話,首先要做的,是改革中國的教育和科研體制”,“你見過奴才搞創新的嗎?”2013年12月鄭也夫先生曾斷言:“在中國受了中小學12年教育的人,不管后來大學是讀哈佛、耶魯還是牛津、劍橋,注定不可能拿到諾貝爾獎”!“因為想象力被修理得沒有了”(屠呦呦不光中小學,連大學也是在中國讀的——作者注)。楊東平、熊丙奇等“教育專家”也是如此看法:“我們離諾獎越來越遠”。賀衛方教授對鄭也夫的觀點進行了呼應與補充:中國人只適合拿諾貝爾和平獎。張維迎、陳志武這樣的媒體經濟學家則認為,對中國科技與美國縮小差距,“在目前體制下我覺得不要有太多指望”,過“150”年也“沒戲”。
更有甚者,不滿足于怪罪體制,干脆從民族與文化的角度來予以解釋。某和平獎先生認為中國若能再當三百年西方殖民地,那么一切就都能好起來,這跟王福重先生一比,似乎溫和多了,在王福重眼里,中國再當多少年殖民地也不管用。2014年5月他曾說:
“1000多年來,(中國)對人類的科學技術進步,沒有任何貢獻。以后也不會。”
“中國注定與諾將無緣”論者,他們批評起中國科研體制來義憤填膺慷慨激昂,但是,他們本人是否具備起碼的科學態度,還是很成問題的。
2013年8月1日,四位科技政策研究者(四位作者并不是科學家,但是中國不少媒體在報道時卻故意對四人冠以“科學家”的頭銜)曹聰、李寧、李俠、劉立在被認為是全球科技期刊的美國《科學》(Science)發表《改革中國科技體制》文章,在當時產生了較大影響。該文一上來就說:
“中國的政治界和科技界領導人正處在一股擔憂中:盡管投入資金更多、人才更優秀、設備也更高級,但是國內的創新體制仍然表現不佳。中國科學家還沒有能夠獲得諾貝爾獎的突破,研究與商業已經脫節數十年,只有極少數的研究成果轉化為了創新技術和產品。中國企業對國內不報什么希望,只好依賴于國外的核心技術?!?
就在《改革中國科技體制》一文在《科學》刊登前夕,該文的第一作者曹聰先生剛引發了一場不大不小的風波。該風波的是前因后果非曲直從2013年7月1日“中國科學院新聞辦公室聲明”中便可一目了然:
“FT中文網6月21日發表了鄧聿文的文章《訪韓一周記(五)》,指出‘他(黃禹錫)說和中科院和與遼寧省合作從事干細胞的研究。’隨后,科學網博客作者曹聰6月22日發表了題為《黃禹錫在和中科院、遼寧省合作從事干細胞的研究》的文章,在引用鄧聿文有關文章內容的同時,評論認為,‘黃禹錫在和中科院、遼寧省合作從事干細胞的研究,對當事人來說不是新聞,但在俺聽來,是中國科學界的丑聞’”。
預言中國科學家近期內將獲諾獎者,也是有人在的。與主流輿論相比,科學家們對中國科技進步的觀察與判斷,則是公允得多、客觀得多,遺憾的是,他們的觀點不僅沒有得到媒體的尊重,反而遭到了嘲諷。
2000年8月,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在在中國科學院舉行的一次座談會上指出:20年內,中國本土的科學家將會獲得諾貝爾獎。這一是因為目前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二是因為近年來國家對科教事業的投入逐漸加大,“根據中國現在的經濟增長率,這(獲獎)會是不久后的事?!?
此論一出,遭到了國內媒體經久不息地反對或嘲諷,如楊振寧是“科學超男”、“報不準的報喜鳥”,是“歌功頌德”,“楊振寧先生是在說客氣話”、“諾貝爾獎,并不相信楊振寧的預言”,等等。我不明白,一群堅信“量子物理學認為向米飯說‘呸’會加速米飯變餿”的媒體人,敢就科學發展趨勢問題嘲諷楊振寧的勇氣是從哪里來的。
2010年9月10日,楊振寧在成都電子科技大學演講時,再次預言中國本土科學家10年內將出現諾貝爾獎獲得者,此番言論再次遭到了不少媒體的嘲諷。
預言近期內中國科學家將獲得諾貝爾獎的,不止楊振寧。2013年9月29日,南京工業大學校長、中科院院士、中國有機光電子學科帶頭人黃維在該校本科新生的開學典禮上直言:
“十年之后的中國,像諾貝爾獎這樣的國際性重要指標,在中國大地出現應該將會成為常態,而不是個案。在文學獎之后,自然科學和生命科學方面的獎項將陸續被中國人斬獲,沒有任何懸念”。
這又惹惱了媒體人,黃維被扣上了一大串帽子:“對諾獎‘故作輕松’并不是自信”、“拿什么來支撐‘得諾獎成常態’?”、“獲諾獎將成常態像是肥皂泡”,等等。
前面提到的傳播“中科院與韓國造假科學家黃禹錫合作”謠言的曹聰先生,撰文《中國的諾貝爾科學獎焦慮癥》稱:
“近年來,楊振寧多次表示中國大陸科學家將在二十年內獲得諾貝爾獎。而在今年獎項揭曉的前一周,南京工業大學校長黃維曾自信地預測中國獲諾貝爾科學獎在十年后將成為常態。
這兩種預測都顯得過度自信了。照目前情況來看,中國二十年后都不一定能得獎。近期中國尚未取得接近諾獎的成就,也沒有將嶄露頭角的苗頭?!?
至于熊丙奇先生,則來了篇《預言“獲諾獎成常態”是功利學術白日做夢》。
誰在做夢?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張璐
-
被當面打臉,日鐵急了 評論 9受中國影響,澳企要在稀土加工業務上發力了 評論 43全國最大!哈密百萬千瓦“光熱+光伏”項目并網發電 評論 68“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97最新聞 Hot
-
“沙特曾多次警告德國提防嫌疑人”
-
特朗普最新任命!這次包括火箭隊老板、真人秀制作人
-
巴勒斯坦三個政治派別發表聯合聲明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