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么清廷、民國推動工業化都不行?它們缺少這三點
關鍵字: 中國工業化“——其實中國以前也經歷過很多工業化的嘗試。比如近代中國進行的“洋務運動”“辛亥革命”,以及新中國成立初期,進行了很多工業化嘗試。為什么這些嘗試都沒有能夠成功地引爆工業革命?
——對,我自己研究工業革命,有一個初步結論,就是一個成功的工業革命,至少需要三個條件。一個是比較強勢的政府,西方國家的崛起,都是持劍經商,政府掌控暴力推動商業發展,當然今天這個不再適用,但是政府推動工業化還是需要具備國家能力;第二點就是要有廣泛的社會參與,社會每個細胞都動員起來;另外市場規模一定要大,而且是國際化的市場,不光是國內的市場。”
近日,東方衛視政論節目《這就是中國》每周一晚21:30持續熱播。每期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將結合自身經歷,從國內外熱點、難點問題切入,講述中國崛起的邏輯,建構中國話語。
在4月15日的第十四期節目中,張維為教授解讀中國四十年內“集四次工業革命為一體”的崛起過程,闡述中國工業化背后的原因。
觀察者網整理節目互動問答部分,以饗讀者。
李志暉(節目嘉賓,新華社編輯):我覺得張老師講的中國的科技發展,遭遇西方封堵是不可避免的。我聽說最近美國有個議員,他提出一個法案禁止進口中國制造的列車設備。他的理由是,中國可能拿列車系統來對美國進行間諜活動,這個在我們聽起來是很不理解的,想象力太豐富了。
以八十年代的美國為例,它沒有生產過自己的列車設備,都是從日本的川崎重工、加拿大的龐巴迪、法國的阿爾斯通進口,但那時候它沒有提出任何問題。所以目前對中國技術設備的封堵,其實就是暴露了一種擔憂。在中國科技崛起面前,西方的信心在逐漸地喪失。中國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繼續發展科技。
例如,歐盟正在考慮使用中國的5G技術,而美國則在對德國使用華為技術提出警告,說德國一旦使用華為,則美方將停止、或者減少情報共享。德國的情報是很依賴于美國的,但在這一威脅面前,它還是要堅持使用中國技術,因為它不可或缺。所以我覺得在事實面前,我們就要堅定信心,走好自己的路。
葉青林(節目嘉賓,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特邀研究員):我想補充一個故事,特別感慨的故事。我最近在采訪很多在大陸創業就業的臺灣年輕人,前一段時間在重慶,遇到一個從高雄來的年輕人,做設計師,才剛剛來兩三年。他特意要帶我去坐重慶的輕軌,跟我說,他每個星期一定來坐一次重慶的輕軌,跟儀式感一樣。這個星期來,那個樓變高了,下個月來,這里變出一座樓了。這個城市是活的,充滿生機勃勃的活力,而他在高雄二十年沒有任何的變化,這就是他來大陸的原因。
我前兩天又在上海采訪了另外一個臺灣青年,他更特別,他是十四五歲就來上海,跟著父親來上海建紡織廠。那個時候的紡織廠,連機器都得從臺灣運過來。我們在十六鋪的碼頭,看著外灘、陸家嘴這些高樓,他是特別興奮,特別驕傲地說這個城市的成長,他看到了,他見證了,他參與了。然后最感慨的是,他給我看他們在臺南的老家,一張圖拿出來,我說這個樓,現在在臺南依然是最先進的呀,他說這是37年前蓋的。
這是臺灣年輕人,一個來了三十幾年,一個剛剛來,他們經歷這個過程的興奮點,我覺得特別值得跟大家分享。
馬澤晨(節目嘉賓,春秋研究院研究員):張教授,我們這個節目從1月份到現在,播了這么十幾期,我最近留意了一些年輕人常上的論壇,比如說豆瓣,論壇上也產生了一些對《這就是中國》這個節目的議論。有人就說,就好比班里的一個差生,從三十分提到六十分很容易,從六十分到九十分恐怕就沒那么容易。他們就說張教授對于中國崛起的一些論述,中國的發展,實際上就是從低起點起步,并不值得太多的夸耀,您怎么對這種觀點進行回應?
張維為:實際上我剛才講了“集四次工業革命為一體”,就是中國已經完成了第一次、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補課,在第三次中從追趕到領先地位。而第四次工業革命中,中國也處于第一陣營,坦率地說歐洲都沒法與我們競爭。這已經不是剛才講的三十分到六十分。
主持人:我們已經到九十分了。
張維為:對,真是這么回事。華為崛起是一個標志,實際上中國還有很多其他公司,非常低調,做得非常出色、非常優秀。在企業界、產業界、科技界,國防工業,都有這么一大批人,做得非常好,世界一流的水準。
李志暉(節目嘉賓):我覺得我們應該有這個底氣,最大的底氣就是來源于14億人民。我認為科技的發展,國家的進步,不光是科學家、工程師的事,它來源于每個人的參與。現在我們很多新的技術,很多新的設備,只有在用的過程中,由消費者遇到現實問題,再去升級、完善,最終我們進入世界市場競爭,參與這個領域的規則制定。我們現在有4億中等收入階層,一共14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我相信這是我們發展的最大底氣所在。
觀眾1:張老師您好,我想請問,其實中國以前也經歷過很多工業化的嘗試。比如近代中國進行的“洋務運動”“辛亥革命”,以及新中國成立初期,進行了很多工業化嘗試。為什么這些嘗試都沒有能夠成功地引爆工業革命?
張維為:對,我自己研究工業革命,有一個初步結論,就是一個成功的工業革命,至少需要三個條件。一個是比較強勢的政府,西方國家的崛起,都是持劍經商,政府掌控暴力推動商業發展,當然今天這個不再適用,但是政府推動工業化還是需要具備國家能力;第二點就是要有廣泛的社會參與,社會每個細胞都動員起來;另外市場規模一定要大,而且是國際化的市場,不光是國內的市場。
用這三條標準來看,“洋務運動”過程中的政府非常弱。當時清廷剛剛經歷過兩次“鴉片戰爭”,割地賠款,政府缺乏能力。整個社會中的多數人也根本不了解什么是“洋務運動”,只有政府里邊的小部分人主張。此外,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還有矛盾,市場就更加狹小,國際市場幾乎沒有。
民國時期也是一個道理。民國嘗試了美國的政治制度,導致國家四分五裂,變成軍閥混戰。民國政府是分裂的,社會是分裂的,市場是分裂的,所以形成不了真正的工業革命。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前三十年,那個時候的探索還沒有完成,還沒有找到一條工業革命成功之路,但是這個探索是有價值的。政治體制的建立,獨立的國防體系的發展,特別是抗美援朝,我覺得這一仗是定乾坤的,為后面六十余年的和平奠定了基礎;比較完整的、初步的工業體系,也在那時建立起來;土地改革建立起我國的土地制度,中國今天中國能夠建高速公路,建這么多的4G基站,還有5G基站,與我們的土地制度密切相關;婦女解放,使得中國婦女投入到勞動生產之中。
但是,當時也有一定的問題。其一就是對市場很疑慮,國內市場相當之小,同時缺乏全球化的機會;其二從政府角度來談,當時可能過多地強調階級斗爭,對經濟發展重視程度總是有點不夠;其三在社會層面上,社會不夠成熟,活力程度不夠。我們是那個時代的過來人,現在回想真是蠻有感觸的。比方說大躍進,要生產五百萬噸鋼,這個就是沒有尊重經濟規律。而如今,中國的鋼產量穩居世界第一。
標簽 視頻新聞-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李丕
- 最后更新: 2019-04-18 11:09:35
-
劉慈欣:對量子通信,公眾百分之七八十都有誤解
2019-04-17 16:36 科技前沿 -
四川遂寧環保局32人集體受賄,領導幾乎全軍覆沒
2019-04-17 11:04 廉政風暴 -
第六場脫貧主題座談會,習近平重點談了這個突出問題
2019-04-17 09:37 扶貧攻堅戰 -
為國家、民族鑄魂,習近平提出四點希望
2019-04-16 09:34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 -
等了兩年,就給我看“神龍俠侶”?
2019-04-15 18:02 -
如此化凍?飯店員工當街摔凍骨…
2019-04-15 08:05 食品安全 -
真·北京人是怎么讀“佛香閣”和“李白”的?
2019-04-15 07:41 -
總覺得“和平與發展”是句套話,其實這才是世界上稀缺的價值觀
2019-04-12 17:20 這就是中國 -
我,末代沙皇,給我打錢,我要在非洲登基!
2019-04-11 17:12 俄羅斯之聲 -
“沮喪蘿卜”比“開心蘿卜”壞得快?學校實驗引爭議
2019-04-10 13:20 -
買二手房當婚房很掉價?
2019-04-10 10:17 中國房市 -
強推“普世價值”導致那么多戰爭,要不試試“和平與發展”?
2019-04-10 03:14 這就是中國 -
抖音海外版火遍全球后,麻煩來了!
2019-04-09 17:42 -
新版“狼來了”:被放太多次鴿子 這次孩子再也不信了
2019-04-09 10:01 中西教育 -
10年來天天做這個運動,夫妻雙雙手術換掉膝蓋
2019-04-09 08:09 -
90后已經開始中風了……
2019-04-09 08:09 -
調查:近7成學生稱網游是“帶來幸福生活的能量”
2019-04-09 07:49 -
真的有一種“代替本人承認放屁”的職業
2019-04-08 17:48 日本 -
習聲回響:不忘先烈遺志 攜手砥礪前行
2019-04-08 09:02 捍衛英雄
相關推薦 -
受中國影響,澳企要在稀土加工業務上發力了 評論 31全國最大!哈密百萬千瓦“光熱+光伏”項目并網發電 評論 64“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94“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144最新聞 Hot
-
“沙特曾多次警告德國提防嫌疑人”
-
特朗普最新任命!這次包括火箭隊老板、真人秀制作人
-
巴勒斯坦三個政治派別發表聯合聲明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