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拆分中石油傳聞引專家質疑 原發改委官員稱“完全沒道理”
關鍵字: 中石油中石油拆分中石油重組管道獨立蔣潔敏國企壟斷國企備忘錄原國資委主任、中石油董事長蔣潔敏上月因涉嫌嚴重違紀被中紀委調查,盡管國資委黨委書記張毅已經傳達中央領導精神,指出涉案人員屬個人問題,但輿論還是將目光對準了中石油本身。《時代周報》今天報道稱,中石油或將面臨重組,甚至被拆分。不過到目前為止,尚沒有任何官方消息佐證這一傳聞,接受該報采訪的多位專家學者也指出,拆分中石油在目前弊大于利。發改委能源所原所長周大地更是直言,拆分中石油“這個路子,完全沒道理”。
以下為報道原文:
余勇最近的生活已經完全被打亂了,他已經半個月沒有回家看過兒子了,他說自己“心煩意亂”,不想回家影響家人心情,就只能自己呆在宿舍。
余勇是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石油”)總部一個部門的負責人,前段時間,中石油的數名高層領導被調查,接著傳出發改委已經召開會議,中石油或者要被拆分,或者要被重組。
不管結果如何,對于余勇來說,這些都不是太好的消息。“不止我,很多同事都如此。”余勇說,大家現在對未來都感到了迷惘,因為他們并不希望公司“被拆分”,“整頓或者重組還是可以接受的”。
根據時代周報了解,目前在中石油內部,處長級別的領導都有些迷惘,對此,中央已派人下到各地方去安撫員工了,“央企,這個直接關系著國家經濟命脈,一個行業出問題,會影響很多行業!”知情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而另外一個消息則是,中石油內部有一個行動正在悄悄進行著,那就是他們自己派出了一些專業的人士正在全國范圍內調查中石油的所屬公司,比如哪些地區,哪些公司,哪些業務是最優質的,最能夠盈利的,那就把這些區域和業務劃分出來,整理出一個報表,上報國家發改委,“再看下一步怎么辦”。
蔣潔敏案后,中石油拆分傳聞愈演愈烈
中石油被拆分?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專家坦言,蔣潔敏的事情出來大概一個星期的時間,就傳出了要對中石油整改的消息,“呼聲最高的就是拆分。”業內人士給出的方案是,以大型的區域為核心,然后進行整合,以區域性的子公司為核心,再加上周圍的小公司、產業,在業務上面比較密集的公司,然后結合在一起,“初步設想是分成華北、華南、東北等五到六個區域性的公司,但各個公司在業務上會有所不同,比如煉油,石化,會是華北公司和東北公司的主要業務。”
中石油總部很多人士擔心的是,如果公司真的被拆分,那么他們會被分到哪里去工作,薪酬待遇會不會有所改變等等,畢竟這個牽扯到自己的切身利益。而包括銷售、市場在內的總部基層員工對此倒比較樂觀,在他們看來,改或者會比不改強一些。“一天沒有確定消息,大家就一天都不能安心。”余勇如是說。
而中石油的地方企業員工的態度則是完全不同的。對于他們來說,地方油企的工作是比較穩定的,他們認為如果沒有大的違法行為,那基本就是和公務員差不多的“鐵飯碗”,“重組對我們的影響倒不是太大。”中石油西北某公司的小呂說。
實際上,發改委考慮“拆分”中石油,前后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這個事情并沒有公開,只有少部分人士知道,因為“牽涉的面太廣”。
但整個8月,有關部門曾多次召開針對國內石油領域改革的重要工作會議,參會人員并不僅限于中石油高層,還包括中石化、中海油、國家發改委的相關負責人。
如此看來,對于中石油的“改革”已經被提上了日程表。
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任寧浩坦承,拆分的這個事情目前大家的想法并不是特別多,“現在說的更多的是如何業務重組,打包上市”。
任寧浩認為,重組其實和所謂的拆分,在操作手法上是差不多的,只是目的不一樣。公司拆分或者業務拆分,針對的是蔣潔敏等人的腐敗案。而業務重組則針對的是上市。
“拆分和重組表面上看是差不多的,就是把優質業務放大優勢,把差的業務剝離出來,但是重組,會比拆分好進行一點。拆分是行政干預,直接把一個公司分成幾個小公司,這個阻力是比較大的,但是重組的話,阻力會相對較小。”
不僅重組,此次,中石油的人事方面會有比較大的一個調整,比如牽扯腐敗案最多的大慶油田和勝利油田,如果要進行拆分的話,肯定會打破目前的格局。“就是在高層方面會有人員的調動,但具體的工作人員和職工等,變動不會很大。”
發改委能源所原所長周大地并不看好中石油重組會將優質資產上市的舉措,他認為“這個路子,完全沒道理”,“優質資產拿出來,讓人家去享受所謂的利潤,不掙錢的東西,國家補貼,這算什么事情?”
他向時代周報介紹,現階段,國企很多地方受到國家政策的制約,業務范圍劃得很死,嚴格來講,現在并不是要給民企拓寬道路,而是要考慮公有制要怎么發展。就是公有制改革也要提供足夠的空間。讓周大地不明白的是—現在股市并不好,可以賣企業債券,為什么非要上市。
“現在處于石油企業內部征求意見的階段。”上述知情人士稱,他們怕的是如果在外部擴大的話會引起企業的混亂。
盡管周大地認為拆分中石油完全沒必要,但他也從一個側面談出了中石油可能被分成幾個地方公司的可能性:一些領導覺得企業大了,不好管理。“有些地方領導覺得自己是局長,或者是處長,但中石油是副部級單位,這樣的大公司自己說了也不算,也指揮不動,很多地方領導或者一些行政部門對于大公司是比較發愁的,他們就希望這個公司小一些。”
周大地的擔心在于,如果把大公司拆分成小公司,那么這些小公司勢必會受到地方政府的制約,就會去地方政府“磕頭作揖”,從而形成地方保護主義或者區域性的壟斷。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國能源戰略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震覺得中石油的拆分是不可能也沒有意義的事情。他說,今后市場會越來越放開,所以企業不在于大或者小,而是相關部門的監管是不是能夠到位,市場是不是能夠充分的競爭。逐步地增加市場的競爭,逐步地增加政府的監管,產業鏈的各個階段讓企業都能夠自由地進入,“這是改革的方向。”
專家認為,在管道建設需要大量資金的背景下,拆分并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管道獨立與拆分無關
如果說管道的獨立就說中石油被拆分了,那周大地并不認同,他反問:“拆分有什么好處,怎么拆?”周大地說,管道獨立可不叫拆分,因為管道在很多國家本來就是公用設施,過去,大多數管道是企業自己做。但是現在形成管網以后,就成為了公用設施。
“公用設施只能采取國家管制,然后收取過網費,這和中石油的拆分是兩回事,這是一種特殊業務的合理安排。”周大地說,早就有人從技術管理的角度,提過管道獨立的事情,但是現在是不是到了時候,因為現在不光中石油有管線,中石化也有管線,中海油也有少數的管線,一些地方也有地方所屬的管線,“怎么整合,怎么管理,怎么實施,還要有一個過程。”
王震說自己最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現在要把管道分出去獨立,是要加快管道的建設,還是說我們管道的建設已經進入一個比較成熟的階段。
實際上,早在1998年,兩大石油公司在重組的時候就討論過油氣管道獨立的事情,但由于當時的管道建設還處于剛剛起步階段,還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去建設,所以這個討論也就不了了之,沒再往前推進。
當年7月,國家實施石油石化行業大重組,將原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和石油化工總公司打破,組建了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和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
重組后的兩大集團公司和過去的最大不同在于,原來的兩大公司是按石油生產加工的上下游劃分的,現在是以地域劃分的。北面是石油天然氣集團,南面是石油化工集團。
王震說,當時如果成立一個獨立的管道公司,那現在整個國家的管道建設肯定不會像今天發展這么快。在他看來,我國管道建設的路還很長,還需要有更多的資金不斷地投入,加上管道建設相對來說回報低、周期長,民資進入的積極性可能不會太高,但中石油、中石化可以用上游的盈利來加快中游的管道建設,“有利有弊”。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認為管道獨立,是市場改革的方向,但是短期內不太可能,因為“這是一個很大的動作”。
林伯強說,中石油目前是一體化壟斷,如果把中間拆斷的話就不再是壟斷,所以不僅僅是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甚至對整個石油行業,對整個市場的消費、供應都會有非常大的影響。
畢竟現階段管道處于投資建設期,從現金流來講,就是說還處于大量投入的階段。回報周期可能需要二三十年,除非就是把管輸費提高,但這樣就傳遞給了下游,“下游壓力會徒然增大。”王震說。
如果算大賬的話,石油公司目前的現狀是,上游盈利多,中游盈利少,下游虧損,整體來說還是盈利的。而為了增長整個公司的競爭力,石油公司還是愿意去投資去建設管道。
但王震承認,成立一個第三方的管道公司來獨立運營,是大勢所趨。“但目前來講,并不是一個最好的時機。”
而對于石油大佬們來說,管道并不是其主要的盈利業務,所以即使獨立出去,對整個公司來說,也沒有什么影響,畢竟在收管輸費的同時,還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去建設。
事實上,2007年底,中石油內部曾經有過一次管道業務的整合重組。當時,中國石油天然氣管道局將所屬的長吉、大慶、長春、沈陽、錦州、大連、秦皇島、北京、中原、長慶等10個輸油氣公司劃歸中國石油管道公司(以下簡稱“管道公司”)管理。
管道公司是中石油的地區分公司,主要承擔國內陸上大部分油、氣田油氣外輸管道的建設組織及運營管理任務,是在國內管道運輸領域占主導地位的專業化公司。
之后,在中石油的整體戰略中,建設能源通道和國內管網將成為“重中之重”。時任中石油管道業務重組整合領導小組組長的廖永遠更是指出,要通過管道業務的重組整合,推進整個管道業務發展。
但從長遠來講,分出去是必然的,第三方獨立運營,有利于整個公平競爭的環境。但目前的階段,其實獨立未必是最好的選擇。“西氣東輸的線路如果沒有中石油這種大企業來執行,那么管線建設不可能會這么快就完成。”王震說。
國土資源部油氣資源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岳來群認為,管道獨立確有可能性,但近期實現的難度很大。壟斷不僅僅是三大油,還有其他公司,中石化、中海油都有管道,是不是需要都拿出來,然后再重新組成一個公司?“這樣的事情應該有程序安排,年內連啟動的可能性都沒有。”
而據香港信報9月25日報道,中石油駐香港總代表魏方出席在香港舉辦的2013年投資者論壇時,否認了中石油管道資產將被收歸國有的傳聞。他還說,目前,國內油氣田生產一切正常。
壟斷行業都會被拆分?
一些專家的擔心在于,如果將中石油的管道獨立出去是打破了壟斷,那么其他的央企,比如中石化、中海油、移動、聯通等各行業內的壟斷企業該怎么辦?
此外,如果管道被獨立,那么只有夠格的企業就可以公平競爭,那么天然氣的價格會不會被炒高?岳來群的看法是——這是用一種新的壟斷,代替一種舊的壟斷。
岳來群說,央企的壟斷是表面的問題,其實還牽扯到政治改革。岳來群說自己對此很困惑,因為現在中石油有好幾家上市,一個是整體上市,還有油田,油服也在上市,如果把中石油以大化小,再上市,還是北京一個總部來控制,這還是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嗎?這種改革還是一個方向嗎?
周大地則分析,即使成立專門的管道公司,天然氣的價格也會和國家電網一樣受到國家管制。
但不可否認的是,壟斷是對民營資本進入石油行業上游一個很大的阻礙。那么要打破這個壟斷就涉及幾個問題,一是什么時候,二是時機是否成熟,三是最重要的,就是政府愿意不愿意這么做。
對于石油公司來說,管道是個很重要的資產,因為油氣的運輸就是靠管道來壟斷的。但管道是一種自然壟斷,因為在一個區域或者某一個點,只能建設一條斷線,那么這條管道勢必就是這個區域內壟斷的。
周大地說民資進入石油行業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如果要采取股份制的方式,那么要怎么去經營,“小股東進去,要怎么實行所謂的經營權,不能完全就變成投資人。”此外,他認為這么多的管道如果要分段經營,會很復雜,“沒法弄”。
他說,整個中石油的利潤率其實還可以,但是現在國家對價格管制得很嚴格,還有很多的要求,這對企業來講,營利空間就受到了很多的限制。
任寧浩說,目前的一個設想是,要通過民營資本刺激一下,但顯然,民營資本是在受到地方政府支持才能夠順利地進入。“政策上要有一定的傾斜”。
比如在環保方面,比如信貸政策等。“石油行業是資金、資源、技術以及人才密集行業,有些東西有政策支持民企就能自己解決,但在資金上,民資的融資平臺比較少,這時候就要求銀行能給民企多一些扶持和優惠,讓民企能比較容易地貸到款。”
按照任寧浩等專家的設想,民營企業進入石油行業的標準需要放開。比如行業上游的勘探和開采環節,對民資的要求過高。供油的運輸環節、原油和天然氣的進口資質等,民企的進口量也要逐漸地放開。
此外,在企業內部要建立職業經理人制度。監管機制要公開透明,“這有兩個要求,第一個就是所有的財務報表,財務數據,能夠讓普通的經濟學家,投資者看得懂,這樣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過度合并財務報表。”
行業內,中石油、中石化再加上中海油并稱為“三桶油”,三家企業的經營狀況不僅決定了國家整個行業的狀況,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國家的能源安全,任寧浩認為“三桶油”有責任且有義務把他們全部的財務都公開,另外還需要把他們所有的項目,從申請、招投標到建設運營等一系列的過程以及資金運轉情況都公布在官網上,“可以讓所有想看的人都能看得到”。
當然,目前中石油面臨的問題,主要是反腐,諸多專家在采訪中表示了自己的擔心,那就是如果反腐成為一場運動,或許意味著,未來可能不光是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甚至國家電網等大型的壟斷央企很可能都會面臨著同樣的命運—拆分。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余勇系化名)
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張蕊
- 責任編輯:張廣凱
-
中國,找到一條“拯救世界”之路! 評論 47中國政府就黃巖島領海基線發表聲明 評論 191“臺積電答應美方要求,急于向特朗普證明…” 評論 148“中國提議交換樣本,美方至今沒吭聲” 評論 550安排10萬億為地方政府減負,對中國經濟意味著什么? 評論 189最新聞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