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壓制即將過去,明年下半年中國經濟值得期待
最后更新: 2022-12-19 09:23:53【文/觀察者網 王慧 編輯/馮雪】12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布11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數據顯示,11月份多項主要指標增速出現回落:
1-11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3%。其中基礎設施投資表現較好,同比增長8.9%,較前值加快0.2個百分點,連續七個月回升。但制造業和房地產投資增速分別下降0.4和1.0個百分點至9.3%和9.8%。
消費延續了8月以來的下行趨勢,同比下降5.9%,下降幅度超出市場預期。1-11月份貨物進出口同比增長8.6%,其中11月份同比增長0.1%,增速較10月的6.9%大幅放緩。
不過,總體來看,“11月份,國民經濟保持恢復態勢,市場價格漲勢平穩,新動能持續成長,民生保障有力,社會大局保持穩定?!眹医y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15日當天,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對外公布《“十四五”擴大內需戰略實施方案》?!秾嵤┓桨浮丰槍χ萍s擴大內需的主要因素,圍繞“十四五”時期實施擴大內需戰略主要目標,明確了重點任務和重要舉措。
我們應如何看待11月份經濟數據的波動?接下來,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將如何發力?擴大內需的關鍵是什么,我們面臨著哪些機遇和挑戰?
針對上述問題,觀察者網特邀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軍教授進行深度解讀。
圖源:國家統計局
以下為采訪實錄:
觀察者網:11月份,消費延續了8月以來的下行趨勢,同比下降5.9%。您認為11月份的消費市場承壓的原因是什么?有效提振消費,有哪些空間和抓手,最大的阻礙是什么?根據麥肯錫公司最新發布的報告,中國的消費勢頭有望于2023年開始復蘇,對此您怎們看?
張軍:今年第三季度的經濟反彈不錯,GDP同比增速由二季度的0.4%回升至三季度的3.9%。當時大家都認為,四季度將會延續并加強三季度的增長趨勢。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四季度以來國內疫情反復、多點散發。11月的經濟數據比較充分地反映了疫情情況,也能總體反映出四季度的基本情況。
四季度的經濟數據相對于三季度出現回落,這一點目前市場上基本已達成共識。因此11月的消費下降也在預期之中,降得多一點少一點已經不是特別重要了。
消費是每個家庭做出的決策。家庭生活必需品消費,比如說房租、日常生活的賬單等等,是比較剛性的,基本不會受到太大影響。真正有彈性的開支主要是生活必需品以外的項目,這部分的消費主要和社交有關,因此就會受到防疫政策的影響。如果出行受限,或者存在疫情的不確定性,大家就會在當期收縮這部分需求。
但這并不代表民眾沒有支撐這部分消費的能力。
2021年我國人均GDP超1.2萬美元,按照世界銀行的標準,屬于中高收入經濟體。所以,我們的中等收入階層規模很大,恩格爾系數也會隨著經濟總量規模和人均水平的提高而不斷降低。但是由于疫情的不確定性以及防疫政策的限制,大家近年來在旅游、文化娛樂等方面的消費受到很大影響。
至于在提振消費上需要出臺什么政策,我認為這是個兩階政策問題:第一階的條件是疫情防控政策的優化調整,第二階才是出臺一些刺激消費的政策。
近期我國的防疫政策調整之后,短期內感染人數增加。感染人數上升會對民眾的決策造成影響,因為每個人都會評估自己出行時被感染的風險??梢哉f,是風險意識影響了消費支出。但是,這不是政策而是大家的選擇造成的。
2022年10月30日,上海愚園路1088弄 圖源:視覺中國
等到感染人數達到峰值,人們的工作、生活、學習逐步不受影響了,這時候出臺一些刺激政策來拉動消費是可以的。
但是,中國和許多發達國家不一樣,大多數中國家庭有自己的中長期考慮,習慣進行預防性儲蓄。尤其是在受到像疫情這樣的沖擊時,中國家庭預防性儲蓄的傾向會上升,會預留更多存款來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相應地,他們當期的消費支出就會被壓縮。
等到不確定性降低之后,比如感染達到峰值,后面會越來越好時,我想很多中國家庭會把之前的儲蓄拿出來用。
麥肯錫的報告認為,中國的消費勢頭有望于2023年開始復蘇。對此,我總體上持樂觀態度,但同時我們也要注意到其中的一些脆弱性。
我國的就業構成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在中小微企業就業,而中小微企業在這兩三年的疫情中受到巨大沖擊,很多勞動者的收入其實沒有什么改善,因此他們在消費時會更加謹慎。再加上疫情留下的“疤痕效應”也會對人的消費心理產生持續影響,需要比較長的時間修復。
所以我認為,明年的消費市場肯定會恢復,但不見得可以自動回到2019年疫情發生前的狀態。很多在這兩三年的時間里發生改變的東西,不見得是可以完全恢復的。
觀察者網:在國際主要經濟體通貨膨脹高企的背景下,11月以及1-11月我國物價都保持較低水平,您有何解讀?(1-1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0%;1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6%)
張軍:中國的宏觀經濟狀況與西方發達國家狀況完全不一樣。
首先,從基本面上看,我們總體上是一個產能過剩的經濟體,由于疫情的原因,需求又出現收縮,所以需求側也不會推高物價。從供給上看,許多發達國家對進口的依賴比中國嚴重,他們不僅需要大量進口石油、天然氣等能源,還需要大量進口中間品和消費品。因此,這些國家受地緣政治的影響比中國更大,再加上疫情沖擊下的全球供應鏈不穩定,很多發達國家的產能因此受到影響。
第二是能源問題。目前對于整個西方來說,最痛苦的事情之一就是全球能源價格上漲。能源價格上漲會產生物價上升的預期,因此推動這些國家的物價居高不下。反觀中國,我們也是一個在石油上主要靠進口的國家,大量進口原油。但我們不會產生能源危機,像歐洲許多國家一樣連過冬取暖都成問題。
中國是一個大國,有著足夠的抗風險能力。首先,我們有著足夠的儲備,而且中國還擁有相當大的石油和天然氣的產能。另外,我國石油產業的上游由國有大企業主導。這些企業要承擔社會成本,在國際原油價格上漲時自己消化掉大部分上漲的成本,而不是像西方的石油巨頭一樣,將這些成本直接推到下游。
圖源:國家統計局
觀察者網:1-11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3%。其中基礎設施投資表現較好,同比增長8.9%,較前值加快0.2個百分點,連續七個月回升。但制造業和房地產投資增速分別下降0.4和1.0個百分點至9.3%和9.8%。您如何看待這一投資數據?您認為目前我國的投資結構如何?應該如何有針對性地予以完善?
張軍:過去這些年,投資的增長率一直處于下行的趨勢中。如果經濟大環境好一些,往往是基建投資在其中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這些年中國投資的最大變化是民間投資信心有所弱化。民間投資很多集中在房地產領域,房地產開發投資占全部投資的比重近1/3。2016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之后,“去庫存”、“去產能”的力度還是蠻大的,讓整個房地產處于下行周期,這種情況顯然會對整個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產生較大影響。
另外,疫情之后,企業資本支出的情況也不太樂觀,即便增長也是個位數增長。
雖然目前基礎設施投資還在保持較好的正增長,但我認為不一定能維持,因為基礎設施投資是靠地方政府融資。疫情以來,地方政府消耗很大,很多地方政府甚至出現入不敷出的情況,這必然會擠壓地方政府對基礎設施的投融資。
所以,明年要恢復投資的勢頭,首先要解決的是地方政府的財政壓力。我認為,明年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要在過去幾年所堅持的積極的財政政策力度的基礎上,上一個大臺階。要能有更大規模的債務融資,才有可能讓地方政府從今年非常疲憊的消耗狀態中緩過來。
標簽 中國經濟-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王慧 
-
消費受疫情沖擊最大,如何穩定?中財辦解讀
2022-12-19 07:23 中國經濟 -
普京命令車臣領導人除掉澤連斯基?克宮回應
2022-12-18 20:47 烏克蘭之殤 -
連花清瘟可造成肝衰竭?以嶺藥業回應
2022-12-18 13:35 大公司 -
梅西要贏啊,阿根廷經濟需要你
2022-12-18 08:52 -
今天,拜登可能也悟出來了……
2022-12-18 08:20 這就是中國 -
寧吉喆:要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不斷增強居民消費能力
2022-12-17 16:50 觀網財經-宏觀 -
中財辦副主任韓文秀:明年我國經濟運行有望總體回升
2022-12-17 15:34 觀網財經-宏觀 -
“預計我國今年經濟總量超120萬億元”
2022-12-17 15:34 中國經濟 -
進口退燒藥遭哄搶,平臺與國外價差最高達9倍
2022-12-17 15:22 -
“悟空”即將問世,離國際領先水平多遠?
2022-12-17 09:21 觀網財經-科創 -
深交所開展跨境業務新試點,初期限于香港地區
2022-12-17 07:50 觀網財經-金融 -
退燒藥20片只賣2元?東北制藥回應
2022-12-16 20:35 觀網財經-健康 -
90后韓尚佑,成抖音負責人
2022-12-16 18:43 觀網財經-互聯網 -
騰訊控股:南非大股東再度減持,套現超3億港元
2022-12-16 18:28 觀網財經-金融 -
中美這項合作,讓中概股松了一口氣
2022-12-16 18:13 觀網財經-海外 -
財政部將于23日招標發行總額600億元2年期記賬式附息國債
2022-12-16 17:50 觀網財經-宏觀 -
“俄羅斯鎳王”等人遭美國制裁
2022-12-16 17:32 俄羅斯與世界 -
中國證監會將正式實施貨銀對付改革
2022-12-16 16:36 觀網財經-金融 -
機構:國內可穿戴腕帶市場六連降,華為第一但漸失主場優勢
2022-12-16 15:56 觀網財經-科創 -
防疫政策調整會對經濟走勢帶來什么影響?發改委回應
2022-12-16 11:12 抗疫進行時
相關推薦 -
“印度曾與馬爾代夫反對派接觸,密謀罷免親華總統” 評論 18中國最重要的事是,不能總看美國的眼色行事 評論 47“后果太嚴重了,鳥擊不能成為事故的直接原因” 評論 189“美國最底層三分之一已花光所有” 評論 217“特朗普提出這兩個提議,俄方當然不滿意” 評論 224最新聞 Hot
-
“后果太嚴重了,鳥擊不能成為事故的直接原因”
-
他也跳出來:對抗中俄前線,哪能光靠狗拉雪橇…
-
“澤連斯基在12月提出了一個荒謬的建議......”
-
美媒圣誕節也沒閑著:看看中美這對比趨勢…
-
他“譽滿天下”,卻曾“謗滿美國”
-
俄專家:“以德服人”,中國是認真的!
-
柯文哲保釋費漲至7000萬新臺幣,須戴電子腳鐐
-
“馬斯克,狂妄自大”
-
特朗普:雖然我在哲學和政治上強烈反對卡特,但他真的愛國
-
被批“干涉德國內政”后,馬斯克硬剛
-
“俄方有意掩蓋,要求其認錯、嚴懲、賠償”
-
譚德塞:差點被以軍炸死,“死里逃生”
-
澤連斯基怒了:這是在幫俄羅斯開辟“第二戰線”
-
特朗普下場力挺
-
“尹錫悅3月就開始討論戒嚴,還授權軍隊開槍進入國會”
-
特朗普緊盯格陵蘭和巴拿馬,“意在對抗中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