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KR、紅杉資本架構調整,美元基金為何被中國企業敬而遠之?
據彭博社報道,全球頂級私募股權投資機構KKR對亞太區私募股權團隊進行重大重組,路明將擔任KKR亞太區執行董事長,平野博文(Hiro Hirano)則不再擔任私募股權聯席主管,轉而擔任副執行董事長,同時繼續擔任日本首席執行官。
KKR亞洲團隊架構調整(彭博報道)
成立于1976年,總部位在紐約的KKR,是全球歷史最悠久、經驗最豐富的私募股權投資機構之一,素有“華爾街之狼”之稱,與黑石、凱雷、德州太平洋并稱“全球四大PE巨頭”。入華18年來,KKR曾投出過蒙牛乳業,青島海爾,字節跳動等眾多知名中國企業,其一舉一動都被視為行業風向標。
無獨有偶,投資過阿里,京東,拼多多,字節等中國企業的巨頭紅杉資本也在本月初宣布了拆分計劃,其將在2024年3月31日前實現美歐、中國、印度/東南亞三大區域各自完全獨立,采用不同品牌運營。
值得注意的是,紅杉中國將繼續使用“紅杉”中文品牌名和采用新的英文品牌名“HongShan”而非原來的“Sequoia Capital”,展現了其本地化戰略的決心。
作為兩家美元VC/PE的頭部機構,KKR和紅杉進行架構調整的背后不僅是目前美元基金在中國市場的困局下的求變的新舉措,也體現出海外投資者并不想錯過中國經濟轉型下投資機遇的決心。
曾經見不到的座上賓,如今人人敬而遠之
在21世紀初,美元基金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助力,幾乎全程見證了中國互聯網行業的誕生及移動互聯網的崛起,憑借著投資阿里,京東,字節,拼多多等公司,包括KKR,紅杉資本在內的各類美元基金均獲得了巨大的財務回報,美元PE更是在國內創投界成為了天花板的存在。
以KKR為例,2005年KKR在香港設立辦公室,正式進軍亞洲。此后KKR陸續募集了亞洲一期基金、亞洲二期基金、亞洲三期基金、亞洲四期基金、亞洲基礎設施建設基金及中國成長基金等多只投向亞洲的基金,以上各只基金的規模分別達40億美元、60億美元、93億美元、150億美元、39億美元以及10億美元,其中2021年4月募集的四期基金150億美元的規模更是成為了亞洲史上最大的PE基金。
作為投出過蒙牛乳業,青島海爾,字節跳動等明星公司的機構,KKR毫不掩飾在中國的野心。KKR聯合總裁兼首席運營官約瑟夫·貝(Joseph Bae)曾在2020年表示,KKR希望把公司在美國的所有產品線都帶到中國來。“10年后,KKR在中國的資產管理業務不會小于在北美的資產管理業務。”
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
最近三年包括KKR在內的美元PE在亞太地區尤其是中國的聲音越來越小,自2020年12月以來,KKR在印度、大中華區、澳大利亞和東南亞的私募股權負責人已經辭職。美元基金不僅無法憑借曾經的業績繼續呼風喚雨,反而要面臨募不到資,投不出去兩頭吃癟的窘境。
究其原因,主要源于近年來大國關系趨于緊張,導致中概股接連暴跌,中概股海外IPO幾近停擺,對于美元基金而言,登陸美國資本市場上市是其最核心的退出方式,一旦在退出環節出現風險,對于進一步募集后續資金有著顯著的影響。
相比退出機制存在不確定性,對于美元基金而言,投不出去才是他們最大的麻煩。
隨著大環境的變遷,如今的風口行業也出現了轉向,移動互聯網時代紅利已經結束,科技主題成了VC/PE眼中最可期的未來,至于其他賽道比如消費、TMT,已然性感不再。
然而在當下最火熱的硬科技領域,美元基金很有可能只是局外人。
某頭部人民幣基金合伙人對此表示,用美元支持中國科技發展,解決"卡脖子"問題,擺脫對外依賴,這在邏輯上就不成立。
美元基金集體缺席硬科技賽道(華夏時報)
美元投不進硬科技已是顯性難題,但波及范圍顯然不止于此,所有人都要做好預案。一位非硬科技的SaaS企業創始人透露,公司已和先前輪次的美元資方做好約定,如果未來因美元股東而影響企業上市,則需美元提前退出或者拆VIE置換人民幣主體。
涉及技術和數據安全的初創企業,在融資時對美元基金尤其謹慎。“肯定是人民幣優先,目前大概的優先級,頭部人民幣、頂級美元PE、頂級美元VC,最后才是中流美元VC”。
這正是美元基金最焦慮的難題。去年彭博社的一篇報道扯痛了美元基金的神經——他們引以為傲的“長錢”,以北美LP為主的美元正在加速離開,業內直呼“美元LP大撤退”。
加強本土化,美元基金求變
實際上,面對上述的核心矛盾,美元基金們也在紛紛求變。
從2021年開始,就有大量的美元基金試圖轉型,開始募集人民幣基金,然后兩年過去了,包括KKR在內,美元基金在人民幣基金的募集進度上基本處于雷聲大雨點小的階段。
究其原因,主要是人民幣基金的出資人屬性和美元基金過往的調性不合所致。
一般而言,國內人民幣基金出資方主要來自三類:政府,險資,高凈值群體。其中,高凈值群體寬泛包括了母基金、三方財富、銀行私行、上市公司/企業家/家辦以及符合合格投資者標準的散戶等等。
政府和險資是絕對的“大頭”,是人民幣募資上規模的“基石”。
“但凡人民幣基金想募得大點,比如30億,沒政府的錢肯定不行,如果想50億往上,沒有保險的錢,想都不要想”,一位資深IR透露。翻看去年規模超70億的人民幣基金,比如源碼和鐘鼎,LP陣容均強調了險資LP的存在,源碼更是“近10家險資”。
人民幣基金火熱的背后,美元基金逐漸隱身(界面新聞)
但險資有個不可跨越的硬性門檻——GP要有至少30億人民幣規模的過往管理紀錄。光這一道關,幾乎把所有人民幣基礎薄弱的美元基金擋在門外,業績再好也無濟于事。
即便是KKR等傳統大牌美元基金,即便滿足了過往管理記錄的門檻,美元基金和人民幣基金的文化差異也將嚴重打擊其投資效率。
一些美元基金在溝通決策機制上有個bug——IC(投資決策委員會)設在海外,本土募資、投資甚至財務招聘等大小事務都要向海外匯報審批,這就成了一個大型“跨文化交流現場”。
某純美元基金PR就曾表示,苦于不知怎么跟海外總部解釋“媒體合作”這筆預算,因為外媒生態不是類似合作形式。
試想,如果連一筆小預算都要頭疼,更不要說高度復雜、利益錯綜的人民幣募資工作,要消耗多少溝通成本。
受到海外總部的掣肘,當人民幣基金紛紛跑到縣市看項目,和當地企業打牌喝酒時,美元基金卻因為合規原因,很難去“放下身段”,導致進一步缺席那些潛力項目形成惡性循環。
除了文化沖突外,美元基金的高管對海外市場認知不足也會給基金在中國的發展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以紅杉資本為例,在2022年4月魯洛夫·博塔上任紅杉CEO后,他主導成立了名為紅杉基金的單一、永久常青基金,旨在重塑其在美國和歐洲的投資結構,即設計紅杉基金繞過風險投資的基本限制,無限期地投資和持有公共股票。但這類重大變化無一適用于資本規則更為嚴格的紅杉中國或印度基金。而此后,紅杉美國這一重大改革遭受了LP的嚴厲批評。
盡管紅杉在拆分前便長期采取了本土化的運作模式,分別在前述三大區域建立了扎根本地的投資團隊,各區域主體一直擁有獨立的所有權和投資決策權,為維持強大的品牌力量,紅杉資本則選擇性地把后臺職能進行全球集中化管理。
但隨著各區域的業務主體都成為當地市場投資領袖,更深度的本地化發展使后臺職能的集中化運營逐漸成為負擔,此前紅杉各區域共用同一品牌,也已經給創始人和成員企業帶來了一些困擾。
拆分換帥背后,美元基金能否突圍?
盡管美元基金面臨各種新的挑戰,但是無論是紅杉中國的沈南鵬,還是KKR亞太的掌舵者路明,他們可以說是極少數在行業浸潤多年,既懂中國又懂美國的投資人。
以紅杉為例,紅杉中國基金成立于2005年9月,由沈南鵬與紅杉資本共同創辦,定位于“創業者背后的創業者”,數年間投資組合囊括了一大批國內外知名新經濟企業,是近年來投出IPO數量最多的頭部機構之一,僅獨角獸就投出了字節跳動、SHEIN、遠景能源、Canva等,沈南鵬更是被稱為中國的“投資教父”。
在這個光環的影響下,盡管去年在美元基金整體募資慘淡,紅杉中國逆勢完成新一期約90億美元基金的募集,收到了超過120億美元的認購,體現出海外LP對其投資能力的肯定。
紅杉中國去年成功募資90億美元(界面新聞)
相比紅杉印度基本只聚焦于科技領域的投資,紅杉中國的投資范圍更為全面。
根據清科數據,紅杉中國在科技領域的涉獵主要聚集在信息科技領域,迄今共計投資科技公司389家,其余主要投資領域為醫療健康、企業服務、消費生活、文體行業、金融、電子商務和生產制造,均符合紅杉中國整體投資理念。
而KKR的亞洲新掌門路明盡管低調,但是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業界老人。
根據資料顯示,路明在70年代末在武漢大學攻讀經濟學, 隨后被選中出國攻讀企業管理,成為中國第一批MBA。
在回國后,路明加入了中信集團負責起中信在資源和金屬領域投資,并常常直接參與眾多企業的管理改善。最知名的案例是在1988年,路明代表中信集團以335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美國特拉斯華州克萊芒市一家瀕臨倒閉的老鋼鐵廠,并更名“中信鋼鐵公司(美國)”,這是國內最早的海外收購案。
此后五年里,路明帶領著這家鋼鐵公司進行了脫胎換骨的改造,成功地將其從破產的邊緣挽救了回來。一個中國人將一家美國公司起死回生當時在美國引起不小轟動,憑此路明也出現在《Business Week》雜志的報道里。
憑借著其優異的表現,路明成為了摩根大通在亞洲首支基金的合伙人,后續在2006年加入了KKR并從業至今,可以說是見證了美元基金在中國的一路往事。
紅杉和KKR的組織架構變化也給了我們一個觀察美元基金求變的視角,為了不錯過未來在中國的投資機遇,選擇了更懂中國的人和更加獨立自主的團隊。
除了在人事和決策上的調整,也有不少美元基金開始積極募集人民幣基金,為未來進一步布局中國投資機會做準備。
資產規模逾8000億美元的漢領資本在去年5月宣布獲得上海市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試點資格,可以將境外資本兌換為人民幣資金,投資于國內的私募股權市場,積極拓展人民幣市場的投資機會。
LVMH旗下私募股權基金L Catterton已經宣布完成了首只人民幣基金的募資,首期募資規模達到10億元人民幣,預計總規模20億。
美元基金能否成功轉型迎來第二春我們尚未可知,但是從各類美元基金的動向來看,很明顯美元基金和背后的投資者們并不想錯過未來中國的投資機會。
標簽 創投- 責任編輯: 陳濟深 
-
日元匯率再度逼近30年新低,日本兩官員今日放話
2023-06-26 17:33 觀網財經-金融 -
AI的盡頭是離婚?AI概念十余股觸及跌停
2023-06-26 17:10 觀網財經-評論 -
方舟云康擬港股上市:連續三年虧損,凈資產-17.1億元
2023-06-26 16:23 觀網財經-金融 -
京東新設獨立業務單元,派大將整頓兵馬再戰“菜市場”?
2023-06-26 11:20 觀網財經-互聯網 -
京東高層人事再調整,京東物流“一號位”換帥
2023-06-26 11:01 觀網財經-互聯網 -
多個中國手機品牌暫停在德國銷售,怎么回事?
2023-06-26 10:57 觀網財經-科創 -
?瓦格納事件對金融市場影響多大?華爾街眾說紛紜
2023-06-25 17:39 觀網財經-金融 -
?螞蟻自研大模型?CTO回應:屬實
2023-06-25 17:21 觀網財經-互聯網 -
3M因污染環境賠740億元:部分產品極難降解,進血液會長久積存
2023-06-23 17:41 大公司 -
李強:希望德方繼續保持市場開放
2023-06-21 20:22 中國外交 -
62年來首次,英國政府債務超過GDP
2023-06-21 19:24 不列顛 -
首批算法備案清單公布,阿里騰訊等企業在列
2023-06-21 17:17 觀網財經-互聯網 -
機構公布5月全球移動游戲收入榜,米哈游新游升至第二
2023-06-21 15:53 觀網財經-互聯網 -
過度索取個人信息,星巴克等餐飲企業被上海市網信辦約談
2023-06-21 14:44 觀網財經-消費 -
國產AI框架,如何“彎道超車”?
2023-06-21 14:41 觀網財經-科創 -
明后兩年,新能源汽車將繼續免征購置稅
2023-06-21 10:08 觀網財經-汽車 -
從防過熱到防過冷,中國宏觀經濟治理思路要改變
2023-06-21 08:22 中國經濟 -
華為回應向日企收專利費:通過專利獲取收益并不是目的
2023-06-21 07:56 觀網財經-科創 -
618背后,電商平臺打響商家爭奪戰
2023-06-20 18:30 觀網財經-互聯網
相關推薦 -
受中國影響,澳企要在稀土加工業務上發力了 評論 31全國最大!哈密百萬千瓦“光熱+光伏”項目并網發電 評論 64“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94“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144最新聞 Hot
-
“沙特曾多次警告德國提防嫌疑人”
-
特朗普最新任命!這次包括火箭隊老板、真人秀制作人
-
巴勒斯坦三個政治派別發表聯合聲明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