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BC否認故意抹黑中國老師:確信是公正的對比
關鍵字: BBC中式教學紀錄片BBC中式教育紀錄片BBC紀錄片BBC抹黑中國老師BBC中國式教學bbc我們的孩子足夠堅強嗎一部比較中西教育差異的BBC紀錄片自播出第一集以來,就引發爭議討論無數。BBC網站11日報道稱,有觀眾給BBC留言,問訊此片的靈感何來;有中國媒體和網友質疑BBC的這部紀錄片“造假”;也有批評此片“妖魔化”中國教育的聲音。對此,英方制片人員逐一進行了回應,并稱,確信這是一次比較“公正”的對比。
據觀察者網此前報道,片子播出后,紀錄片中的中國教師之一、來自南京外國語學校的李愛云就指出,紀錄片第一集中展示的紀律混亂情況,是“從最初最亂狀況里挑了最亂的”。更加諷刺的是,赴英教學的中國教師基本都是來自國內發達地區的國際化中學,本就是小班化教學,4點鐘放學。但英國人為了貫徹自己認為的“中式教育”,硬要改成五六十人的大班、早7點到晚8點的作息時間,連中國老師都有意見。
紀錄片截圖
“設定場景的紀錄片”
上海報業集團旗下的新媒體項目《澎湃新聞》于8月5日發文,援引一位曾兩度赴英交流的上海教師吳云的話說:“我們去的小學,那里的小孩子都非常守紀律,紀錄片可能作秀和炒作的成分更大。”
她還表示:“我的想法,它是假的,只是一個媒體的炒作手段而已”。
BBC電視時事部的創意總監巴格諾爾回應“造假”質疑時稱:“BBC這部紀錄片全部是真實的記錄和呈現。孩子們和老師們可能最開始對攝像機不適應,但是一兩天后,就忘卻了機器的存在。”
他向BBC記者進一步解釋了中國媒體和網友關于此片的疑惑。
“我們稱它為設定場景的紀錄片(formatted documentary)。我們會設計場景而且觀眾完全是意識到構建場景這點的。然后我們用記錄片的拍攝手法來記錄真實發生的情況。我們也確信,我們真實而全面地記錄了在為期一月的試驗課程中發生的所有事實。”
“妖魔化”中國教育?
在中國的社交網站微博上,網友們對于此片有幾處鏡頭頗有爭議,以及對接受試驗的學生每天12小時的學習時間表示“不合理”。
第一集里跑步受挫的英國男生蹲在地上哭,但鏡頭只顯示英國體育助教安慰孩子,中國老師卻在一旁“袖手旁觀”。
巴格諾爾回應稱:“我并不覺得這是故意把中國老師刻畫成沒有同情心的形象。或者故意抹黑中國老師。這是當天的真實記錄。相較于剛來的中國老師,英國助教更熟悉自己的學生。她去安慰并不奇怪。”
巴格諾爾補充到,看完三集紀錄片,觀眾會發現中國老師其實是“非常有同情心”的人物。
在中國,有的私立學校放學很早。下午4點學生就放學離校。但紀錄片里,孩子們每天要上12個小時課。網友評論說,這“不合理”。
面對這樣的質疑和“批評”,巴格諾爾解釋道:“中國是個幅員遼闊的國家。地區間的教育差異也十分明顯。我了解有很多學校放學很早。”
“但也有學生放學后要請家教補課,以及周末也要上課。有的學生每天要上15或者16個小時。而我們并沒有要求博航特學校的學生們這樣做。”
巴格諾爾表示BBC此部紀錄片里選擇的中式教育,是比較“典型”和“傳統”的。而“刻苦學習”也是中國學生的普遍現象。
巴格諾爾表示,博航特學校和參加實驗的中國教師都“卓有成就”。所以確信,這是一次比較“公正”的對比。
報道稱,參加實驗的5名中國老師,有兩位分別來自中國的南京外國語學校和杭州外國語學校。它們都是中國國內知名的學校。
而博航特中學也是英國頂尖的公立學校。也是英國第一所開設漢語課的公立學校。
專挑“亂”的播?
報道稱,第一集里有鏡頭描述來自南京外國語學校的李愛云老師用英文跟學生說“現在不要講話,不要問問題,聽我講。”以及在預告片中看到孩子哭泣,中國老師跟孩子對峙的情況。李愛云在接受中國媒體采訪時說“從最初最亂狀況里挑了最亂的”。
巴格諾爾回應稱,如果看完全部三集片子。中國觀眾會感到“驚訝”和 “開心”。他透露,后兩集里,有更多溫馨的場景出現。尤其是第三集。
而在后兩集中,第一集里的“殘酷”問題,會被慢慢解答和展開:中國老師開始慢慢適應,并開始掌控課堂。也有了跟孩子們一對一交流和互動的機會。
巴格諾爾也希望觀眾看完整部紀錄片后,會覺得它是一部“聰明”又“吸引人”的電視作品,而非一部“聳人聽聞”或者“令人憤怒”的片子。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隆洋
-
外媒緊盯:中方又要出手? 評論 18馬上走人了,還要對中國無人機動手 評論 97促消費為什么沒有起色?這與搞創新不矛盾 評論 175中國首次實現!“領先馬斯克的星鏈” 評論 29215死!新年首日,“恐襲”疑云籠罩美國 評論 174最新聞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