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俄會沖突嗎?特朗普試了一把“鼻血戰術”
關鍵字: 特朗普敘利亞敘利亞打擊敘利亞空襲敘利亞化武俄羅斯敘利亞【編譯/觀察者網 周遠方】
特朗普曾設想對朝鮮實施一種“打出氣勢,但不觸及實質問題,以避免大規模報復”的“鼻血戰術”,這種辦法這次似乎在俄羅斯身上測試了一把。
敘利亞當地4月14日凌晨,美英法聯軍動用航母、艦船和飛機,對敘利亞境內三個目標進行“精準打擊”,發射100多枚導彈,結果僅造成數人受傷——遭到打擊的基地和設施在本周早些時候已經疏散,導彈也未通過或進入俄羅斯防空導彈部署區域。
美國官方雖然聲稱沒有事先通知俄羅斯,但法國卻表態,已經提前與俄方溝通。路透社報道,一位支持阿薩德的官員稱,感謝俄羅斯發來的警報,遭受空襲的地點已于數日前完成疏散。
俄羅斯戰略與技術分析中心專家瓦西里·卡申14日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也表示,美軍打擊行動可能是一次有限行動,他認為,若無俄羅斯人傷亡,美國的這次有限打擊行動不會產生嚴重后果。
在美國的央視記者此前也報道稱,有媒體援引政府內部人士消息,特朗普政府本計劃采取更為強硬的軍事行動,但五角大樓希望將打擊控制在有限范圍。
《紐約時報》4月14日披露了類似的“內幕”,特朗普嘴上很強硬,但實際上他下令實施的打擊行動是非常克制的——美國精確算計著俄羅斯可能的反應,演了一出“高舉輕放”。觀察者網編譯該報道如下:
《紐約時報》報道截圖
報道稱,國防部長馬蒂斯曾在發動打擊前數日警告特朗普,不要在沒有經過深思熟慮的戰略下快速進攻。他對美國可能被卷入與俄羅斯和伊朗的深層次沖突表示擔憂——三者都在敘利亞擁有地面部隊。由于俄羅斯和伊朗都支持阿薩德政府,可能出現的誤判給軍事方案制定者帶來壓力。
盡管特朗普本周以來措辭強硬,但他最終所選擇的變通方案并未明顯損害阿薩德的其他部隊,也沒有影響敘利亞政府對其他部隊的指揮和控制——只是“精準打擊”了“化學武器”。
《紐約時報》稱,一夜的轟炸不太可能改變敘利亞7年的血腥內戰的整體局勢。但特朗普總統希望,轟炸“剛好足夠”阻止阿薩德再次使用化學武器,而不會刺激俄羅斯和伊朗進行報復。
馬蒂斯在空襲后的記者發布會上表示,這次打擊旨在將“意外殺傷”俄羅斯軍人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并將化武之外的設施的損失降到最小。盡管他將其稱之為“一次重擊”,但他同時強調,“目前是一次性的打擊,我相信空襲發出了非常強烈的信息,勸阻(阿薩德)不要再這樣做(使用化武)。”
各種跡象表明,打擊效果有限
分析人士稱,這次打擊性質輕微,可能不會刺激俄羅斯或伊朗采取重大行動。
資深中東問題專家丹尼斯?羅斯(Dennis Ross)表示,“俄羅斯和伊朗的反應可能會言辭尖銳,但不太可能直接做出行動上的回應。”
羅斯曾為多位美國總統服務,目前就職于華盛頓近東政策研究所Washington Institute for Near East Policy)。
他補充說,“襲擊目標與化武設施有關,而不是俄羅斯人和伊朗人的基地。”
羅斯說,伊朗有可能通過在伊拉克的什葉派民間武裝來間接回應,“由于這次襲擊的性質并不嚴重,即使這樣的回應也不太可能發生。”
直到打擊發生前的數小時,五角大樓、白宮局勢研究室、馬里蘭州米德堡的網絡司令部,都一直在評估空襲可能引起的反應。
美國官員不認為俄羅斯或伊朗會直接對美國在該地區的軍事目標進行反擊。他們認為可能會有一種不對稱報復,伊朗和俄羅斯利用“強大的網絡能力”進行反擊——這對華盛頓來說是更難防備的。
目前還沒有情報顯示存在類似網絡攻擊的可能。俄羅斯或伊朗對西方冒險進行網絡反擊有多大的幾率,目前也不確定。
但美國官員表示,他們正準備對一系列可能的報復行動做出回應,包括可能切斷美國軍隊在作戰區域通信的網絡攻擊。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周遠方
- 最后更新: 2018-04-14 19:53:31
-
美媒:美國在拉美的真空讓中國人“乘虛而入”
2018-04-14 17:52 特朗普 -
聯合國秘書長:冷戰回來了
2018-04-14 15:15 涼戰 -
巧了,今天是敘化武調查第一天
2018-04-14 15:13 -
美國剛說動手前沒通知俄羅斯,法國就拆臺
2018-04-14 14:44 -
俄方:敘化武攻擊導演是英國,演員是…
2018-04-14 14:31 俄羅斯之聲 -
美方:首輪打擊完成 規模比去年大
2018-04-14 10:33 敘利亞內戰 -
敘首都傳來爆炸聲 敘軍擊落13枚導彈
2018-04-14 09:31 -
美英法突然開打敘利亞 敘軍奮起反擊
2018-04-14 09:12 敘利亞內戰 -
美商務部長要拉美別與中國貿易,拉美企業家有話要說
2018-04-13 23:00 中國-拉美 -
敘利亞化武襲擊有證據嗎?美防長:沒有
2018-04-13 17:40 敘利亞內戰 -
印度遭輪奸少女自焚維權 涉案議員:低種姓搞事
2018-04-13 17:24 印度強奸案 -
18名女子指控性丑聞 諾貝爾文學獎評審負責人辭職
2018-04-13 15:59 諾貝爾獎 -
特朗普:不騙你,真的在跟中國談判
2018-04-13 12:16 中美關系 -
日本火速回應:歡迎美國重返TPP,但特朗普這個人…
2018-04-13 12:09 爭議TPP -
美英法對敘利亞還用這一招?俄羅斯看不下去了...
2018-04-13 11:00 敘利亞內戰 -
“我可沒說襲擊是什么時候,很快?又或者沒那么快?”
2018-04-12 23:02 敘利亞內戰 -
“西方必須與崛起的中國共處”
2018-04-12 18:28 中美關系 -
美候任國務卿提名陳詞提前公開,他這么說中國
2018-04-12 17:43 美國政治 -
澳官員被中國集體拒簽?澳總理各種繞圈子
2018-04-12 15:20 觀察者頭條 -
埃塞俄比亞兩代人為“中國白求恩”守墓44年
2018-04-11 22:40 非洲之窗
相關推薦 -
“英國終于還了”,中國又躺槍 評論 14“拜登罕見透露”,國際油價狂飆5% 評論 62事涉中國,“德國將投反對票,西班牙呼吁妥協” 評論 120面臨“至暗時刻”,烏方討論“用土地換入約”? 評論 297伊朗、真主黨:徹查外國滲透 評論 214最新聞 Hot
-
“英國終于還了”,中國又躺槍
-
“內塔尼亞胡用了我的衛生間,然后就檢測出了竊聽器”
-
“面對中國電動汽車軟件,美國太弱沒啥籌碼”
-
“拜登罕見透露”,國際油價狂飆5%
-
事涉中國,“德國將投反對票,西班牙呼吁妥協”
-
“歐盟落后中美,再不改變就會消亡”
-
轉折點來臨,德國外長將訪華?
-
涉臺海,俄外長最新發聲
-
“在這個世界中,美國不是穩定的錨,而是需要防范的風險”
-
面臨“至暗時刻”,烏方討論“用土地換入約”?
-
伊朗、真主黨:徹查外國滲透
-
“‘生兒育女’后,馬斯克政治立場快速轉變”
-
以色列或打擊伊朗核設施?拜登:不支持,但…
-
“你可以嘗試從表面上踢走中國,但最終會發現…”
-
以軍首次報告陣亡,真主黨:造成以軍大量傷亡
-
“中概股暴漲已讓空頭血虧70億美元,損失慘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