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亭:犧牲慘烈的淞滬會戰是否值得?
關鍵字: 抗戰勝利大閱兵抗戰勝利70周年淞滬之戰淞滬會戰淞滬會戰日軍傷亡羅店爭奪戰從8月20日開始,新一批中國軍隊陸續到達,正好投入抗擊日軍登陸的作戰,其中大部分是中央嫡系中的精銳,甚至連訓練裝備都冠絕全軍的樣板部隊——中央軍校教導總隊也投入了戰斗。
日軍有飛機、艦炮火力支援,直接配屬步兵的野戰炮兵也相當強大,又有觀測氣球進行校射,火力又猛又準。中國軍隊的迫擊炮和輕重機槍經常是剛剛開火就被日軍炮火覆蓋,逼得中國軍隊只好采取最無奈的辦法——硬生生熬過日軍炮火準備,等日軍步兵沖近直接迎上去進行白刃近戰,讓雙方士兵混雜在一起,迫使日軍無法發揮火力優勢。一旦陣地失守就立即組織反擊,反復拉鋸爭奪。完全是用血肉在和鋼鐵搏殺,因此羅店月浦一線也被稱為大熔爐,再多部隊填進去也被熔化了。
堅守在羅店前線的中國軍隊
和前一階段十日圍攻相比,巷戰可以采用更合理的戰術來減少傷亡加快進展,但現在的陣地防御,由于縱深太淺,根本沒法進行機動防御,只要稍稍后退就是全線崩潰,所以只能寸土必爭地死守,而且是處處防御,處處薄弱。中央嫡系拼光了,川軍、黔軍、桂軍、西北軍一個接一個填上來。戰至9月12日,隨著羅店、月浦相繼陷落,中國軍隊只得退守蘊藻浜一線。近一個月的激戰,日軍的進展也不過才10公里,中國軍隊完全是以慘重的傷亡招架住了日軍的右勾拳。
照這個情況,日軍登陸部隊要打到市區,至少還需要一個月。因此,日軍又從本土、華北、臺灣抽調3個師團又15個步兵大隊、2個重炮旅團,增援吳淞一線,使日軍在上海的總兵力增至12萬人,但依然無法取得決定性的突破。
這時日軍的第三批援軍到了,由3個師團及配屬部隊組成的第十軍于11月5日在上海南面的金山登陸,這絕對是最致命的左勾拳,結結實實打在中國軍隊的空門上。此時,中國軍隊為了抗擊市區和吳淞兩個方向的日軍,已經幾乎把手頭所有部隊都投入了戰場,在90公里的杭州灣北部海岸線,只有區區1個師,整個海岸防御形同虛設。日軍一登陸,南線防御就徹底洞開,盡管緊急調集部隊前去堵截,但這些部隊都剛剛從戰場抽調下來,人員和裝備損耗都沒有補充,倉促趕來阻擊,怎么可能打退日軍的生力軍?
南部戰線迅速瓦解,整個戰局也隨之無法挽回,11月12日南市陷落,上海全境除租界外全部淪陷。
上海南市區被日軍放火焚燒,數日不滅
淞滬之戰日中攻守示意圖
到底值得嗎?
淞滬會戰,中國軍隊投入78個師又10個旅、炮兵7個團以及教導總隊、稅警總團、保安團等部,總兵力約75萬人,傷亡數字說法不一,但普遍認為至少在25萬人以上。而且投入作戰的部隊大多是各派系的精銳,可以說中國軍隊付出了極其慘痛的代價。日軍投入了陸軍9個師團又2個支隊,總兵力約25萬人,傷亡約4萬人。畢竟是以精銳的血肉填入火海,所以才取得了這樣的兵力對比和傷亡交換比,和抗戰中后期相比并不差。
縱觀整個戰役,中國軍隊在戰術上——巷戰中的盲目冒進、陣地戰中的一線死守——都是飽受詬病。具體分析一下,十日圍攻階段的戰術問題較多,但對陣地防御階段的檢討,似乎仍商榷的余地。逐次添兵的加油戰術飽受批評,但是如果一次性投入重兵,在日軍優勢炮火下也必然會遭到極其慘重的傷亡,兵力配置前輕后重,不斷以反擊手段對付進攻之敵,倒不失為明智之舉。不過總體而言,比較被動,比如在夜間主動以小股部隊出擊,襲擾日軍之類的行動就很少看到,只是一味地被動防御。
中國軍隊的戰術要比日軍落后許多,那么戰略上的得失呢?
前面說到,中國軍隊主動發起淞滬之戰可以實現多重效果,這也是近些年常見的對淞滬會戰的褒揚。不妨逐項看看,戰役目標是否達成。
首先,最重要的目標無疑是肅清在滬日軍,清除對南京和華東腹地的威脅。顯然,這一目標并未達成,而且由于撤退組織混亂,最終導致華東精華地區迅速淪陷,南京慘遭屠城。
其次,分散牽制在華北的日軍,為華北地區的抗戰減輕壓力??陀^來看,這項目標部分達成。原來日軍戰略重心在華北,計劃是由北向南。但經過淞滬一戰,陸續投入華東的日軍達到了9個師團,兵力反超華北日軍6個師團的規模,華東成為了抗戰的主戰場,將日軍原來由北向南的戰略進攻方向改為了由東向西。日軍本來想先占領并鞏固華北、再蠶食華中的“穩健”計劃被打破。然而,由于華東地區的大潰敗過于慘痛,結果恐怕也只能說是喜憂參半。
再者,確實引起了國際關注,博取同情和支持。從某種意義上說,淞滬會戰是打給國際社會看的,因為蔣介石始終認為單靠中國是很難取得對日作戰的最終勝利,爭取外援一直是他的重要策略,所以才會在戰役開始時突然叫停,在戰役結束時為了配合九國公約的召開,而推遲了撤退,這些都是為了配合政治上的需要。然而,國際關注的力度沒有達到國民政府的預期,基本沒有干涉意愿,與付出的代價相比,顯然得不償失。
雖然如此,淞滬會戰還是有一個意想不到的重大收獲,對戰爭進程有極大的影響。此戰迫使日軍開始總動員,過早地將國家轉入了戰爭狀態。日本透支國力后,對于后來的對美、對蘇戰略考慮都有可能走樣。整個抗戰中,盡管日軍戰術占優,但在戰略上卻大多被中國牽著鼻子走。
而且,此戰真正促成了全民族的一致抗戰。隨著國共合作抗戰的開始,國民黨內部反蔣派系也開始轉為擁蔣抗日。在淞滬戰場上,不僅有中央軍,也有川軍、桂軍等各路地方雜牌,在當時有槍就是草頭王的時代,擁兵自重的軍閥能夠讓自己的部隊服從軍事委員會的指揮,投入到抗戰前線,是難能可貴的。即使是最基層的普通士兵,不少人都是千里跋涉,行軍幾十天甚至幾個月奔赴前線,把自己的鮮血和生命奉獻淞滬一戰,真正讓各黨派各派系各民族各階層,都有全民族抗戰的意識,這一點意義非常深遠。
當然,隨著抗戰進程的發展,雜牌軍再次感受到排擠、刁難甚至被借機消滅,銳氣大挫,國民政府有極大的責任。不過,這是后話,與淞滬會戰無關了。
總體來看,淞滬會戰盡管代價慘重,在戰略上有得有失,但使日本過早走上透支的道路,促成了全民族的一致抗戰,在這兩點“大戰略”上是加分的。歷史無法假設,我們也很難想象日本如果繼續蠶食華北,整個亞太局勢是否會以歷史中的速度激化發酵。只能說,國民政府確實在戰略考慮和戰術安排上都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實力、能力有限,得到這樣的結局也實在是無可奈何。
至于廣大壯烈犧牲的愛國官兵,用國民政府宣布撤出上海時發表的《告上海市民書》中那段話——“各地戰士,聞義赴難,朝命夕至,其在前線以血肉之軀,筑成壕塹,有死無退,陣地化為灰燼,軍心仍堅如鐵石,陷陣之勇,死事之烈,實足以昭示民族獨立之精神,奠定中華復興之基礎”——來形容,是再貼切不過的贊譽了。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陳佳靜
-
受中國影響,澳企要在稀土加工業務上發力了 評論 31全國最大!哈密百萬千瓦“光熱+光伏”項目并網發電 評論 64“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94“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144最新聞 Hot
-
“沙特曾多次警告德國提防嫌疑人”
-
特朗普最新任命!這次包括火箭隊老板、真人秀制作人
-
巴勒斯坦三個政治派別發表聯合聲明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