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曾經的巨大劣勢正變成優勢?“李德仁是一種方法”
最后更新: 2024-08-23 20:47:51巴黎奧運期間,中國長光衛星官方賬號po出的一張塞納河衛星圖,被眼尖的網友看出了很多重要細節,圖片的高精度、高分辨率令人振奮,它說明中國已經具備了從天上對地球任意一個角落實時監測的能力。這意味著什么,毋庸贅言。
在中美戰略博弈和競爭中,美國看得見,我們看不見,或者美國看得清,我們看不清,曾是長期困擾中國的一個重大問題。不謙虛地說,這個問題現在已經基本得到解決。中國建立了完整的遙感觀測體系,技術和能力的快速提升,正在讓中國曾經的巨大劣勢逐漸變成優勢。
這里必須提到一個人,85歲的李德仁院士,他不久前剛榮獲202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他的故事,貫穿了中國遙感從無到有、由大到強的整個過程;“李德仁是一種方法”,見證了系統集成思維在科技領域的顯著應用效果。
引子:偷看福建號的“鴿群”
今年5月2日,美國行星實驗室(PlanetLabs)大名鼎鼎的“鴿群”星座,跑來圍觀中國第一艘超級航母“福建”艦在東海水域的試航。
Planet Labs“鴿群”衛星拍攝的“福建”艦于5月2日試航情景
在上海海事局提前預告5月1日至5月9日試航,并劃定試航海域在長江口以東100公里左右的一個矩形區域的情況下,美國衛星交出這樣的成績單,只能說勉強及格。
把咱的航母拍得這么小,啥也看不清,這也沒辦法,因為“鴿群”的視力太差了。
作為對比,我們來看看中國長光衛星“吉林一號”的照片。
8月11日,長光衛星官方賬號發布文章,po出一張7月29日的塞納河衛星圖。
然后翻了翻小本本,發現2021年9月和2022年3月,塞納河的COD(與糞污排放強相關的水質參數)監測濃度確實曾經嚴重超標。
至于奧運期間,塞納河水質到底怎樣,長光衛星采取了“看破不說破”的態度。
雖然多少讓人覺得到嘴不到肚吧,但是,很快有善于幀察的網友,關注到新聞背景中的細節。
“目前星座在軌衛星108顆,可對全球任意地點實現每天35至37次重訪”。
“相當于30分鐘就有一顆衛星從上面經過。現在是108顆,以后300顆的話,就是5分鐘能重訪一次。這就跟在天上實時監測整個地球差不多了。”
“航母最高航速50km每小時,能開出去36km,也就是說如果重訪圖片寬度72km,航母就開不出圖外。”
不得不為觀網網友們的專業度和敏感性點贊。
“吉林一號”2020年拍攝美軍諾福克海軍基地的照片
衛星遙感,簡單來說,就是用衛星來看地球上的東西。
理想狀態當然是用地球同步軌道衛星來看,在3.6萬公里的高空,一動不動,盡收眼底,想看哪看那。
但問題是,實在太高了,眼神沒那么好,中國的高分四號的分辨率能做到可見光50米,中波紅外譜段400米,已經是全球領先的水平,勉強可以看到航母和大型郵輪的輪廓吧。
怎么辦呢?離得近就看得清了嘛。
于是,低軌遙感衛星就流行起來,在目前所有商業遙感衛星中,近地軌道(LEO)遙感衛星共1197顆,占比達到94.70%。
低軌雖然看得清,但是看得近,飛得快,地球那么大,沒辦法隨時隨地想看啥就看啥。怎么辦?那就通過多星組網的方式,通過接力來實現特定地區更高的重訪周期,這是“時間分辨率”的概念。
“鴿群”雖然視力不怎么樣,卻是目前藍星上時間分辨率最高的遙感星座,規模一般維持在230多顆,它的理念是消耗,低成本,犧牲部分性能,以量取勝,單星重量只有5公斤,壽命在6個月到3年。8月17號獵鷹9號的發射,剛剛又補了36顆。
“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認為,“鴿群”是美國通過“印太海域態勢感知伙伴關系計劃”在南海膈應我們的主要技術手段之一。
但是現在,中國在這個方面的快速追趕,已經讓“鴿群”越來越暗淡。
微納星空“泰景四號”合成孔徑雷達拍攝的美國航母
首先是前面提到的中國長光衛星“吉林一號”星座,在分辨率上最高達到0.5米,視力遠超“鴿群”;數量上也在迅速追趕,目前有108顆,計劃到今年年底達到138顆,明年底要達到300顆;重量與成本上,早期單星可達420公斤,目前的高分06系列降到22公斤,單星成本從早期每顆千萬元級降到目前的百萬元級,分辨率仍然達到0.75米,堪稱“性價比之王”。
另一方面,也有中國公司在做極致“白菜化”,北京商業航天公司“零重力空間”的"靈鵲"星座,明確號稱對標“鴿群”,其分辨率是4米級別,重量最低做到了單星7.3公斤,計劃在2025年完成132顆靈鵲一號、30顆靈鵲二號和4顆靈鵲三號衛星的組網。
截止2023年5月的數據顯示,擁有商業遙感衛星數量最多的國家是美國,共有504顆;排名第二的是中國,共有346顆,美國與中國的遙感衛星數量占全球的比重接近七成,與身后的其他國家都已拉開距離。
當然,“鴿群”不是美國航天遙感力量的全部,遙感,也不是航天的全部,中美航天對比的整體態勢是什么?我們后面還會提到。
但在那之前,我們想先提一位老人。
“李德仁是一種方法”
2024年6月24日,202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揭曉,85歲的李德仁院士憑借在地理信息科學領域的卓越貢獻獲此殊榮。
作為國際著名的測繪遙感學家,他在近40年的科研生涯中,致力于提升我國遙感對地觀測水平,此前,作為第一完成人,他已經6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為我國遙感從無到有、由大到強奮斗了大半生。
在李德仁的學生時代,他的起點就是不同凡響的。
把時鐘撥回1957年,時年18歲的李德仁考取武漢測繪學院,課余閱讀大量的測量與制圖的書刊之后,善于思考的李德仁常常會發現一些問題,為了解惑,也為了辨明是非,1958年,他寫了4篇文章,闡述自己的觀點,對蘇聯和加拿大兩位教授的一些觀點提出質疑。
這些文章輾轉來到王之卓院士手中,他是當時學院的副院長,是公認的學術專家和權威,他看到文章興奮不已,拿著文章一一圈點,把李德仁叫到自己家中,告訴他,他的質疑是對的,他的原理思想也很好,只是,當時實現思想的硬件條件現在還不具備。
敢質疑,只唯實的精神,是李德仁在學術和科研生涯起點就打下的一塊基石。
1982年,經王之卓先生介紹,李德仁前往當時全世界航測理論最先進的西德留學,師從世界攝影測量領域領軍人物之一,阿克曼教授,在德國波恩大學進修期間,他首創了從驗后方差估計導出粗差定位的“選權迭代法”,這一方法被測量學界稱為“李德仁方法”。
這種方法能夠同時處理不同類型的誤差,包括粗差(明顯錯誤的測量值)、系統誤差(由于測量系統本身的問題導致的誤差)以及偶然誤差(隨機發生的小誤差)。通過這種方法,可以在不知道哪些數據存在問題的情況下,逐步識別并糾正這些錯誤,從而從海量的測量數據中提取出精確的地理信息。
隨后,他去到斯圖加特大學攻讀博士,期間,又把具體的“李德仁方法”進一步上升為理論框架,創立了“誤差可區分性理論和系統誤差與粗差探測方法”。
這里,讓我們花一點時間,嘗試通俗地理解一下“李德仁方法”:
想象你正在努力組裝一幅大型拼圖,這個拼圖有成千上萬片,代表著從衛星或飛機拍攝的大量測量數據。你的任務是把這些拼圖準確地拼在一起,形成一幅完整的地球表面圖像。但是問題來了:有些拼圖片可能本來就是完全錯的(這就是“粗差”),有些可能因為生產過程中的小問題而稍微變形(這就是“系統誤差”),還有一些可能因為各種原因稍微偏離了正確位置(這就是“偶然誤差”)。
現在,你要在不知道哪些拼圖片有問題的情況下,找出并糾正這些錯誤,同時還要盡可能準確地完成拼圖。這就是當時全球測量學家們長期面臨的難題。
“李德仁方法”通過計算機,一步步解決這個復雜的問題:
首先,它會概略地看一遍所有的拼圖片,找出那些明顯不對勁的部分(粗差檢測)。然后,它會仔細檢查每一片拼圖,看看是否有輕微的變形或系統性的偏差(系統誤差識別)。接著,它會考慮到所有拼圖片之間的關系,用數學方法計算出每一片應該放在哪里(最優估計)。最后,它會反復進行這個過程,每次都變得更精確,直到找到最佳的拼圖方案。
“李德仁方法”的獨特之處在于,它能夠同時處理這些不同類型的誤差,而且可以在處理過程中不斷提高精度。這就像是一個超級玩家,不僅能糾正拼圖中的錯誤,還能在拼圖過程中逐漸看清整幅圖像的樣子。
在現實世界中,它幫助科學家們從海量的測量數據中提取出精確的地理信息,為繪制精確的地圖、監測地球變化等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工具。
隨著遙感技術和地理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對數據精度的要求越來越高,“李德仁方法”作為一種先進的數據處理技術理念,不但至今仍被廣泛使用,其重要性還在不斷增加。
從哲學角度來看,“李德仁方法”與系統集成思維密切相關。
系統思維和系統科學思想貫穿“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的一生,1954年,他寫下《工程控制論》,將系統科學的方法應用于航天事業的實踐。這種思維強調整體性、關聯性和動態性,認為系統內各部分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和依賴關系。
“李德仁方法”正是將測量學中的誤差處理問題視為一個整體,通過綜合考慮測量數據之間的相互關系,運用數學方法進行最優估計,以實現對整個測量系統的精確重建。它體現了系統論中的整體優化和綜合分析原則,通過迭代過程不斷提高精度,最終達到對系統整體的最佳理解和描述。
系統集成思維,是貫穿李德仁整個科研生涯的一樣法寶。
李德仁至今仍是斯圖加特大學的一位傳奇。6年博士課程,他想2年學完,解決測量學的百年難題的博士論文,他僅用一年零四個月就用德文完成,答辯成績優異,并榮獲1988年“漢莎航空測量獎”。
1985年2月,李德仁以優異成績獲得斯圖加特大學博士學位央視新聞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周遠方 
-
富士康董事長:若印度產iPhone良率僅50%,早就撤了
2024-08-23 18:30 觀網財經-科創 -
科大訊飛上半年營收增長19%,未來不會重金投算力
2024-08-23 18:14 觀網財經-科創 -
?AI時代,B站用戶突然值錢了
2024-08-23 17:45 觀網財經-互聯網 -
前7月中國進口半導體制造設備金額達1639億,同比增長51.5%
2024-08-23 16:45 觀網財經-科創 -
夏普堺工廠全面停產,日本電視面板生產徹底歸零
2024-08-23 14:30 觀網財經-海外 -
真裸眼3D,三星展示可向外拉伸25%的Micro LED屏
2024-08-23 11:06 觀網財經-科創 -
小米單季營收889億,盧偉冰稱手機高端化使命在中國
2024-08-22 20:58 觀網財經-科創 -
網易二季報:游戲營收201億,增長6.9%
2024-08-22 20:44 觀網財經-互聯網 -
抖音搜索APP上線,字節再加碼搜索
2024-08-22 19:21 觀網財經-互聯網 -
三星電子上半年中國銷售額接近翻倍,主要是芯片
2024-08-22 18:21 觀網財經-科創 -
最新全球Top100 AI應用榜單發布,字節、美圖產品上榜
2024-08-22 17:54 觀網財經-互聯網 -
解密同程旅行財報中的增長邏輯:短期深耕用戶價值 長期馭好三駕馬車
2024-08-22 17:10 -
14.8億,杭州第一座萬達廣場被王健林擺上貨架
2024-08-22 16:26 觀網財經-房產 -
旅游消費穩步增長,同程旅行二季度營收創新高
2024-08-22 16:25 觀網財經-互聯網 -
?快手可靈生成視頻超千萬,馬斯克稱AI娛樂產業正飛速變化
2024-08-22 16:25 觀網財經-互聯網 -
滴滴二季度GTV同比增長14.7%,國內國際業務單量創新高
2024-08-22 16:25 觀網財經-互聯網 -
蘋果應用商店副總裁離職,團隊將被一分為二
2024-08-22 16:10 觀網財經-海外 -
“日本游戲機在中國陷入苦戰”
2024-08-22 15:17 觀網財經-科創 -
英偉達AI NPC的首秀,選了款國產游戲
2024-08-22 14:46 觀網財經-科創 -
全球芯片代工市場:臺積電份額62%排第一,中芯國際位列第三
2024-08-22 12:15 觀網財經-科創
相關推薦 -
被當面打臉,日鐵急了 評論 9受中國影響,澳企要在稀土加工業務上發力了 評論 43全國最大!哈密百萬千瓦“光熱+光伏”項目并網發電 評論 68“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97最新聞 Hot
-
“沙特曾多次警告德國提防嫌疑人”
-
特朗普最新任命!這次包括火箭隊老板、真人秀制作人
-
巴勒斯坦三個政治派別發表聯合聲明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