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科學家呼吁美國取消禁令:不怕中國趕超,怕美國落后
關鍵字: 歐洲科學家美國嫦娥四號月球背面【文/觀察者網 張晨靜】
“嫦娥四號”于1月3日成功登陸月背,為人類月球探測開啟了新的篇章。該消息罕見地被美國各大媒體予以積極正面的報道,他們不僅肯定此事帶來的重要意義,還稱贊說“中國人做了美國人不敢嘗試的事”。
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讓部分美國科學界人士感到興奮,他們又提起了美國會于2011年禁止中美太空合作的條款,呼吁美國改變這一限制,讓中美消除障礙,進行更多合作。
我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總工程師吳偉仁4日采訪透露了一個細節,這些年除了禁止中美官方合作外,美政府在得知中國的探月計劃后,曾關閉本向全球公開的軌道數據。但另一方面,在中國取得成就后,美方卻又伸手向中國索要嫦娥三、四號的軌道數據。
4日,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陳平對觀察者網表示,美科學家之所以樂見中國科技進步,是希望以此來刺激美國增加科研經費,與中國競爭。他還指出,中國在空間領域的自主發展,可以讓那些攻擊“中國偷竊美國技術”的“貿易戰”鷹派,在登月競賽中看到美國的“先進”變“后進”無語以對。
美媒:“最成功”的美國俄羅斯,如今熱情減退
“這不僅僅是一次著陸”,澳大利亞皇家學會(Royal Institution of Australia)太空探索首席科學家阿蘭·達菲(Alan Duffy)表示,這“清楚地表明中國技術已達到了成熟程度”。
達菲表示,“中國長期以來希望匹敵美國能力的目標,現在可能會在20年內就能成為現實。而在探月方面,也許只要10年”。
《華盛頓郵報》3日報道指出,當中國成功登陸月球遙遠的另一端時,一個新的太空大國就此誕生了。
報道提到,在本世紀初,很少人會想到中國能如此迅速地成為太空領域的重要參與者,因為長期以來中國很少或根本沒有興趣在該領域獲得立足點。
2003年北京將第一批宇航員送入太空軌道后,還曾有不少西方觀察人士認為,這是中國為了追趕美國和俄羅斯而作出的毫無意義的努力。
但如今在中國不斷擴大空間計劃的同時,在該領域最成功的美國和俄羅斯,對太空探索的熱情正逐步減弱。近年來,美國國家航天局(NASA)的預算不斷縮減。而俄羅斯則忙于資助普京總統在海外的軍事行動。
《華盛頓郵報》報道截圖
報道稱,在此次“嫦娥四號”成為全球頭條新聞之前,中國早于2007年就著手該計劃的早期準備工作,考察月球背面的表面,然后確定可能的著陸點。
中國國家航天局在《2016年中國的航天》白皮書中,也公布了近些年的最重要任務,包括此次成功的登月,以及2020年的登陸火星等。
與中國長期規劃、務實進步的空間計劃“對比明顯”的是,美國家航天局需要在歷任總統的指揮下,不斷對空間探測計劃作出調整。時任總統推翻前任,這給空間計劃造成了一定的后果。
據媒體此前報道,美國家航天局早在小布什任總統期間,就公布重返月球的星座探測計劃,其核心就是太空發射系統(SLS)。但在奧巴馬當選美國總統后,便以“缺乏新意”等理由宣布取消,只剩下SLS火箭等少部分項目幸存,任務由登月改為深空探測,并且制定了頗有噱頭的“小行星重定向任務”。
而之后小行星任務命途多舛,自進入公眾視野以來就一再推遲,特朗普總統接任后更是直接否定了該項任務。
嫦娥四號登陸時,中國科學家注意力高度集中
“我不害怕中國趕超,而是擔心美國落后”
“嫦娥四號”成功著陸月背后,第一時間就收到了來自美國“同行”的祝賀。美國家航空航天局局長布里登斯廷(Jim Bridenstine)發推稱這是人類首次,更是一項“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
喬治·華盛頓大學空間政策研究所榮休教授約翰·羅格斯頓(John Logsdon)稱贊說,“這是真正的探索,去到了此前無人去過的地方。”
美國圣母大學的行星地質學家克萊夫·尼爾(Clive Neal)則表示,“我們看到這(在月球背面著陸)是可以實現的,希望還能再嘗試幾次,并且希望人類也能登上月球背面。”
在興奮之余,這些美國科學家還呼吁中美兩國能消除障礙,進行更多的合作。
《華盛頓郵報》報道稱,盡管美國國家航天局與俄羅斯展開密切合作,但美國會議員出于對“間諜活動”的擔憂,已于2011年出臺“沃爾夫條款”,以法律法規的形式,禁止中美的航空計劃有任何接觸,兩國官方的太空合作被“冷凍”。
約翰·羅格斯頓希望國會可以改變這一限制,讓中美在探月和火星等項目上能有更多合作,“我不害怕中國趕超,而是擔心美國落后。”
克萊夫·尼爾指出,從人類太空探索的角度來看,合作比競爭更有益處。“一旦我們走出這個星球,我們開始成為了全球文明,而不是民族國家文明,因此太空的合作就會是必須的。”
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春秋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陳平4日對觀察者網表示,美科學家樂見中國科技進步,是希望以此來刺激美國增加科研經費,與中國競爭。
他還指出,中國在空間領域的自主發展,可以讓那些攻擊“中國偷竊美國技術”的“貿易戰”鷹派,在登月競賽中看到美國的“先進”變“后進”無語以對。
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號”發射升空
“若歐洲再不覺醒,就會沉淪到‘生活主流的背面’”
除了美媒之外,有不少歐洲媒體也對“嫦娥四號”取得的成就予以肯定。
英媒BBC將其稱作一次“大膽的”任務。《衛報》把這次“歷史性的”的著陸定義成“人類太空探索的巨大飛躍”,這對中國來說確實是一項“值得夸耀的成就”。
“德國之聲”稱,中國這一步展示了其技術的飛躍,在人類重返月球的競賽中具有里程碑意義。德媒《時代周報》則表示,“中國現在是僅次于美俄的太空強國”。
一位來自德國網友甚至還激動地留言說道,中國的綜合國力已經是第一,科學技術成果在中國人手中轉化效率非常高。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會把“人類政治上的多元理想”通過在經濟上夯實而實現,同時結束地緣政治時代。他提醒說,若歐洲再不覺醒,就會沉淪到“生活主流的背面”。
據媒體此前報道,在中美官方太空合作“冷凍”的情況下,備受美國太空霸權打壓的歐洲,早幾年已在歐盟層面、歐洲航天局層面和歐盟成員國層面加強了與中國的合作。
此次“嫦娥四號”探測器就攜帶著來自歐洲國家科學家開發的儀器。基爾大學的德國科學家幫助開發了測量月球輻射水平的系統、瑞典科學家設計的小型中性物質分析儀將調查太陽風如何與月球表面相互作用。在“鵲橋”中繼衛星上,荷蘭拉德布大學研究人員設計的無線電天線將接收到能夠揭示宇宙起源的信號。
去年12月“嫦娥四號”成功發射升空之時,歐洲空間局局長沃納曾表態稱,希望中國屆時實施載人探月、載人火星任務時,也能像如今的“嫦娥”項目一樣開放國際合作。
歐洲宇航員來中國培訓
2017年,歐洲航天局、意大利宇航員克里斯托弗萊蒂(Samantha Cristoforetti)在中國的訓練基地
一直來,中國也在積極謀求在太空領域開展國際合作。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于登云曾表示,國際合作將成為太空探索的主流。我國國家航天局發言人李國平也于去年10月表示,在外層空間開展探索活動必須要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總工程師吳偉仁1月4日在接受香港《文匯報》采訪時稱,他在德國訪問期間,一位用了幾十年時間研究月球車的德國院士希望中國能夠幫他把月球車送上月球。
吳偉仁還說,“過去我們是求著人家搞合作,通過幾次的探月行動,先進的國家都愿意跟我們合作”。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張晨靜
- 最后更新: 2019-01-04 23:39:33
-
坐一個月火箭來 剛走兩步就準備睡了
2019-01-04 20:04 科技前沿 -
探月總師回憶:美國關閉共享,卻索要嫦娥四號數據
2019-01-04 16:15 嫦娥奔月 -
江蘇高鐵建設唯一空白填上了
2019-01-04 10:57 高鐵世紀 -
著陸前繞月飛行20多天,嫦娥四號在忙啥?
2019-01-04 07:53 航空航天 -
玉兔二號在月背留下第一道“腳印”
2019-01-04 00:12 -
30項尖端科研主題,中國拿23個第一
2019-01-03 23:08 外媒看中國 -
嫦娥四號月球車:你好,我叫“玉兔二號”
2019-01-03 22:45 -
網傳華為用iPhone發推文處罰曝光 責任人月薪下調5千
2019-01-03 22:10 華為 -
智能手機后 印度APP市場也被中國占領半壁江山
2019-01-03 21:56 龍象之間 -
距地球65億公里外,美國探測器傳回首批照片
2019-01-03 17:59 科技前沿 -
穩了!印度前100大安卓應用中國占44款
2019-01-03 17:01 手機 -
今天這個“剎車”指令很關鍵
2019-01-03 16:04 嫦娥奔月 -
我選擇月球背后,不是因為它簡單,而是因為它更難
2019-01-03 14:02 航空航天 -
首張月球背面近照來啦!
2019-01-03 12:54 航空航天 -
人類首次!嫦娥四號成功著陸月背
2019-01-03 12:08 觀察者頭條 -
OPPO小米走紅 國產手機在臺灣的進擊之路
2019-01-03 10:45 手機 -
這個曾比ARM還火的架構即將開源!中國造芯新機遇
2019-01-03 10:30 產業萬象 -
美國AI出口限令倒計時,硅谷直喊“下手輕點”,擔心推動中國技術發展
2019-01-03 10:19 人工智能 -
最新調查:中國領跑23項尖端領域論文,美國7項
2019-01-03 09:48 -
世界首次!復興號將實現時速350公里自動駕駛
2019-01-02 22:42
相關推薦 -
被當面打臉,日鐵急了 評論 9受中國影響,澳企要在稀土加工業務上發力了 評論 43全國最大!哈密百萬千瓦“光熱+光伏”項目并網發電 評論 68“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97最新聞 Hot
-
“沙特曾多次警告德國提防嫌疑人”
-
特朗普最新任命!這次包括火箭隊老板、真人秀制作人
-
巴勒斯坦三個政治派別發表聯合聲明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