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次數據封鎖后 美為何要借中國的“鵲橋”中繼星?
關鍵字: 鵲橋中繼星嫦娥四號據科技日報1月21日報道,在國新辦近日舉行的嫦娥四號任務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艷華介紹,此次任務中,中美雙方開展了積極合作,利用正在月球軌道上運行的美國月球觀測衛星(LRO)對嫦娥四號探測器進行了觀測。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此前向媒體透露,得知中國要發射“鵲橋”中繼星并探測月背時,美國科學家向中方提出了多項合作請求。
曾多次進行數據封鎖
多年來美國對中國航天一直是排擠的。據報道,2011年美國國會通過“沃爾夫條款”,禁止NASA未經國會明確批準同中國進行任何形式的合作,并禁止NASA所有設施接待中國官方訪問者。
此外,我國于2010年10月發射的嫦娥二號探測器,在完成為期半年的繞月探測后,實施了一系列拓展任務,包括對圖塔蒂斯小行星進行飛躍探測等。吳偉仁曾回憶,世界上很多小天體的軌道只有美國掌握,原本向全球公開。但當我國宣布要探測圖塔蒂斯小行星后,美國立即關閉了相關軌道數據。我們被這個舉動搞得十分被動,但還是集中全國天文臺的力量找到了圖塔蒂斯、制定了軌道,最后成功完成探測任務。
LRO與嫦娥四號擦肩而過
2013年我國實施嫦娥三號任務前夕,美方多次致電,要求我國提供嫦娥三號的軌道數據和落月時間等,但并未如愿。此次任務,美方則希望嫦娥四號搭載信標機,幫助他們獲得在月背著陸的具體位置。
遺憾的是,美國衛星沒能見證這一過程。吳艷華說,嫦娥四號著陸的時候,LRO不在其上空,不能實時監測。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研究員楊宇光認為,雙方都表現出了合作的態度。在前期溝通過程中,美方將LRO衛星的軌道數據提供給中方,并承諾公開拍攝的圖像和參數。我國也提前告知了嫦娥四號著陸相關信息。只可惜兩家窗口沒對上,LRO所剩燃料也很有限,無法調整軌道過去觀測。不過楊宇光表示,雖未達到科學目標,此舉也具備一定工程意義。
此外,美國還提出另一項請求,希望我國把“鵲橋”中繼星的設計壽命由3年延長到5年。吳偉仁說:“美方表示,他們準備到月球背面去,希望到時也能利用這顆中繼星。”
造顆中繼星對美國來說并不難
美國為什么不自己造一顆中繼星打上去?這就好比你饑腸轆轆時,附近只有一家你平時不喜歡的餐館,是先進去填飽肚子,還是花錢買菜、自己下廚?美國選擇了前者。
“鵲橋”中繼星擁有極高的技術含量,例如其運行軌道。我國曾用嫦娥二號探測器,以及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飛行器的留軌服務艙,分赴日地拉格朗日2點和地月拉格朗日2點為其“探路”。為了在復雜且極不穩定的Halo軌道上控制衛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攻克了大量軌道控制技術,對飛行速度達每秒1公里的衛星,實現了速度增量誤差不大于每秒0.02米的控制精度。
但以美國目前的技術,研制一顆中繼星送入該軌道并不是很難的事。
因此楊宇光認為,美國并不是不會“下廚”,而是想節省“買菜錢”。如果美國自行研制一顆中繼星,加上發射、運營,花費至少要上億美元。NASA現在預算緊張,向中國尋求合作顯然劃算得多。
當然,美國提出合作也是基于對“鵲橋”以及中國航天的認可。楊宇光說,例如他們的探測器設計,也要參照“鵲橋”標準,符合通信容量、回傳碼速率等特點。
按照美國提出的中繼星延壽要求來看,他們至少計劃在5年內實施月背登陸。無論此項合作最終能否開展,中國航天都將向世界敞開胸懷。
(本報記者付毅飛)
《科技日報》(2019年1月21日04版)
標簽 國新辦- 原標題:多次數據封鎖后 美為何要借中國的“鵲橋”中繼星?
- 責任編輯:唐艷飛
- 最后更新: 2019-01-21 13:57:08
-
任正非首談未進"改革開放杰出貢獻人物"名單:主動放棄
2019-01-21 09:57 互聯網大佬 -
東芝宣布實現氧化亞銅太陽能電池透明化
2019-01-21 06:39 -
同款佩奇走紅 鼓風機價格翻3倍
2019-01-20 08:19 中國雷人秀 -
工信部副部長:中國加快5G商用已具堅實基礎
2019-01-19 22:52 科技前沿 -
過去1個月 美航天局與中方討論這事
2019-01-19 17:00 航空航天 -
這臺大裝置可模擬解決百米高大壩潰壩風險
2019-01-19 14:26 -
中科院基因編輯“催生”優質人類血管細胞
2019-01-19 07:45 科技前沿 -
小米9認證信息曝光:配驍龍855及4800萬三攝
2019-01-18 23:19 手機 -
中國“造島神器”出馬,在印度洋“搞事情”
2019-01-18 22:55 中國精造 -
美政府關門導致這個數據無法更新,手機用戶或受影響
2019-01-18 18:46 -
嫦娥四號成功登月后,陰謀論他來了
2019-01-18 15:39 嫦娥奔月 -
我國“人造太陽”研究配上新型“充電寶”
2019-01-18 13:08 科技前沿 -
嫩芽“已死”?這次外媒沒亂說
2019-01-18 00:24 航空航天 -
任正非一口氣答30問:最壞預案是什么?
2019-01-17 23:21 華為 -
2018年中國App下載量全球第一 占全球近50%
2019-01-17 13:48 手機 -
人民日報緬懷于敏:一輩子把自己的名字看得很淡
2019-01-17 09:00 中國超越 -
于敏解決的問題,對共和國來說有多重要?
2019-01-17 07:35 -
國家航天局:嫦娥四號落月有繼往開來的重大意義
2019-01-17 07:13 航空航天 -
人們最想知道的十一件事情 都在這里
2019-01-16 14:14 -
小米高管:有信心拿下英國,用口碑贏得市場
2019-01-16 12:41 TMT觀察
相關推薦 -
被當面打臉,日鐵急了 評論 9受中國影響,澳企要在稀土加工業務上發力了 評論 43全國最大!哈密百萬千瓦“光熱+光伏”項目并網發電 評論 68“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97最新聞 Hot
-
“沙特曾多次警告德國提防嫌疑人”
-
特朗普最新任命!這次包括火箭隊老板、真人秀制作人
-
巴勒斯坦三個政治派別發表聯合聲明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