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飛船、新火箭、火星探測、月面采樣返回……中國航天發布2020新目標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微信公眾號1月17日消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當天舉行《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19年)》(以下簡稱《藍皮書》)發布會。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2019年,在102箭、492個航天器的世界航天發射版圖中,中國航天以全年發射運載火箭34次的成績再次占據榜首。而2020年,這一數字將有望突破40次,達到歷史新高,其中包括首次火星探測,嫦娥五號月面采樣返回,長征五號B、長征七號甲、長征八號運載火箭首飛等重大航天任務。
各國航天活動高度活躍 中國航天發射次數領跑世界
《藍皮書》從世界航天發展態勢、中國航天發射活動、中國航天科技創新、中國航天應用服務、中國航天國際合作、中國商業航天進展等6個篇章對2019年中國航天科技活動進行全面回顧。
2019年,世界各國高度重視航天戰略地位,紛紛推進相關戰略部署,世界航天發射活動持續保持高度活躍。據《藍皮書》統計,全年全球實施102次發射任務,居1991年以來第二高位;發射航天器共計492個,創下歷史新高。
其中,中國共完成34次航天發射,連續兩年位居世界第一。但在發射的載荷數量和質量上與美國仍有較大差距。
作為中國航天科技工業的主導力量,中國航天科技集團2019年共實施發射27次,其中包括長征五號遙三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首次海上發射等備受關注的重大發射任務;研制發射的航天器質量占中國研制發射航天器總質量的91.7%,在宇航企業研制發射火箭次數和航天器總噸位兩個榜單實現“雙榜”第一。
數據還顯示,截至2019年底,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研制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累計開展323次發射任務,成功將超過500個航天器送入預定軌道,發射航天器數量占中國發射總數量的93.1%,發射航天器質量占中國發射總質量的98.7%,是中國航天的絕對主力運載火箭。
北斗、探月、高分工程取得重大進展 商業發射服務進入快車道
《藍皮書》指出,2019年,中國航天重大工程和專項穩步推進,年初以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開幕,年末以長征五號火箭成功發射東方紅五號衛星平臺首飛試驗星收官,“以一系列標志性工程突破、里程碑科技創新有力地增強了中國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
這一年,我國成功發射10顆北斗導航衛星,北斗三號系統核心星座部署完成,全球覆蓋和服務能力進一步完善;成功發射3顆高分衛星,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重大專項穩步推進。在載人航天方面,在軌飛行超過1000天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受控離軌;空間站系統核心艙轉入正樣研制。在深空探測方面,嫦娥四號取得重要科學成果,嫦娥六號、七號、八號計劃對外公布;成功開展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著陸器懸停避障試驗,為我國首次火星探測奠定重要基礎。
在航天運輸系統方面,我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大的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五號成功實施第三次發射;長征十一號成功進行我國首次海上發射技術試驗。此外,基于柵格舵系統的一子級落區控制技術、重型運載火箭發動機關鍵技術等也都取得了突破。
在國家重大航天工程任務蓬勃開展的同時,中國緊跟世界步伐發展商業航天,也取得了重要進展。《藍皮書》顯示,2019年,我國研制發射了超過40顆商業衛星,主要是100千克以下的微納衛星,覆蓋通信、遙感、技術試驗等多個領域。衛星制造主體數量快速增長,呈現梯隊化、多元化發展趨勢。
這一年的商業航天發射也非常活躍。根據《藍皮書》,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繼續提供“拼車”和“專車”服務,仍是商業發射市場上的一大主力:長征十一號以“一箭多星”的方式完成3次16顆衛星的商業發射,長征六號以“一箭五星”方式,將5顆寧夏一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長征”家族之外,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推出的商業運載火箭“捷龍一號”也成功實施了首次發射,將3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此外,其他制造商研制的商業運載火箭也進行了多次發射,商業發射服務進入發展快車道。
“超級2020”計劃發射超40次 任務呈現“重、高、新”
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啟動航天強國建設的關鍵之年。在發布會上,航天科技集團宇航部部長尚志在介紹該集團2020年宇航任務計劃時說:“今年宇航發射任務依然保持高強密度趨勢,全年呈現出重大任務重、發射密度高等特點。”
他介紹,“重”主要體現為北斗導航、探月三期、高分專項三個國家重大工程將完成收官。今年上半年,北斗衛星導航工程將發射2顆GEO衛星,完成整個北斗三號系統的組網建設。今年還將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實現我國首次月球采樣返回,并擇機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高”主要體現在發射密度上,2020年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宇航發射有望突破40次,發射60余顆航天器,再創歷史新高。
此外,長征五號B、長征七號甲、長征八號三型新一代運載火箭將在2020年實現首飛,賦予今年航天任務“新”的特點。長征五號B是我國現有低軌運載能力最大的運載火箭,其首飛將開啟我國載人航天空間站任務階段的序幕;長征七號甲作為我國第一型新一代中型高軌火箭,對高軌衛星發射戰略布局具有重要意義;長征八號首飛將填補我國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的重要空白,成為宇航發射和商業航天市場的主力軍。
尚志介紹,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的每一次發射都牽動著國人的心,去年長五遙三火箭的發射成功,為我國后續工程任務打下了堅實基礎。今年,長征五號系列運載火箭共安排了3次發射,分別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火星探測器和嫦娥五號探測器。
據他介紹,2020年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還將發射海洋系列、資源三號等多顆民用空間基礎設施業務衛星,滿足國民經濟建設和科技發展需求;發射亞太6D、印尼PALAPA-N1、吉林一號、齊魯一號等衛星,實施捷龍一號、長征六號、長征十一號等運載火箭商業發射,滿足國內外商業衛星的應用和發射需求。
- 責任編輯: 李天宇 
-
內存暴跌47%!Intel終于報了一箭之仇
2020-01-17 15:45 -
全球半導體市場:英特爾挑落三星,僅大陸晶圓代工增長
2020-01-17 14:19 TMT觀察 -
國內首例!72歲高位截癱患者用意念喝可樂
2020-01-16 17:42 醫學 -
全球首個活體機器人誕生 靠自己活動、可編程、會自愈
2020-01-16 16:16 -
中科院計算所發布國產編程語言“木蘭”
2020-01-16 15:52 -
德國人:中國絕不可能造出來!天鯨號:已“造島”
2020-01-16 08:15 科技前沿 -
把衛星電話做成“白菜價”,中國是這么做到的
2020-01-15 08:35 -
印度擬明年實施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專家:難度大
2020-01-14 09:12 印度驚奇 -
美國擬建新對撞機,成本16億-26億美元
2020-01-13 18:49 科技前沿 -
天天喊石墨烯電池,其實都叫錯了
2020-01-13 08:48 科技前沿 -
中國將與世衛組織分享新型冠狀病毒基因序列信息
2020-01-12 07:31 醫學 -
“中國天眼”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
2020-01-11 16:19 科技前沿 -
電科14所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太先進不便展示
2020-01-10 15:02 觀察者頭條 -
沈陽機床興衰解碼:“國之重器”何去何從
2020-01-10 07:36 -
國家科技獎揭曉在即,博世科等多家上市公司有望獲殊榮
2020-01-09 21:10 科技前沿 -
華為云鄭葉來:2020年將做厚“黑土地”
2020-01-09 17:41 華為 -
去年國內手機出貨量3.89億部 5G手機1377萬部
2020-01-09 17:08 手機 -
NASA發現首個可能適合人類居住的系外行星
2020-01-07 16:23 天文 -
業務擴張導向之下,Uber安全報告沒能照亮車廂里的黑暗
2020-01-07 08:03 -
紫光5G超級SIM卡已適配163款手機:中低端和老機型為主
2020-01-05 17:52 手機
相關推薦 -
受中國影響,澳企要在稀土加工業務上發力了 評論 31全國最大!哈密百萬千瓦“光熱+光伏”項目并網發電 評論 64“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94“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144最新聞 Hot
-
“沙特曾多次警告德國提防嫌疑人”
-
特朗普最新任命!這次包括火箭隊老板、真人秀制作人
-
巴勒斯坦三個政治派別發表聯合聲明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