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錢學森之名,這支青年突擊隊突破多項寬域飛行器技術
【導讀】 “我們已經不能再躲在前輩的羽翼下,而要在屬于我們的歷史舞臺上勇做真正的主角”
(觀察者網訊)《中國青年報》7月11日在報道中關注了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錢學森科技攻關青年突擊隊”。文章提及,以李文皓為首的青年突擊隊團隊自2018年以來攻堅克難,他們的“鳴鏑”寬域飛行器研制任務通過高效迭代,圓滿完成了5類7次飛行實驗,成功實現國內臨近空間投放高速飛行器實驗、國際寬域飛行器返場實驗等。
此外,在研制過程中,該團隊突破多項寬域飛行關鍵技術,在國內首創“臨空投放”模式,前瞻性地探索了寬域化飛行和可重復使用技術,為攻克臨近空間高超聲速飛行全速域適應性難題,提供了可行方案和關鍵支撐。
寬速域飛行器有別于目前操常見的任何飛行器。這種飛行器需要兼顧亞音速、跨音速、超音速和高超音速等多個速域,而且具備穩定的可控飛行能力,具備寬飛行包線、寬飛行空域、寬飛行高度等特點。舉例而言,常規起降的空天飛機和高超音速飛機就是一種典型的寬速域飛行器,航天科工“五朵云”工程中的“騰云”項目,就是一種典型的高超音速寬速域飛行器。
“騰云”1級就是一款典型的高超音速寬域飛行器
中科院副院長、黨組副書記陰和俊向隊長李文皓向“錢學森科技攻關青年突擊隊”授旗
2018年,力學所用浮空器搭載不同氣動布局的寬域飛行器縮比模型,進行“自由飛”試驗 圖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報道原文如下:
李文皓是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錢學森科技攻關青年突擊隊”的隊長,作為一名80后,他感慨自己經歷了“中國高速發展的40年”。這名西北工業大學航天學院的畢業生深知,航空航天領域最是強調責任心,強調“一絲不茍和團隊組織協作”。
2018年,中科院力學所黨委堅持以黨建促科研,主動創新組織形式,圍繞項目研究需求,整合力學所優勢科研力量,組建了多學科跨部門的科研攻關團隊。2021年7月15日,中科院首個弘揚科學家精神示范基地啟動儀式在力學所舉行,李文皓所在的團隊被中科院授予“錢學森科技攻關青年突擊隊”稱號,中科院副院長、黨組副書記陰和俊向隊長李文皓授旗。
這是一支以力學所老科學家命名的突擊隊,代表了新一代的科研人員在重大科技任務攻關中弘揚老科學家精神。目前,團隊成員共計32名,中級職稱以上占88%,35周歲以下占65%,匯集了經驗豐富的70后、敢打敢拼的80后和勇往直前的90后,是一支“老中青三代有機結合”的隊伍。
“國家對中科院、中科院對力學所,都更加強調‘做國家隊、行國家事、擔國家責’以及對個人圍繞‘國家人’的使命要求,除了對科學知識的探索和發現,也更要求圍繞重點做重大集成創新。”李文皓說。
作為在國內外力學界極具重要影響的研究基地,幾十年來,中科院力學所為我國“兩彈一星”、航空航天、國家經濟社會建設和近代力學發展,輸送了大量優秀的科學家,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力學所也是第一個被授予“中國科學院弘揚科學家精神示范基地”稱號的研究所。
2018年至今,突擊隊攻堅克難,他們的“鳴鏑”寬域飛行器研制任務通過高效迭代,圓滿完成了5類7次飛行實驗,成功實現國內臨近空間投放高速飛行器實驗、國際寬域飛行器返場實驗等。
從綿陽山中的風洞群,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試驗場,這些年輕人在研制過程中,突破多項寬域飛行關鍵技術,在國內首創“臨空投放”模式,前瞻性地探索了寬域化飛行和可重復使用技術,為攻克臨近空間高超聲速飛行全速域適應性難題,提供了可行方案和關鍵支撐。
當與行業專家交流時,這些年輕人的想法大多數時候被認為“過于大膽”“短時間難以實現”“沒有可參考的依據”。
為此,突擊隊發展了一套綜合系統力學設計的快速迭代方法,25天內集中協同、23輪方案快速迭代。他們上午提問題明確思路,下午論方案開展設計,晚上畫網格,凌晨進“超算”,隔天早上整理數據。
一輪又一輪方案迭代,這些年輕人飛速補齊了短板,用實際的進展回答了各方面的質疑。研發、生產、測試、總裝、飛試……在每個環節,突擊隊隊員的科學思想與技術,都在不斷碰撞產生新的靈感火花。
他們向特級試飛員請教飛行操縱品質,調整與優化飛行過程關鍵動作策略;與翼龍無人機總設計師交流飛行器故障模式,針對臨空投放新飛行試驗設計出完備的安全處置預案;從結構加工技術工人那里了解成型工藝與裝配約束,更新飛行器前緣鈍化半徑設計方法;在探討測控技術、部署測控設備的過程中,激發了隊員在飛行器涂層、改進雷達特性方面新的研究思路。
突擊隊注重培養人才,鼓勵有情懷、有擔當的新人承擔重任,把青年鍛煉成骨干,健全立足崗位、創先爭優的有效機制。成立4年來,團隊中已有兩名專家成為國家級領域專家組專家,兩名隊員晉升為正高級職稱。
團隊中,一名27歲的航電工程師從負責航電測試開始,用了兩年時間,成長為地面系統及航電系統指揮。一名33歲的氣動設計師,承擔了全系列飛行器的氣動外形設計的主要任務。還有一名技術人員,從參與外場搜救回收到成為總師助理,僅用了4年。
在這片培育年輕隊伍的豐沃土壤里,這些年輕人連續高效地奮戰在前線,持續創新,不斷做著理論研究和技術改善,也不斷成長。
“我們已經不能再躲在前輩的羽翼下,而要在屬于我們的歷史舞臺上勇做真正的主角?!崩钗酿┱f。
- 責任編輯: 王世怡 
-
“中國復眼”開建,可實現千萬公里外小行星探測成像
2022-07-09 20:39 -
我國科學家發現多個深海新物種及新記錄種
2022-07-06 16:12 -
試飛院舉行某重點型號動員會
2022-07-06 14:55 航空航天 -
神十四乘組在軌滿月,問天實驗艙將于本月發射
2022-07-05 16:42 航空航天 -
國內最大離軌帆成功在軌展開,旨在減緩空間碎片增長
2022-07-04 22:31 航空航天 -
我國首個桌面操作系統開發者平臺發布
2022-06-30 08:56 -
首架“翼龍”-2民用無人機下線
2022-06-29 19:58 中國精造 -
漢莎航空將重啟A380,“空中巨無霸”重返天空
2022-06-29 13:13 -
天問一號完成既定科學探測任務,最新火星影像公布
2022-06-29 12:41 航空航天 -
被美國商務部移除實體清單,歐菲光競價漲停
2022-06-29 10:11 觀網財經-科創 -
“中國空間站歡迎國外航天員朋友們的加入”
2022-06-29 08:38 航空航天 -
我國首個介入式腦機接口技術動物實驗成功進行
2022-06-27 22:49 科技前沿 -
我國早期半導體硅材料奠基人梁駿吾院士逝世,享年89歲
2022-06-24 13:14 -
一箭三星,中國成功發射遙感三十五號02組衛星
2022-06-23 11:00 航空航天 -
我國成功發射天行一號試驗衛星
2022-06-22 12:53 航空航天 -
芯片行業從十年不漲薪到應屆生年薪60萬,合理嗎?
2022-06-22 11:47 觀網財經-科創 -
翟志剛王亞平獲二級航天功勛獎章,葉光富獲“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
2022-06-21 18:54 航空航天 -
獵鷹9號發射53顆星鏈衛星,第13次使用刷新單枚火箭復用紀錄
2022-06-18 15:11 觀網財經-海外 -
高溫下水稻還能高產嗎?中國科學家:能
2022-06-17 08:05 -
我國新一代載人火箭三級發動機整機首次長程試驗圓滿成功
2022-06-16 15:49 航空航天
相關推薦 -
全國最大!哈密百萬千瓦“光熱+光伏”項目并網發電 評論 47“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87“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132“她下月訪華,盡管特朗普團隊表達了擔憂” 評論 54最新聞 Hot
-
“沙特曾多次警告德國提防嫌疑人”
-
特朗普最新任命!這次包括火箭隊老板、真人秀制作人
-
巴勒斯坦三個政治派別發表聯合聲明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