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欲在印太重建第一艦隊,澳媒獻殷勤:讓美國海軍賓至如歸
-
劉程輝曰清、曰慎、曰勤
【文/觀察者網 劉程輝】盡管已處于美國政府過渡時期,現任海軍部長肯尼思·布雷思韋特(Kenneth Braithwaite)仍“孜孜不倦”地推銷著劍指中國的艦隊改革計劃。當地時間本周三(2日),布雷思韋特在參議院聽證會上再次確認,為了應對印度-太平洋地區的最新態勢,美國海軍已決定重建第一艦隊。
美國海軍的這一計劃引發了澳大利亞的濃厚興趣,有澳媒分析說澳大利亞有條件為第一艦隊提供基地,甚至還有澳媒喊出“讓美國海軍賓至如歸”(Let Us Navy make itself at home)。
美國想擴軍,澳媒獻殷情
布雷思韋特決定重建第一艦隊的想法,引發了澳大利亞媒體的濃厚興趣。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在3日的報道中分析,即使作為一支遠征艦隊,第一艦隊仍將需要來自美國盟國的支持,以便獲得補給維持戰斗力。這就給該地區國家提出了一個微妙的問題,那就是這些國家應該如何做好準備,去接納一支規模更大、部署更頻繁的美國海軍。
此前,由于扼守馬六甲海峽,同時還擁有大型船廠及充足的燃料供應能力,新加坡常被認為有可能成為第一艦隊的基地。但ABC表示,澳大利亞也可能扮演這一角色。
報道稱,通過演習、港口訪問以及在北領地的訓練輪調,澳大利亞一直在為美國海軍以及海軍陸戰隊提供支持。如今美國想擴大在該地區的存在,澳大利亞對美國的支持也可能進一步加大。這讓澳大利亞有可能成為第一艦隊的基地。
《澳大利亞人》周日版:讓美國海軍賓至如歸
《澳大利亞人報》周日版于5日發表評論員彼得·詹寧斯(Peter Jennings)文章,認為這是澳大利亞支持美國“印太戰略”的“一個絕佳機會”,以確保美國在該地區軍事力量得到增強。文章標題更是赤裸裸地表示,“讓美國海軍賓至如歸”(Let Us Navy make itself at home)。
詹寧斯認為,澳大利亞應該向拜登提議,美國第一艦隊的部分人員可以在西澳的斯特林及達爾文港執行任務。倘若新加坡不愿設立第一艦隊的司令部,那么澳大利亞應該主動接手這一角色。
如今,美國政府正面臨過渡階段,詹寧斯顯然也考慮到了這一因素。他在文中寫道,為了使這項政策在拜登政府中得到延續,澳大利亞應采取行動消除美國的疑慮,其中就包括主動分擔美軍的駐扎費用。
“毫無疑問,與美軍進行合作對澳大利亞有著巨大價值,因為這使得任何想要傷害澳大利亞的國家都必須考慮到美國的因素。”詹寧斯說。
劍指中俄,美海軍部長再提艦隊改革計劃
在本周三(2日)美國國會參議院的聽證會上,布雷思韋特再次確認了重建第一艦隊的計劃。
據美國海軍研究學會網站(USNI)2日報道,布雷思韋特在會上表示,“面對世界的變化,我們必須保持勇敢,勇于發展并作出改變。”
美國海軍部長布雷思韋特 來源:C-SPAN視頻截圖
在討論關于重建第一艦隊的話題時,布雷思韋特表示“已決定重建艦隊”。他進一步闡釋道,與總部設在日本的美國海軍第七艦隊相比,第一艦隊將擁有“靈活、機動的海上司令部”,比如可以在“藍嶺”號指揮艦上指揮艦隊執行任務。第七艦隊將繼續駐扎在日本,任務范圍涵蓋了從國際日期變更線到中國南海的區域。而重建后的第一艦隊將主要關注太平洋及印度洋交界的區域,并向阿拉伯海北部區域進發。
在布雷思韋特的計劃中,第一艦隊將由總部設在夏威夷的美國太平洋艦隊指揮和控制,它不必從第七艦隊或第三艦隊抽調艦船組成,而是與這兩支艦隊共享資源。
布雷思韋特還強調,新艦隊會成為一支遠征艦隊,不一定會駐扎在印度-太平洋地區的任何單一地點,
除了在“印太地區”組建第一艦隊,布雷思韋特還提出了恢復大西洋艦隊的想法。
美國海軍“鷹眼”艦載預警機 來源:澎湃影像平臺
布雷思韋特表示,為了應對當今大西洋戰區獨特的海上威脅,“美國艦隊司令部”將被重新命名為大西洋艦隊,以回應俄羅斯海軍在美國東海岸日趨活躍的行動。
在2006年,時任美國海軍作戰部部長的麥克·馬倫(Mike Mullen)對大西洋艦隊進行了徹底改革,將大西洋艦隊變更為“美國艦隊司令部”。
美國海軍研究學會網站分析,盡管海軍部長有權將“美國艦隊司令部”重新命名為大西洋艦隊,但由于艦隊的職責、結構方面可能也會隨之產生變化,布雷思韋特的這一構想還需要得到國會的批準。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責任編輯: 劉程輝 
-
“為何一國領導人會對中國普通青年畫家的作品有如此強烈意見?”
2020-12-05 12:42 -
中共黨員之后,美國又盯上這些中國公民
2020-12-05 12:41 中美關系 -
NASA拍到嫦娥五號
2020-12-05 12:35 嫦娥奔月 -
中國是否準備重新開放美駐成都領館?崔天凱回應
2020-12-05 11:42 中美關系 -
特朗普政府下令從索馬里撤離大部分美軍
2020-12-05 11:34 美國政治 -
共和黨眾議員嘲諷特朗普:該刪推特賬號了
2020-12-05 10:08 特朗普 -
機密文件泄露,伊朗對國際原子能機構公開表達不滿
2020-12-05 09:37 伊朗局勢 -
“我也愿意公開接種疫苗”
2020-12-05 09:25 新冠肺炎抗疫戰 -
中國代表:需將沖突后國家的外國駐軍犯罪繩之以法
2020-12-05 07:30 觀察者頭條 -
美國新增超22萬例 累計1431萬例
2020-12-05 07:30 新冠肺炎抗疫戰 -
“九章”背后,還有這么多故事
2020-12-04 23:21 科技前沿 -
臺灣送“溫暖”去了:買200瓶澳大利亞紅酒
2020-12-04 22:20 臺灣 -
劉鶴與歐委會執行副主席、中歐經貿高層對話歐方主席東布羅夫斯基斯通話
2020-12-04 21:08 -
中國首次成為英國最大進口來源國
2020-12-04 21:06 不列顛 -
澳國防部回應“假肢當酒杯”:軍方正在調查
2020-12-04 21:00 -
美退役上將:我怕一夜起來臺灣已“生米煮成熟飯”
2020-12-04 20:54 美國政治 -
美眾議院通過《外國公司問責法案》,證監會回應
2020-12-04 19:45 -
NASA聘請一私企在月球“挖土”,報酬1美元
2020-12-04 19:25 美國一夢 -
美英搶批疫苗搶出“民族主義情緒”,福奇趕緊道歉
2020-12-04 18:48 新冠肺炎抗疫戰 -
駐日美軍在關東“畫了一個圈”
2020-12-04 16:44 日本
相關推薦 -
-
“俄方承諾追究刑責” 評論 6“印度曾與馬爾代夫反對派接觸,密謀罷免親華總統” 評論 94中國最重要的事是,不能總看美國的眼色行事 評論 72“后果太嚴重了,鳥擊不能成為事故的直接原因” 評論 195“美國最底層三分之一已花光所有” 評論 230最新聞 Hot
-
“俄方承諾追究刑責”
-
阿薩德政權為何垮臺?拉夫羅夫點名美國
-
俄前國腳前線陣亡:因販毒入獄,參軍減刑
-
他后悔了
-
“連續三年低于更替水平”,2024年越南生育率創新低
-
“印度曾與馬爾代夫反對派接觸,密謀罷免親華總統”
-
“沙姆解放組織”領導人:敘利亞可能4年后舉行選舉
-
“后果太嚴重了,鳥擊不能成為事故的直接原因”
-
他也跳出來:對抗中俄前線,哪能光靠狗拉雪橇…
-
“澤連斯基在12月提出了一個荒謬的建議......”
-
美媒圣誕節也沒閑著:看看中美這對比趨勢…
-
他“譽滿天下”,卻曾“謗滿美國”
-
俄專家:“以德服人”,中國是認真的!
-
柯文哲保釋費漲至7000萬新臺幣,須戴電子腳鐐
-
“馬斯克,狂妄自大”
-
特朗普:雖然我在哲學和政治上強烈反對卡特,但他真的愛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