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媒:烏大使這場鬧劇,背后暴露歐洲二戰歷史認知分裂
-
連政腦子沒手快系列
【編譯丨觀察者網 連政】
自俄烏沖突開始至今已逾5個月,這段時間以來,烏克蘭前駐德國大使梅利尼克(Andrij Melnyk)卻頻繁攻擊德國政界,引起德國民眾強烈反感的同時,又博取了各種眼球收獲流量,以至于數日前的《紐約時報》都發文援引觀點稱,“頻繁引起爭議的梅利尼克,實際上是烏克蘭得以吸引人們注意力的一筆寶貴財富。”
但是,當梅利尼克開始公開為納粹分子揚幡招魂時,波蘭等國也加入了譴責的行列,這最終迫使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于7月9日選擇換人。而圍繞著梅利尼克引起爭議的討論,也凸顯出西方世界對二戰遺產認知上極其嚴重的兩極分化現實。
梅利尼克。資料圖丨德新社
為納粹“洗地”的駐德國大使
能說一口流利德語的梅利尼克自2015年1月開始擔任烏克蘭駐德大使。近幾個月以來,他因無度地為烏克蘭索取數量龐大的武器而出名,但讓他更加出名的是其“毒舌水平”非常之高。
梅利尼克先是指責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Frank-Walter Steinmeier)在當外長期間同莫斯科關系緊密,還編織了一張與俄羅斯的親密關系網。在基輔拒絕施泰因邁爾訪問后,他又用德國俚語辱罵不愿意前往基輔的德國總理朔爾茨(Olaf Scholz)為“生氣的豬肝腸”,諷刺其像驕縱的女主角一樣“玻璃心”。他還稱德國不提供重型武器是“載入史冊的恥辱”,并在推特上發布“蝸牛負彈”圖,陰陽怪氣指責德國軍援行動緩慢的離譜。
梅利尼克發圖時還不忘附上“男性捂臉”表情,被指陰陽怪氣。
與此同時,這種“高水平毒舌”也順利讓梅利尼克收獲了一大批希望大力支持烏克蘭的粉絲,使他搖身一變成為德國脫口秀節目圈中最受歡迎的嘉賓,得以更加肆無忌憚地公開發表荒誕離奇的言論。他把自己一身噴子形象全部歸咎于德國政界的“不作為”,他說德國官員表面上好像彬彬有禮,但私下卻對他請求支持烏克蘭時不屑一顧,這種言論成功惹怒了德國精英,但也讓那些粉絲們感到高興。
而就在梅利尼克被免職前一周的6月29日,他在YouTube網上節目(Jung & Naiv)的采訪中卻開始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極右翼的“烏克蘭民族主義者組織”領導人斯捷潘·班德拉(Stepan Bandera)強行辯護,闡述自己的反猶觀點。他說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這些(有關班德拉種族滅絕罪行)說法,還稱這在學術界是無須爭議的。
“我反對把所有罪行都歸咎于班德拉”,梅利尼克說,“沒有證據表明班德拉的軍隊殺害了數十萬猶太人和波蘭人”。他還將與其相矛盾、但卻是大多數歷史學家的看法解釋成,“由俄羅斯人為推動”的結果,并不斷提醒著德國、波蘭和以色列等支持這些說法的國家。
德國、波蘭人眼中的“納粹分子”
梅利尼克一直鼓吹班德拉本人沒有直接參與屠殺。盡管班德拉當時向納粹德國發表了忠心耿耿的講話,但他還是因為試圖在利沃夫自立為王而于1941年被納粹德國逮捕,并“軟禁”在柏林郊外的集中營直到1944年9月才得以釋放。但是,在此期間,班德拉領導的烏克蘭民族主義者組織則于1942年成立了“烏克蘭反抗軍”,協助納粹清洗當地的猶太人,同事還將所有16至60歲的波蘭男性當做目標,進行大規模的種族滅絕。按照歷史學家估計,當地僅波蘭人就有超過10萬在大屠殺期間被殺害。
梅列尼克受訪、拒絕承認大屠殺。
因此,梅利尼克的上述言論立即引來了德國官員、以色列駐德國大使館的譴責聲明,而波蘭的兩名部長更是指出該言論“令人無法接受”。
在德國,承認納粹過去的罪行被視為一種國家責任,民眾的憤怒迅速在社交媒體上蔓延。就連曾經支持梅利尼克的政客們也與他開始保持距離。
在波蘭,作為烏克蘭面對俄羅斯時最堅定的支持者之一,波蘭不光為烏克蘭提供軍事、政治支持,還收容了上百萬來自烏克蘭的難民。7月11日是波蘭于2016年開始設立的大屠殺紀念日,當天波蘭總統杜達就曾在講話中敲打烏克蘭,稱烏克蘭應直面過去的黑暗歷史,認清大屠殺的事實,而這個事實是兩國目前關系(攜手共同面對俄羅斯)的基石。
這一次,烏克蘭外交部也不得不出面表示,梅利尼克的言論“僅代表他個人”,并感謝波蘭政府在俄烏沖突期間提供的幫助。而接下來發生的事,就是梅利尼克的“突然“離任。
烏克蘭人眼中的“民族英雄”
需要注意的是,與德國波蘭以色列等國民眾不同,對于許多烏克蘭人來說,梅利尼克那些極端觀點反而沒有任何爭議。他們認為班德拉1959年在西德的慕尼黑被蘇聯特工暗殺,是真正的反蘇自由斗士,烏克蘭的民眾還否認班德拉與納粹的合作,并且一遍又一遍地拿出德國將班德拉關進集中營一事,來反復強調他“爭取獨立的光環”。
基輔民眾在一次集會上手持班德拉的畫像。資料圖丨美聯社
在烏克蘭西部地區,當地民眾為班德拉在家鄉豎起雕像,用他的名字命名街道,在利沃夫,商店還出售以班德拉為主題的T恤,甚至是襪子。但在烏克蘭中部和東部,當地的歷史學家則更傾向于批判性地看待班德拉,因為那里有許多家庭曾經作為蘇聯紅軍參加作戰。
波蘭歷史學家格里戈茲·羅索林斯基·列貝(Grzegorz Rossolinski Liebe)為此搬出俄羅斯總統普京發動對烏特別軍事行動的“去納粹化”目標,聲稱如果烏克蘭不承認班德拉參與大屠殺這段歷史,越是回避就就越是會被別人抓著當把柄。
列貝認為班德拉問題之所以如此突出,部分原因是即使是頂尖的知識分子也拒絕重新思考歷史。他認為,烏克蘭“正視班德拉帶來的問題”是遲早要來的。
對二戰遺產認知嚴重分裂的歐洲
《紐約時報》援引在柏林的美國評論員奈曼(Susan Neiman)的說法稱,關于梅利尼克各種言論引起如此多憤怒的原因,大部分都因為二戰的歷史已同西方社會的道德觀念牢牢綁在一起。
奈曼認為,人們喜歡從他們承認的歷史中吸取教訓,但歐洲人對二戰的看法卻存在極其嚴重的兩極分化,“如果西方世界此時需要有一個共識的話,不論是需要一場絕對邪惡的戰爭,還是一場正義無比的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都可以滿足”,她說。
美國印第安納大學伯明頓分校研究政治記憶的德克爾(Irit Dekel)則表示,從二戰歷史中吸取教訓后,“永遠不要再…”成為了所有人的共同目標,但結果卻截然不同。她認為,“對于德國來說,這是‘永遠不要再發生戰爭’、‘永遠不要再發生大屠殺’,對于俄羅斯方面來說,則是‘永遠不要再出現納粹’?!?
隨著俄軍的炮擊,烏克蘭極右翼軍事組織“亞速營”盤踞的鋼鐵廠內部滿目蒼夷。圖丨ICphoto
但是對東歐人來說,“二戰最重要的教訓卻是,你必須與侵略者作戰”,德國路德維?!ゑR克西米利安大學東歐歷史學家戴維斯(Franziska Davies)稱,“這就是他們現在做的 —— 他們認定普京就是那個侵略者,必須與之斗爭?!?
戴維斯女士指出,雖然梅利尼克的評論“完全是錯誤的”,但東歐人有著共同的戰斗意愿,這就是為什么促使烏克蘭外交部與梅利尼克“劃清界限”的不是德國長達幾個月的譴責,而是來自波蘭的抗議。而基輔還在不斷強調要感謝波蘭,并呼吁“在共同挑戰前,團結一致”。
目前,梅利尼克終于承認自己的言論不合時宜,“班德拉問題是我們烏克蘭人必須努力解決的問題,我們只需要更多的時間,”不過,他表示這些言論反映了烏克蘭人對來自德國人的看法感到失望,“這是許多烏克蘭人的共同立場,只是很少有人敢說?!?
- 責任編輯: 連政 
-
托卡耶夫:可邀請中俄等國高級代表參加中亞領導人峰會
2022-07-22 15:28 -
“救救我救救我,舌頭卡罐子里了”
2022-07-22 15:22 -
日本核監管機構批準東電福島核污水排海方案
2022-07-22 14:47 福島核泄漏 -
習近平向拜登致慰問電
2022-07-22 14:47 中美關系 -
尹錫悅囑咐韓國外長:這些問題要向中方好好說明,消除誤解
2022-07-22 13:47 三八線之南 -
拜登在哪兒感染的?“不知道”,“不重要”
2022-07-22 12:33 美國一夢 -
拜登確診后…
2022-07-22 12:30 -
時隔近10年,美國再現小兒麻痹癥病例
2022-07-22 11:48 美國一夢 -
秦剛:在這么多事實面前,還認為中國是威脅嗎?(全文)
2022-07-22 11:31 中美關系 -
為安倍舉行“國葬”被批違憲,日政府:不要求每個人都能接受
2022-07-22 11:18 日本首相 -
日本原子能規制委員會正式批準核污染水排海計劃
2022-07-22 11:07 福島核泄漏 -
為證明水質,印度一邦首席部長直飲圣河水,然后進醫院了…
2022-07-22 10:33 印度驚奇 -
土耳其斡旋下,俄烏將簽最終協議開放烏克蘭黑海港口
2022-07-22 10:31 烏克蘭之殤 -
英軍情六處負責人:中國現在是首要任務,比反恐還重要
2022-07-22 10:20 不列顛 -
侏羅紀海洋無脊椎動物被命名為澤連斯基,扎哈羅娃點贊
2022-07-22 10:12 -
韓外長稱下月訪華:尋求兩國外長定期溝通方案,啟動多個高層對話
2022-07-22 10:01 三八線之南 -
被問為何還不承認烏東兩個“共和國”,盧卡申科:沒必要
2022-07-22 09:58 烏克蘭之殤 -
佩洛西為“竄訪臺灣”降溫:沒人說過會支持臺獨
2022-07-22 09:15 中美關系 -
烏克蘭糧食出口運輸協議簽署儀式將于22日在伊斯坦布爾舉行
2022-07-22 08:26 烏克蘭之殤
相關推薦 -
-
面臨“至暗時刻”,烏方討論“用土地換入約”? 評論 56伊朗、真主黨:徹查外國滲透 評論 150他談中東問題強扯中國:影響力增強,卻不愿跟我們合作 評論 198“你可以嘗試從表面上踢走中國,但最終會發現…” 評論 63以色列或打擊伊朗核設施?拜登:不支持,但… 評論 175最新聞 Hot
-
“在這個世界中,美國不是穩定的錨,而是需要防范的風險”
-
面臨“至暗時刻”,烏方討論“用土地換入約”?
-
伊朗、真主黨:徹查外國滲透
-
“‘生兒育女’后,馬斯克政治立場快速轉變”
-
以色列或打擊伊朗核設施?拜登:不支持,但…
-
“你可以嘗試從表面上踢走中國,但最終會發現…”
-
以軍首次報告陣亡,真主黨:造成以軍大量傷亡
-
“中概股暴漲已讓空頭血虧70億美元,損失慘重”
-
他談中東問題強扯中國:影響力增強,卻不愿跟我們合作
-
美印拒絕后,日本防相、外相:現在沒有在推進
-
美副總統辯論聚焦國內政策,涉華議題成少數“例外”
-
俄軍已控制烏東一重要城鎮,是“烏軍防御支柱之一”
-
瞄準石油設施?“將對伊朗發動重大報復”
-
上任當天,她被20多名美議員集體警告,事關中國
-
他倆正討論著“伊朗空襲可能性”,襲擊來了
-
“外資重返中國,對沖基金創紀錄涌入甚至都不選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