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來越多華人學者放棄美國終身教職,回到中國”
最后更新: 2022-10-09 14:24:07(觀察者網訊)
近年來,選擇歸國發展的留學生比例逐漸攀高。日前有研究顯示,在美國頂級大學,由于“中國行動計劃”帶來的寒蟬效應等,也有越來越多的華人科學家選擇放棄終身職位,回到中國。
《華爾街日報》稱,這一現象表明美國對這個推動創新的群體的吸引力正在減弱。
通過對比學術期刊上作者通訊地址的變化,倡導團體亞裔美國學者論壇(Asian American Scholar Forum)發現,在2021年,有超過1400名在美國接受培訓的華人科學家放棄了在美國學術單位或企業的工作,轉而回到中國,該人數比前一年增加了22%。
該數據來自該團體于本月23日發布的報告《卷入交鋒:華裔科學家的恐懼》,作者系來自普林斯頓大學、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的華裔科學家。
《華爾街日報》報道截圖
此外,根據該報告于2021年12月至2022年3月期間進行的全國性學術氛圍調查,在給出答復的1304名教職員工中,約有61%感到需要離開美國的壓力,尤其是青年教師和獲得聯邦撥款進行研究的學者們,45%打算避免申請聯邦撥款,尤其是工程和計算科學系教師、資深教師,以及來自公共機構的教師。
結果還顯示,盡管絕大多數調查對象(89%)仍愿意為美國在科學和技術領域的領導地位做出貢獻,但42%的人對在美國開展研究感到恐懼,尤其是來自工程和計算科學系和生命科學系的教師,以及聯邦撥款獲得者和高級教師。
《華爾街日報》指出,在過去20年間,隨著中國變得更加富裕,并獲得了作為科學研究中心的地位,越來越多在美國接受培訓的中國科學家選擇歸國。報道稱,盡管從歷史上看,大多數人都選擇留在美國,但從2020年開始,離開美國的人數急劇上升。
這一年,新冠疫情暴發,且特朗普時期啟動的“中國行動計劃”所提出的針對學者的刑事案件在此期間也有所增加。麻省理工學院(MIT)教授、美籍華人陳剛就曾被美國司法部污蔑為“中國間諜”,因此遭受了長達一年的調查,如今仍生活在因錯誤起訴帶來的恐懼中。他日前袒露,自己“已受夠聯邦資助”,并退出了一項研究。亞裔美國學者論壇也因陳剛一案而成立。
圖片來源:《華爾街日報》
拜登政府上臺后,美國司法部因該計劃助長種族歧視、損害了美國對全球頂尖人才的吸引力,在今年2月終止了該計劃。但報告指出,其實質性運作并沒有被終止,所帶來的寒蟬效應的影響也遠未結束。到目前為止,“中國行動計劃”已經公開調查了大約150名學界科學家,并對其中逾20人提出了刑事指控。
《華爾街日報》也指出,有華裔科學家仍然覺得存在針對他們的懷疑,而且擔心只要中美關系繼續緊張,這種懷疑就會持續下去。
據報道,過去一年已離開美國的中國科學家和華裔科學家當中,有來自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和芝加哥大學的知名學者,包括數學界最高獎項“菲爾茲獎”的首位華人得主——現清華大學講席教授丘成桐。
亞利桑那大學去年夏天的一項調查發現,每10名華裔科學家中就有4名因擔心受到美國政府的監控,而在最近考慮離開美國。
而在《華爾街日報》近日的采訪中,也有近20名已經離開或正考慮離開美國的華裔科學家提到了對政府迫害的焦慮,以及疫情期間日益增多的針對亞裔的暴力事件。一些人表示,他們的想法也受到其他因素影響,包括更好的報酬或與親人的距離。
報道稱,大多數接受采訪的人士都是取得了終身教職的歸化入籍的美國公民,許多人是航空航天和生物領域的專家,這兩個領域屬前述“中國行動計劃”之下受到最密切審視的領域之列。
一名華裔機械工程教授透露,在美國生活20多年后,他今年夏天離開了一所頂尖的美國大學,加入了香港的一所大學。他表示自己希望離年邁的父母近一些,也對美國的政治環境感到厭倦。他說,之前由于美國的政治氣氛變得非常緊張,他不再尋求與其他科學家合作。
該教授還提到自己在美國出生的孩子,“我不想看到我身上的中國身份使他們受到聯邦政府部門的審查”。
不少科學家在采訪中坦言,對許多人而言,“中國行動計劃”改變了他們對美國的看法,他們不再認為美國是一個可以讓他們免受潛在迫害的地方。
離開美國的學者中,丘成桐是知名度最高的之一。在去年9月對哈佛大學新生的一次演講中,他曾感嘆:“當年美國政府批評蘇聯的學術環境,想不到在這里復活。”
丘成桐最終于今年4月離開哈佛,全職任教清華。報道稱,他此前曾表示有意幫助中國首次贏得“菲爾茲獎”。
4月20日,丘成桐在清華大學講席教授聘任儀式上講話。圖片來源:清華新聞網
美國在科創領域的發展,脫離不了其對于全球人才與智力資源的聚集。芝加哥智庫MacroPolo在2020年的一項分析發現,在為美國機構工作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員中,出生在中國的科學家占了近30%。
此外,根據美國、中國和荷蘭學者的一項研究,2019年,在被引用次數最多的前1%的科學論文中,中國學者的論文占比超過了美國學者。這一占比通常被視為衡量科學領導力的一個關鍵指標。
普林斯頓大學機械與航天工程教授琚詒光透露,今年上半年,一些在美國的華裔資深學者與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進行了多次會面,以期解決此前提出的關切,即讓各政府機構的信息披露程序標準化。
在“中國行動計劃”的相當一部分案例中,涉案人員均被指控沒有向雇主或資助機構披露其與中國科研機構的聯系,或者隱瞞了從中國獲得研究資助以及薪酬的情況。但在絕大多數此類案件中,并無證據表明由于這種交流和合作的存在,導致了科研乃至商業機密的泄露。
對此,密歇根大學李侃如-羅睿弛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林安之認為,這種程序上的變化是積極的,但還不足以解決許多華人學者感受到的寒蟬效應。
與此同時,有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對于留學人員的吸引力越來越大,留學生學成回國發展的比例快速提高。
教育部20日的舉行發布會介紹,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各類出國留學人員中超過八成完成學業后選擇回國發展。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指出,根據教育部發布的數據測算,從2012年至2022年,所有完成學業留學人員選擇回國發展的比例提高12個百分點以上。
針對美國損人不利己的“中國行動計劃”,中方也早已多次明確回應。
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示,所謂的“中國行動計劃”先設辦案指標、再查案,如此罔顧司法正義的做法只會造成冤假錯案。越來越多美國國內人士都認識到,這個所謂的“中國行動計劃”實質上就是美反華勢力濫用國家安全概念、對華進行遏制打壓的工具。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標簽 中美競爭- 責任編輯: 楊蓉 
-
大橋爆炸后,基輔市政廳外這幕令人傻眼:到底誰是恐怖主義?
2022-10-09 13:58 -
俄方駁斥“俄領導層內部動蕩”:完全不屬實
2022-10-09 11:06 俄羅斯之聲 -
3秒,38槍…美國黑人男子死亡
2022-10-09 10:11 美國一夢 -
美國回應:已得知消息,不予評論
2022-10-09 09:59 俄羅斯之聲 -
“先發制人”打擊俄羅斯?美國重申:不會直接參與
2022-10-09 09:54 烏克蘭之殤 -
克里米亞大橋爆炸后最新衛星圖像
2022-10-09 09:35 俄羅斯之聲 -
拜登渲染“核末日”,馬克龍:說話該謹慎點
2022-10-09 08:39 烏克蘭之殤 -
離譜!美頂級兒童醫院稱孩子“在子宮里”就知道其是跨性別者…
2022-10-09 08:30 美國一夢 -
美國新增感染病例31253例、死亡140例
2022-10-09 07:34 美國一夢 -
克里米亞大橋恢復通車,普京下令加強安保措施
2022-10-09 07:28 觀察者頭條 -
日韓稱朝鮮9日發射彈道導彈
2022-10-09 07:23 三八線之南 -
德國北部鐵路運輸中斷事故初步確認故障原因
2022-10-09 06:44 歐洲亂局 -
俄方:克里米亞大橋爆炸車車主系俄一邊疆區居民
2022-10-08 23:20 俄羅斯之聲 -
德國北部鐵路運輸大規模中斷,或被蓄意破壞
2022-10-08 23:05 德意志 -
烏克蘭國安局稱:大橋在美麗地燃燒
2022-10-08 23:00 烏克蘭之殤 -
俄國防部:蘇洛維金出任特別軍事行動總指揮
2022-10-08 22:13 俄羅斯之聲 -
上一秒還在啃漢堡,下一秒就被美國警察的子彈狂追
2022-10-08 22:00 -
“中國持有正確的物種保護理念,西方應更開放地接受”
2022-10-08 21:26 -
五角大樓:含中國產零件F-35,豁免了
2022-10-08 21:11 -
墨西哥毒販沖進市政廳掃射:外墻布滿彈孔,市長當場死亡
2022-10-08 20:35
相關推薦 -
孟臨時外長:或將重新審查孟印諒解備忘錄 評論 3歐盟進口天然氣單季總量,俄羅斯反超美國了 評論 78美國審查計劃“逼死”華裔科學家? 評論 381規模最大!以色列民眾怒了,70萬人走上街頭抗議 評論 246“沙特尋求中國技術,將自己塑造成汽車和自動化中心” 評論 162最新聞 Hot
-
美國審查計劃“逼死”華裔科學家?
-
朔爾茨:令人痛苦
-
0.5m影像超90%,中國民企發布世界首張高清全球年度一張圖
-
美媒改口:烏空軍F-16墜毀可能并非“友軍誤擊”
-
人命都不管合理嗎?“總理想干什么都行!”
-
特朗普賓州集會,突發這一幕
-
波蘭怒了:烏克蘭人還想不想入歐?
-
滯留3個多月后,波音“星際客機”發出異響
-
規模最大!以色列民眾怒了,70萬人走上街頭抗議
-
反恐轉向對華!美國想用這個新項目修補“漏洞”
-
“沙特尋求中國技術,將自己塑造成汽車和自動化中心”
-
“執政聯盟的災難”,德國選擇黨首次贏得州議會選舉
-
要收緊ASML出口管制?荷蘭新首相表態
-
涉及中國,美國二度推遲“重大貿易決定”
-
來真的,左翼聯盟“刺頭”推出彈劾馬克龍草案
-
“柯文哲在地下候審室過夜”,法院預計今晚開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