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國總理朔爾茨訪華,為何備受關注?
最后更新: 2022-11-04 09:58:254日,德國總理朔爾茨將來華訪問。
按照雙方透露的行程,朔爾茨此訪的時間不長,但卻是一次“正式訪問”,在當前動蕩的世界格局大背景下,這場跨越歐亞大陸的訪問,看點很多,頗受矚目。
資料圖:當地時間2021年12月8日,德國聯邦議院正式選舉社民黨總理候選人朔爾茨為新一屆德國總理。圖為朔爾茨在總統府接受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頒發的總理委任狀。
朔爾茨訪華創下幾個“首次”
先看國際輿論對朔爾茨此訪標注的幾個標簽:
一、這是朔爾茨就任德國總理以來首次訪華。
就中德關系來說,中國上次接待德國總理到訪還是在2019年9月,當時,時任德國總理默克爾進行了其任內第12次訪華。
3年來,百年變局疊加世紀疫情,無論是世界局勢,還是中德、中歐關系都增添了更多“不確定”,今年是中德建交50周年,兩國領導人這次面對面會晤,意義不言而喻。
二、這是中共二十大閉幕后首位訪華的西方大國領導人。
西方輿論將中共二十大稱為“數十年來影響最大的”一次歷史性會議,朔爾茨此訪距離二十大閉幕不到兩周,特殊的時點是外界觀察此訪的另一個視角。
在朔爾茨之前,中國這波主場外交迎來的客人還包括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總理夏巴茲?謝里夫、坦桑尼亞聯合共和國總統薩米婭?蘇盧胡?哈桑,有海外媒體就評論稱,密集接待國際政要到訪,也是中國踐行“以自身發展為世界創造更多機遇”的承諾。
三、這是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歐洲國家領導人首次訪華。
不得不說,朔爾茨此次訪華,是在排除不少雜音干擾的背景下成行的。在冷戰思維抬頭和意識形態偏見的裹挾下,在一些西方國家,反華日益成為所謂的“政治正確”。有評論稱,而在當前烏克蘭危機持續、能源危機蔓延的歐洲,對華應該保持何種態度,可以說,朔爾茨的訪華,本身就是一個強烈信號。
資料圖:當地時間2021年12月8日,德國新任總理朔爾茨及新政府內閣全體成員在柏林的德國聯邦議院宣誓就職。中新社記者 彭大偉 攝
陣容豪華的“商業大佬”隨行團
大眾、寶馬、西門子、阿迪達斯、拜耳、德意志銀行……這是中國民眾熟知的德國品牌,也是德國媒體日前披露的隨朔爾茨訪華的經濟界代表團成員。
德國《商報》披露,這支商業代表團由12名德國企業高管組成,報道還稱,申請加入代表團的約有100人。
的確,經貿關系是中德關系的壓艙石。中國已連續六年成為德國最重要貿易伙伴,德國聯邦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德國從中國進口額比2020年增長20.8%;對中國出口額比2020年增長8.1%。在全球疫情肆虐、保護主義回潮的背景下,中德貿易額能夠逆勢上揚、再創新高,實屬不易。
本次隨行的巴斯夫歐洲公司執行董事會主席薄睦樂就對媒體表示,對中國的訪問是一個“良好的信號”,這表明“我們對對話保持開放態度”,以及“我們持續對與中國的聯系感興趣”。
今年10月,朔爾茨高調表態堅定支持全球化,反對與中國“脫鉤”。他認為,德國與歐盟必須建立更廣泛、更穩健的貿易關系,非但不能與個別國家脫鉤,而且“必須與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與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新興國家開展貿易”。
同在10月,德國政府正式批準中資企業中遠海運集團收購漢堡港口倉儲和物流公司“福地”集裝箱碼頭的部分股權。
在觀察人士看來,德國政府的這些動作體現出其處理對華關系時的“清醒”和“平衡”。
“清醒,就是德國深知必須從自身國家利益出發來考慮對華關系,脫鉤甚至交惡,都不符合德國利益。平衡,就是縱然有來自內外的對華不友好和質疑對華關系的聲浪,德國領導人依然會展現出自主務實的對華認知。”復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丁純表示。
資料圖:當地時間2020年7月1日,德國柏林,德國國會大廈前從左到右依次掛出代表歐盟、德國和德國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的三面旗幟。 中新社記者 彭大偉 攝
中歐關系的一次標志性事件
作為歐洲經濟的“火車頭”,多位觀察人士認為,朔爾茨的此次訪華也是中歐關系的一次標志性事件。
近年來,中歐關系呈現出較為復雜的多面性。一方面,中歐互為彼此的重要貿易伙伴,按照中國商務部的數據,今年1-8月,歐盟對華投資同比增長123.7%,歐洲企業“用腳投票”持續看好中國市場,希望深化對華合作。
而另一方面,在逆全球化浪潮,以及美國對華遏制的脅迫施壓和拉幫結伙下,歐洲政壇上,鼓噪對華強硬或者“脫鉤”“斷鏈”的聲音一直不絕于耳。
丁純稱,逆全球化浪潮、烏克蘭危機、能源危機等,讓歐洲感受到自身的相對衰弱,再加上美國的誘導脅迫,一邊,歐洲的不安全感上升,另一邊,歐洲經濟又更加需要中國巨大的市場和相對完善的供應鏈。
“安全上依賴美國的歐洲,短期內實現戰略自主的難度很大,但朔爾茨訪華本身可以視作中歐關系的一個標志性事件。”外交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教授李海東表示,此次高訪成行以及隨行的經濟代表團已經說明,以務實態度處理對華關系,是歐洲最現實的需求。
中國首趟境內外全程時刻表中歐班列開行。賈智偉 攝
最近,兩則有關中歐經貿的兩條新聞被媒體聚焦:
一則新聞是,10月26日,中國首趟境內外全程時刻表中歐班列從西安出發駛往德國杜伊斯堡。中歐班列,這條平均每天有42列火車穿梭在中國和200個歐洲城市間的交通紐帶,運輸時效更高,市場競爭力更強。
另一則新聞是,繼電熱毯之后,中國國內流行的“光腿神器”(保暖連褲襪),在歐洲10月以來的銷售額,環比增長一倍多,受到荷蘭、德國、法國等多國女性消費者喜愛。
如專家所言,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歐洲和中國都是深度融合的經濟體,中歐沒有根本利害沖突,合作遠大于競爭,共識遠大于分歧。
(記者 闞楓)
- 原標題:這個西方大國領導人訪華,為何備受關注?
- 責任編輯: 王沫初 
-
G7限價俄油的方案出爐?
2022-11-04 09:55 能源戰略 -
韓美延長聯合軍演,朝鮮再射3枚彈道導彈
2022-11-04 08:43 三八線之南 -
美國新增感染91327例、死亡592例
2022-11-04 07:11 抗疫進行時 -
王毅:中方將堅定支持印尼辦好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
2022-11-04 07:00 中國外交 -
俄稱將公布英國參與襲擊黑海艦隊的證據
2022-11-04 06:44 俄羅斯之聲 -
“中國‘天宮’堪比豪宅,還有120種中餐!”
2022-11-03 23:04 航空航天 -
俄烏再次交換被俘人員,各107人
2022-11-03 22:43 烏克蘭之殤 -
中坦聯合聲明:中方同意給予坦桑尼亞98%稅目輸華產品免關稅待遇
2022-11-03 22:32 中國外交 -
“17國領導人確認參加G20,剩下3國我會親自打電話”
2022-11-03 22:14 G20 -
加拿大廣播公司要關閉中國分社,外交部回應
2022-11-03 21:48 -
氣候活動人士鬧到音樂廳,荷蘭觀眾不忍了
2022-11-03 21:42 -
中美元首是否有計劃在G20會面?外交部回應
2022-11-03 21:41 中美關系 -
打了兩年,埃塞俄比亞政府與“提人陣”終于達成?;饏f議
2022-11-03 21:38 非洲之窗 -
巴基斯坦前總理伊姆蘭·汗遭槍擊受傷
2022-11-03 20:01 巴鐵 -
吹捧拜登政績“翻車”,白宮刪文
2022-11-03 19:59 美國政治 -
中國與坦桑尼亞提升為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2022-11-03 19:39 中國外交 -
韓正訪問新加坡并主持中新雙邊合作機制會議
2022-11-03 19:27 中國外交 -
埃爾多安:朔爾茨對俄立場有所改變,開始尋找共同語言
2022-11-03 19:14 -
“因為梨泰院是旅游勝地,所以用‘事故’替代‘慘案’”
2022-11-03 19:09
相關推薦 -
面臨“至暗時刻”,烏方討論“用土地換入約”? 評論 126伊朗、真主黨:徹查外國滲透 評論 148他談中東問題強扯中國:影響力增強,卻不愿跟我們合作 評論 197“你可以嘗試從表面上踢走中國,但最終會發現…” 評論 63以色列或打擊伊朗核設施?拜登:不支持,但… 評論 171最新聞 Hot
-
“歐盟落后中美,再不改變就會消亡”
-
“在這個世界中,美國不是穩定的錨,而是需要防范的風險”
-
面臨“至暗時刻”,烏方討論“用土地換入約”?
-
伊朗、真主黨:徹查外國滲透
-
“‘生兒育女’后,馬斯克政治立場快速轉變”
-
以色列或打擊伊朗核設施?拜登:不支持,但…
-
“你可以嘗試從表面上踢走中國,但最終會發現…”
-
以軍首次報告陣亡,真主黨:造成以軍大量傷亡
-
“中概股暴漲已讓空頭血虧70億美元,損失慘重”
-
他談中東問題強扯中國:影響力增強,卻不愿跟我們合作
-
美印拒絕后,日本防相、外相:現在沒有在推進
-
美副總統辯論聚焦國內政策,涉華議題成少數“例外”
-
俄軍已控制烏東一重要城鎮,是“烏軍防御支柱之一”
-
瞄準石油設施?“將對伊朗發動重大報復”
-
上任當天,她被20多名美議員集體警告,事關中國
-
他倆正討論著“伊朗空襲可能性”,襲擊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