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對反以抗議,紐約州長:考慮禁止地鐵戴口罩
-
林兆楠總而言之就是樣樣疏松
分享到:紐約人或將不能在地鐵上佩戴口罩了,卻不是因為病毒,而是因為抗議。
綜合美聯社(AP)、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報道,上周三(13日)晚,在接受CNN采訪時,紐約州州長凱西·霍楚爾(Kathleen Hochul)被問及她是否支持猶太人群體關于禁止戴口罩的呼吁,她表示,將考慮重新制定新冠疫情前禁止在地鐵上戴口罩的法律。次日,她在州首府奧爾巴尼的新聞發布會上重申自己的立場,稱“不會容忍個人使用口罩來逃避對犯罪或威脅行為的責任”。
紐約州州長凱西·霍楚爾(東方IC)
霍楚爾告訴記者,她正在與立法者就可能起草的法案進行談判,具體細節尚不明確,但將包含出于健康、文化或宗教原因的“一般性豁免”。
然而,目前紐約州立法機構正處于休會期,于6月8日結束了今年的會期后,下一會期直到明年1月才會開始。
值得注意的是,霍楚爾提到的是恢復先前的口罩禁令。紐約州在1845年立法禁止佩戴口罩和面具遮擋面部,當時是為了應對哈德遜河谷中地主與佃農之間圍繞地租的沖突。佃農經常偽裝成原住民襲擊地主。直到2020年5月,時任州長安德魯·科莫(Andrew M. Cuomo)在疫情最嚴重時廢除了這一禁令。
霍楚爾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她決定采取行動,是因為周一(10日)晚上,一群戴著口罩的人占領了地鐵車廂,嚇唬乘客,高呼希特勒和消滅猶太人的口號。
當地時間周一(10日),親巴勒斯坦抗議者組織了一場名為“全市加沙憤怒日”的抗議活動,呼吁抗議者全天自主行動,并在下午五點于聯合廣場(Union Square)集合。之后,他們占領了廣場的地鐵站,乘車前往華爾街,并破壞了紀念以色列在10月7日音樂節中死者的展覽。
紐約警方表示,當天有三名抗議者因擾亂秩序和逃票被捕。
自本輪巴以沖突以來,紐約市已經發生了數百起親巴勒斯坦抗議活動,其中絕大多數是和平示威。參與者戴口罩的現象很常見,部分是出于對警方監視的擔憂。紐約市市長埃里克·亞當斯(Eric Adams),也提到恢復過去某些版本的口罩禁令,并一度建議店主要求顧客摘下口罩才能進入。
聲援巴勒斯坦的抗議者(紐約時報)
對于州長霍楚爾的提議,各方質疑聲不斷。紐約公民自由聯盟的執行董事表示,這一法律將被“有選擇地執行——用于逮捕、搜查、監視和壓制持有與警察不同意見的有色人種和抗議者”。
而紐約州參議院多數黨副領袖邁克爾·賈納里斯(Michael Gianaris)指出,這是一項牽一發動全身卻未經嚴肅討論的提議,可能會造成比預期更廣泛的影響。在新冠病毒感染風險持續存在的情況下,這樣做并不是解決方案。
他補充道,質疑人們在地鐵上穿什么,“十分危險”。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標簽 美國- 責任編輯: 林兆楠
-
為研究飛船故障原因,波音“星際客機”返回時間再次推遲
2024-06-19 14:15 航空航天 -
他急得“狂吐象牙”:若不監視中國各行各業,會任由稱王稱霸
2024-06-19 13:37 中美關系 -
波音CEO承認公司報復“吹哨人”
2024-06-19 11:35 波音危機 -
美方承認:瑞士和會不是正式談判,結束沖突需要俄烏雙方參與
2024-06-19 10:45 烏克蘭之殤 -
美軍花2.3億美元建的浮動碼頭或提前拆除,只用了10天
2024-06-19 10:17 巴以恩仇錄 -
“這是加入金磚的必備條件、關鍵標準”
2024-06-19 10:11 金磚國家 -
中國4月增持美債33億美元,日本、英國減持
2024-06-19 09:19 中美關系 -
北約剛威脅完中國,美國竟暗示“進一步措施”
2024-06-19 09:16 中美關系 -
“太依賴中國關鍵礦產”,美國又搞小動作
2024-06-19 08:45 中美關系 -
丁薛祥: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不利于歐盟綠色轉型
2024-06-19 08:29 -
新任北約秘書長,定了?
2024-06-19 08:17 -
遭胡塞武裝襲擊的貨輪在紅海沉沒
2024-06-19 08:14 也門局勢 -
耿爽:特別要呼吁美國
2024-06-19 07:47 烏克蘭之殤 -
近期發生多起中國公民被印方扣押案件并有1人死亡,中使館提醒
2024-06-19 07:30 龍象之間 -
耿爽:中方堅定支持阿根廷對馬島主權的正當要求
2024-06-19 07:30 中國-拉美 -
尋求貿易結算“不受西方控制”,普京時隔24年再訪朝
2024-06-19 06:53 朝鮮現狀 -
布局70載,CIA要在印度本土建立一個國家?
2024-06-19 06:47 美國政治 -
28歲高中學歷的他,將終結馬克龍時代?
2024-06-18 23:13 法國見聞 -
美印發表聯合聲明,外媒又扯中國
2024-06-18 22:57 -
李強抵達吉隆坡開始對馬來西亞進行正式訪問
2024-06-18 22:29 中國外交
相關推薦 -
-
“中國對美國貿易依賴,創新低” 評論 27“俄方承諾追究刑責” 評論 79“印度曾與馬爾代夫反對派接觸,密謀罷免親華總統” 評論 126中國最重要的事是,不能總看美國的眼色行事 評論 102“后果太嚴重了,鳥擊不能成為事故的直接原因” 評論 202最新聞 Hot
-
“中國對美國貿易依賴,創新低”
-
美國批了,馬斯克:不愧是搶錢冠軍
-
“俄方承諾追究刑責”
-
德國開懟:畢竟胡說八道也算自由
-
美法院裁定:特朗普性侵成立,賠她500萬美元
-
兩周內三項協議“對抗”中國,“更像給美國的短期信號”
-
美財政部竟又賴上中國,還列為“重大事件”
-
阿薩德政權為何垮臺?拉夫羅夫點名美國
-
俄前國腳前線陣亡:因販毒入獄,參軍減刑
-
他后悔了
-
“連續三年低于更替水平”,2024年越南生育率創新低
-
“印度曾與馬爾代夫反對派接觸,密謀罷免親華總統”
-
“沙姆解放組織”領導人:敘利亞可能4年后舉行選舉
-
“后果太嚴重了,鳥擊不能成為事故的直接原因”
-
他也跳出來:對抗中俄前線,哪能光靠狗拉雪橇…
-
“澤連斯基在12月提出了一個荒謬的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