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媒專欄作者質疑:為什么美國還在假裝所謂“性別確認護理”有效?
【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在美國,如今“性別”也成為了一個糾纏不休的政治問題,所謂“性別確認護理”(Gender-Affirming Care)這一說法的出現,更加攪動了這潭渾水。
今年4月,英國皇家兒科與兒童健康學院(RCPCH)前院長希拉里·卡斯(Hilary Cass)發布一份名為《卡斯評論》(Cass Review)的報告,該報告是英國國家衛生服務機構委托對青少年性別待遇進行的獨立評估。卡斯指出,沒有確鑿的證據表明,兒童或青少年的“性別焦慮”可以通過所謂的的“性別確認護理”得到解決或緩解,而對于“性別確認護理”的質疑聲音也被壓制。
此后,英國的工黨和保守黨都迅速接受了《卡斯評論》的結論,但在美國,堅定支持“性別確認護理”模式的聯邦機構和專業協會對《卡斯評論》的反應要么是沉默,要么是完全無視。
“為什么美國還在假裝我們認為‘性別確認護理’有效?”在《卡斯評論》發布三個多月后,《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帕梅拉·保羅(Pamela Paul)以此為題撰寫評論文章,直指美國性別醫學的現狀——醫療機構對這些報告結論不屑一顧,繼續向年輕人提供同樣未經證實的、改變生活的治療方法。
近期,美國億萬富翁馬斯克在一次采訪中提到,美國將變性稱為“性別確認護理”,這是一種可怕的委婉說法。他認為變性手術是對兒童毀傷和絕育的行為。馬斯克稱,他的“女兒”薇薇安·詹娜·威爾遜在16歲時進行了變性并出柜(承認自己的性少數群體身份)。他辯解,自己當時簽字同意是“受了欺騙”。
馬斯克兒子澤維爾·亞歷山大·馬斯克變性后改名為薇薇安·詹娜·威爾遜《每日郵報》
在卡斯的研究結果公布后,英國政府發布了一項緊急禁令,禁止18歲以下的人使用青春期阻滯劑。德國、法國、瑞士、蘇格蘭、荷蘭和比利時的醫學協會、政府官員和立法小組也已經提議,不再用醫學方法來解決性別問題,在某些情況下直接接受承認了《卡斯評論》。
然而,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HHS)沒有對此做出回應。該部門的網站稱,‘“性別確認護理’改善了性別多樣化兒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整體福祉”,此前該部門曾推動取消性別手術的最低年齡要求。美國醫學會(AMA)也沒有對此做出回應,該協會也支持為兒科患者提供“性別確認護理”。
文章作者稱,“美國繼續把意識形態置于科學之上”,當考慮到美國兩極分化的政治、倡導團體的巨大影響力以及醫療體系的特殊性時,人們就會發現,“美國在堅守這一陣地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
相比于英國政府迅速接受《卡斯評論》,美國在這個問題上受制于各個政黨的極端傾向。共和黨人對宗教和社會保守派心存感恩,而民主黨人則向跨性別倡導團體低頭。結果是,那些認為自己試圖“拯救”兒童免受跨性別歧視的人,和那些試圖“保護”兒童免受跨性別恐懼癥侵害的人在不斷斗爭。
文章介紹,現今執政的拜登政府,基本上把這個問題交給了民主黨內的所謂“進步派”,將“性別確認協議”納入了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的政策。此外,最近披露的電子郵件顯示,拜登政府的衛生部長助理、兒科醫生兼跨性別女性蕾切爾·萊文(Rachel Levine),成功地推動世界跨性別健康專業協會(WPATH)在其性別醫學指南發布之前刪除了年齡要求。
萊文認為,出于政治和公共衛生方面的考慮,性別治療禁令的支持者可能會引用這些要求來表明該程序是有害的。WPATH的指南草案最初建議,使用變性激素的最低年齡為14歲,乳房切除術為15歲,隆胸或面部手術為16歲,生殖器手術或子宮切除術為17歲。
蕾切爾·萊文資料圖
另一邊的共和黨人,則把跨性別者的權利和醫療問題作為一個強有力的文化戰爭議題。一些共和黨人甚至推動了一些政策,這些政策可能會規范成年人的變性,也可能會構成公然的歧視。
美國的意識形態僵局在于,目前的政策是基于跨性別倡導者的信念,即所有人都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性別認同”,而不管他們的性別是什么。根據這種信念,性別僅僅是出生時被“指定”的,而一個人選擇的性別是一個人真實身份的主要決定因素。
在這種觀點中,社會和醫學的工作,是確認孩子們所說的屬于他們的性別,并幫助他們在社會上、醫學上、有時甚至在手術上相應地調整自己的身體。正如支持者經常說的那樣,“孩子們知道自己是誰”。
“性別確認護理”可以包括社會轉變(例如,允許孩子在學校和其他公共場所改變自己的名字、外貌和代詞),開具延緩青春期的藥物,以及使用跨性別激素,讓孩子們在身體經歷性發育之前有時間思考自己的性別。如果他們繼續使用異性激素,他們的身體,尤其是男性,就會更像異性,而包括乳房切除、面部重建和男性生殖器切除在內的手術可能是最后一步。
《卡斯評論》的結論是,“性別焦慮”是真實存在的,而且會造成嚴重的痛苦,但通常是暫時的。研究表明,它往往會隨著青春期和性成熟而消失,許多在童年或青春期經歷過性別困擾的孩子在長大后都擺脫了這種困擾,他們通常是同性戀或雙性戀。
目前,由于美國方面沒有對《卡斯評論》做出官方回應,也沒有得到醫療或政府機構的最新指導意見,一些跨性別活動人士和LGBTQ倡導團體毫無根據地指責卡斯“有偏見”,“持右翼觀點”。
文章作者保羅最后苦心勸告說,只有將性別治療從政治意識形態中解放出來,并建立基于證據的指導方針,才能使父母相信醫生能為他們的孩子提供最好的照顧。對于許多美國人來說,要重新考慮他們多年來聽到的既定科學和經過驗證的治療方法,尤其是對一個面臨相當大的偏見和政治攻擊的群體來說,肯定很難。
但是,沒有理由急于讓孩子們走上不可逆轉的醫療化道路。鑒于兒童的健康和福祉受到威脅,必須接受有效、循證和富有同情心的衛生保健。在不知道是否有效的情況下追求醫學道路是一回事;在沒有確鑿證據支持的情況下堅持這條道路則是另一回事。
“盡管承認錯誤要付出個人或職業上的代價,但美國醫療和政治機構的人士是時候敞開心扉,聽取那些已經全面檢查了證據的醫生的意見了。”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責任編輯: 熊超然 
-
奧運會官號被罵到“下架”開幕式視頻?廣告商跑路?
2024-07-28 16:31 巴黎奧運會 -
“俄羅斯出人意料地出現消費熱潮,經濟面臨過熱風險”
2024-07-28 15:50 俄羅斯之聲 -
“如果美國真的‘吃虧了’,中美合作怎么可能持續四、五十年之久?”
2024-07-28 13:53 中美關系 -
委內瑞拉大選在即,美國會重演“瓜伊多鬧劇”嗎?
2024-07-28 13:30 拉美左翼 -
歐爾班:不理性的西方將失去權力,亞洲將成為世界的主導中心
2024-07-28 11:28 歐洲亂局 -
以色列遭“最致命襲擊”,黎以戰爭會爆發嗎?
2024-07-28 09:33 觀察者頭條 -
“我愛你們,投票給我!四年后你們就不必再投票了”
2024-07-28 09:05 特朗普 -
事關臺海局勢,王毅點名批評:尤其是美國
2024-07-28 07:13 中國外交 -
王毅:菲方應遵信守諾,不要再食言、不要再折騰、不要再節外生枝
2024-07-28 07:03 南海局勢 -
朝鮮紀念祖國解放戰爭勝利閱兵儀式在平壤舉行
2024-07-28 07:00 朝鮮現狀 -
模仿《最后的晚餐》?
2024-07-27 23:38 巴黎奧運會 -
奧運開賽日,以軍空襲加沙學校:至少30死,大多數為兒童
2024-07-27 22:57 巴以恩仇錄 -
美司法部首次回應,竟稱TikTok“或干預美國大選”
2024-07-27 21:18 中美關系 -
王毅:美方對華遏制打壓并沒有收手,甚至變本加厲
2024-07-27 20:59 中美關系 -
韓正同法國總統馬克龍親切交談
2024-07-27 19:05 中國外交 -
G20對億萬富翁征稅?美德反對
2024-07-27 17:18 G20 -
首次!他也要去烏克蘭了
2024-07-27 17:18 烏克蘭之殤 -
王毅出席東盟與中日韓外長會
2024-07-27 16:57 中國外交
相關推薦 -
刺激消費,全民“發錢”這招可行嗎? 評論 240美國申訴后奪銅,羅馬尼亞徹底怒了 評論 258“去過中國30次,反對中美敵對”,共和黨猛攻他親華 評論 191“阿克薩洪水策劃人”辛瓦爾被選為哈馬斯領導人 評論 338“中國為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美國做不到的” 評論 157最新聞 Hot
-
韓國教練哭了:20年了,每次都輸給中國隊
-
美議員聲稱擔心中企當“間諜”,密歇根州州長已讀不回
-
澳大利亞奧運選手涉嫌在巴黎購買可卡因被捕
-
馬杜羅:WhatsApp見鬼去吧,建議改用微信…
-
日本長崎拒絕邀請以色列,G7另外六國不干了
-
美國申訴后奪銅,羅馬尼亞徹底怒了
-
他欲召集拉美17國開會討論委局勢,還請求美國支持
-
共和黨人一看,覺得自己又行了
-
“他建議我主修中文,這真的改變了我的生活”
-
他遭美司法部逮捕,被控受伊朗指使欲雇兇刺殺特朗普
-
“去過中國30次,反對中美敵對”,共和黨猛攻他親華
-
“跟隨歐洲盟友步伐,他計劃訪華”
-
烏軍突入俄境內7公里,俄稱擊退進攻
-
“中巴合作不應滿足于現狀,加入‘一帶一路’是根本措施”
-
員工曝波音工廠亂象,“換問題艙門像換內褲一樣頻繁”
-
“阿克薩洪水策劃人”辛瓦爾被選為哈馬斯領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