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詹姆斯·C.斯科特:中國的秦,展示出一種宏大至極的愿景
最后更新: 2022-09-14 10:30:34【文/詹姆斯· C. 斯科特 譯/田雷】
在早期國家形成的過程中,為了處理勞力、谷物、土地和配給的計量單位,某種方式的標準化和概念化就是必須的,且構成了一整套的操作。要實現上述的標準化,早期國家必須發明出一套標準的命名法,將所有基本的類別包括進來,比如收據、施工指令、勞役通知等——而這一過程,是通過書寫或文字來完成的。起草一部成文法典,并適用于整個城邦境內,就取代了地方上口頭的裁判,而且成文立法本身就是一種消弭距離的技術,其力量可以支配早期國家并不廣遠的國土范圍。
針對耕田、耙地或播種這些農業勞作的任務,國家發展出了勞動的標準,某種類似“工分”的設計也被創造出來,顯示出工作分配中的任務履行或拖欠。對于魚、油和紡織物來說,分類和質量的標準也有了詳細的規定,以紡織物為例,就是通過重量和密度來進行區分的。至于牲畜、奴隸和苦工,也通過性別和年齡加以分類。即便國家此時仍處在“襁褓”之中,它的占取之心就已顯露出來,總在設法從所占有的土地和人口處汲取更多的資源,而對于國家而言至關重要的“統計學”也已經浮現出來。這種嚴格控制的努力雖思之令人驚嘆,但至于它在田間地頭又要如何落實,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至于文字出現在中國的黃河沿岸,還要再等上至少一千年。中國的文字可能始于二里頭文化區,只是沒有證據遺存下來。舉世聞名的中國文字出現在商代(約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考古學家發現了用于占卜的甲骨文。從那時起,經過戰國時期(約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中國人一直在使用文字,尤其是用于國家管理的目的。不過只有等到聲名顯赫、銳意改革但卻曇花一現的秦代(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6年),才能最清楚地看到文字和國家建構之間的聯結。
云夢睡虎地秦簡資料圖,圖自《國家寶藏》
中國的秦,就像美索不達米亞的烏爾第三王朝,作為一個政權,它追求系統化,迷戀秩序,展示出一種宏大至極的愿景,要實現國家資源的總動員。至少在書面上,秦的雄心壯志一覽無余。無論是在中國,還是美索不達米亞,追究文字的起源,它從一開始就不是表達語音的某種方式。
對于秦來說,要追求標準化和簡略化,就要先完成一項工作,通過改革將書寫文字統一起來——最終,秦政權刪消了四分之一的表意文字,使字的筆畫更為平直,并將其推行到國土的全境。由于中文的書面文字并不是某種方言語音的抄錄,所以中文與生俱來就有某種普遍性。如同別處的早期早成國家,秦所推動的標準化的過程,也適用于鑄幣以及度量衡的單位,以之丈量土地,稱重谷物。之所以這么做,目的在于廢除大量原屬地方的、各國間不相容的度量衡慣例,如此一來,中央的統治者才能史無前例地看清楚他的國家,知道他手中掌握的財富、物產以及人力資源。
秦的理想不只是成為一個強大的邦國——只要偶爾向周圍一些半獨立的衛星市鎮索取貢品,也就心滿意足了,而是創造出一個大權集于中央的國家。到了漢代,宮廷歷史學家司馬遷回望歷史,就贊賞了商鞅在秦的成就,將秦王國變成了一部質樸的戰爭機器:“為田開阡陌封疆,而賦稅平。平斗桶權衡丈尺。”后來,就連勞作的規范以及工具也被標準化了。
商鞅戟,圖自上海博物館
早期國家處在列國的包圍中,所面對的環境是區域性的軍事競爭,故而當務之急就是在自己的領土上壓榨出盡可能多的資源。這就意味著,要盡現有技術條件之可能,建立起一份盡可能完整的資源詳目,并隨時更新。對于國家來說,能象征其權勢的,不僅是為數眾多且不斷增長的人口,還包括細致的家戶登記,后者便于征收人頭稅以及征兵。戰爭中抓來的俘虜,都被安置到距離宮廷不遠處,各種管理也限制人口的流動。說起早期農業王國,它們招牌式的治國之道就是讓人口留在原地,防止任何未經授權的遷徙。對于稅務人員來說,人口的流動和分散是件頭疼的事。
讓收稅官員欣慰的是,土地幸好不會移動。然而,由于秦承認私人對土地的所有,國家就要進行詳盡的地籍調查工作,在每一塊莊稼地與某一位所有者/納稅人之間建立起聯結。根據土壤質量、播種作物以及降雨量的差異,國家對土地進行分類,這樣一來,稅收官員就能估算出一塊地預期的產量,然后得出它的稅率。按照秦的稅制,還規定了對生長中的作物進行年度的評估,如此就可以根據實際的收成來調整稅負,至少在理論上是如此。
行文至此,我們都在關注國家官員的標準化努力,他們意圖通過書寫、統計、普查和度量衡,擺脫此前純粹的掠奪行徑,轉而以更理性的方式去汲取屬民的勞力和食物資源。早期國家總在進行種種努力,塑造所轄國土的地貌,使其更富饒、更可識別,也更適于資源占取,在種種舉措中,度量工程或許是最重要的,但卻不可能是唯一的政策。
- 原標題:作繭自縛:人類早期國家的深層歷史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吳立群 
-
日本拍歷史劇,就不用忌諱歷史虛無主義?
2022-08-29 08:14 -
從世官世祿到有爵無官——古代爵位制的演變
2022-08-01 17:38 -
【觀網直播間】科舉時代:從世襲制到科舉制
2022-07-25 19:25 -
一五一十:宋朝為什么弱?
2022-07-18 18:46 -
跨越3000年,三星堆這件青銅文明“巔峰之作”終于合體
2022-06-16 14:42 考古 -
直播:持續上新!直擊三星堆考古發掘進程
2022-06-14 13:23 -
98歲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巫吉英去世,在冊在世幸存者僅剩56位
2022-05-25 18:54 -
在烏克蘭,反法西斯女英雄卓婭再一次被“絞殺”
2022-04-24 10:15 烏克蘭之殤 -
“定遠”沉艦殘骸遺址水下考古調查工作今年將繼續
2022-02-13 22:33 考古 -
蘇聯亡于科技?
2022-01-25 08:00 -
“大帥幣”與張作霖:作為旅游資源的歷史名人
2022-01-21 14:34 -
觀網直播間:蘇聯為什么由盛轉衰
2022-01-07 17:57 -
“連無助的老兵都要欺負!?”日本的歷史虛無主義很“優雅”
2022-01-04 07:51 -
海昏侯去世時間首次被揭示:公元前59年九月初八
2021-12-30 15:33 考古 -
考古新發現!江西樟樹國字山大墓或為越國王室貴族墓
2021-12-25 13:36 考古 -
分久何以必合?中國為何總是走向統一
2021-11-01 07:43 -
《走向共和》不靠譜?為何歷史老師常常推薦?
2021-10-29 08:12 -
“美國應學學印度,因為印度支配了中國兩千年”?!
2021-10-05 08:54 -
水墨動畫《奇跡有密碼》之“不平凡的扁擔”
2021-09-28 16:31
相關推薦 -
被逼急了,格陵蘭島總理:是時候獨立了 評論 71美媒直呼:啥都能威脅國家安全,美國完全走偏了 評論 100司機留信曝光:同胞們醒醒吧,美國快病死了! 評論 263“沒想到拜登竟會如此對待盟友!” 評論 214事關中國FK-3,塞爾維亞:這是一個“里程碑” 評論 169最新聞 Hot
-
被逼急了,格陵蘭島總理:是時候獨立了
-
美媒直呼:啥都能威脅國家安全,美國完全走偏了
-
“到2030年,中國本土數學家將能引領世界”
-
密謀推翻馬爾代夫總統?印度回應
-
域外調查惹惱國際奧委會,“2034鹽湖城冬奧會有點懸”
-
欲爭奪歐洲最大電動車市場,但英國國內阻力不小
-
土耳其喊話歐盟:他不干,我干
-
“沒想到拜登竟會如此對待盟友!”
-
司機留信曝光:同胞們醒醒吧,美國快病死了!
-
特朗普炮轟:英國犯下了大錯!
-
盧卡申科:計劃訪華,事關未來
-
特朗普“封口費”案將于1月10日宣判,“但不會入獄”
-
“美國沒能改變中國”,布林肯一聽急了…
-
事關中國FK-3,塞爾維亞:這是一個“里程碑”
-
“中國真出手怎么辦?企業緊張研判…”
-
以己度人?“中方為了談判籌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