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巨石陣之謎】中國壟斷在誰手里
關鍵字: 壟斷國企壟斷張維迎李正茂林毅夫移動與微信2013夏季達沃斯GDP自由派經濟學家中庸巨石陣江南【按】壟斷、GDP、市場、政府……這些被西方經濟學熟練操弄的概念,在中國又經過學者們三十多年的各種舞弄,已經變得越來越面目全非。國內關于經濟和改革的輿論場內魚龍混雜,普通民眾如陷巨石陣中,難辨方向。這巨石陣哪里是生門,哪里是死門?或者只需要我們以輕松心情賞析?從今日開始,財經專家江南將為讀者持續導游,一一點解。
——————————————————————————————————————————
石柱一:哪個算壟斷?
9月12日,夏季達沃斯論壇上,中國移動執行副總裁李正茂與北大教授張維迎就“移動與微信哪個算壟斷”發生爭執。兩人參加的分論壇主題是“中國向消費型國家轉變”。張維迎在討論中突然“跑題”,向李正茂發難:“要人與你合作,先要打破壟斷。”
“現在在電信行業里面,有許多人老是跟我們扣這頂帽子,說我們壟斷,其實我們身處電信行業的同仁都知道,現在中國有三大電信運營商,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其實我們之間的競爭是非常激烈的。”李正茂回應道,“相反,騰訊微信目前是處在一個壟斷地位。在座的有多少人用微信?這個比例比我們三分之二的比例要高得多,因為其它產品沒有幾個能夠跟微信相比。什么叫壟斷?這才能叫壟斷!”
張維迎幾次意圖插話。他緊接著李正茂的話說:“壟斷的定義是政府在某些行業以某種行政命令法律的辦法不允許企業自由進入市場。 如果允許任何人都可以做電信,中國移動是其中一家,這才是競爭。所以騰訊不是壟斷的,而你是壟斷。你們那幾家(運營商之間)不是競爭,而是混戰。”
主持人芮成鋼試圖制止兩人的爭論。芮成鋼說:“我覺得壟斷的定義確實可以探討。張老師你看,很多西方企業也存在壟斷,微軟的壟斷……”張維迎大聲打斷芮成鋼的發言。“所有這些人都被誤導了,被一部分經濟學家誤導了。真正的競爭就是自由準入,比如騰訊,誰都可以做這個東西,而且他們每天都面臨著生死存亡,馬化騰只要睡半年覺,不進行技術革新,他就肯定完蛋了 ,這才叫競爭。”
點評:
微軟算不算壟斷,在西方一直爭論很激烈,在中國公知界倒是很眾口一詞:不算。早年南方報系圍繞這個話題刊登多篇重磅文章,如張維迎、周其仁等教授都是主力軍。因為這算是個自由主義的重要命題。
假如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經濟成為基本經濟邏輯,一定會大量出現如洛克菲勒、摩根、比爾蓋茨、佩奇這樣的企業大亨,也一定會出現該領域的壟斷,這個問題不解決,幾乎就是個終極性的硬傷。于是自由派知識分子創造了一個理論:壟斷有四種,自然資源形成、政府權力造就、科技專利堆砌以及市場競爭結果,其中,真正有害的就是政府權力。
這個邏輯通行多年,成為張維迎的主要思想武器之一。但不用細想也會感覺到兩個基本的問題:
首先,能站到壟斷位置的企業家肯定是又貪婪(此處并非貶義詞)又聰明的,他們站到這個山峰上就會行使高者的權力,維持市場格局打壓新生競爭者甚至通過操控政府(或者是選票)來維護統治格局,幾乎是必然的本能,這一點,馬基雅維利老師在幾百年前就下了論斷。
其次,按照張老師的邏輯,中移動切成三份了,還是混戰,那要切成幾份?恐怕切成N份呈肉絲狀,只要產權是國有的(實際上它是上市公司公眾企業),還是被他罵壟斷。那怎么解決?張老師的邏輯下,恐怕要分五份,一份送給馬化騰,一份送給馬云,一份送給周鴻祎,一份送給李彥宏,一份送給雷軍?然后他們分別給自己用戶綁上各種通訊軟件殺毒管家搜索框打飛機……
這叫競爭不叫混戰了對吧,允許我在此用上海方言說句:張老師,儂幫幫忙好伐。
石柱二:亂搞,放開搞!
9月11日,由新浪財經、正和島、大連廣播電視臺財經頻道共同舉辦的大連微博之夜•正和島夜話在大連舉辦。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張維迎在論壇上作演講。
張維迎說,“GDP是計劃經濟的一種遺物。我在想在兩百年前英國工業革命、后來美國工業革命,那時候都沒有這些統計數字的,我們現在講的統計都是后來的,經濟照樣在增長,怎么辦呢?現在大家討論問題都在盯著統計數字在增長,這就是一個奇怪的事兒。更奇怪的包括我們總理,還有在座的人都在想這個月的數字出來了,怎么樣怎么樣,天天盯著今天的數字,我們應該考慮更長遠的問題。”
點評:
按照行文規律,才說完張老師,又說,太沒有美感,奈何張老師這么思想奔放語言豐滿的經濟學家實在太少,我感覺自己有成為他腦殘粉的趨勢。
GDP和政府公布的其他統計數據,這些一直是張維迎以及很多大嘴的抨擊對象。不過,他的邏輯實在是令人發噱。
英國工業革命、美國工業革命,搞的時候當然沒有GDP,但它們搞得好不是因為沒有GDP,是因為沒有工業之前根本沒法統計這些,統計了也沒有意義。你不能說當時沒有GDP也能革命,于是就認為不該有GDP;就像象你爸爸出生時可能你媽還沒出生(倒過來也一樣),可是你不該認為他倆缺了一個更好——那就沒有你了。
退一步說,張教授指的是不必關注GDP。這既是對的也是錯的。GDP是宏觀經濟學的一個基本統計數據類別,發明距今快100年了(也壓根不是為計劃經濟發明的)。它本身不是最新的更不是唯一的經濟統計概念,現代的經濟學統計方法和模型復雜到需要超級計算機才能推演,對普通人、大眾傳媒和張維迎這樣很能說但不會計量經濟學的群體學者來說,只能靠一些基本概念來了解經濟狀態,GDP顯然是一個容易理解也相對可靠的數據。
我相信執政的高層不可能僅僅盯著GDP,這基本就是微博上妖魔化中國經濟格局的一句咒語。這批經濟學者的最大尷尬是,他們對經濟學的知識對普通人強不了太多,他們罵GDP,但是也說不出該用其他哪個方法論,說來說去就是萬年不變的“某市場,某股份,某政改”。
他們把市場經濟想象得就是兩個字:亂搞,或者是三個字:放開搞。所以,最好不要任何統計數據。
石柱三:經濟學里的中庸之道
林毅夫:“作為學者,我提供的只是一個分析框架。在這個框架中,必須分兩種情況:一種是已有的產業已經在全世界最前沿了,那只能自己發明新的技術或產品;另一種是現有的產業還沒達到前沿水平時,去找更發達國家的產業作為參照來進行技術、產品創新。從歷史經驗看,成功的追趕國家通常是找現在人均收入按購買力平價來講是兩到三倍、過去二、三十年發展很好的經濟體作為參照,他們的產業很可能就是追趕國家的潛在比較優勢的產業。”
林毅夫:“現在有人過度強調市場,有人過度強調政府。強調市場萬能的就會認為我過度強調政府,強調政府萬能的就會認為我過度強調市場。但我覺得成功的國家,實際是兩只手都在用。從二戰到現在,只有13個經濟體的經濟增長達到每年7%或更高,且維持25年以上。他們有兩個共同特征,一是市場經濟或走向市場經濟,二是都有積極有為的政府;從二戰到現在,180個經濟體長期陷在低收入或中等收入陷阱。他們普遍的是,一段時間過度強調政府,一段又過度強調市場,在兩者間不能平衡。政府可能好心干壞事,過猶不及,但也可能不及猶過。認為政府都是壞的,最好不要有政府,就像新自由主義,那就是不及猶過。”
點評:
林毅夫講的是經濟學里的中庸之道。中者,不偏,庸者,不易。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不原教旨主義地相信任何定見,摸著石頭過河,但是絕不動搖自己過河的心。這種思維方式,是當今這個變幻莫測的世界里尤其需要的。極端自由市場和極端計劃經濟顯然都是偏執的,偏執之下就會忽略自身的缺陷放大對立面的問題。從這個角度說,從死板的計劃經濟走出來的第一代經濟學者,天然地會去擁抱自由市場,但是第二代第三代的實踐者,一定不能再死死地靠在一個維度上,不然就會如林說的“不及猶過”。
圍棋國手吳清源推崇“中的精神”,松下幸之助則專門寫過《關于中庸之道》一文,認為此中真諦是:“不為拘泥,不為偏激,尋求適度、適當;中庸之道不是模棱兩可,而是真理之道,中正之道”。守此道,循序漸進,既不會有“超英趕美”的大躍進,也不會有“砸碎一切國有企業”的大毀滅——這是前蘇聯兩次毀滅的根源,我們學過第一次,千萬勿再學第二次。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小婷
-
中國,找到一條“拯救世界”之路! 評論 27中國政府就黃巖島領海基線發表聲明 評論 177“臺積電答應美方要求,急于向特朗普證明…” 評論 144“中國提議交換樣本,美方至今沒吭聲” 評論 535安排10萬億為地方政府減負,對中國經濟意味著什么? 評論 189最新聞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