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曉原:一個西方立場的切爾諾貝利故事
【導讀】 本文為江曉原為《切爾諾貝利:一部悲劇史》(【美】沙利?!て致寤┬伦g本的審讀意見。
【文/ 江曉原】
核電成本為何難以估算
在許多人心目中,“新能源”中當然包括核電。但實際上核電在“新能源”中居于一個非常奇怪的地位,有時它被排除在諸“新能源”(太陽能、風能、地熱等)之外,有時被包括在內,卻又被限定為“聚變核能”——那是至今還遠遠無法實際應用的設想。
美國前副總統戈爾(Al Gore)在他的《未來:改變全球的六大驅動力》(The Future: Six Drivers of Global Change,2013)一書中,對于如今備受爭議的核電著墨不多,不過他認為:“最近幾十年來,核反應堆的成本由于各種原因一直在大幅穩步上升。在發生日本福島核電站悲劇之后,核能源的前景進一步暗淡下來?!彼€認為,雖然世界上仍有不少核電站正在建設中,“但是以低碳能源選擇評估標準來看,核能源的成本和潛在安全隱患都是顯著的負面因素”。
戈爾的上述措詞已經十分謹慎,而他在另一本著作《我們的選擇——氣候危機的解決方案》(Our Choice, A Plan to Solve the Climate Crisis,2009)中,則明確告訴讀者:“核能的利用處于停滯和倒退狀態”。戈爾在這一章中談到了核電目前的兩個致命問題:
一是核電設施本身的安全難以保障(注意此書作于日本福島核電災難之前),二是核電運行中產生的核廢料無法長期安全存放。這兩個問題也正是人們質疑核電最主要的原因。
我們經常被告知,核電是“高效、經濟”的,但戈爾所說的“核反應堆的成本由于各種原因一直在大幅穩步上升”,是指目前很難在美國或歐洲找到一家著名的工程公司愿意為核電廠的建設成本作出估算,他還引用“世界核能組織”戰略與研究部門主任史蒂夫·基德在《國際核能工程》中的說法:“要對當前的核電廠建設成本作一個精確的估計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為什么核電廠的建設成本難以估算呢?其實不難理解——在核電的上述兩個致命難題目前尚無法解決的情況下,核電廠的潛在風險最終都將由社會及政府來承擔,其建設成本當然就無法精確估算了。切爾諾貝利(1986)和福島(2011)的核電災難都證明了這一點。
“與魔鬼同行”
考慮到全球對電力的需求仍在快速增長,地球上煤炭、石油、天然氣的儲量都是有限的,而能夠替代上述三者的能源方案中,目前核電相對來說是最為成熟的。人們經常等不及新能源的研發和推廣,所以核電在許多人看來仍是目前難以放棄的選擇,遂有“核電就是魔鬼也只能與它同行”的說法,因為核電確實存在著隱患和難題。
我們多年來習慣把科普看作一種歌頌科學技術的活動,而在傳統的科普理念中,科學技術可能帶來的任何危害和負面作用,都被斷然排除在科普內容之外。例如有關核電的科普,總是強調核電如何“高效”“清潔”“安全”。但對核電實際面臨的問題和可能的危害,則幾乎總是絕口不提。切爾諾貝利核電災難通常被認為屬于“環保”話題,而不是核電科普的題中應有之義。
例如,核電站最大的問題,是它運行中所產生的放射性核廢料。世界各國都為此事大傷腦筋,至今尚無完善的解決辦法。在世界各地的核電運行中,核廢料繼續分分秒秒在產生并堆積起來。
廢料被儲存在硼水池中,大概幾十年之后再進行永久處置(圖源:網絡)
美國和日本的辦法,起先是將核廢料裝入金屬桶后丟進大海(讓人直接聯想到現今日本悍然將福島核污水排海)。以《寂靜的春天》名世的蕾切爾·卡森,曾長期在美國聯邦政府所屬的“魚類及野生生物調查所”任職(1935~1952年),在此期間她撰有《海洋傳》(The Sea Around Us),在1961年的修訂版中(這個版本的中譯本序是筆者寫的),她向讀者描繪了這樣一幅圖景:
人們長期以來把海洋當作一個排污場,所以核廢料也被裝入密封桶中沉入海底。雖然當時說應該沉入1800米深的海中(卡森指出有時它們實際上被丟棄在更淺的海域),但是這些密封桶的設計壽命有限(50年左右),而且人類對海洋深處的情況還很不了解,一旦污染物泄漏會有什么后果?卡森對此提出了深切的憂慮與警告。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國際上的許多研究也表明,由于海中的動力過程以及生物作用等影響,深海存放核廢料是不安全的??ㄉ赋?,海洋不能無止境地吸納各種垃圾,而是一個與我們息息相關的生命體。海洋中的微生物會吸收那些污染物質,而微生物又會被大生物吞噬,而大生物又會四處活動,將這些有毒物質進一步擴散,而人類最終還要吃各種魚……
后來聯合國禁止繼續向海洋丟棄核廢料,美國就計劃在尤卡山的地下隧道存放77000噸高放射性核廢料,但不幸的是他們現有的核廢料已經足以填滿尤卡山;日本則打算在青森縣建立“核燃基地”,計劃在那里堆放300萬桶核廢料,并持續管理300年。而以核電運行中產生的廢料之一放射性钚239為例,它的半衰期就長達24000年,持續管理300年又能解決什么問題呢?
本書的可取之處
在上面的背景之下,再來看這本《切爾諾貝利:一部悲劇史》(Chernobly: The History of a Nuclear Catastrophe),就容易獲得正確的理解并吸取有用的養料了。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周子怡 
-
華為:已為全球9000萬偏遠地區人口提供聯接能力
2023-11-21 18:02 觀網財經-科創 -
可承受幾十萬次折疊!我國首條,正式投產
2023-11-20 22:45 科技前沿 -
世界首創!雄安“地下城”用上了
2023-11-20 14:30 雄安新區 -
我國首只全流程國產化培育的克隆貓誕生
2023-11-20 11:50 科技前沿 -
約270萬行代碼!我國自主研發地球系統模式發布
2023-11-18 14:50 -
中國高能同步輻射光源成功升能加速 增強器束流能量達60億電子伏特
2023-11-17 20:18 能源戰略 -
北斗系統正式加入,今后可全球民航通用
2023-11-16 08:49 航空航天 -
?李彥宏:不斷重復開發基礎大模型是對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
2023-11-15 21:27 觀網財經-科創 -
0.015毫米!世界最薄,中企成功軋制
2023-11-14 11:35 -
300個上榜!工信部公示《2023年5G工廠名錄》
2023-11-14 10:37 5G -
中國“機器化學家”成功創制火星產氧電催化劑
2023-11-14 06:49 科技前沿 -
世界互聯網大會十周年,商湯科技元蘿卜AI下棋機器人引圍觀
2023-11-13 15:43 -
全球首條!我國開通1.2T超高速下一代互聯網主干通路
2023-11-13 11:51 -
痛悼!他走了,享年89歲
2023-11-12 22:11 -
正式揭牌!預計明年投用
2023-11-12 20:34 科技前沿 -
又一大國重器!全球最大18兆瓦直驅海上風電機組下線
2023-11-11 16:00 中國精造 -
登上《Cell》封面,我國科學家首次構建胚胎干細胞嵌合體猴
2023-11-10 08:18 科技前沿 -
我國科學家實現基于器件無關量子隨機數信標的零知識證明
2023-11-09 18:19 -
750千伏輸電線路最長省級主網架建成
2023-11-09 17:25 -
華為云CEO:依托中國市場,有機會構建一個全新技術生態
2023-11-09 14:33 觀網財經-科創
相關推薦 -
全國最大!哈密百萬千瓦“光熱+光伏”項目并網發電 評論 47“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87“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132“她下月訪華,盡管特朗普團隊表達了擔憂” 評論 54最新聞 Hot
-
“沙特曾多次警告德國提防嫌疑人”
-
特朗普最新任命!這次包括火箭隊老板、真人秀制作人
-
巴勒斯坦三個政治派別發表聯合聲明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