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宇舟| 日本“米荒”:人禍咎由自取,天災不可不防
三、追根溯源,“米荒”只是冰山露出尖尖角。
針對本次“米荒”,除了高溫以外,日本官方和媒體還依次找了如下幾條原因:一是國內大米消費反彈;二是外國游客的增加;三是極端天氣引發的搶購。除了高溫天氣,其他幾條理由多有隔靴搔癢之嫌,甚至反襯出官方不作為。
譬如國內需求,以農林省給出的數據,截至今年6月的年度大米需求量為702萬噸,比去年增加1.6%,為10年來首次轉為增加。日本媒體還解釋,是上半年其他主食價格上漲加強了大米的替代效應。
可還記得農林省去年的估測嗎?說好的需求量歷史新低,結果實際需求比估算多了22萬噸。在針對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上,預測錯誤了,就以新的現實統計翻篇了嗎?
再如赴日游客的“外需”拉動,農林省也給了精算,2024年上半年日本迎來了1778萬名游客,按一人兩頓飯算,訪日游客一共消費了5.1萬噸大米占了需求增量的近一半。今年6月,外國游客人數達到313.5萬人,創單月最高紀錄,且連續四個月超過300萬人次。預計今年全年外國游客將突破創紀錄的3500萬人次,較去年增長近四成。
然而,就像農林水產省前官員、佳能全球戰略研究所研究主任山下和仁所說的那樣,即使每月300萬游客都在日本停留一周,并且一日三餐都吃米飯,其消費量也只占總消費量的0.5%左右。
至于所謂的地震、臺風預警,也都是今年8月以后的事情,而大米不足的現象,最早可追溯到5月下旬,并在六七月間開始向全國擴散。就算硬說是理由,那也是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而且后三條理由即使全部加總,也不過是增加了區區20萬噸的需求量,在日本整個糧食盤子里的占比最多也就3%。如果僅僅因為3%的變量,就會造成全國性的“米荒”,農林水產省又該鞠幾次躬呢?
當上述原因都是表象是,導致大米短缺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很多人都將矛頭指向了日本農業協會。
包括山下和仁、岸宏之(經濟產業省前官員、慶應大學經濟學教授)這樣的日本知名學者在內,不少研究者將此次“米荒”的根本原因歸結為農協推動日本政府長期以來的“減反政策”,“減反”,即控制耕地面積。那么農協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日本農協是一個由694個區域農業合作社組成的龐大團體,承擔著全國農產品的包裝、運輸、營銷和相關配套服務,有上千萬會員。其前身可追溯到明治維新時期的帝國農協,在二戰硝煙剛剛散去的糧食短缺中,經歷過強制土改的日本推出《農業協同組合法》,正式確定農協為民間經濟組織,包含基層、地方、全國三層架構。
日本弄些架構格隆匯
日本農協的業務覆蓋面非常廣泛,幾乎涵蓋了農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一線的農業生產和銷售,還包括了化肥殺蟲劑的供應、農機推廣、信貸保險、直達送藥、老年護理……農協有自己的醫院、加油站、加氣站、報社、電視臺、郵局。作為日本的頂層機構,農林中央金庫穩居日本前五大銀行,且資本充足率(即對銀行資本對風險加權資產的覆蓋比率)遠超同行。
更有甚者,農協業務還包括了殯葬、旅游,甚至汽車經銷、和駕校。農民如果想買一些特定型號的汽車,諸如斯巴魯卡車“kei”系列輕卡,還必須得是農協會員。
如此龐大的力量,農協的威力自不必說,早在上世紀60年代,日本水稻連年過剩,國內外米價差距加大。面對這樣的結構問題,作為長期被宣傳為“市場經濟優等生”的日本政府,并沒有想什么“市場的力量”,而是在農協的游說與壓力下,推出了不分經營規模大小、自上而下的強制性一律限產的“減反”政策。
該政策規定,由政府來給農民制定一個固定生產量,組織農民按此規模生產并發放補貼。至于多出來的耕地,不論是休耕、還是輪作,補貼不變。
那么為什么會推出這樣的政策呢?正是因為農協與大批作為農協會員的小小生產者的反對。后者戶均經營規模不滿1公頃,但占水稻農戶近7成。這些人手上是真有選票的。而農戶本就是自民黨的傳統大票倉。直到本世紀初民主黨為取代自民黨,還不得不擴大補貼份額,以此拉攏農協。
“減反政策”的出臺,看似只是為了應對特定時期糧食問題而推出的權宜之計。誰曾想,這一“權益”,就是半個世紀,且至今仍保留濃厚殘余。形式上的“一人一票”,會讓許多決策都看似傾斜小農。實質上的權力壟斷,又會讓剝削形成產業鏈,且基層越分散,鏈條越緊密,最終又能不斷強化壟斷。日本農協為這個原理提供了生動注解。
在“減反政策”的作用下,水稻種植業進入了干多干少都一樣的狀態。這自然導致日本棄耕面積急劇飆升,僅僅三十年時間,日本的棄耕面積就從13.1萬公頃上升到42.3萬公頃。農地面積在60年里減少了3成。
日本80%的地區是山地丘陵,本就人多地少,大量農田棄耕后更是雪上加霜。日本人均耕地占有面積依然只有0.60畝,而中國則是1.59畝。在過去十年中,日本的大米產量下降了 20%。按產量和熱量計算的糧食自給率,2023年各為61%和38%,較1965年分別下滑了25和35個百分點,在發達國家中毫無懸念地處于墊底水平,甚至還不如不少欠發達國家。
各國統計數據在2015年后未更新,按熱量計算的日本糧食自給率,到2021年就比表單中又降了一個百分點,仍在持續下滑。日本農林水產省
目前全日本只有約60%的稻田被利用,每年的大米產量不到高峰時期1445萬噸的一半。而“減反政策”看似在2018年被安倍政府終止,其實僅僅停了產量目標,對農民的補貼不僅沒有減少,反而還有擴大趨勢,這又進一步增加了大米的價格。
更有甚者,日本農協為了維持日本大米的高價,還游說日本政府對進口米維持高關稅,最高可超過800%,日本國產大米幾乎壟斷了市場。而這自然由日本消費者買單,超市中十斤裝的大米,動輒折合人民幣一兩百塊錢。當然,農協也樂意發認證,“一等大米”越發越多,還配套著諸如“獨有水土”、“精挑細選”、“煮飯仙人”這樣的故事包裝,以“優質”旗號向國外出口。
類似這樣的傳說又不僅僅局限于大米,換算成人民幣后,300一個的熊本西瓜、1000一串的晴王葡萄、3000一顆的岐阜草莓,還有那些浸泡著“原生態”、“匠人品質”的天價懷石料理,那些年在咱國內的宣傳,大家也都不算陌生。
事實上,日本的自然氣候反而比國內更為吸引蟲害,再加上日本農業生產已經形成的習慣,導致農藥大面積使用,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日本單位面積用量為11.24kg/公頃,是我們國內水平的6.14倍。
更讓人咋舌的是,日本農藥使用量的排名約在全球的15-20,可日本農藥消費額的排名能夠在全球排進前三。不用說,日本的農民伯伯們自然用的又都是農協推廣的“精品農藥”。竹下正哲說,日本農產品是農藥里“泡”大的。而通過上文不難發現,日本農業是在計劃包辦里喂熟的。
曾有調查宣稱,日本農民的收入時而趕上都市白領,時而超過首都公務員。事實上,他們的農產品、農具、農藥、化肥乃至生老病死都被農協包辦著,每個環節都會被超額剝削一道,在這樣的環境下,也就能理解為什么農業號稱有這么高的收入,日本人依然不愿當農民。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農民人數減少了一半。2023年,日本農業人口已跌至116萬人,平均年齡69歲。僅僅2019年,平均年齡還是67歲。五年時間,全體日本農民又老了2歲。根據日本2023年版《農業白皮書(糧食、農業和農村動向)》披露的數據,在這116萬日本農民中,未滿60歲的有24萬人左右。“老農民”在日本真的名副其實了。
綜上,氣候、減產、棄耕、老齡化,而這背后還有比從業農民更為僵硬老化卻又龐大的利益格局,這才是“米荒”一角下的日本農業面臨的真正冰山。最讓人無語的是,面對著日益加重的國內農業危機,日本政府居然還在消耗大把精力,借著農業進出口販售“中國威脅論”……
標簽 日本米荒-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唐曉甫 
-
拜登公開戴上這頂帽子,白宮回應
2024-09-12 11:22 美國大選 -
“俄羅斯若真報復,美國就找中國買”
2024-09-12 10:50 能源戰略 -
臭名昭著的“中國行動計劃”死灰復燃,白宮強烈反對
2024-09-12 10:39 中美關系 -
匈牙利總理顧問硬剛希拉里:先照照鏡子
2024-09-12 10:12 -
全票通過,中方發聲
2024-09-12 09:33 -
秘魯前總統藤森去世,剛剛宣布再次競選
2024-09-12 09:33 -
俄企承建土核電站:德國不發貨,轉頭向中國買
2024-09-12 09:28 觀察者頭條 -
扎哈羅娃:美日若來犯,中俄將聯手
2024-09-12 09:24 中俄關系 -
對最大供應國下手!印度將對中國鋼鐵加稅,最高30%
2024-09-12 09:05 龍象之間 -
7項國家機密被境外竊取!國家安全部披露詳情
2024-09-12 08:12 國家安全 -
德國政府:西班牙首相在華表態,我們認同
2024-09-12 08:04 觀察者頭條 -
“韓高度依賴對華出口,無法100%與美保持一致”
2024-09-11 23:07 -
中菲舉行南海問題雙邊磋商機制團長會晤
2024-09-11 23:07 南海局勢 -
扎哈羅娃:船都要沉了,討論誰贏有意義嗎?
2024-09-11 23:05 俄羅斯之聲 -
“中泰鐵路進度不會再推遲”
2024-09-11 22:02 一帶一路 -
挪威首相:挪威不是歐盟成員國,不會單邊制裁中國電動車
2024-09-11 20:23 -
他氣特朗普“錯失良機”:她那句應這樣懟回去
2024-09-11 19:49 美國大選 -
“這一安排堪稱歷史性時刻”
2024-09-11 18:42 -
“我會給你一個孩子”,馬斯克輕浮言論引發爭議
2024-09-11 18:00 美國大選
相關推薦 -
馬上走人了,還要對中國無人機動手 評論 86促消費為什么沒有起色?這與搞創新不矛盾 評論 161中國首次實現!“領先馬斯克的星鏈” 評論 28815死!新年首日,“恐襲”疑云籠罩美國 評論 173這一領域,普京指示要確保同中國合作 評論 124最新聞 Hot
-
時隔40年,美國遺留的毒垃圾終于處理了
-
沙特處決6名伊朗人,伊方:不可接受!
-
馬上走人了,還要對中國無人機動手
-
馬斯克:拜登,100%叛國
-
“美歐經濟學家們集體搖頭”
-
“流入中國的主權基金激增21%”
-
中國首次實現!“領先馬斯克的星鏈”
-
“我倆聊吧,氣瘋他們”
-
以防長放話:如果哈馬斯不放人,加沙將遭到久違的猛烈打擊
-
《經濟學人》“勉強”承認:中國量子發展模式“也許”更好
-
15死!新年首日,“恐襲”疑云籠罩美國
-
“美國農民買中國貨,原因很簡單”
-
美國首席大法官:那誰試圖恐嚇法官
-
“波蘭外長,你被CIA收買了?”
-
他宣布辭職,炮轟內塔尼亞胡政府
-
更多細節:美國公民、退伍老兵、案發時揮舞ISIS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