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學人:誰推動了亞洲經濟體的整合?正是美國
在亞洲,儲蓄和人口結構的變化也將加速經濟的一體化進程。中國大陸、香港、臺灣、日本、新加坡和韓國正在加大海外投資,這些經濟體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海外投資者之一。這些較為富裕、歷史也較為悠久的經濟體向亞洲其他地區輸出了大量資本,大量資金正隨著最近建立的貿易聯系涌出這些經濟體。2011年,上述經濟體投資于孟加拉國、柬埔寨、印度、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泰國等較為年輕和較為貧窮的經濟體的資金按今天的匯率計算約為3290億美元。10年后,這一數字攀升至6980億美元。
來自投資銀行Natixis的拉谷·納萊因(Raghu Narain)說,在印度和東南亞,“城市化正在進行當中,而且資本也在追隨著這個趨勢。”更大的城市不僅需要更多的基礎設施投資,服務城市生活的新公司也在蓬勃發展。納萊因表示,亞洲的跨境并購活動正在發生變化,此類并購活動正變得越來越像歐洲和北美的模式。盡管進出中國的交易大幅放緩,但在其他地方,并購活動正越來越多。面對低利率和緩慢增長的國內經濟,日本銀行業對交易十分渴望。在過去的一年里,三井住友金融集團(Sumitomo Mitsui Financial Group)和三菱ufj金融集團(Mitsubishi ufj Financial Group)收購了印尼、菲律賓和越南的金融公司。
與此同時,亞洲消費的不斷增長使當地經濟更具市場吸引力。在歐洲,70%左右的消費品是從歐盟成員國進口的,而在亞洲,從亞洲國家進口的只占44%。這種情況可能會發生改變。根據調研公司世界數據實驗室(World Data Lab)的報告,預計明年將有1.13億人進入全球消費群體(被納入全球消費群體的標準是,按購買力平價調整并按2017年美元計算,每天消費超過12美元),其中約9100萬人分布在亞洲。盡管在經歷了幾十年的擴張之后,中國的收入增長在放緩,但其他國家已經跟了上來。東盟是一個區域性集團,預計其中五個最大的經濟體(即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和泰國)在2023年至2028年期間,進口將以每年5.7%的速度增長,是全球所有地區中增長最快的。
這些區域貿易的發展趨勢意味著情況正在向正常狀態回歸。這種遍及全球的出口模式是獨特歷史環境的產物,它將第一世界的生活水平帶到了亞洲大部分地區,并鼓勵來自遙遠地區的投資。從亞洲大陸的工業城市運往美國的貨物數量要遠遠多于根據它們各自進出口市場的相對規模以及它們之間的差值所能預測的數量。東盟和東亞經濟研究所(Economic Research Institute for asean and East Asia)的一篇論文指出,2019年東北亞和東南亞對北美的機械出口額是上述預測值的兩倍多。
更緊密的商業聯系將把亞洲經濟體的商業周期更加緊密地綁定在一起。盡管在跨境交易中一直使用美元,而且亞洲投資者對西方股市仍有持續的偏好,但亞洲開發銀行在2021年的一項研究中得出結論,亞洲經濟體現在更容易受到中國(而非美國)經濟沖擊溢出效應的影響。這一點在最近幾個月已經有所體現,隨著中國貿易步履蹣跚,臺灣地區和韓國的出口商已經感受到了沖擊。更多的貿易(不是在中間產品部分,而是在成品消費方面)意味著亞洲貨幣的幣值和貨幣政策決策將變得越來越同步。
這必將產生政治后果。美國仍將在安全領域保持對亞洲的影響力,但其經濟重要性將下降。亞洲當地的商人和政策制定者會對他們的鄰居更感興趣,也更容易接受他們的鄰居,而不是更遠的國家以及來自更遠國家的客戶。當地工廠仍在建設中,消費也在不斷擴張,而亞洲越來越年長的儲蓄者迫切需要投資機會,區域一體化的高潮尚未到來。新時代亞洲商業的趨勢是,更加關注亞洲本身,而不是西方。亞洲人在其他各領域也將追隨這一趨勢。
(本文原刊于《經濟學人》網站2023年9月19日,原標題:“亞洲如何重塑經濟模式”,How Asia is reinventing its economic model)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原標題:How Asia is reinventing its economic model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周子怡 
-
嫦娥五號團隊榮獲國際宇航科學院最高團隊榮譽
2023-10-02 08:36 航空航天 -
又一個北約國家,立場要反轉了?
2023-10-01 23:18 烏克蘭之殤 -
土耳其內政部門口發生自殺式爆炸襲擊,埃爾多安回應
2023-10-01 22:51 -
英國將首次向烏部署軍隊?蘇納克急為新防長滅火
2023-10-01 22:40 不列顛 -
第三次中德高級別財金對話聯合聲明:反對貿易保護主義
2023-10-01 19:55 -
“生日快樂,中國!”華春瑩連發11組對比照片
2023-10-01 19:52 節日談 -
-
投票關鍵時刻警鈴炸響,“我尋思這是門呢…”
2023-10-01 17:16 -
拜登回應政府“續命45天”:拿不出錢也得援烏
2023-10-01 14:49 美國政府關門 -
“在全球南方,幾乎每個人都認為有替代西方的選項”
2023-10-01 14:37 歐洲亂局 -
歐盟能做,中國做不得?
2023-10-01 14:12 歐洲亂局 -
他贏得大選,承諾減少對印度依賴
2023-10-01 10:56 -
最后3小時,美國會通過權宜支出法案
2023-10-01 09:28 美國政府關門 -
對華表態后,她當面遭批:這是在玩火
2023-09-30 22:55 德意志 -
“加拿大對印外交人員暴力恐嚇氣氛不可接受”
2023-09-30 21:08 -
美國務院報告妄稱中國散布虛假信息,外交部:顛倒黑白
2023-09-30 19:44 美國一夢 -
事關中國,美國務院宣布了
2023-09-30 18:25 中美關系 -
美國務院任命他負責中國事務,釋放何種信號?
2023-09-30 17:11 中美關系 -
為尋求美國保護,沙特讓步了?
2023-09-30 16:09 -
“希望歐洲在看待電動汽車和華為5G問題上展現更多開放和自信”
2023-09-30 16:08 中國外交
相關推薦 -
全國最大!哈密百萬千瓦“光熱+光伏”項目并網發電 評論 47“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87“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132“她下月訪華,盡管特朗普團隊表達了擔憂” 評論 54最新聞 Hot
-
“沙特曾多次警告德國提防嫌疑人”
-
特朗普最新任命!這次包括火箭隊老板、真人秀制作人
-
巴勒斯坦三個政治派別發表聯合聲明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