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陽:吳登盛背后的兩個關鍵人物
關鍵字: 緬甸緬甸局勢緬甸軍方吳登盛丹瑞吳瑞曼敏萊昂昂山素季緬甸大選十二日夜,緬甸安全部隊突然包圍聯邦鞏固與發展黨(鞏發黨)總部,以槍桿子強行逼令執政黨進行大洗牌,更換掉了主席吳瑞曼及其一眾班底。事后,吳登盛被推為新任黨主席,一時間所謂“登盛大獲全勝”的說法甚囂塵上。其實,此事現在回顧起來疑點極多,特別是在其背后有兩個關鍵人物隱然浮現:一個是前軍方獨裁者丹瑞,另一個是現任軍頭、緬軍總司令敏昂萊。
丹瑞
敏昂萊
緬甸進行所謂“民主改革”之后,丹瑞隱入幕后,推出吳登盛、吳瑞曼和敏昂萊三人至前臺,至最近五年間形成了三駕馬車的穩定架構:即登盛掌握政府,擁有行政資源;瑞曼控制政黨,負責大選;敏昂萊掌管軍隊,實力最為強大。登盛老邁,又不諳軍事;瑞曼也已經離開軍隊多年,結果就是現在的軍隊系統中尤以敏昂萊最為引人注目。敏昂萊,此人出生于1956年,在軍隊系統中年輕氣盛,以“鐵血司令”著稱。丹瑞對此人頗為賞識,一直青睞有加。2009年8月,緬甸軍方對果敢地區發動突然襲擊(理由是果敢不愿意服從中央政府的改編計劃),一舉在三日內將果敢地方軍擊敗(即八八事件)。憑借此重大軍功,敏昂萊“威震內外”。
緬甸2015年大選熱門候選人、執政黨黨主席,下院議長瑞曼(右)于13日上午被撤職
除了對地方少數民族武裝大打出手以外,在鎮壓國內示威游行時,敏昂萊也顯得最為堅決、出手狠辣,這使得他在軍人系統中以態度強硬和對本政治勢力忠心而著稱,特別是在2010年取代瑞曼成為緬軍總司令后風頭最勁。不過也由于他手上有鎮壓民眾的血債,此次選舉讓他顯得頗為尷尬。盡管緬甸當局設計的奇葩“選舉規定”,可以保證敏昂萊和他的親信穩坐釣魚臺,但他恐怕也清楚自己“不孚民望”,如果他有心于總統大位,那就非得使用一些非常手段不可。
昂山素季以“民主英雄”得民心,那么敏昂萊該把自己打扮成什么英雄呢?顯然是“民族英雄”。于是,許多分析家都懷疑前一段時間爆發的果敢沖突就是敏昂萊食髓知味,來了一個故技重施:一來借打擊少數民族地區武裝,拉抬自己在民眾中的聲望,為自己樹立一個“民族英雄”形象;二來是柿子撿軟的捏,之前果敢同盟軍已經被打敗,這一次就來一個依樣畫葫蘆、快速結束戰斗。只是人算不如天算,此次果敢沖突不僅連綿不絕,而且更嚴重的是緬軍損兵折將、打打停停,沒法收場。這種結果讓敏昂萊這種缺乏政治頭腦的軍頭容易腦袋發熱。
一直以來,中國在緬甸人心中就是一個不得不防的角色。緬北少數民族與中國有著天然的聯系,根本不是一條邊界線就能夠切斷的。如果緬甸政治穩定,這本來可以成為中緬友誼升華,發展兩國關系的最大優良資產。可歷史上,緬甸這個國家的疆域與其政府實際可以控制的地區嚴重不符,東北地區本就是英國殖民者從中國那里所攫取的“非法所得”。新中國建立后,兩國確定了邊界,但禍根也就此種下。緬甸軍政府有求于中國時,這個問題尚可壓制,但自從緬軍中的“改革新思維”占了上風之后,一批以吳登盛為代表的政治人物腳踩中美兩只船以求獲得最大利益。敏昂萊浸淫在這種政治環境中,對中國會前倨后恭、外熱內冷,那也就不令人驚訝了。
果敢沖突久拖不決,緬甸國內的“中國干涉論”甚囂塵上,敏昂萊及其麾下緬軍必然也是深受影響。結果就是緬軍制造摩擦,發動多次對華挑釁,傷我邊民、毀我房屋,對果敢軍也是大炮飛機一擁而上、濫殺無辜。中國政府忍無可忍,不得不采取行動震懾緬軍。在中國軍方的強大壓力之下,緬軍也只好灰頭土臉地草草收兵。但在這一次交手過程中,敏昂萊對于中國的態度可能更加偏向負面:塑造“民族英雄”的美夢,由于戰事不順而功敗垂成。緬甸大選即將到來,手中無牌又被民眾唾棄,敏昂萊只怕心中不知動了多少心眼。
此番緬甸大選,昂山素季雖然與大位無緣,但她所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必定在得票率上壓倒軍方及鞏發黨。雖然緬甸當局現有的奇葩選舉制度可以保證總統這個位子牢牢捏在軍方代理人手中,但民心所向、壓力千鈞,軍方中的不少政治人物必然也有自己的小九九。其中,吳瑞曼就是代表。瑞曼本來在軍方中的排名先于敏昂萊,卸任總司令后便全身心投入鞏發黨的黨內運作以及為大選做準備。脫去軍裝后的瑞曼在實際工作中,對于民之所愿必然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因此他在政治改革進程上多次發出“雜音”并主動調整語調和昂山素季形成“和聲”。
吳登盛宣布不再參選總統后,其位置也變得有幾分尷尬,此時的他無異于“看守內閣”。在現有緬甸政治格局中,有資格挑戰總統大位的除了吳瑞曼也就是敏昂萊。現在瑞曼被罷免,接下來的緬甸總統候選人由誰出頭就成為了一個懸案。敏昂萊被視為鎮壓群眾的“劊子手”,雖然在軍隊中有一眾支持者,但如果強行以武力登上總統之位,那么此番事件就會從“執政黨的武力內斗”上升成為真正的“軍事政變”,登盛等人的那場“民主改革”表演也就會徹底破產。之后引爆的很有可能是一場政治大動蕩,這種嚴重的后果,恐怕也不是一個只會舞刀弄槍的軍頭所能夠擺平的。
大選臨近,緬甸國內政治加速洗牌。這次“執政黨的武力內斗”所引發的后果,目前還無法研判,但仍然有一些問題值得關注。
首先是以瑞曼為代表的對華理性聲音在軍方內部將更加式微,不能排除以敏昂萊為代表的對華強硬派,在緬甸國內煽風點火,營造反華氛圍的可能性。
其次是登盛的“民主改革”大戲已經是歹戲拖棚,越來越演不下去,新崛起的軍方少壯派與急于登頂的昂山素季遲早要決一勝負,緬甸的政治走向可能進入又一次循環。緬甸軍方自丹瑞以后,其內部就有了多元聲音,如今的丹瑞已經八十多歲,其精力和對軍方的控制力不斷下降。現在令人懷疑的是,在丹瑞之后,敏昂萊能不能成為公認的新領袖?緬軍能不能繼續保持一個團結穩定的“政治勢力”?
最后,除非緬甸軍方再次被徹底孤立,否則其腳踩兩只船的外交選擇將繼續下去,并且其大致走向很有可能是進一步“親美”。如今其國內政局已經是“流水落花春去也”,在部分人中間,厭華一時成風。要保證國家利益必須使用非常手段,對緬甸新動向不可不防。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李楚悅
-
想給中資控股港口“潑臟水”,特朗普手下卻打了廣告 評論 39中國,找到一條“拯救世界”之路! 評論 105中國政府就黃巖島領海基線發表聲明 評論 211“臺積電答應美方要求,急于向特朗普證明…” 評論 161“中國提議交換樣本,美方至今沒吭聲” 評論 573最新聞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