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柯成興:國際關系學應引入經濟學“看不見的手”
關鍵字: 國際關系經濟經濟學米爾斯海默約瑟夫·奈中國崛起中美關系全球秩序【倫敦政經學院的比爾·卡拉漢制作了一部短片,近日在國際關系研究圈里流傳甚廣。在將近19分鐘的時間里,兩名國際關系理論界的泰斗——約翰·米爾斯海默和約瑟夫·奈——就中國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既與美國和平共處,又實現全方位崛起發表了截然相反的見解。完整版視頻傳送門在此。然而本文作者柯成興認為現下許多國際關系研究者如果能跳出傳統思維的桎梏,引入經濟學概念思考國際關系問題,將有利于推進全世界人民,尤其是中美兩國之外的50億人的福祉。觀察者網編譯如下,供讀者參考。】
米爾斯海默
約瑟夫·奈
在處理每個與政策制定相關的問題和情況時,經濟學總千篇一律地應用規范分析法。國際關系的分析方法與之十分類似。例如,羅伯特·基歐漢的學說強調國際社會的合作,無論是通過仁慈霸權或明確制度,其宗旨是使國際事務取得良好的結果。約翰·伊肯伯里雄辯地維護美國,稱其致力于建設一套包容的、以規則為基礎的、民主的、透明的、允許所有認同其崇高理想的國家加入的世界秩序。亨利·基辛格描述了美國的杜魯門總統及其后繼者是如何建立國際社會,并以這個“遵循共同規則與規范,擁抱自由經濟體系,放棄爭奪領土,尊重國家主權,在治理中強調民主參政”的國際社會為豪。今天,作為國際關系的子領域,全球氣候變化不但持續發展,其內嵌程度甚至超過了與經濟領域的關系。總而言之,國際關系分析的核心宗旨應該是推進全世界的福祉。
但這并不是常態。以中國崛起以及可能出現的世界新秩序為例,雖然許多人認同它是21世紀最關鍵的問題,但大家看待它的角度完全不同。在這個重要的問題上,一些世界頂尖的國際關系學者似乎已習慣于爭論自己的國家是否是世界領頭羊,而非著眼于全球社會的利益。為達成目的,他們有時不惜給美國、中國、歐洲以及其他各個民族國家設置不同標準,完全不在乎認知失調的問題。這些專家最大的分歧在于,大國將和平共處,還是會因爭奪世界頭號強國地位而爆發沖突。
舉個例子,我在倫敦政經學院的同事比爾·卡拉漢制作了一條發人深省的紀錄片。他在短片中采訪了兩名標志性的國際關系理論家:約翰·米爾斯海默和約瑟夫·奈。極端現實主義者約翰·米爾斯海默堅信,中國無法實現其宣稱的和平崛起,必將與美國正面對峙。在該視頻07:00時,米爾斯海默說:“站在中國的角度,希望像美國主導西半球那樣主導亞洲是完全講得通的。”然而在16:22時,他又說道:“美國具有深切的利益,將盡其所能阻止中國主導亞洲。”
在討論美國和中國時,米爾斯海默是非常嚴謹而公允的。正如美國主導美洲那樣,中國也希望主導亞洲。這種對稱的潛在含義是,中國將尋求推翻美國在西太平洋地區的主導地位。 這是一種以大國為核心的視角,完全罔顧世界上除中國與美國之外的50億人,也無視他們乃至中美兩國許多人追尋普世主義的高尚本能。基歐漢和伊肯伯里追求的理想如今安在?基辛格口中那個令杜魯門等人引以為豪的、具有包容性的國際秩序如今安在?
持這種看法的并不只有美國人,中國學者閻學通從反方向發出了類似的聲音。他研究中美兩國處境時同樣不偏不倚,他同樣認為兩國沖突不可避免:“中國尋求提升其世界領導地位,美國努力維持其當前地位,這是個零和游戲。”一方獲得多少增益,另一方必然蒙受多少損失。
唯一顯著的不同在于,過去數十年來,西半球國家已經習慣受到美國的支配,而亞洲國家在情感上還無法很快適應中國未來的主導。西方觀察家們可能會辯稱,只有專制的中國才會帶來霸權結構,而美國則獲得了“被統治者的同意”。——因為《獨立宣言》第二段便引述了這種洛克式的理想。但這種敘述是一柄雙刃劍:西半球并非僅由美國公民組成,既然美國沒有征得西半球其他國家人民的同意,或許便不該主導其他國家。
在這套國際關系假說中,研究對象的行為純粹是自利性質的,故而許多經濟學家很容易產生親切感。自亞當·斯密開始,經濟學家一直在這套框架之下工作。雖然國際關系中的行為體是民族國家,經濟學中的行為體是消費者和企業,但身份上的區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經濟學與國際關系學都認同一點,行為體都是自私自利的,沒人實踐利他主義。
在了解基本國際關系理論后,經濟學家會對政策制定提出更深層的問題:一方面中國在崛起,另一方面美國要維持霸權,針對這樣的“市場失靈”,當前的世界秩序應當謀求何種解決方案?中國不斷增長的實力將如何影響全球福祉?大型國家行為體將如何推動全球公共產品的供應?
常有國際關系學者問我,我對世界秩序的觀察有什么理論基礎?我的答案就是上文提出的問題。經濟學也建立在行為體自私自利的假設之上,靠任何一個國家都解決不了上面的問題,這個挑戰應該由我們設計的全球體系來應對。
約瑟夫·奈是我最尊敬的國際關系學者,比爾·卡拉漢在短片中把他置于米爾斯海默的對立面。約瑟夫認為,通過外交努力和國際組織協調,中美兩國可能實現和平共處。他在職業生涯中一直溫和地堅持著這種有說服力的觀點。卡拉漢把約瑟夫·奈的意見歸結為現實主義與自由主義的結合。
米爾斯海默與奈代表了兩種對立的觀點,閻學通等學者分屬兩種“陣營”。
我想,這個關于美國地位、中國崛起、乃至世界秩序的問題,如果能夠納入經濟學中關于福利經濟學和機制設計的部分,整套話語可能與今天大不相同。大家都看到了集體行動存在問題:單獨來看每個國家都是自私自利的;所有國家都想搭便車;沒有國家愿意為全球公共產品埋單。許多杰出的國際關系學者在面對中國崛起和全球實力轉移時,滿足于對現有體系的微調。
也許我們應該問,如何設計更好的系統?在這樣的世界秩序下,即便每個國家專注利己、毫不利他,整個國際體系會產生一種利于全人類福祉的結果?其實經濟學家們對類似的機制十分熟悉,它就是亞當·斯密所描述的“看不見的手”,即福利經濟學的基本定理。世界秩序應當有與“看不見的手”相對的基本定理?由經濟學家設計的世界秩序不在乎世界頭號強國地位的歸屬,或許能夠更好地服務于全人類。
(觀察者網楊晗軼譯自作者博客)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楊晗軼
-
最新聞 Hot
-
美高官:伊朗“即將”空襲以色列
-
近50年來首次大罷工,“全美一半遠洋運輸陷入停頓”
-
今天,華春瑩連發18組對比圖
-
歐盟想“邊打邊談”?
-
“超40家外航正在使用”,美官方發警告
-
“誰殺死特朗普我就給誰15萬美元”,他拒不認罪
-
斥資80億元打造上海薈聚,宜家母公司:對中國市場的信心毋庸置疑
-
以色列空襲大馬士革,敘利亞國家電視臺女主播喪生
-
“聯大應建議對于以色列動武”
-
“面對中國,歐洲不能學美國”
-
他離任前一天仍在挑事:土耳其不應參與中巴倡議
-
以軍發動“有限”地面入侵,黎軍撤離邊境
-
以軍開會照曝光:他的頭像被打“ ?”
-
石破茂實現“亞洲版北約”第一步?中方回應
-
特朗普的“黑暗演講”:他們將強奸、搶劫、盜竊、掠奪和殺害美國人
-
“只因對華合作,我遭網暴四年被列‘死亡名單’,一下回到中世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