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工力量:這項技術全球只有三條路線,美國、日本和中國
最后更新: 2024-06-01 08:19:17【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科工力量】
這是一個1.42瓦的LED燈珠,單價1塊5左右。
64顆這樣的燈珠組合到一起,可以做成一盞100瓦的路燈,價格500元左右,照明效果跟額定250W的高壓鈉燈相當,按一晚上平均亮燈11小時計算,每天用電從3度減少到1度左右。如果是主路,原先要用額定400瓦的高壓鈉燈,現在可以用150瓦的LED燈替換,一晚上,要省3度電左右。
LED路燈 圖源:搜狐科技
2018年,銀川將350多條道路的4.5萬盞高壓鈉燈替換為LED燈,運行至今已經6年,每年節約用電4840萬度。
除此之外,高壓鈉燈只有1~2年使用壽命,LED的使用壽命一般在5萬小時以上,基本可以用10多年。還有,LED燈的本質就是一組光電芯片,天生更容易與數字技術結合,更容易實現單燈控制和后臺監控,運營和維護成本更低。
如果按10年周期算,換成LED燈省下的電費,扣除掉替換設備的成本后,一般可以有大量盈余。
我手里拿的這顆小小的氮化鎵基燈珠,說它是凝聚了人類頂尖智慧的科技,一點都不夸張。
要制作出這樣一顆燈珠,需要在襯底上生長出氮化鎵發光薄膜,整個過程過于硬核,我們以后有機會再說。
單說襯底這個環節,目前只有三條技術路線,分屬日本、美國、中國,都得到了各自國家的最高榮譽。
日本團隊1993年發明藍寶石襯底路線,隨后20年,基于這條路線的LED技術和產業發展迅猛,成為目前市場上的主流,我們今天用的LED燈、LED電視和顯示屏、手機的LED屏幕等等,大都是從這條根上長出來的。
日本科學家中村修二、赤崎勇領銜的團隊,因此獲得了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還有日本國內的天皇文化勛章。
不過,這條路線并不完美,首先,藍寶石是絕緣體,硬度高,難以薄化、切割和剝離,導熱性能也比較差,這些娘胎里帶出來的特點,導致它無法制成垂直結構的器件,影響發光質量和效率,所以,用藍寶石襯底制作大功率LED,局限性很大。
美國團隊1995年發明的碳化硅襯底路線,在2003年獲得美國總統技術獎。
碳化硅在材料屬性上是導電的半導體,可以做垂直結構,發光質量好,導熱性能也要比藍寶石高10倍以上,改進了藍寶石襯底技術的散熱問題和晶體質量。
不過,碳化硅路線的硬傷是昂貴,被稱為“貴族技術”,一則藍寶石襯底路線具有先發優勢,二則全球半導體產業過去20年向東亞集中,碳化硅路線難以靠低端產品上規模來降本。
南昌大學的江風益教授團隊走通了第三條路:硅襯底,也因此獲得中國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硅作為襯底材料的先天優勢很突出,兼具藍寶石和碳化硅的優點,但要在硅襯底上制備高光效LED芯片卻一直是個世界級難題。
因為硅和氮化鎵材料存在嚴重的熱失配和晶格失配,各國研究者窮盡40余年鉆研,遲遲沒有找到攻克關鍵技術難點的理想方法,尤其在前兩條路線相繼走通之后,硅襯底這一技術路線一度被業界宣判“死刑”。
不過,在中國這個LED制造大國,產業從根源上依賴日本或美國的路線,風險可想而知,國內有很多企業多年來采用藍寶石路線,其中布滿了國外巨頭精心埋下的專利“地雷”,這一方面阻礙了中國LED產品和企業進入國際市場,另一方面,這些“地雷”即使不爆,也是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一直懸在頭上。
江風益教授團隊要排除的,就是這些地雷,在他的理解中,科研的目標跟產業化是統一的,總共需要完成“0到1”“1到N”和“N到0”三個步驟,先要解決科技成果有沒有的問題,然后再把成果轉化為N個合格產品,最后把N個產品歸0,全部賣出去。
這種“以終為始”的思維,在企業界或許是常識,在高校里,還真是比較寶貴。
2003年起,江風益教授在南昌大學的半導體發光材料實驗室里支起一張床,前前后后經歷3000多次實驗,終于在硅襯底上長出氮化鎵發光薄膜。
2005年實驗室出樣品,2006年創辦晶能光電,2007年建工廠,2008年小批量試生產,2009年顯示用小功率LED芯片量產;
2011年,美國麻省理工《科技創業》雜志評選“全球最具創新力企業50強”,晶能光電與Apple、IBM一同上榜;
2012年,大功率LED芯片量產被國際半導體照明聯盟(ISA)評為“2012年度新聞事件”;
一連串里程碑之后,我們有了從源頭上完全自主可控的技術,整個行業的專利風險就減輕了,如果國外巨頭還要上門來找藍寶石路線的茬,一是要面臨相關企業轉向硅襯底路線的風險,第二個是他們自己也要掂量掂量,可能免不了以后也要用硅襯底路線做產品。比照中國通信行業,用5G時代的技術專利增量,破解了過去2G、3G時代國外的存量專利壁壘,差不多的意思。
插曲還真有,2016年,國外某知名公司高管帶著律師函上門,聲稱我們侵犯知識產權,經過詳細的技術探討,對方只好禮貌地表示,歡迎良性競爭,興師問罪變成一場茶杯里的風暴。
最終的揚眉吐氣,每一步都來之不易。尤其是產業化過程,有著與實驗室里不一樣的艱難。
江風益和團隊創辦的晶能光電,一開始只是想在產業長鏈中專注于上游LED芯片的生產,他們想當然地覺得,擁有了源頭上的硬科技,又沒有知識產權方面的風險,中下游的封裝、照明應用企業自然會趨之若鶩,找上門來求合作。
現實情況卻是,中下游企業不買單。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史岱君 
-
我國大推力氫氧火箭發動機垂直雙工位試車臺建成投用
2024-05-30 21:21 航空航天 -
谷神星一號海射型遙二運載火箭發射成功
2024-05-29 16:56 航空航天 -
我國首個大西洋載人深潛科考航次任務圓滿完成
2024-05-29 06:41 蛟龍號 -
神舟十八號航天員乘組圓滿完成第一次出艙活動
2024-05-28 19:12 航空航天 -
韓國宇宙航空廳正式成立
2024-05-27 16:15 航空航天 -
丁薛祥出席2024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暨北京科技周主場活動
2024-05-26 20:12 -
我國首艘海島(礁)綜合地質調查船正式列裝
2024-05-25 07:22 南海局勢 -
猶如“火車變軌”,全球首例古潛山裸眼側鉆分支井技術成功應用
2024-05-19 19:37 能源戰略 -
我國種豬有了“國產芯”!打破高度依賴國外局面
2024-05-18 15:02 聚焦三農 -
北京:擬探索分體式飛行汽車城際通勤+城內擺渡應用新業態
2024-05-16 18:03 -
我國量子計算機重大突破!這根“線”一度被日本壟斷…...
2024-05-16 10:15 科技前沿 -
世界最長海底高鐵隧道怎么建?要攻克三大難題
2024-05-16 10:10 超級工程 -
“超級顯微鏡”升級!上海光源線站工程通過國家驗收
2024-05-15 17:02 科技前沿 -
谷歌放大招,AI搜索引擎來了
2024-05-15 08:41 大公司 -
硬剛!“中企起訴美國防部”
2024-05-14 17:34 -
“類人速度”新模型來了,AI進入《她》時代?
2024-05-14 10:02 人工智能 -
刷新紀錄!我國科研團隊破解工程建設哥德巴赫猜想
2024-05-12 20:24 超級工程 -
“中國天眼”發現迄今最遠中性氫星系
2024-05-11 16:27 -
高鐵崇明站預計年內開工建設
2024-05-11 13:56 高鐵世紀
相關推薦 -
“許多德國東部民眾將此視為變革機會” 評論 34“我要求美西方,允許我們用援烏武器打擊俄境內目標” 評論 232馬克龍:歐洲AI落后了,得砸錢追上中美 評論 126巴西對X平臺下禁令,盧拉喊話馬斯克 評論 58最新聞 Hot
-
武契奇:不會對人民撒謊,不太可能在2028年前入歐
-
馬克龍:歐洲AI落后了,得砸錢追上中美
-
巴西對X平臺下禁令,盧拉喊話馬斯克
-
全球AI換臉色情人物一半是韓國人!韓方找法方:要和“電報”談
-
委內瑞拉遭遇全國性停電,“反對派干的”?
-
柯文哲被當庭逮捕
-
遭遇“沉重打擊”后,烏克蘭撤職空軍司令
-
柯文哲被帶走調查,住所遭搜查數小時,走時說“我非常坦蕩”
-
“金磚鼓舞非洲:勇于挑戰西方霸權,不要怕被制裁”
-
馬科斯聲稱:重要時刻
-
“若我當選,會讓共和黨人入閣”
-
“塞爾維亞軍隊首次裝備西方戰機”,向歐盟靠攏?武契奇回應
-
《中美科技合作協定》第二次到期,還能否續簽?
-
他拒絕參會后,韓國政府緊急增加6名女性嘉賓
-
“一個西方關鍵盟友要倒向俄羅斯”
-
空襲美國救援組織車輛致5死,以軍解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