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興揚:儒之失與道之末——由儒家建制化運動說起
關鍵字: 道家儒家儒教儒學建制化新儒家皇權科舉儒釋道【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梁興揚】
作為道士,談儒家建制化可能有點奇怪,但又理所當然;從一定意義上來說,道士也就是半個儒生,儒生的一半是道士。
在中國歷史上,儒生、道士、和尚的角色基本可以實現自由互換,失意的儒生寄情道門之中的不在少數;尤其是在今天,“儒教”已經失去了舊有社會政治架構的承載,而道教作為宗教形式還存在,我這個道士談一下儒之失與道之末應該就沒那么奇怪了。
講儒家建制化,我們首先講個故事:
在道觀,貧道曾經遇到這樣一個游客:站在財神殿門口,大喊:“財神爺,你在哪里?為什么我還不發財?”
如今,儒學似乎也遇到這樣一個問題,大喊:“孔圣人,你在哪里?為什么儒學還不能復興?”
儒學不能復興,確實是個問題,中國傳統的宗教信仰,我們講儒釋道三教,儒為大。陳寅烙曾說:“漢承秦業,其官制法律亦襲用前朝。遺傳至晉以后,法律與禮經并稱,儒家《周官》之學說悉采入法典。夫政治社會一切公私行為,莫不與法典相關,而法典實為儒家學說之具體實現?!?
儒為大的根本在于與皇權政治的捆綁和對科舉制度的完全依附,關于儒家建制化的部分想法,貧道想從以下幾個方面略作闡述:儒教被顛覆的原因、儒學建制化的起因、儒家建制化存在的問題、儒教能否作為一個宗教出現?利益問題如何擺平、未來如何發展?
“儒教”建制化的起因
歷史上來說,因為儒教雖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宗教,卻承載著人才選拔、國家統治的重要使命,從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到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到范進中舉似的瘋狂,儒教作為類宗教組織,始終把握著國家命脈。
隨著清末科舉制度的廢棄和皇權社會的結束,尤其是科舉制度的廢棄,儒教喪失了傳承載體,正因為與皇權社會結合的足夠緊密,所以,成也帝王,衰也帝王。
歷史上兩個有名的“道君皇帝“:宋徽宗(左)和明嘉靖皇帝(右)
當社會結構發生變化,儒教便不再是儒教,人才選拔制度的改變,造成了儒生喪失掌握國家命脈的權利,原有的傳承載體被徹底打倒,延續的根本被顛覆,儒教已經被終結,儒學幾乎成了純粹的思想流派。
儒學建制化,絕對不僅僅是學術方面的訴求,還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包括儒家學者對原有儒教體系的羨慕、相關人員的利益驅動、對現有社會體系的利益分割等等,都需要一個載體,甚至說需要一個宗教化的組織。
我們可以嘗試從道教理解這個問題,關于道家與道教的關系,我從宗教意義上來說,道教是道家學說的肉體,道家學說是道教的靈魂。
歷史上,由于道教沒有與皇權做完全捆綁,所以當皇權結束后,道教作為宗教形式不會結束,自然,除了特定的歷史時期,儒釋道,道的發展排在最后一位,遠遠沒有儒教輝煌。
慶幸的是,正因為沒有完全與皇權捆綁,當皇權社會結束后,幾乎完全依附皇權和科舉制度存在的儒教自然終結了,道教雖然經歷了變革和沒落,組織形式被基本保留下來,能夠繼續傳承下去。
道家思想需要道教作為載體傳承,道教需要道家思想作為自己的思想來源,如果說宗教活動完全被禁止,道教滅亡,道家思想才可能僅僅作為一種哲學思想存在;對于儒教來說,科舉制度滅亡,儒教的肉體已經死亡。
從這個層面來說,儒學沒有了傳統上層建筑的承載,哪怕思想再精髓,缺乏可表達形式,都無法像宗教一樣集中信仰,組織形式趨于分散和多層次性。
如今,僅僅作為一個思想流派的儒學的相關利益團體、人員迫切需要一個能夠承載思想的團體或者類宗教組織,來為儒教續命;如果單純的作為學術流派,沒有相關利益團體、人員,僅僅延續儒家思想,就如同墨家、法家、名家雜家等學術流派,沒必要建制化,利益相關太少。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武守哲
-
最新聞 Hot
-
“沙特曾多次警告德國提防嫌疑人”
-
特朗普最新任命!這次包括火箭隊老板、真人秀制作人
-
巴勒斯坦三個政治派別發表聯合聲明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