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崛起故事”可以復制嗎?
關鍵字:文 沈丁立
當代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美國的崛起之道,得益于多方面因素。其中,有理性原因,也有悖道因素,更由于某些自然條件的作用。限于篇幅,筆者僅分析,移民與美國制度的形成、美國的擴張掠奪與財產富集、美國從地區擴張邁向全球稱霸等。
這些美國故事在當今大多難以復制。從這一角度看,各國需要著重探尋各自的發展道路。
美國崛起:一個移民立契的故事
美洲大陸在地理大發現中被找到,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伴隨歐洲中世紀的結束和新興思想與科技的發育,以歐洲為中心的西方力量逐步走上了全球擴張的道路。從15世紀起,航海冒險、地理發現、海外貿易、殖民開拓就成了美洲大陸被歐洲發現和拓殖的原因。到了16世紀,文藝復興在歐洲已經盛行,思想與文化的解放以及科學和藝術的革命揭開了近代歐洲史的序幕。新教在16世紀的宗教改革運動中脫離了羅馬天主教會,部分新教徒橫跨大西洋,來到了美洲大陸。
1620年11月11日,發自英國南安普頓市的“五月花號”三桅帆船在經過了66天的海上漂泊后,抵達了今天美國東北沿海的科德角。部分是為了方便他們在上岸后建立新殖民地以及可能的自治政府,船上102名新移民中的41人簽署了“五月花號公約”。
這份文件成為美國日后無數自治公約中的首例,它第一次從民眾的角度闡述了國家權力的來源,即國家是民眾以契約的形式合意組建,國家的公權源自民眾所讓渡的部分私權的組合。它從根本上否定了君權神授,奠定了日后美國政治的基礎。
這樣,一些到新大陸謀生的歐洲人,一些為擺脫歐洲宗教桎梏而到新大陸尋求希望的歐洲人,將傳統的封建王權和宗教神權留在了歐洲。新教徒們依然信奉上帝,但反對君王的權力源于神鬼的傳說。
美國開國獨立時蘊涵的人權平等思想,其實與其他國家共和誕生的思想根源并無差別。兩者所不同的是,歐洲移民在這片新土地上開墾民主,不受或少受封建羈絆。一批新人在新大陸自由地創建共和新政,而少受封建殘余的阻擋,這在其他國家難有可能。
從根本上講,美式民主思想的孕育以及其后的權力制衡建設,是這個國家崛起的制度原因;而它們的緣起,乃是美洲地理發現和歐洲文藝復興。
美國崛起:一個掠奪傷害的故事
那些到美國謀生或從事貿易的歐洲白人,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開始了殖民北美的過程,其間對當地土著人的利益造成嚴重損害。
一方面,歐洲移民大規模的西進掠奪了大量印第安人的土地,并在百年征戰中大批屠殺印第安人。另一方面,白人所帶來的流行于歐洲的各種病原體,對沒有抗體的印第安人來講就是生物武器。即便是無意帶來的,這些疾病仍嚴重摧毀美國的土著群體,使其在一百年里損失了數以千萬計的人口。
例如,天花就給美洲土著居民帶來了空前浩劫。15世紀末,當歐洲人踏上美洲大陸時,這里還居住著2000萬-3000萬原住民。約100年后,原住民僅剩下不到100萬,其中的禍首就是天花。據研究,歐洲殖民者曾把天花患者用過的毯子給了印第安人,隨后天花瘟疫就在印第安人中暴發。由歐洲傳來的腮腺炎、麻疹、霍亂、淋病和黃熱病等疾病也接踵而至,造成了極其嚴重的危害。
這些后果為殖民者騰出了安全和發展的自主空間,重塑了世界人口地理的版圖,有利于以歐洲移民為核心的美國的崛起。
美利堅合眾國國旗上的每一顆星,都代表著一個州,但它們未必都自愿入盟。美國總統奧巴馬生于夏威夷,有人挑戰過奧巴馬擔任美國總統的資格,懷疑他可能出生在夏威夷并入美國的1959年之前。
事實是,美國于1842年承認夏威夷王國,但美國海軍陸戰隊卻在1893年登陸,武裝支持在夏美僑發動政變。美國于1897年同夏威夷共和國簽訂合并條約,其實就是美國吞并夏威夷。夏威夷于1959年舉行了加入美國的公投,但由于島上移民與美軍都有投票權,夏威夷原住民的權利無法得到保護。1993年,克林頓總統簽署法案,承認夏威夷土著從未直接放棄對夏的主權。顯然,關于奧巴馬是否夠格當美國總統的爭辯,并非空穴來風。
除殖民擴張與美國崛起相伴外,美國獨立后允納蓄奴,也是其早期積累財富的來源之一。1789年的美國憲法確立了“一國兩制”,規定財產權高于人權、州權高于人權、聯邦無權干預奴隸制等法則。奴隸制因此得以在憲法保障下在南方各州延續,這同美國立國的人權平等原則完全相悖。
由于南北方經濟體制的矛盾以及林肯總統有意廢奴,美國爆發了南北戰爭。這場戰爭以美國維護統一而告結束,美國也因此實現廢奴。但美國在建國后將近90年的歷史中仍允許局部奴隸制,匪夷所思。即使現已廢奴,美國的人權平等理想仍是一個漸進過程。
因此,美國的崛起并不那么包容。它對外與英國、西班牙等老牌帝國主義國家長期武力競爭,要求的是他國對美國崛起的包容。對內,美國則長期延續歧視制度,盡管它在1776年的《獨立宣言》中早已載有“人生而平等”的箴言。美國較大規模地改進人權,恐怕還是在最近四五十年的事。
美國崛起:從地區邁向世界的故事
“五月花號”船民來自歐洲,他們起初還懷抱對英國國君的敬重,愿為英王陛下交稅。即使因抗拒惡暴而獨立,美國也不愿卷入歐洲的政治紛爭。
但美國的孤立主義對其周邊利益并不有利,因此門羅總統于1823年發表宣言,提出“門羅主義”,即美國無意干涉歐洲各國之間的爭端以及它們與其美洲殖民地之間的關系,但歐洲列強不應擴大對美洲的殖民,或涉足美國與墨西哥等美洲國家之主權相關事務。不然,美國將視其行為具有敵意。
門羅主義既是美國的對歐中立主義,也是它對美洲的地區干涉主義。門羅主義是美國版的周邊戰略,浸潤著美國對其拉美關系的利益與價值邏輯。從此開始,美國將周邊納入勢力范圍,為日后全面介入世界事務做出了鋪墊。
20世紀初,美國提出了對華“門戶開放”,其孤立主義開始向國際介入轉型。美國隨后交替采取“大棒政策”和“金元外交”,在國際舞臺上更為強勢。其時,美國已初步完成工業化,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威爾遜總統于1918年發表了“十四點計劃”,提出重建國際秩序,美國開始描繪它的世界宏圖。
上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使美國從世界大國崛起為超級大國。美國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使其本土在兩次大戰中均免遭戰禍。美國在一戰中曾向交戰雙方提供裝備與貸款,因此賺取380億美元。
戰后,美國依靠其黃金儲備恢復金本位制,奠定了美元的世界地位。美國在二戰中固然為國際反法西斯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但它收獲更多。二戰期間,美國經濟翻了一番,一舉成為超級大國。
上述總結的,地理、移民、思想與制度方面的因素,以及擴張掠奪和全球化過程,是美國崛起的關鍵因素。其中的地理和移民帶來的進步思想因素,為當今其他國家所無法復制。
美國以及一切其他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國家的擴張掠奪,已為美國等國家在二戰后期所確立的《聯合國憲章》所不容。盡管當今世界還經常有違反《聯合國憲章》的現象,但要通過違反《聯合國憲章》崛起為新的世界大國,則完全沒有可能。
因此,各國能從美國崛起中吸取的經驗,恐怕只剩制度進步、國際合作等內容了。
(作者系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
-
中日就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問題達成共識 評論 294“英國工黨政府希望與中國恢復戰略對話” 評論 134卸任在即,他仍叫囂:對華,不能犯對俄同樣的錯誤 評論 384“這是國家恐怖主義,應受制裁” 評論 348最新聞 Hot
-
“以色列至少籌劃了15年,美國不愿用是怕傷及無辜”
-
委反對派領導人簽字承認馬杜羅,“被逼”還是“投降”?
-
中日就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問題達成共識
-
“英國工黨政府希望與中國恢復戰略對話”
-
美媒潑臟水:要是中俄引爆電子設備…
-
近岸外包,在東歐再造一個“中國”?
-
她直說了:從未是朋友,再也不合作
-
卸任在即,他仍叫囂:對華,不能犯對俄同樣的錯誤
-
中國對美國玉米沒興趣了?
-
“拜登政府無望實現加沙停火”
-
美軍中導還要留在菲律賓,菲高官揚言:想讓中國“夜不能寐”
-
創紀錄,“相當于140個銀河系相連”
-
“這是國家恐怖主義,應受制裁”
-
“巴勒斯坦不建國,就不會承認以色列”
-
馬來西亞20家福利院被曝性虐待,涉案集團創立人為邪教組織頭目
-
“美國在十國中墊底,是唯一明顯異常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