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立、鄭瓊:養之過,父擔責?
最后更新: 2021-10-14 09:55:59【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林立、鄭瓊】
“養不教,父之過。”幾百年來,無數中國小孩都背過這句名言,以至于我們都把“養而不教”當作父母最大的過失之一。
如果養而不教是父母的過失,父母應擔責,那么養而不慎,甚至不慎至孩子死亡,父母又應承擔怎樣的責任呢?
一
最近就有媒體報道一則新聞:
2020年8月,吳先生從家駕駛小型客車外出辦事,車輛起步時,沒有留意剛滿兩歲的兒子小吳在車輛旁邊玩耍,不慎壓到在車旁的小吳,小吳經搶救無效死亡。警方出具的《非道路交通事故證明》載明,該交通事故發生的原因系吳先生駕駛機動車沒有按照操作規范安全駕駛,其對事故承擔全部責任。事后,吳先生夫婦將保險公司訴至法院,要求保險公司承擔賠償責任。
法院經審理認為,保險公司作為肇事車輛的承保人,應按法律及保險合同約定承擔賠償責任。吳先生夫婦作為小吳的父母,有權以賠償權利人的身份提起訴訟。對超出保險賠償部分,小吳的母親自愿免除加害方的責任,于法無悖,法院予以準許。因此,法院判決保險公司在交強險限額內賠付11萬元,在商業險限額內賠付100萬元,共計賠付111萬元。
這一場“父之過”的悲劇因一紙判決的公開而暴露在公眾的視野之下,引發輿論嘩然。這父親未因其“過”擔責反受益,眾多讀者為此錯愕和不解——難道為人父母,就可以有過而不擔責?就有了事實上的“法律豁免權”?公平嗎?合法嗎?合理嗎?
不幸的是,世界上確實有一些事情可能是合法卻不合理的。
從民事法律責任上看,這起事故中,孩子的父親是加害人,也是受害人,如果用法律專業語言表述,就是“侵權責任的賠償權利人與賠償義務人混同”。在其他受害人比如孩子的母親放棄追究父親責任的情況下,孩子的父親在客觀上確實依法免除了民事責任。
從刑事法律責任上看,孩子父親的過失駕駛行為造成孩子死亡,涉嫌構成交通肇事罪。但在司法實踐中,公訴機關可能對其免予起訴,也可能在起訴后,法院基于孩子母親等親屬的諒解判處孩子父親緩刑(有期徒刑,緩期執行)。而且,依據我國刑法規定,交通肇事罪沒有罰金刑,這就意味著,孩子父親未因其過失行為受到財產刑的處罰。
如果在孩子父母取得保險金后,孩子父親未被判實刑,也肯定不會被判處罰金,那么孩子父親在經濟上不僅未受損,還獲益了。說實話,這個客觀結果,合法,但不盡合理,也不盡公平,也不符合善良者的心理預期。
二
我們對這一合法卻不合理的事情,要無可奈何地忍受下去嗎?
往大了想,如果不為過錯付出代價,會不會出現“反向效仿”的極端情形——別有用心者以傷害或殺害孩子并偽造事故的方式騙取保險金?
人類的歷史告訴我們,永遠不要低估人性陰暗與惡的程度。而制約人性之惡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法律的懲罰。
一些國家、地區的法律規定了如何懲處失責父母,或許我們可以引以為鑒。
美國的許多州規定,禁止將一定年齡以下的的未成年子女單獨留在家中或車內。如馬里蘭州、佐治亞州、北卡羅萊納州規定禁止父母將8歲以下子女單獨留在家中或車內。
年齡不是唯一標準,如果父母將一些心智不夠成熟的子女以及身有殘疾的子女單獨留在家中,若發生意外事故,那么當地警察或兒童權利機構的人員就將登門“拜訪”。
除了將子女單獨留在家中外,父母的其他失責做法也可能觸犯法律,被視為危害兒童罪。比如:車上載有兒童時酒后駕車、雇用有性侵前科的人看護兒童、孩子無人看管或者交由其他兒童看管;在子女面前制造毒品;將未成年子女留在危險地帶等。
如果父母因此被定罪,就將面臨牢獄之災或者繳納高額的罰金。在這些法律規制之下,父母在照顧子女上的失責行為違法成本較高,會促使父母三思而后行。
英國則高度重視政府機構在兒童權利保護方面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強調教養、保護兒童不僅是父母的責任,更是國家的責任。依據1989年的《兒童法》,對兒童有害、會被判為有罪的行為包括了監護人的疏忽大意,即長期的、嚴重的忽視兒童或者疏于保護,使兒童受到明顯傷害,比如導致兒童受凍、挨餓、營養不良等嚴重的疏忽。
而我國香港地區也制定了嚴密的法律來保護兒童的利益。香港地區《侵害人身罪條例》第二十七條規定了對所看管兒童或少年人虐待或忽略的情況:
“任何超過16歲而對不足該年歲的任何兒童或少年人負有管養、看管或照顧責任的人,如故意襲擊、虐待、忽略、拋棄或遺棄該兒童或少年人,或導致、促致該兒童或少年人受襲擊、虐待、忽略、拋棄或遺棄,其方式相當可能導致該兒童或少年人受到不必要的苦楚或健康損害,即屬犯可循公訴程序審訊的罪行。”
實踐中香港也有類似的案例。一名年輕的母親在商場搭手扶電梯時,不小心將三個月大的女嬰跌落地,令其頭部骨折。該名母親因一項疏忽照顧兒童罪被判監禁一年八個月。這則案例跟本文所討論的監護人過失行為一樣,都是由于監護人的過失導致了兒童傷亡的結果。
- 原標題:養之過,父擔責?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李泠 
-
“活的2萬、死的5萬”?官方回應莆田懸賞通告爭議
2021-10-14 09:16 疑案追蹤 -
31省份新增確診21例,其中本土1例在內蒙古
2021-10-14 09:11 新冠肺炎抗疫戰 -
能源保供先要保電,專家:和民生無關的高耗能企業需適當減產
2021-10-14 08:52 能源戰略 -
內蒙古二連浩特新增1例本土確診
2021-10-14 08:36 新冠肺炎抗疫戰 -
暖!18000條新疆棉被支援山西
2021-10-14 08:36 -
距今4700年!湖南發掘出大型史前木結構建筑遺跡
2021-10-14 07:59 考古 -
警方通報“19歲四川男孩看守所死亡”:家屬拒絕查看監控
2021-10-14 07:48 -
只有8%的研究顯示物種數量大幅下降,為啥還說生物多樣性危機呢?
2021-10-14 07:46 -
內蒙古二連浩特發現1例核酸陽性,將開展全員檢測
2021-10-14 07:40 新冠肺炎抗疫戰 -
云南副省長:將建立包括肇事補償在內的亞洲象長效管控機制
2021-10-14 07:19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
8.3級地震?甘肅省地震局辟謠
2021-10-13 20:58 地震 -
國家電網:預計冬季電力最大負荷將達10億千瓦,超歷史同期
2021-10-13 20:12 能源戰略 -
福建平海鎮懸賞通告 :發現線索獎勵2萬,發現尸體5萬
2021-10-13 19:40 -
吳京謝楠夫婦支援山西的30臺玉米收割機已經運到了
2021-10-13 18:39 -
習近平對老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2021-10-13 18:24 -
蘇州城市航站樓項目正式啟動
2021-10-13 17:51 -
湖南通報6·19事故問責:5人移送司法機關
2021-10-13 17:07 -
智利外長:堅定支持中方加入CPTPP
2021-10-13 17:03 中國外交 -
王毅:推動阿富汗有關方面早做決斷,拔除恐怖主義毒瘤
2021-10-13 16:26 阿富汗 -
央視披露:美國核潛艇撞擊到底發生在南海什么位置?
2021-10-13 16:06 南海局勢
相關推薦 -
中日就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問題達成共識 評論 294“英國工黨政府希望與中國恢復戰略對話” 評論 134卸任在即,他仍叫囂:對華,不能犯對俄同樣的錯誤 評論 384“這是國家恐怖主義,應受制裁” 評論 348最新聞 Hot
-
中日就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問題達成共識
-
“英國工黨政府希望與中國恢復戰略對話”
-
美媒潑臟水:要是中俄引爆電子設備…
-
近岸外包,在東歐再造一個“中國”?
-
她直說了:從未是朋友,再也不合作
-
卸任在即,他仍叫囂:對華,不能犯對俄同樣的錯誤
-
中國對美國玉米沒興趣了?
-
“拜登政府無望實現加沙停火”
-
美軍中導還要留在菲律賓,菲高官揚言:想讓中國“夜不能寐”
-
創紀錄,“相當于140個銀河系相連”
-
“這是國家恐怖主義,應受制裁”
-
“巴勒斯坦不建國,就不會承認以色列”
-
馬來西亞20家福利院被曝性虐待,涉案集團創立人為邪教組織頭目
-
“美國在十國中墊底,是唯一明顯異常值”
-
“美國領先了數十年,現在卻落了下風”
-
無視俄方多次抗議,印度軍火商賣給烏克蘭武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