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鵬:今天,我們為什么強調“十四年抗戰”?
最后更新: 2024-09-18 10:45:56【導讀】 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炸毀了沈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軌道,嫁禍中國軍隊,并以此為借口炮轟東北軍北大營,悍然發動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
次日,日軍占領沈陽。東三省逐漸落入日本殖民者手中。1932年2月,東北全境淪陷。
圍繞這段歷史,我們與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抗日戰爭史研究室助理研究員彭鵬進行了交流。
觀察者網:九一八事變極大地改變了中國的歷史進程。每到“九·一八”,我們都會看到許多普通民眾自發紀念這一事件,呼吁“勿忘國恥,吾輩當自強”。為什么這場事變至今仍能引發廣大民眾的共情?
彭鵬:九一八事變是中國局部抗戰的開始,在民族危亡之際,中華民族沒有喪失信心,沒有放棄奮斗,而是萬眾一心、眾志成城,與敵人血戰到底。我想,這種在危難關頭全體中國人民所表現出來的同仇敵愾、共赴國難的民族精神,是至今能引發廣大人民群眾共情的主要原因。
觀察者網:要講好“九·一八”前后的歷史,首先要梳理清楚事件的背景。在講述“九·一八”背景的時候,您覺得有哪些歷史維度是必須要突出強調的?
彭鵬:首先是當時的國際背景。一戰后的凡爾賽—— 華盛頓體系內部埋藏了很多隱患。德國對這個條約體系非常不滿,認為這是對德國的束縛。日本也對其中海軍軍備條約規定的軍備限制不滿,認為抑制了日本海軍的發展。
也有學者認為一戰和二戰之間并不是真正的和平,而僅僅是休戰。所以這種一戰后形成的國際格局本身具有很多不穩定因素,法西斯勢力在德國和日本上臺后,加劇了這種不穩定。九一八事變就是在劍拔弩張、危機四伏的情況下發生的。
其次就是日本國內的情況,九一八事變爆發時也是全世界經濟危機較為嚴重的時期。1929到1933年經濟危機席卷全球,當時主要的資本主義國家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日本也是如此。在經濟蕭條的環境下,日本國內底層民眾和精英階層的矛盾非常尖銳,為了轉移國內矛盾,對外擴張成為日本政府高層的選擇。
況且在一戰中,日本通過出兵太平洋和中國山東,獲得了原來德國在遠東的殖民地,這使日本嘗到了侵略擴張的甜頭;在國內危機加深的情況下,再次擴張成為其重要的戰略選擇,而擴張的目標直指中國東北。
還有一個維度是日本為什么會選擇東北地區,也就是所謂的“滿洲”。 這是因為從甲午戰爭以后,日本在 “滿洲”就享有特殊權益,1906年日本以與清政府共同修建鐵路為借口,在東北成立了 “滿洲鐵路株式會社”,以“滿鐵”為中心,對“滿洲”開展了一系列侵略活動,希望控制東北地區的內政、外交、經濟等等。
在九一八事變之前,日本也提出了“滿蒙生命線”的論調,將東北地區作為日本的戰略要地。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日本在東北發動九一八事變,可以說是早有布局和謀劃的。
滿鐵株式會社(資料圖)
觀察者網:正如您提到的,在九一八事變發生前,日本對東北就進行了諸多層面的滲透和經營。這是否也是日本能在極短時間內、以極小的代價占領東北的重要原因?
彭鵬:剛才提到的“滿鐵”,成立之后便在東北地區緊鑼密鼓地展開活動,其活動涵蓋范圍非常廣, 是日本的綜合性情報機構。它對中國的內政、外交領域都有染指,做了很詳細的調查,也扶持了一些日方勢力。有了前期的這些鋪墊,日本入侵東北的過程便進展得更為順利 ,這是一方面原因。
還有一方面是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九一八事變爆發后,張學良帶領的正規軍在抗日方面并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這也是日本能夠那么快占領東北地區的一個重要原因。
張學良(資料圖)
觀察者網:今天,為什么我們要在歷史教材中強調“十四年抗戰”的概念?從1931到1937,這六年對于中國歷史的走向發揮著什么樣的作用?
彭鵬:從九一八事變到七七事變之間的這段時間,中國人民的抗日活動主要還是集中在東北地區;七七事變爆發之后,抗戰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展開了。所以,從1931年到1937年是非常關鍵的一個時段,是中國從局部抗戰走向全民族抗戰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中國不僅是在地域上實現了從東北地區抗日到全國范圍內的抗日,更是在人心方面形成凝聚,由此也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提供了基礎。
中國共產黨在九一八事變后提出了全民族抗戰的方針,七七事變后這一方針得到落實。中國各種力量就是在這六年之間逐漸凝聚起來, 民族矛盾上升為當時的主要矛盾。
中華民族停止內戰、一致對外的民族精神也是在這六年中逐漸形成的。所以無論是從人心方面,還是抗日戰爭的戰局發展方面,1931到1937年的這六年時間都非常重要,應該納入整個抗日戰爭的進程當中。
這六年也讓我們看出國共之間戰略眼光的高低。面對民族大義,中共能夠拋棄國共之間的隔閡,把反抗日本侵略者的這種民族使命放在首位。這體現了中共的戰略前瞻性。
此外,“十四年戰爭”的概念在日本學術界也受到一些學者的認可,認為“大東亞戰爭”也是以滿洲事變,即九一八事變為起點,日本對整個亞太地區的武力擴張是開始于中國東北地區。這也更加印證了我們“十四年抗戰”的概念 。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吳立群 
-
二里頭文化是不是中國歷史進入文明的“臨門一腳”?
2024-09-15 10:21 -
突破16萬公里!中國鐵路塑造世界鐵路新格局
2024-09-14 13:32 觀出行 洞察/視頻 -
美國人借口拍照偷偷帶走我國文物,重要物證首次披露
2024-09-11 21:06 考古 -
首次!秦始皇帝陵考古發現集中亮相
2024-09-08 17:33 考古 -
海外旅行使用它,或將面臨重罰
2024-08-26 14:28 觀出行 出行·紀錄 -
朝鮮三池淵將向外國旅行者重新開放
2024-08-15 12:45 觀出行 出行熱點 -
79年前的今天,日本無條件投降!
2024-08-15 08:28 -
113歲新四軍老戰士施平逝世,系施一公院士祖父
2024-06-29 23:14 -
寧夏一村民駕駛鏟車取土損毀宋代古城遺址被判刑
2024-05-25 08:28 考古 -
首次公開!侵華日軍731部隊再添新罪證
2024-05-04 10:51 日本戰犯筆供 -
我國再添4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2023-11-04 19:11 申遺競賽 -
河北灤平發現戚繼光督建長城石碑,內容與史料記載高度吻合
2023-08-16 14:29 考古 -
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78周年
2023-08-15 06:52 -
為什么梁啟超不看好的社會主義,最后拯救了中國?
2023-03-20 08:04 -
甲午戰爭沉艦發現大口徑炮彈,辟謠“炮彈摻沙”
2023-03-04 17:03 考古 -
為什么西方考古研究都愛去希臘搞發掘?
2023-02-23 08:46 -
中國歷史上的“葉文潔”,比小說要讓人頭疼得多
2023-02-14 08:46 -
紫禁城兩次破防,勤懇務實的嘉慶也救不了清朝?
2023-02-05 08:51 -
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周湘萍去世,享年94歲
2023-01-31 16:55 -
日本外交的這套“傳統手藝”,讓人想到魯迅的一句話
2023-01-19 09:07 日本
相關推薦 -
“下調存量房貸利率,理論上對居民和銀行都是好事” 評論 903年超越西方30年? 評論 101嚷著阻擋“中國沖擊”,美企也被擋出去了… 評論 164央行:降低存量房貸利率、統一房貸最低首付比例 評論 247騙保問題基本查實,無錫虹橋醫院已停業 評論 414最新聞 Hot
-
“以安全內閣已同意每天加大行動力度”,伊朗:不會無動于衷
-
杜羅夫向法方“屈服”了
-
全球排名第一,“納米發電機之父”離美回中國任職
-
“中國文化出口的‘罕見’成功案例,但好萊塢還沒意識到”
-
“美國西部,電車續航沒300多公里不敢上路”
-
嚷著阻擋“中國沖擊”,美企也被擋出去了…
-
伊朗總統在美國發聲:以色列想刺激我們參戰,但…
-
“與中國差距太大,美國追不上”
-
眼紅中國主導這一領域,美國又“搖人”
-
“以色列根本沒受到有效壓力,國際社會集體失敗”
-
美企CEO:中國都這么做了,美國再不效仿…
-
“隨著中美競爭加劇和更多安全問題外溢,烏云籠罩天際”
-
又發癲,美反華委員會稱“中國用美國納稅人的錢,發展軍事技術”
-
央行:降低存量房貸利率、統一房貸最低首付比例
-
“巴西近期或宣布加入‘一帶一路’倡議”
-
捷克總統:烏克蘭是時候面對現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