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為第二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降半旗致哀
關鍵字: 國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第二個國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日今天(12月13日)是第二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凄厲的警報聲將再一次作為整個國家的背景音長鳴于耳畔。在將雪未雪的冬日街頭,佩戴起紫金花的南京人又矗立街頭,回首這座城市78年前最慘烈的歷史。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的特殊年份里,舉國上下同悼南京大屠殺死難者,用勝利告慰逝者的同時,災難歷史再一次警醒國人,民族傷痛決不能重演。
據新華網13日報道,中共中央、國務院13日上午在南京市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2015年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李建國出席并講話。
李建國在講話中表示,今天,我們在這里隆重舉行公祭儀式,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悼念所有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者,緬懷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獻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此時此刻,撫今追昔,人類歷史上最黑暗、最慘痛的一幕再次浮現在我們眼前。無論時間過去多么久遠,歷史都會記住這一天。南京大屠殺慘案這一具有世界意義和重大影響的歷史教科書,將向所有世人和來者表明“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永矢弗諼,祈愿和平”。
李建國強調,我們公祭遇難同胞,緬懷抗戰先烈,譴責侵略暴行,不是為了延續仇恨,而是為了喚起善良的人們對和平的向往和堅守,是為了攜手開創和平美好的未來。但同時,我們必須堅決反對任何美化侵略戰爭、試圖開歷史倒車的言行,防止歷史悲劇重演。1972年中日兩國實現邦交正常化以來,兩國關系經歷風雨,取得長足發展。中日兩國應該在《中日聯合聲明》等四個政治文件確定的原則基礎上,本著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的精神,不斷推進睦鄰友好合作,共同為世界和平和人類進步事業作出貢獻。
李建國指出,今天我們告慰遇難同胞和抗戰先烈:南京大屠殺慘案已經銘刻在中華民族和人類文明的歷史記憶中,中華民族任人宰割、飽受欺凌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當代中國人民正意氣風發地前進在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偉大征程上。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萬眾一心,攻堅克難,為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偉大勝利、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國務委員王勇主持公祭儀式,全國政協副主席劉曉峰和中央軍委委員趙克石出席。
參加過抗日戰爭的老戰士老同志代表,中央黨政軍群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代表,港澳臺同胞代表,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作出貢獻的國際友人或其遺屬代表,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及遇難同胞親屬代表,江蘇省各界群眾代表等參加公祭儀式。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以立法形式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公祭效應凸顯 凝聚國人精神
75歲的倪乃先近日又一次來到南京。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展廳內,她看見父親倪征燠生前使用的打印機等展品擺滿了一個展柜,吸引了許多觀眾駐足。
倪乃先的父親倪征燠是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國際檢察組成員、中國檢察組首席顧問,曾參與土肥原賢二等甲級戰犯審判。“父親臨終前囑我‘妥為保存’遺物,如今能讓后人從參觀這些實物中銘記歷史、面向未來,也圓了父親的夙愿。”
去年2月27日,我國立法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去年12月13日,首個國家公祭儀式上,國人以肅穆儀式追憶逝者、緬懷英靈。
據不完全統計,首個國家公祭日設立以來,1000多萬人次參觀者走進紀念館。
南京大屠殺紀念館
“參觀人數的跳躍式增長,是國家公祭日帶來的效應。”紀念館館長張建軍說,這進一步表明公祭日的設立深得民心,高規格的公祭儀式產生了極強的正能量,促民眾回溯歷史、不忘屈辱。
國家公祭的舉行,在國際上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近日,法國畫家克里斯蒂安·帕赫將自己創作的南京大屠殺專題油畫《暴行》捐贈給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我想通過這幅畫作告訴世界,一定要銘記歷史、珍愛和平。”
走進世界記憶 啟迪人類未來
巴黎時間10月9日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官網上公布了2015年最新入選“世界記憶名錄”的項目名單。在總共47個入選項目中,中國申報的南京大屠殺檔案榜上有名。
歷史不是抽象的符號,戰爭的夢魘并未遠走。戰后70年,二戰題材申遺熱的背后,凸顯反思戰爭對當下國際社會的現實意義。
“南京大屠殺發生已經過去78年,申遺成功證明,這段苦難的記憶不僅僅屬于南京、屬于中華民族,而是需要全人類普遍警惕、傳承的歷史記憶。”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原館長朱成山說。
12月12日,在第二個國家公祭日前夜,主題為“牢記歷史,勿忘國恥,凝聚力量,圓夢中華”的燭光祭活動在南京東南大學九龍湖校區內舉行,來自該校機械工程學院和人文學院的大學生們點燃蠟燭,擺放成心形和1213字樣,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集體默哀,寄托哀思。 泱波 攝
12月11日,《南京大屠殺辭典》等多部南京大屠殺歷史書籍在南京首發,關于南京大屠殺文字史料已多達5000萬字。據了解,南京大屠殺史學研究起始于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南京大學。如今,4000余萬字、78卷的《南京大屠殺史料集》,是世界上關于南京大屠殺最翔實的史料集。這為二戰歷史研究留下了寶貴財富。
在紀念館廣場上,有一塊沉重的黑色大理石,上面用各國文字寫著“遇難者300000”,起初只有3種文字介紹,如今已經發展到了11種。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經盛鴻表示,這也意味著南京大屠殺的歷史正在回歸到世界人民的記憶中。
災難不容忘 勝利當鞏固
12月7日,耗時1年多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三期擴容工程竣工開館,舉行“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主題展開展儀式。展覽多處采用了“矩陣式”“組合式”的設計理念,處處彰顯勝利元素,令參觀者大有揚眉吐氣之感。
“以勝利為主題的新館落成,是對所有被日本帝國主義屠殺的同胞們最好的祭奠。”張建軍表示。
對年近九旬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夏淑琴而言,隨著12月13日臨近,她的心情愈發沉重。78年前的這個日子,南京城破,本應安享天倫之樂的幸福一家9口人,轉眼間便只剩下她和妹妹。災難的記憶幾乎耗干了老人的淚水。
令夏淑琴倍感欣慰的是,去年12月13日,我國舉行了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今年我國又舉行一系列的紀念抗戰勝利活動。特別是“9·3”勝利日大閱兵,雖然眼睛不太好,老人卻一直守在電視機前。“國家強大了,老百姓才有好日子過。”老人感慨地說,“看到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逝去的親人也能安息了。”
13日,我國將迎來第二個國家公祭日。朱成山說,今年是抗戰勝利70周年,用勝利告慰逝者的同時,也提醒世人唯有通過不懈奮斗,才能更好地鞏固先輩們用鮮血換來的勝利果實。
冬日南京街頭,市民們將紫金花佩戴在離心臟最近的地方,生生不息的四瓣紫花,是對罹難同胞的紀念和對和平的信念。
公祭儀式10點開始
據中國江蘇網13日報道,12月13日當天,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同時開展4項常設性活動。
1、12月13日早晨7:00,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集會廣場舉行升國旗和降半旗儀式。
2、12月13日上午10:00,在南京市的17處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叢葬地、12個社區和部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與國家公祭儀式同步舉行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活動。
部分設備無法播放視頻請點擊這里觀看
3、12月13日下午3:00,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遇難者名單墻前舉行“世界和平法會”,中日韓僧侶、兩岸三地佛教界和南京市宗教界人士及信眾代表參加。
4、12月13日晚上6:00,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祭奠廣場舉行“燭光祭”活動。
另據《現代快報》13日消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發布公告稱,本館基本陳列《人類的浩劫——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實展》,自2015年11月23日至12月13日閉館,12月14日正常開放。12月14日起,“正義必勝和平必勝 人民必勝”主題展對參觀者開放(不含旅游團隊),實行憑個人有效身份證件預約參觀。2016年3月1日起,全面開放。
要記住歷史,不要記住仇恨
昨天,新華社發表題為《在緬懷中凝聚和平的力量——寫在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之際》的評論文章。
每一次對歷史的回望,都如同點亮一支精神的火炬。在第二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到來之際,慰安婦遺址紀念館開館、遺屬家祭、和平法會等紀念活動陸續開展,讓人們銘記78年前那段腥風血雨的歷史,凝聚捍衛和平的強大力量。
經歷了戰爭的殘酷,才會懂得和平“受益而不覺,失之則難存”;體會過民族危亡的切膚之痛,就會深刻理解國家強大對于普通百姓的重要意義。1937年寒冬,曾經繁華優雅的六朝古都南京滿目瘡痍,30萬生靈毀滅于侵略者的屠刀之下。慘無人道的殺戮,在人類文明史上留下難以愈合的傷疤,讓世人徹底認清了日本法西斯的殘暴面目;積貧積弱、任人宰割的屈辱,給中華民族造成深重災難,卻激發起四萬萬同胞與侵略者決一死戰的決心。
在一個紀念勝利的年代反思苦難,警示如此深刻。南京之殤,殤自國力衰微,殤自一盤散沙。南京之祭,既為生命之消逝舉國致哀,也為人類和平警鐘長鳴。在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刻,中國共產黨高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鑄就奪取勝利的中流砥柱;億萬中華兒女血液中流淌的家國情懷,化作百折不撓的抗戰精神,構筑起堅固的銅墻鐵壁。無論是窮兵黷武的侵略者歸于末路,還是曾經任人欺凌的弱國走上復興之路,都深刻昭示了“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的千古鐵律。
即將走過2015的中國,對70年前那場熱血澆灌的勝利有著更深的感懷。九三勝利日高亢嘹亮的閱兵號角,開啟時間的閘門,激蕩13億人民深藏于心的中國夢;習近平總書記“以史為鑒,堅定維護和平的決心”的莊嚴宣示,回響著一個歷經苦難的國家對所有遇難同胞的深情告慰;《南京大屠殺檔案》正式列入《世界記憶名錄》,承載著全人類對這段歷史的深刻共識……貫穿一年的紀念活動,再一次展現中華民族以不屈抗爭贏得尊重、從衰落走向復興的歷史轉折,更加堅定了中國人民將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決不容許歷史悲劇重演的決心。
“要記住歷史,不要記住仇恨”,一位南京大屠殺幸存者的臨終遺言,何嘗不是中華民族智慧與胸襟的真實寫照。“一時強弱在于力,千古勝負在于理。”中國對和平的追求,源于對和平發展道路的堅定選擇,體現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長遠謀劃,熔煉成“義利相兼,以義為先”的義利觀,貫穿于各方協作的“一帶一路”建設中。在國際社會對戰爭的集體反思中,“共謀和平、共護和平、共享和平”的中國理念凝聚廣泛共識,合作共贏的中國方案跨越山海阻隔,超越文明差異,架起溝通之橋,揚起合作之帆。
哲學家康德曾經預言,永久和平最終將以兩種方式中的一種降臨:或者由于人類的洞察力,或者在巨大的沖突和災難面前,除了永久和平別無他選。從南京到奧斯維辛,從中國到世界,戰爭浩劫讓人類付出了太多代價。烽煙盡處,一束象征和平的紫金花,凝聚著對遇難同胞的深切緬懷;和平年代,中國人民將與世界各國人民一道,共同捍衛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果實,攜手開創和平發展、共同繁榮的美好時代。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馮雪
-
全國最大!哈密百萬千瓦“光熱+光伏”項目并網發電 評論 37“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75“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123“她下月訪華,盡管特朗普團隊表達了擔憂” 評論 54最新聞 Hot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
還在扯皮中國,“涉華條款全刪了”
-
中國“光伏OPEC”發文嚴厲質問央企,怎么回事?
-
“最后一道貿易障礙,中國解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