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瞭望·治國理政紀事丨習近平領航科技自立自強
最后更新: 2021-05-29 20:52:33◆從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到黨的十九大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再到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斷探索規律、深化認識,對科技創新提出一系列新論斷、新要求,指明了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的新方向,為建設科技強國提供了根本遵循
◆保障時間就是保護創新能力!決不能讓科技人員把大量時間花在一些無謂的迎來送往活動上,花在不必要的評審評價活動上,花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種種活動上
◆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強化基礎研究和原創能力、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組建“創新聯合體”……瞄準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下一個5年甚至15年,科技創新將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
習近平領航科技自立自強
文丨《瞭望》新聞周刊記者陳芳 董瑞豐
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國,正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在歷史的重要節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確立了建設科技強國的重要戰略目標。
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經過深思熟慮作出的重大決策,事關14億人未來的生存力、競爭力、發展力、持續力,也是進入新發展階段后的中國主動求變、應變。
5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中國科學院第二十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會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時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堅持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握大勢、搶占先機,直面問題、迎難而上,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構建新發展格局最本質的特征是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奮進在建設科技強國的大道上,中國將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乘勢而上、大有作為。
▲ 2月22日,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李克強、栗戰書、汪洋、王滬寧、趙樂際、韓正等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參研參試人員代表并參觀月球樣品和探月工程成果展覽。這是習近平等會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參研參試人員代表 王曄攝/本刊
【察大勢、謀全局 作出創新驅動發展的時代之選】
2021年4月29日,南海之濱。
金色巨焰噴涌,轟鳴震耳欲聾,長征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似離弦之箭向天而去,將全長16.6米、最大直徑4.2米、發射質量22.5噸的空間站天和核心艙成功送入預定軌道。中國載人航天即將迎來空間站時代。
“建造空間站、建成國家太空實驗室,是實現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戰略的重要目標,是建設科技強國、航天強國的重要引領性工程?!绷暯娇倳浽谫R電中說。
一個國家的創新發展,道阻且長,但緊要處就是那幾步。
“嫦娥五號”帶回月球樣品、“天問一號”登陸火星、“奮斗者”號下潛突破1萬米……這些習近平總書記在新年賀詞中“點贊”的重大科技成就,折射出中國科技日新月異的面貌,見證著中國創新爬坡過坎的頑強拼搏。
2013年9月,十八屆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的課堂第一次走出中南海,搬到了北京中關村,“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成為學習主題。
幾十年來高速行進的中國,此時到了一個攸關未來的路口——經濟總量已經躍居世界第二,但傳統發展動力不斷減弱,粗放型增長方式難以為繼;世界多極化深入發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到來,既面臨著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又面臨著差距拉大的嚴峻挑戰。
2015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量子科技……一個個高科技課題,相繼走進中南海的課堂。
科研院所、高校、高新技術企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習近平總書記的腳步,一次次踏入創新要素最活躍的地方。
在2015年全國兩會上,總書記強調“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消除科技創新中的‘孤島現象’,使創新成果更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2018年11月,走進張江科學城的展示廳,總書記希冀科技工作者“要增強科技創新的緊迫感和使命感,把科技創新擺到更加重要位置,踢好‘臨門一腳’,讓科技創新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中發揮重大作用”;
2019年5月,在江西考察,總書記強調“技術創新是企業的命根子。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才能生產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品,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要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科技創新的落腳點”“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抓住大趨勢,下好‘先手棋’”“要堅持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從國內考察到出席大會,從主持集體學習到作出重要指示,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對科技創新謀篇布局。
抓住科技創新,便抓住了發展全局的牛鼻子。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一系列奠基之舉、長遠之策,對我國科技創新事業進行戰略性、全局性謀劃:
“三步走”——發布《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提出科技創新“三步走”的戰略目標,成為面向未來30年推動創新的綱領性文件;
“四個面向”——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
自立自強——構建新發展格局最本質的特征是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必須更強調自主創新,全面加強對科技創新的部署……
在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基礎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斷探索規律、深化認識,構建了從創新理念到戰略再到行動的完整體系,向著建設科技強國的目標穩步邁進。
歷史的巧合,有時意味深長。
北京,八達嶺長城腳下,新舊兩條京張鐵路穿越百年時空,在這里交匯:
從立志擺脫“東亞病夫”屈辱修建的“爭氣路”,到引領智能高鐵的“先行路”,從時速35公里到350公里,京張線見證著一個國家的創新飛躍。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技創新是其中一個關鍵變量。
高鐵、衛星、核電裝備成體系走出國門,大國工程激動人心,編織起新時代的創新版圖;
科技創新“三跑并存”中并跑、領跑的比重越來越大,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排名站穩第14位,居于中等收入經濟體之首;
14億人口的超大規模市場、國內生產總值超過百萬億元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全球第一大貨物貿易國……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當舊的生產函數組合方式已經難以持續,科學技術的重要性全面上升。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之路,既不盲目自信、也不妄自菲薄,神州大地回蕩著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時代交響。
【繪藍圖、明路徑 讓改革激發無窮創新活力】
陽光灑在伶仃洋上,全長55公里的港珠澳大橋宛如一道跨海長虹,蔚為壯觀。
這片海,見證著新時代中國科技的創新傳奇,亦銘記著百余年前中華民族永不磨滅的恥辱記憶——
自清代被堅船利炮轟開大門,中國一次次被經濟總量、人口規模、領土幅員遠不如自己的國家打敗。
“歷史告訴我們一個真理:一個國家是否強大不能單就經濟總量大小而定,一個民族是否強盛也不能單憑人口規模、領土幅員多寡而定。近代史上,我國落后挨打的根子之一就是科技落后。”
回望中華民族這段苦難深重的歷程,習近平總書記一語揭示出歷史演進中蘊含的深刻邏輯。
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加快改革步伐、健全激勵機制、完善政策環境,為我國科技創新把舵定向,指明具體路徑。
這是讓科技創新、制度創新協同發揮作用的大刀闊斧——
2018年兩院院士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席話贏得全場熱烈掌聲:“不能讓繁文縟節把科學家的手腳捆死了,不能讓無窮的報表和審批把科學家的精力耽誤了!”如今,推行“揭榜掛帥”、賦予科研人員更大經費使用自主權,“英雄”有了更多用武之地。
科技體制改革涉深水,向多年束縛創新的藩籬動真格,加快對分散在40多個部門的近百項科技計劃優化整合,科技資源配置分散、封閉、重復、低效的痼疾得到明顯改善。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提出143項政策措施,為科技體制改革畫出“施工圖”;《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關于深化科技獎勵制度改革的方案》等一系列重磅文件出臺,科技體制改革“施工圖”不斷落地,有利于創新的體制機制不斷走向成熟。
培育和引進一大批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高技能人才、創新型企業家和優秀青年科技人才;通過破除“四唯”傾向,進一步完善科技評價體系……
這是“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清醒論斷——
“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
“不能總是用別人的昨天來裝扮自己的明天”;
“一個互聯網企業即便規模再大、市值再高,如果核心元器件嚴重依賴外國,供應鏈的‘命門’掌握在別人手里,那就好比在別人的墻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經不起風雨,甚至會不堪一擊”……
對于一些關鍵核心技術仍存在受制于人的情況,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有前瞻性地指出,這是最大的隱患。他反復強調要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盡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將其視為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也是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關鍵。
這是對原始創新和基礎研究的深刻認識——
2021年3月底,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向全球天文學家征集觀測申請。
“實現了我國在前沿科學領域的一項重大原創突破”“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出大成果”——對這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習近平總書記給予了高度評價和冀望。
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很多“卡脖子”技術問題,根子是基礎理論研究跟不上,源頭和底層的東西沒有搞清楚。
“十三五”期間,我國基礎研究經費增長近一倍,占全社會研發支出的比重在2019年首次突破6%。“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持之以恒加強基礎研究。未來5年,這一比重有望達到8%左右。
這是“集中力量辦大事”促成的巨大優勢——
“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是我們成就事業的重要法寶。我國很多重大科技成果都是依靠這個法寶搞出來的,千萬不能丟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話擲地有聲。
從探月、“北斗”再上層樓,到大飛機首飛、超級計算機競逐榜首,從量子、干細胞研究深入“無人區”,到疫情防控得到有力支撐……在新型舉國體制的助力下,科學前沿取得一批標志性、引領性重大原創成果,戰略領域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一些高新技術產業正在進入世界前列。
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推進國家實驗室建設,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瞄準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電路、生命健康、腦科學、生物育種、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領域,實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進一步擘畫了今后一段時期我國科技創新的宏偉藍圖。
積跬步以至千里,匯涓滴而成江海。
“如果把科技創新比作我國發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點燃這個新引擎必不可少的點火系。”
從對科技創新領域進行長遠謀劃,到搭建科技創新制度的四梁八柱,再到激發科技創新潛力的一系列實招硬招,我國科技創新活力不斷迸發。巨變的“種子”,正以驚人的速度不斷生長。
【擔使命、爭朝夕 創新浪潮繼續奔涌向前】
5條技術路線并行,與世界先進團隊并跑,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我國科研人員迅速展開攻關,成為全球新冠疫苗獲批上市最多的國家,為疫情常態化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撐。
“自力更生是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奮斗基點,自主創新是我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
創新浪潮,奔涌向前。
一組數據對比清晰可見: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排名中國位列第14名,全國研發經費支出2.4萬億元,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15.8件;而在2015年,這三個數字分別為第29名、1.4萬億元、6.3件。
從世界矚目的中國路、中國橋,到層出不窮的“無人”“共享”,科技創新正深度沉浸到億萬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2020年,中國科技進步貢獻率預計超過60%,“中國號”巨輪的發展動力正向創新引擎上切換。
創新的道路并非一帆風順,更多時候需要披荊斬棘。
科技資源配置仍存在分散、低效、重復的弊端;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不力、不順、不暢的痼疾一直存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前,我國科技領域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特別是同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新任務新要求相比,我國科技在視野格局、創新能力、資源配置、體制政策等方面存在諸多不適應的地方?!?
形勢逼人,挑戰逼人,使命逼人。解決這些問題,最終要靠自己。
“加強量子科技發展戰略謀劃和系統布局”“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推動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發展”……人們發現,中南海的課堂總是站在世界科技的前沿。
高溫超導、中微子物理、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納米科技、干細胞研究、人類基因組測序……人們看到,習近平總書記對科學創新的最前沿如數家珍。
下一個5年甚至15年,科技創新如何繼續奮發作為?
“戰略科技力量”“十年磨一劍”“創新聯合體”……瞄準高水平的自立自強,一個個振奮人心的熱詞,定義鮮明,布局深遠。
——把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需要有創新能力的載體。
戰略科技力量要能出大成果、作大貢獻,在關鍵時刻必須招之能戰,戰之則勝。進入新發展階段,無論是應對國際科技經濟競爭格局的深刻變化,還是催生發展新動能,都迫切需要我們打造一支“科技王牌軍”。
——充分發揮國家作為重大科技創新組織者的作用,著力解決制約國家發展和安全的重大難題。
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導航、高速鐵路,我國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取得了一批舉世矚目的重大成果。未來,還將聚焦在體現國家意志、事關國家戰略利益的關鍵領域,形成強大合力搞出更多獨門絕技。
——基礎研究能力決定了一個國家科技創新能力的底蘊和后勁,科研人員必須“真正靜下心來”。
近年來,科技部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強化基礎研究頂層設計和系統布局,更加注重“從0到1”的原創導向,大幅提升基礎研究投入。下一步將加快研究制定“基礎研究十年行動方案”,把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支持和鼓勵廣大科技工作者勇闖創新“無人區”。
——加強創新鏈和產業鏈對接,有力有序推進創新攻關的“揭榜掛帥”體制機制。
近年來,我國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不斷增強,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加快發展壯大??萍疾控撠熑吮硎荆瑢⒐膭钇髽I牽頭組織實施國家重大科技任務,支持領軍企業牽頭組建重大創新聯合體,集成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形成體系化、任務型的協同創新模式。將進一步圍繞產業鏈來部署創新鏈,解決“卡脖子”短板問題;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下好先手棋,塑造新優勢。
——創新驅動實質是人才驅動,激發科研人員和創新主體的積極性創造性始終是科技體制改革的重要著力點。
改革的經驗告訴我們,科研人員的創造性和創新力在科研活動中是最關鍵的。今后的科技體制改革將由過去支持機構和任務向更多支持優秀人才轉變??梢灶A見,未來將加快推動學風作風轉變,進一步破除“四唯”不良導向,強化對學術不端行為的懲戒和公開曝光。
勇立潮頭,踏浪而行。
到2035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成為世界科技強國——人們清晰地看到,一個朝氣蓬勃的創新中國在逐夢征程上將要跨越的重要坐標。
一切偉大成就都是接續奮斗的結果,一切偉大事業都需要在繼往開來中推進。
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具有強大的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戰略支撐。
只爭朝夕,不負韶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億萬中華兒女正向著世界科技強國不斷前進,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斷前進,必將書寫好時代賦予的這份厚重答卷。
- 原標題:瞭望·治國理政紀事丨習近平領航科技自立自強
- 責任編輯: 應佳威 
-
“大陸友人和臺商捐贈BNT、國藥疫苗各500萬劑”
2021-05-29 19:56 臺灣 -
最新消息!天舟二號計劃今晚20時55分發射
2021-05-29 19:38 航空航天 -
波蘭外長訪華:中歐投資協定是對雙方都有利的最佳選擇
2021-05-29 18:53 中國外交 -
“我肚子里有個蟲子,它已經爬進去一半了......”
2021-05-29 18:05 -
價格適中供不應求,中國人造鉆石產能約占全球一半
2021-05-29 17:48 -
中國工程院:要制定院士行為負面清單,從嚴完善院士退出制度
2021-05-29 17:15 -
越南檢出新型變異病毒:具有印、英首次發現的變異病毒特征
2021-05-29 17:01 新冠肺炎抗疫戰 -
專訪:中國滅活疫苗為什么能?
2021-05-29 16:37 新冠肺炎抗疫戰 -
習近平: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
2021-05-29 16:14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 -
鏡觀·領航丨總書記指引科技創新
2021-05-29 16:10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 -
全國新冠疫苗接種劑次超6億
2021-05-29 15:11 新冠肺炎抗疫戰 -
臺灣新增確診493例,單日死亡21例創新高
2021-05-29 14:55 新冠肺炎抗疫戰 -
上新!三星堆3號坑提取一枚青銅獸面
2021-05-29 13:29 -
【央視快評】加快建設科技強國 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2021-05-29 12:43 -
習近平在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金句
2021-05-29 12:42 -
時政新聞眼丨第四次出席兩院院士大會,習近平為科技創新“劃重點”
2021-05-29 12:37 -
深圳鹽田將進行全區全員核酸檢測
2021-05-29 12:26 新冠肺炎抗疫戰 -
佛山新增1例確診:1歲
2021-05-29 11:32 新冠肺炎抗疫戰 -
廣州:這些區域停止非日常生活必須活動
2021-05-29 11:21 新冠肺炎抗疫戰
相關推薦 -
“朔爾茨對波蘭總統怒吼,在場領導人都驚了” 評論 30被當面打臉,日鐵急了 評論 39受中國影響,澳企要在稀土加工業務上發力了 評論 58全國最大!哈密百萬千瓦“光熱+光伏”項目并網發電 評論 76最新聞 Hot
-
“沙特曾多次警告德國提防嫌疑人”
-
特朗普最新任命!這次包括火箭隊老板、真人秀制作人
-
巴勒斯坦三個政治派別發表聯合聲明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