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耕地問題調查:數量正在減少,局部質量也在變差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耕地紅線是14億中國人的糧食安全底線。
2021年末,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專題研究“三農”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對耕地保護提出明確要求:18億畝耕地必須實至名歸,農田就是農田,而且必須是良田。
這意味著,守住耕地紅線,不僅數量上不能減少,質量上也不能搞“變通”。
然而,一個不得不正視的事實是,保飯碗的耕地數量正在減少,局部質量也在變差。
耕地究竟怎么了
萬物土中生。中國農業大學土地科學與技術學院副院長、中國土地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朱道林說,耕地是國家糧食安全的自然基礎,天然具有稀缺性。當前耕地問題表現在耕地數量減少,優質耕地減少趨勢也在持續。
據統計,1957年至1996年,我國耕地年均凈減少超過600萬畝;1996年至2008年,年均凈減少超過1000萬畝;2009年至2019年,年均凈減少超過1100萬畝。這一趨勢反映在人均耕地面積上是,一調(第一次全國土地調查)為1.59畝、二調1.52畝、三調1.36畝?,F有耕地19.18億畝,如果以這樣的速度減少,10年后可能會突破18億畝紅線。
事實觸目驚心。目前,一些省份耕地保有量已突破耕地紅線,有的甚至低于劃定的永久基本農田面積。國土三調顯示,10年間我國耕地凈流向林地1.12億畝,凈流向園地0.63億畝,有6200多萬畝坡度2度以下的平地被用來種樹。
記者梳理各地近年來通報的典型案例發現,除用于經濟建設外,耕地減少主要有以下幾類:有的違規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綠化造林;有的在鐵路、公路兩側占用耕地超標準建設綠化帶;有的以河流、濕地治理為名,擅自占用永久基本農田挖湖造景、建人造濕地;有的把自然保護地以外的連片耕地劃入生態保護紅線;有的通過擅自調整縣鄉國土空間規劃規避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審批;有的存在未批先用、批少占多、批甲占乙的情況。
與耕地數量減少、耕作層被破壞不同,耕地“非糧化”是指一些適合種糧、原先種糧的耕地由于種種原因被用于其他農業用途。耕地“非糧化”與種糧效益直接相關。朱道林算了一筆賬,2021年全國糧食畝均產量387公斤,假如土地流轉費500元/畝,在現有糧價水平下,種糧并不掙錢。由于土地流轉費是經營者要付出的成本,在糧食生產比較收益低的背景下,通過流轉獲取的耕地往往被用于效益更高的非糧化耕作。
遙感監測數據顯示,現有耕地中,真正種糧的面積約占七成,其余為經濟作物、園地、林地、休耕等。南京林業大學“中國村莊經濟”師生課題組2021年對江蘇省無錫市的調查發現,種糧規模經營戶平均每畝純收益僅34元,一些經營戶被迫縮小面積或調整結構。
更嚴峻的是,受制于生態保護,耕地后備資源嚴重不足,現有部分耕地還要退出。2016年底公布的全國耕地后備資源調查結果顯示,經過持續開墾,耕地后備資源總面積8029萬畝,大規模開發利用方式已不再適用。其中,4722萬畝受水資源限制,短期內不適宜開發利用。最新數據顯示,現存25度以上坡耕地以及分布在河道、湖區高水位線下的耕地還有8000多萬畝,屬于不穩定利用耕地,需要逐步退出。
耕地問題同時也表現在質量上。我國耕地質量可謂“先天不足”,優質耕地資源緊缺。朱道林介紹,一年一熟地區耕地占比48%,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下地區耕地占比65%。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楊凌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創新中心技術委員會主任唐華俊說,全國耕地由高到低依次劃分為10個質量等級,平均等級僅為4.76等。其中,一等到三等耕地僅占31%,中低產田占比三分之二以上。
走進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的一塊玉米地,記者在黑土斷面觀測點分辨出黑土和深層黃土模糊的交界線。梨樹縣農技推廣總站站長王貴滿介紹,黑土層自清代末年開墾以來,由于重用輕養,加上風蝕水蝕,每年要減少約3毫米。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再過幾十年,恐怕就要消失殆盡了。
黑土是世界公認最肥沃的土壤,在自然條件下形成1厘米厚的黑土層需要200年至400年,被稱為“耕地中的大熊貓”。東北黑土區是世界三大黑土區之一,也是我國最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糧食產量占全國的四分之一,調出量占全國的三分之一。然而,東北黑土退化問題嚴峻,耕層持續變薄,厚度不足20厘米的耕地約占一半,有的地方有機質含量較開墾之初大幅下降。
黑土退化是我國耕地質量“后天失調”問題的縮影。農業農村部農田建設管理司一級巡視員陳章全說,長期以來,由于高強度利用,耕地基礎地力呈下降態勢,2018年化肥施用量是1978年的6.4倍,而糧食產量僅是2.2倍。與上世紀80年代相比,局部地區退化勢頭明顯,東北黑土地退化、南方耕地酸化、北方耕地鹽堿化等問題尤為突出。由于氣候、酸雨等綜合因素,強酸化耕地增加70%以上,由于水鹽運動失調,鹽堿化耕地增加30%。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科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所副所長周衛認為,從耕地類型來看,我國耕地可分為“七塊地”,即東北黑土地、北方旱地、南方水田、南方旱地、鹽堿地、設施農業用地及后備耕地。以北方旱地來說,由于高強度利用、耕地淺旋、地下水超采,造成華北平原耕地耕層變淺、水肥保蓄能力差。以南方水田來說,低產水稻土面積超過1億畝,集約化種植使得“瘦、板、爛、酸、冷”等水稻土典型問題日益嚴重。以設施農業用地來說,由于長期覆蓋栽培、農藥肥料高投入,設施土壤普遍出現次生鹽漬化、養分失調、土傳病害加重等問題。
近年來的布局北移也是耕地問題的一大表現。農業農村部農田建設管理司司長郭永田介紹,我國64%的耕地分布在秦嶺—淮河以北,光熱水較差、復種指數較低的北方耕地所占比例較10年前增長5個百分點。黑龍江、內蒙古、河南、吉林、新疆5個省份耕地占全國耕地的40%。即使在相同耕地面積下,這種布局變化也會相應減少耕地產能。
有收無收在于水,水利對解決耕地問題至關重要。我國農田有效灌溉面積發展到10.37億畝,節水灌溉面積達5.6億畝。不過,記者采訪發現,一些地方存在重建設、輕管護的問題,日常管護不到位,灌溉設施得不到及時有效修復,常年“帶病”運行。在一些中型灌區,渠系滲漏、坍塌、決口等現象普遍,直接制約耕地質量。
耕地保護難在哪
那么,耕地問題是如何產生的,癥結又在何處?
- 原標題:耕地問題調查
- 責任編輯: 李天宇 
-
全國首例制售盜版冰墩墩雪容融案:犯罪嫌疑人被判1年
2022-02-14 15:43 北京冬奧會 -
七成脫發人群為30歲以下?國家衛健委:未發布過相關官方數據
2022-02-14 15:01 -
榮格晉級單板滑雪女子大跳臺決賽,成中國第一人
2022-02-14 14:35 北京冬奧會 -
王詩玥/柳鑫宇排名第12,刷新中國冰舞冬奧會最好成績
2022-02-14 13:27 北京冬奧會 -
蘇州新增本土感染7+1:涉及4區,年齡最小僅3月
2022-02-14 13:15 新冠肺炎抗疫戰 -
第二輪“雙一流”公布:新增7所,16個學科被警示
2022-02-14 11:52 中西教育 -
星巴克客服回應“民警在門口吃盒飯被趕走”:正在核實
2022-02-14 11:45 -
“冰墩墩”使用規范發布
2022-02-14 10:50 北京冬奧會 -
國家知識產權局:打擊惡意搶注“冰墩墩”“谷愛凌”等商標注冊
2022-02-14 09:24 北京冬奧會 -
31省份新增本土確診26例
2022-02-14 09:16 新冠肺炎抗疫戰 -
百色新增本土確診6例
2022-02-14 08:54 新冠肺炎抗疫戰 -
遼寧新增18例本土確診,為葫蘆島市報告
2022-02-14 08:25 新冠肺炎抗疫戰 -
多所高校發布畢業生就業報告,清華出國人數“腰斬”
2022-02-14 08:17 -
新增1514例,香港疫情是否存在外溢風險?
2022-02-14 07:58 新冠肺炎抗疫戰 -
天津警方對葫蘆島返津病例以涉嫌妨害傳染病防治罪立案偵查
2022-02-14 07:32 新冠肺炎抗疫戰 -
養老金“18連漲”幾無懸念,專家預計今年漲幅約為3%
2022-02-14 07:28 -
蘇州4人核酸檢測呈陽性,全市中小學幼兒園暫緩開學
2022-02-14 07:10 新冠肺炎抗疫戰 -
冬奧今日看點:谷愛凌蘇翊鳴齊亮相
2022-02-14 06:54 北京冬奧會 -
“在美國看到的關于北京冬奧會的不負責任報道,都是假的”
2022-02-13 22:52 北京冬奧會 -
上海:不得將最嚴算法作為新業態勞動者考核要求
2022-02-13 22:13
相關推薦 -
馬上走人了,還要對中國無人機動手 評論 59促消費為什么沒有起色?這與搞創新不矛盾 評論 166中國首次實現!“領先馬斯克的星鏈” 評論 28615死!新年首日,“恐襲”疑云籠罩美國 評論 173這一領域,普京指示要確保同中國合作 評論 124最新聞 Hot
-
時隔40年,美國遺留的毒垃圾終于處理了
-
沙特處決6名伊朗人,伊方:不可接受!
-
馬上走人了,還要對中國無人機動手
-
馬斯克:拜登,100%叛國
-
“美歐經濟學家們集體搖頭”
-
“流入中國的主權基金激增21%”
-
中國首次實現!“領先馬斯克的星鏈”
-
“我倆聊吧,氣瘋他們”
-
以防長放話:如果哈馬斯不放人,加沙將遭到久違的猛烈打擊
-
《經濟學人》“勉強”承認:中國量子發展模式“也許”更好
-
15死!新年首日,“恐襲”疑云籠罩美國
-
“美國農民買中國貨,原因很簡單”
-
美國首席大法官:那誰試圖恐嚇法官
-
“波蘭外長,你被CIA收買了?”
-
他宣布辭職,炮轟內塔尼亞胡政府
-
更多細節:美國公民、退伍老兵、案發時揮舞ISIS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