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陽早好?八位一線專家詳解老百姓最關心的新冠九大問題
最后更新: 2022-12-11 19:44:30當前,中國新冠疫情防控正面臨著“新形勢、新任務”。
防疫政策的放松和可能到來的疫情高峰引發民眾關注和熱議。社交媒體上充斥著“先陽為敬”“早陽早好”等言論,退燒藥、抗原試劑盒漲價斷貨,甚至有人因同時服用多種藥物引發急性肝損傷。據中國青年報報道,12月9日晚,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發熱門診排起長隊,有人等候時間超過6小時,醫療專家呼吁“非必要不來醫院”,北京市急救中心呼吁“無癥狀患者、輕癥患者勿撥打120熱線”。
12月9日晚,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發熱門診排起長隊,有人等候時間超過6小時。
連日來,多位專家陸續就新冠疫情相關問題發聲。12月8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團隊在“華山感染”公眾號發布“華山感染新冠居家指南”,提出“99.5%的人可能不需要去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家庭醫生、醫院發熱門診的醫生,通過電話、網絡或者是當面問診就能解決。但是,我們的醫療體系必須保證0.5%的病人應該收治在醫院”。
在感染人數激增的情況下,壓平壓低感染曲線已經成為專家共識。據第一財經報道,有專家認為,養老院、學校等重點場所仍應該加強防控措施。而未來“密接人員”的追蹤將難以為繼,民眾的自我管理意識將變得尤為重要。
12月9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在廣州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預防重心要從預防感染轉到預防重癥,加強新冠疫苗接種是下一步關鍵。根據團隊模型測算,預計廣州第一波感染峰值可能會在明年1月中上旬到2月中期到來,3月中上旬進入平穩階段,樂觀估計在明年上半年可恢復到疫情前的生活狀態。
“早陽早好”嗎?多次感染有什么風險?疫情防控放開的形勢下如何防感染?12月10日,澎湃科技連線國內8位臨床一線醫生和專家,就老百姓普遍關心的新冠相關問題做出解讀。他們是: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肺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張苑,清華大學醫學院研究員、分子病毒學博士丁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呼吸科主任醫師宋元林,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感染科醫生林元龍,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肺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醫師梁碩,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教研室主任王偉炳,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盧洪洲,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肝外科、復旦大學肝癌研究所主任醫師楊欣榮。
多位專家表示,奧密克戎感染癥絕大部分為無癥狀或輕癥,但也存在多次感染風險,“早陽”并不一定“早好”,須警惕藥物聯合使用產生的副作用。
Q1:早陽真的早好?
張苑(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肺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醫師):“早陽早好”,甚至“主動找陽”這個觀點,我個人是不認同的。傳染病的管理原則就是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人群,這是非常經典的經驗總結。“主動找陽”違背這一原則,可能會造成一些不必要的疫情播散或者綿延。另外,“早陽”不一定“早好”,奧密克戎株感染以后,仍然存在再次感染的風險,并非感染一次后就終身免疫。
丁強(清華大學醫學院研究員、分子病毒學博士):所謂的“早陽早好”是一種心態,沒什么科學道理。沒必要“主動找陽”,但按照現在這個態勢,很多人可能都要被感染一次,正常工作和生活即可。
宋元林(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呼吸科主任醫師):目前新冠病毒毒性較低,感染后大部分人癥狀較輕,尤其是青年人。感染后類似做了一次免疫接種,會產生保護性抗體,一般6個月內還保持較高的抗體滴度,不會再感染奧密克戎。但沒有必要刻意去感染,去做挑戰。因為感染后短期內會傳給其他人,尤其是意外接觸到特殊人群、家人等,有些特殊人群目前還是要做好一定的防護。
林元龍(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感染科醫生):12月初,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的研究人員,以及《自然》雜志的一些文章都提到“長新冠”(long COVID,又稱“新冠長期癥狀”),比如味覺和嗅覺減退或消失,腦霧,注意力和記憶力下降,失眠,情緒不穩等,還有一些患者會出現陽痿。雖然這些癥狀不會威脅生命,但還是會有一些功能上的影響。病毒是在鼻腔或者上呼吸道進行排毒,但是血液中也存在病毒。大腦有血腦屏障,病毒能進入大腦,但免疫細胞進不去。所以新冠病毒對大腦的影響是證據確鑿的,它會造成大腦細胞的凋亡。只是說“長新冠”是一個小概率事件。所以肯定不能說“早陽早好”,肯定是越晚陽越好,不陽最好。
梁碩(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肺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醫師):每位醫生都希望患者能不感染就盡量不要感染,能不生病就不要生病。首先,感染病毒后,部分人群是有癥狀的,或發熱,或咳嗽,或頭痛,或其他不適癥狀,影響工作和生活;第二,新冠病毒感染后,不會獲得終生免疫能力。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為了自己也為了家人,不要“主動找陽”。
Q2:多次感染對人的機體有損傷嗎?
王偉炳(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教研室主任):既往感染后的一段時間對同一種新冠病毒具有一定的免疫力,因此不用太擔心二次感染。但隨著時間的發展,抵抗力會逐漸下降,可能會再次感染。另外由于某些新變種的免疫逃避能力增強,可能會在半年以后再次感染其他變種。
宋元林:一般人感染后半年內不會再感染,但感染后產生的抗體滴度和本人的免疫狀況有關。免疫缺陷的人可能體內產生保護性抗體的滴度會偏低,時間會偏短,保護力會有一定的減弱。面對低毒性的病毒株,不要擔心多次感染,前次的感染相當于接種了疫苗,會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丁強:“一般感染后半年之內不會被感染”的說法,其實主要指的是感染同一種變異株,現在變異株比較多,要是感染的不是同一種病毒,交叉保護也不太可行。所以仍要看具體情況,目前中國流行的毒株主要是奧密克戎,所以我認為感染后半年內應該不會再被感染。
林元龍:多次感染對身體造成損傷更大,存在這樣的情況,但這也是概率問題。感染一次后出現“長新冠”癥狀的可能性比較小,感染兩次、三次后出現“長新冠”的可能性就增大。但基本上同一個病毒,不變異的話,再感染可能性比較小。
Q3:感染后如何判斷是輕癥還是重癥?如何區分新冠和流感?什么時候需要去醫院?會不會發生季節性流感疊加新冠疫情的情況?
盧洪洲(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新冠感染絕大部分患者癥狀較輕。根據中國臺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數據,2022年1月1日至12月9日,本土病例共8389013例,其中99.55%為輕癥和無癥狀感染者,0.26%為中癥感染者,0.19%為重癥感染者。
新冠感染目前更易表現為咽痛、頭痛或肌肉疼痛等上呼吸道癥狀。潛伏期即有傳染性。基礎疾病等特殊人群新冠感染進展為重癥及死亡風險高。無論國內外,有合并癥和免疫抑制狀態的新冠肺炎患者,進展為重癥(ICU治療和有創機械通氣)及死亡風險均顯著高于普通人群。其中,惡性腫瘤、糖尿病、高血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慢性肝病、糖尿病、神經退行性病變、慢性肺病、免疫抑制人群、慢性腎病均為新冠病毒患者進展為重癥或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即使癥狀較輕,但感染后排毒時間長,不利于迅速恢復社會生活。
張苑:非重癥高風險人群常見癥狀包括發熱、咽痛、咳嗽、鼻塞等和“感冒”類似的癥狀。如果出現胸痛、明顯呼吸困難、意識模糊等非常見癥狀,需要及時就醫。
丁強:我周圍的人感染后的癥狀基本上都是像感冒一樣,發燒的癥狀居多。重癥人群,比如持續高燒不退的情況應該及時去醫院。退燒藥應該是最重要的,其他的很多藥是輔助的手段,甚至是心理安慰,并不是決定性的。
流感和新冠一樣,傳染性很強。據我所知,今年中國流感的情況并不是很嚴重。治療流感有流感疫苗,可以及時打疫苗。即便真得了流感,也沒必要一定要區分是流感還是新冠,居家隔離即可。
宋元林:奧密克戎一般感染后會出現發熱、咽喉疼痛、口干等,主要以上呼吸道癥狀為主,較少會引起下呼吸道的癥狀。目前除了新冠,也要考慮到流感。冬春季節也是流感的高發季節,這幾年隨著口罩佩戴,大部分人都沒有接觸到流感,因此也是流感的易感人群。如果出現發熱,也不一定都是新冠,也有可能是流感。建議特殊人群近期不僅要預防奧密克戎,也要注意預防流感,流感的治療有有效抗流感病毒的藥物,也可以考慮接種流感疫苗。
感染流感會產生全身肌肉酸痛,發熱,咳嗽,頭痛等癥狀,但流感沒有嗅覺和味覺的減退。有時候兩者之間不太容易根據癥狀區分,也不排除同時存在的可能,需要鼻咽拭子或口腔拭子的PCR核酸檢測。感染新冠病毒輕重的區分主要是否存在低氧,表現為呼吸急促(超過25次),脈氧儀提示血氧飽和度低于94%等。如果有劇烈的咳嗽,氣急,活動后氣急或血氧飽和度下降,可以到醫院就診。
林元龍:新冠目前正處于傳染性最強的階段,它一般比普通感冒重一點,比重流感輕一點。可能表現為比較嚴重的咽痛、干咳、頭痛、發燒、肌肉酸痛、乏力等。年齡和高危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癥狀的輕重。大多數年輕人都會發高燒,無癥狀的人一般是有糖尿病等基礎疾病,或身體很弱、很瘦的人。因為他們免疫力不好,轉陰更慢,而發高燒的人可能轉陰更快。所以無癥狀和輕癥并不能代表新冠感染程度上的輕重,新冠感染最終害怕的是“長新冠”的影響。
如果是老年人,或者此前已有基礎病的人,感染之后可能會激發細菌性肺炎,情況就會比較嚴重,但這個概率也很小。目前由奧密克戎引發肺炎的患者很少見,可能在幾千個病人中也見不到一兩個。國家要求有重癥傾向的患者去定點醫院。在我們醫院,有高危因素的患者情況也還好,只是轉陰會慢一點。一般來講,轉陰需要10天左右。不測核酸以后可能會快一點,按癥狀消失的時間算,4天之內應該都可以恢復,平均1-2天就能恢復。但咳嗽可能會持續1-2周,甚至1-2個月。
今年冬季以來,中國的流感情況并不嚴重,流感較為嚴重的是今年5-8月。新冠和流感癥狀相似,都是流感樣癥狀。流感不會出現“長新冠”的癥狀。
王偉炳:流感確實需要當心,當社交距離放松時,流感也會隨之傳播。不僅流感,一些病毒性的肺炎(如RSV)發生的概率也可能增加。中國需要增加發熱門診的病原檢測,及時預防。民眾可以考慮接種疫苗。
Q4:怎么吃藥?什么時候吃藥最有效?
宋元林:大部分新冠感染者以無癥狀為主,不需要治療。少部分人出現發熱、咽喉疼痛等,一般對癥治療很快也會緩解,如服用一些感冒退熱藥物,或清熱解毒的中藥等,發熱期間及熱退出汗后多喝水,避免血容量過低。大部分家庭是不需要準備這些藥物的。如果要準備,也是準備感冒常用的藥物。
如果測出陽性,沒有癥狀不需處理,如果有發熱,咽喉疼痛,可以采用解熱鎮痛或清熱解毒的藥物。比較重的患者需要到醫院進行抗病毒的治療和支持治療。常用的感冒藥往往是復合制劑,包含了縮血管藥物(治療鼻塞如偽麻黃堿),抗過敏藥物(咳嗽和鼻塞,如撲爾敏),退熱藥物(對乙酰氨基酚),鎮咳藥物(右美沙芬等)。其中退熱藥物對乙酰氨基酚相對安全,個別少數情況下過量有肝功能異常。不建議與抗抑郁藥物同時服用,或其他解熱鎮痛藥物重復使用。
王偉炳:可以囤一些退燒藥,其他藥物囤積的必要性不大。此外,需要避免同類功能的藥物疊加使用的現象,比如某些感冒藥就具有退熱功能,此時,就沒有必要同時服用感冒藥和退燒藥。
張苑:有發熱咽痛等癥狀,需要藥物緩解,可以對癥用藥。不推薦多種藥物盲目組合。如果用藥成分重復、超量或者忽略適應證、禁忌證等用藥不當,會有肝損風險。
林元龍:吃藥要在有癥狀的時候對癥地吃。不要過度吃藥,可能導致肝衰竭。目前有2種新冠特效藥上市,河南真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阿茲夫定和美國輝瑞公司的Paxlovid。因為是處方藥,現在市面上還買不到,只有在定點醫院才能買到。這些特效藥有降低病毒載量、加速轉陰的作用。之后如果有條件購買,建議感染者服用。我不太建議隨便吃中藥,研究表明中藥可以進行對癥的治療,但降病毒的作用不突出。
從癥狀來看,不吃藥的話1-2天也能好,如果癥狀嚴重,吃藥之后4天可能也無法緩解。目前沒有能緩解癥狀的特效藥。但是只要能對快速降病毒有幫助,就可以降低傳染風險,以及減少病毒潛伏到大腦里的機會。
需要注意退燒藥的副作用,有的會對胃、白細胞和免疫力有傷害。一般38.5℃以下不需要用退燒藥,成年人燒到39℃也不需要使用退燒藥,除非頭疼得非常厲害。
楊欣榮(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肝外科、復旦大學肝癌研究所主任醫師):多種藥物疊加使用可能出現肝損傷風險,特別是感冒藥,如消炎痛等,會導致急性肝功能衰竭。最近有患者因為吃感冒藥導致肝功能衰竭,在中山醫院做肝移植。感冒藥一般選擇一到兩種使用,主要用于對癥處理,比如退燒藥、止咳藥、抗生素等,退燒藥尤其要重視,短期使用,不能長期使用。一般西藥退燒藥與中藥感冒藥盡量不要同服,有時中藥制劑中也含有類似西藥成分,易導致超量。出現鞏膜黃染、尿黃、乏力、食欲差、厭食尤其油膩,需要重視,要去醫院檢查肝功能。
Q5:抗原陽性還要核酸確認嗎?還要主動做核酸嗎?
林元龍:一般做抗原就可以了。司機、菜市場老板、醫生等高危人群需要做核酸。99.9%的抗原檢測是準確的,抗原特異性特別高,但只有在感染后3到5天的時間點內,也就是傳染性最強的時候可以測出陽性。抗原陰性并不代表沒感染,但抗原陽性的一定是感染者。所以抗原陽性沒必要做核酸再進行確認。核酸異常敏感,如果抗原呈陰性但實際上已經感染,核酸也可以檢測出來。
宋元林:抗原檢測結果一般來說是可以接受的,提示傳染性較強,當然與采樣位置和感染時間有關。如果自測抗原陽性,建議居家,不一定要檢測核酸,沒有癥狀就居家自我管理。有明顯癥狀可以到醫院就診。特殊場合的人群還是要做核酸的檢查,但整體的核酸檢查頻率在下降。目前醫院系統還有核酸檢測的要求,因此如果要去醫院,這段時間做好個人防護避免感染還是有必要的。
王偉炳:有需要時可主動做核酸,沒需要(如居家)可以不做。當出現呼吸道癥狀時,可采用抗原自查。抗原的靈敏度不如核酸,也具有一定的假陽性率。如果抗原顯示陽性,有條件的話可以進行核酸確認,沒有條件的可以重復用抗原再次檢測,但最好換一個品牌的抗原試劑。
梁碩:高風險崗位從業人員和高風險區人員按照有關規定進行核酸檢測,其他人員愿檢盡檢。如果準備去特殊場所,如醫療機構,尤其是要進行一些有風險的操作或檢查,如至呼吸科就診需要做肺功能或內鏡等,建議提前準備好核酸。避免感染風險,最重要的還是做好自身的防護,戴好口罩很重要。
丁強:現在沒必要主動去做核酸了,做核酸反而會增加感染的風險。要是必須要做的話,避開高峰期,做好個人防護。與核酸檢測相比,抗原檢測不是很準確,假陰性會比較多。假陰性是指,其實你被感染了,但檢測不出來。要是抗原陽性,就沒必要做核酸了,因為核酸一定是陽性。抗原和核酸檢測病毒不同的成分,測抗原是測病毒的蛋白,測核酸是測病毒的基因序列。總體上來說,核酸檢測更加敏感,所以核酸陽性容易被測到,抗原并不容易被測到,所以測抗原假陰性會比較嚴重。
Q6:打過第三針或已感染過新冠的人,還需要打疫苗嗎?
宋元林:目前打過第三針的人群,如果在六個月之內,一般不需要再次打疫苗,近期感染過的也沒有必要再打疫苗。
王偉炳:對已經打過第三針滅活疫苗的人,如果已經超過六個月,建議再次加強,可以關注國家關于第四針接種的通知。
丁強:取決于個人情況。一般人前三針都是打滅活疫苗,滅活疫苗對黏膜免疫沒什么保護。最近推出的鼻噴疫苗,能夠引起很好的黏膜免疫保護,要是有條件可以去打。至于之前感染過的人是否還需要再打疫苗,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看之前感染的是哪一種突變株。在北京,現在流行的主要是奧密克戎BF.7,以前要是感染過其他的突變株,那么交叉保護比較弱,可能還得去打疫苗。要是之前感染的就是奧密克戎,可能也不需要再打了。
林元龍:權威的說法是,感染過新冠半年以后可以打。感染新冠就好比一下子打了幾百針疫苗。
Q7:放開后,普通市民應該如何保護自己?
宋元林:在逐步放開的大環境下,隨著社會活動的開展,完全避免感染是非常困難的。大部分人可以跟隨著政策的變化相應調整生活的節奏,這個做法的底線是感染后的癥狀較輕,病死率非常低。
具體來說,需要根據自己的體質和家人及單位同事的體質考慮,感染后不要刻意再傳給他人。目前有序開放,特殊場合如醫院的監護室,有免疫缺陷/抑制的患者人群等,都需要一定的保護,因此接觸這些人群的人,需要短期內做好自身的防護,避免因為自身感染傳給有免疫抑制的人群。N95口罩和手衛生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的風險。
張苑:一方面,加強自我管理,做好“三件套”“五還要”(防疫“三件套”是指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注意個人衛生;防護“五還要”是指口罩還要戴、社交距離還要留、咳嗽噴嚏還要遮、雙手還要經常洗、窗戶還要盡量開著),減少暴露風險。另一方面,規律作息,營養均衡,注意保暖,避免焦慮情緒等削弱抵抗力。
梁碩:1、認真做好防護,盡可能地避免反復感染。冬季來臨,不只新冠,還有很多呼吸道病原體需要注意,如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毒,以及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等細菌,免疫低下人群還要注意避免真菌等感染。2、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營養豐富,蛋白碳水化合物等結構合理,最好不要采取節食等減肥方式。3、注意休息,保證足夠的睡眠時間,尤其盡量不要熬夜。4、鍛煉身體,要適度,避免過度。
林元龍:戴好口罩,尤其是在人多的地方。冬天戴N95口罩是最好的。出租車司機、公交車司機、商場的員工、醫生等高危人群,應戴N95口罩。盡量避免聚集。勤洗手。多喝水,多吃魚肉、牛肉、羊肉等優質蛋白,和白菜、蘿卜等蔬菜,均衡膳食營養。
盧洪洲:脆弱人群盡快接種疫苗。最好接種異源性疫苗加強針。新冠病毒感染后的臨床特點是第一周均輕癥甚至無明顯癥狀,一旦感染不要錯過最佳治療期,起病前5天內抗病毒治療效果最好,可阻止患者在第二周發展為重癥。隨著年齡的增長,胸腺萎縮,60歲人的胸腺T淋巴細胞產生的抗體只有年輕人的15%,其他更大的年齡就不要說了。疫苗對老年人的意義沒有年輕人大。年齡越大骨髓的再生能力也差,B淋巴細胞的免疫力自然也隨著下降。
Q8:老年人要“主動隔離”嗎?
林元龍:老年人還是需要戶外活動,不能因為怕新冠就不活動。比如,戴著口罩戶外散散步。去菜場要戴好口罩,口罩勤換。如果是去商場、超市等人群密集的密閉空間,最好戴N95,去過回來就應該把戴過的口罩扔掉。親朋好友之間并不是一定不能相互探望,可以在探望前做個抗原。做核酸也可以,但是現在做核酸成本太高,比如等待時間很長。所以抗原越來越重要。
王偉炳:新冠檢測陽性后,建議先居家觀察,如果沒有出現癥狀,不需要服用任何藥物,如果出現發燒等癥狀,可以在家庭醫生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務人員的幫助下對癥用一些藥物,也可以借助互聯網醫院,在征詢醫生建議后服用藥物。
對于老年人或免疫能力有缺陷的人,可以在疫情的高峰期適當與外界保持社交距離,安全渡過疫情高峰期,避免在可能醫療資源緊張時被感染,從而延遲救治。
宋元林:目前有熱線可以咨詢,或身邊有醫生的可以咨詢,以前流感、感冒的時候怎么處理,現在也是怎么處理。需要的藥物包括互聯網門診,網上購藥,或志愿者等。但需要關注特殊人群,60歲以上老人,有基礎疾病,包括肥胖、高血壓、慢阻肺、哮喘、支擴、冠心病、糖尿病、腫瘤、腎臟需要血液透析、淋巴瘤、白血病、骨髓增生異常等疾病,以及長期服用皮質激素的患者,臟器移植的患者長期用免疫抑制劑等,這些人群在當前需要重點保護。在當前這個階段,老年人和特殊人群最好避免去人群多的地方,盡量避免感染。
Q9:怎么做才能壓平感染曲線?
丁強:目前主動進行密接追蹤挺難的,壓平感染曲線主要靠公眾自覺,再靠行政上的一些力量,現在已經很難了。
王偉炳:當感染高峰出現時,密接追蹤解決不了壓平曲線的作用,也不可能真正做到準確的密接追蹤,要壓低感染高峰,仍需依賴于非藥物干預措施。比如說,社交距離的保持,這才能夠真正的去壓低這條“曲線”,一定程度上壓低這個峰值。但是壓低峰值的同時,可能會延長整個疫情的過程。
國家對于每天陽性的比例有一定的估計,這個數據對于研判疫情非常重要。另外,定點醫院的床位數的占用,ICU床位數的占用,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重癥、危重癥的比例和人數,以及醫療資源的緊張程度,都會對將來的應對產生比較大的影響。還有就是自測抗原的數據,比如“疫測達”。這些防疫數據的披露尤為重要。
盧洪洲:保證醫療資源的供應。在缺藥的情況下,需要依靠定點醫院來進行抗病毒治療。盡快研發上市有效長效鼻噴疫苗,刺激細胞免疫與呼吸道黏膜免疫即可阻止病毒感染。
(記者 曹年潤)
- 原標題:早陽早好?八位一線專家詳解老百姓最關心的新冠九大問題
- 責任編輯: 黃一帆 
-
多地開展“全民戴口罩”行動,不戴口罩造成疫情傳播將追責
2022-12-11 19:44 抗疫進行時 -
江澤民同志骨灰撒入江海
2022-12-11 18:16 觀察者頭條 -
鄭州:12月14日起高三學生分批復課,返校師生須有48小時核酸
2022-12-11 17:37 抗疫進行時 -
鄂爾多斯一區一旗宣布:不再通報陽性軌跡和風險區域
2022-12-11 16:46 抗疫進行時 -
捆綁銷售連花清瘟哄抬價格,天津一藥店被罰50萬元
2022-12-11 16:12 產業萬象 -
港府:香港與內地過關貨運將可直接交貨
2022-12-11 15:18 -
著名水稻專家楊振玉逝世
2022-12-11 14:44 -
湖南辰溪一初中生遭兩同校生毆打:均系未成年,學校校長被停職
2022-12-11 14:41 -
佑安醫院李侗曾:感染后半年內通常不會再次感染
2022-12-11 13:06 抗疫進行時 -
感染奧密克戎后,抗原多久能測出來?專家:2-3天
2022-12-11 12:58 抗疫進行時 -
中醫藥治療新冠感染方案:成人5種,兒童6種
2022-12-11 10:58 抗疫進行時 -
多地核酸不再混采:愿檢盡檢人群自費單人單管
2022-12-11 10:24 抗疫進行時 -
張偉任甘肅省委常委、秘書長
2022-12-11 10:20 高層人事 -
公衛專家寧毅:疫情暴發速度過快時可適度調控,然后繼續向前走
2022-12-11 09:36 抗疫進行時 -
衛健委:昨日新增本土2270+8327
2022-12-11 09:13 抗疫進行時 -
鐘南山:明年春節倡導就地過年的可能性很小
2022-12-11 08:45 抗疫進行時 -
上海昨日新增本土4+197
2022-12-11 08:20 抗疫進行時 -
民革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京閉幕,鄭建邦當選主席
2022-12-11 07:48 -
報告:我國去年完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獻5272例
2022-12-11 07:46 -
臺盟第十一次全盟代表大會閉幕,蘇輝當選臺盟中央主席
2022-12-11 07:35 臺灣
相關推薦 -
中日就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問題達成共識 評論 294“英國工黨政府希望與中國恢復戰略對話” 評論 134卸任在即,他仍叫囂:對華,不能犯對俄同樣的錯誤 評論 384“這是國家恐怖主義,應受制裁” 評論 348最新聞 Hot
-
中日就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問題達成共識
-
“英國工黨政府希望與中國恢復戰略對話”
-
美媒潑臟水:要是中俄引爆電子設備…
-
近岸外包,在東歐再造一個“中國”?
-
她直說了:從未是朋友,再也不合作
-
卸任在即,他仍叫囂:對華,不能犯對俄同樣的錯誤
-
中國對美國玉米沒興趣了?
-
“拜登政府無望實現加沙停火”
-
美軍中導還要留在菲律賓,菲高官揚言:想讓中國“夜不能寐”
-
創紀錄,“相當于140個銀河系相連”
-
“這是國家恐怖主義,應受制裁”
-
“巴勒斯坦不建國,就不會承認以色列”
-
馬來西亞20家福利院被曝性虐待,涉案集團創立人為邪教組織頭目
-
“美國在十國中墊底,是唯一明顯異常值”
-
“美國領先了數十年,現在卻落了下風”
-
無視俄方多次抗議,印度軍火商賣給烏克蘭武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