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農技中心相關負責人:“水稻上山”不是“毀林造田”
近日,記者就“水稻上山”等問題采訪了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負責人。
問:朱有勇院士的“水稻上山”引起網民熱議,很多人不理解,質疑山上種水稻不切實際,產量也不可能那么高,能否介紹一下有關情況?
答:朱有勇院士所說的“水稻上山”,實際上是一種雜交稻雨養旱種的栽培技術,就是把“山下水田”的雜交稻品種引到“山上旱地”種植,像種玉米一樣種水稻,不用泡田,不用育秧插秧,也基本不用澆水灌溉,還能有較好的產量,當地農民形象地稱為“水稻上山”。這些田本來就有,不存在網民質疑的開山造田、毀林造田等情況,也不會破壞生態。當然,這個栽培模式有一定的條件限制,主要適合云南海拔1700米以下、降雨量1200毫米以上雨熱資源豐富的山區旱地,并不是什么地方都能推廣。
朱有勇院士在云南省瀾滄縣蒿枝壩村蹲點扶貧期間,發現當地農民喜歡吃大米,但當地多為旱地,主要種玉米,水稻不能自給。為解決這一問題,朱有勇院士團隊在當地示范推廣雜交稻旱種技術,創造性地解決了這項技術的兩個難點:一個是篩選出適宜旱種的“滇禾優615”等品種,解決水稻旱地分蘗難題,實現在旱地條件下的水稻與水田一樣分蘗旺盛;另一個是通過推廣應用雜草萌芽前的封草技術,解決了旱地稻田易雜草叢生的難題。2022年,這項技術推廣了53.12萬畝,水稻平均畝產350—400公斤,比山下水田低100公斤左右,但比種玉米產量高、效益好。朱有勇院士介紹的畝產788公斤,是0.52畝小面積上多施了一次肥、多澆了兩次水的條件下取得的,是專家攻關田產量,不是農戶大田產量。這種小面積攻關對探索本地區水稻旱種模式具有積極意義,為篩選品種、集成技術探索了出路,對完善技術體系提供了理論和實踐支撐。
問:大家一般覺得水稻是種在平原上的,其實我們基層采訪的時候,也看過很多山上的稻田,請問比例有多大?產量怎么樣?
答:稻谷是我國第一大口糧作物,稻米消費量占口糧的60%。我國水稻栽培歷史悠久,分布區域廣泛,從南到北、從東到西都有種植,常年水稻種植面積4.5億畝左右。稻田按地形地貌可分為平原稻田、丘陵稻田和山地稻田。正如你所說,大部分水稻種在平原地區,平原稻田約占我國稻田面積的近60%,丘陵稻田占25%左右,山地稻田約占15%、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區,貴州、云南兩省面積最大,占四成以上。這也是我們國家資源條件決定的,為了保障口糧,歷史上很多丘陵山地能種的都種上了。比如說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云南紅河哈尼梯田,就是立足當地獨特地理氣候條件創造的農耕文明奇觀。
據我們調查,山地水稻的產量一般比平原和丘陵地區要低一些,平均畝產350公斤左右,比平原地區低近200公斤,比丘陵地區低100公斤左右,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比如,山地有效積溫和光照時間偏少,對水稻品種要求高,一旦選用不當就會導致生育期縮短,結實率和產量下降;山地稻田地形起伏大,土層偏薄、地力偏差,農田水利、機耕路等設施發展滯后,抗災能力弱,容易受旱澇災害影響,產量年際間波動比較大。這也是下一步工作努力的方向,要通過選育適宜品種、改善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條件,提高山地水稻單產水平。
問:有網民質疑在丘陵山區搞高標準農田建設破壞生態,費錢費力還不討好,請問你們怎么看?實際情況如何?
答:在丘陵山區對符合條件的耕地建設高標準農田,是由現實國情農情決定的。國土“三調”顯示,全國位于6°以上坡度的耕地約4.4億畝,占全國耕地總面積的22.74%。在現階段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這些地不僅要種,還必須要種好,就需要通過把斜坡耕地改造成水平梯田,配套水利設施等措施,提高這些耕地的產能。
國家對在坡耕地上建設高標準農田有明確的標準和規定,要求因地制宜規范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比如,要充分考慮地質地貌、水資源、氣象條件等,不同條件有不同的建設要求和標準,像雨水多的地方要采取建護坡、田坎等農田防護措施,避免產生塌方和泥石流。建設選址要合理,禁止在25°以上坡地、生態紅線區域內建設高標準農田,特別是不得借高標準農田建設之名,在不具備條件的地方墾山、開荒。
網上流傳一些在山體上修建梯田的圖片、視頻,將其與“水稻上山”、高標準農田建設相關聯,經核實,多為張冠李戴、移花接木。比如,流傳最多的一張圖片實際上是2018年云南某地的土地整治項目施工場景,還有農田被暴雨沖毀的圖片,也與在山上種水稻無關。在汛期農田被沖毀往年也有,我們每年都對農業防汛排澇作出部署安排,指導受災地區及時修復水毀農田,恢復農業生產,能搶一畝是一畝,能搶一季是一季。
問:您剛才提到“水稻上山”不是“毀林造田”,但網上把兩者聯系起來的說法不少,反映一些地方有“毀林造田”的情況。國家在這方面有什么政策規定?
答:你說的這個情況我們也關注到了。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解決14億人的吃飯問題,首先要堅決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近些年,國家出臺了一系列嚴格保護耕地的制度措施,但一些地方仍然出現違規利用耕地搞“非農化”、“非糧化”行為,比如綠化造林、挖湖造景、挖塘養魚、種植苗木草皮等,必須要整改復耕。但在整改過程中,要區分情況、分類處置,不能簡單化、“一刀切”。要尊重自然規律,尊重作物生長規律,嚴禁不顧果樹處于盛果期、林木處于成林期、魚塘處于收獲季等客觀實際,強行拔苗砍樹,填坑平塘。要合理把握耕地恢復節奏,留足留夠過渡期,給農戶和經營主體合理準備時間。
在這里還要特別說明的是,一些地方在整改復耕中涉及退出林地轉為耕地。這些“林”,不是以前“退耕還林”中為保護生態造的“林”,而是近年來超計劃、超政策、超要求,違規在耕地上建的“林”。對這些林地整改復耕,不是“毀林造田”,更不是網民所謂的“退林還耕”。
(房寧、韓湞湞/農民日報·中國農網)
- 原標題:全國農技中心相關負責人:“水稻上山”不是“毀林造田”
- 責任編輯: 范維 
-
免費提供墓地骨灰盒,這個縣6年的殯葬改革怎么樣了?
2023-06-23 19:57 基層治理 -
河南新密一商鋪因液化氣爆炸坍塌:4人被埋,已救出
2023-06-23 19:57 安全生產 -
董事長開私家車進長城,被拒后強拆大門:管到我頭上了?
2023-06-23 17:41 -
遼寧警方通報“男子殺害哥哥一家六口”
2023-06-23 17:17 依法治國 -
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首筆已到位
2023-06-23 17:01 安全生產 -
遼寧營口一鋼鐵廠發生燙傷事故,致4死5傷
2023-06-23 15:26 安全生產 -
昨日華北17站最高溫突破歷史極值,專家:四方面原因疊加
2023-06-23 15:03 極端天氣 -
廣東揭陽一龍舟訓練時側翻,致2死
2023-06-23 14:15 -
中國氣象局啟動高溫四級應急響應
2023-06-23 11:26 極端天氣 -
銀川市圖書館緊急閉館:館體建筑存在重大安全隱患
2023-06-23 10:01 -
60秒是語音信息的極限,但不是臺詞老師的…
2023-06-23 10:01 2023上海電影電視節 -
文旅部發布緊急通知:緊盯重點領域,深入隱患排查
2023-06-23 09:34 -
各地高考成績23日起陸續公布
2023-06-23 09:18 高考 -
寧夏:全力以赴做好救治善后工作,全面排查整治安全風險隱患
2023-06-23 08:24 安全生產 -
多地端午假期首日旅游成績單出爐,你貢獻了多少?
2023-06-23 08:03 -
共青團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閉幕
2023-06-23 07:25 -
樹為何要砍掉?多地回應退林還耕相關疑問
2023-06-22 22:58 -
新一屆團中央領導機構產生 阿東當選第一書記
2023-06-22 21:27 高層人事
相關推薦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20“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81“她下月訪華,盡管特朗普團隊表達了擔憂” 評論 46“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評論 110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評論 125最新聞 Hot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
還在扯皮中國,“涉華條款全刪了”
-
中國“光伏OPEC”發文嚴厲質問央企,怎么回事?
-
“最后一道貿易障礙,中國解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