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用本田為“電”結盟,電動汽車會催生新的聯盟嗎?
【導讀】 通用與本田即將發布的合作車型,誰的肉體,又是誰的靈魂?
(文/潘昱辰 編輯/婁兵)“兩家公司的合作,比起各自單獨作戰,更能讓全世界的用戶快速開上電動汽車。”對于和通用汽車更近一步的聯盟,上任剛滿一年的本田汽車總裁兼CEO三部敏宏如是說。
就在4月5日,兩家公司宣布將深化合作關系,共同開發一系列價格合理的電動汽車。這些電動車基于新的全球架構,并使用通用汽車下一代奧特能(Ultium)電池技術。
聲明指出,兩家公司將利用雙方的技術、設計和采購戰略,從2027年開始在全球生產數百萬輛電動汽車,年銷量將超過1300萬輛。
通用汽車全球產品開發,采購和供應鏈執行副總裁道格·帕克斯表示,雙方首先計劃在北美推出一款全新純電動車型,價格低于即將推出的雪佛蘭探界者純電版,并計劃在2025年底前達到200萬輛產能。
此外,通用汽車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瑪麗·博拉和三部敏宏也在聯合聲明中指出,這些合作車型將提供給全球主要的區域市場,包括北美、南美和中國。
雙方聲明還稱,通用已在加速鋰、硅電池和固態電池等新技術的開發。本田則已經在日本建立了一條全固態電池的示范生產線,并向大規模生產邁進。
不過資本市場并未看高這場交易。
4月5日當日美股收盤,通用和本田的股價分別下跌了8.4%和3.92%,其后兩日更是持續下跌,截至4月7日美股收盤,通用和本田的股價進一步下跌1.97%和3.17%,報收38.72美元和25.99美元。
朋友?利字當先
通用與本田有關電氣化的合作關系并非一時興起。
早在2013年,兩家公司已就開發下一代燃料電池系統和儲氫技術達成合作,不過由于氫燃料電池成本高昂,補能渠道難以推廣,盡管雙方均有與燃料電池技術儲備,但雙方自公布合作至今,始終未見燃料電池車的實際成果誕生。
直到2018年本田加入通用主導的電池模塊開發工作,才為雙方的合作關系掀開了新的一頁。
2020年4月,通用與本田宣布聯合開發兩款全新純電動車型。其中本田將負責其新車的造型與內飾,而通用則提供奧特能電池技術和新一代模塊化電動平臺。這兩款車型后被證實為與凱迪拉克LYRIQ同屬奧特能平臺、將在2024年初推出的本田Prologue,以及高端品牌謳歌的首款電動SUV。
同年9月,通用與本田正式簽署諒解備忘錄,在北美地區組建汽車業務聯盟,以聯盟的形式為各自的品牌開發車型,并在采購、研發和車聯網服務等領域展開合作,實現整車平臺及與之匹配的電驅系統共享。
當然,對在燃油車時代賺得盆滿缽滿的傳統車企而言,主動求變不是一件易事。
事實上,在通用和本田“做朋友”之前,雙方也曾各自為探索“新四化”作出過嘗試。
早在2007年,通用便推出名為雪佛蘭Volt的電動概念車。但直到2016年雪佛蘭Bolt上市,才令通用在方興未艾的美國電動車市場取得影響力。同時,通用還與動力電池供應商LG達成合作關系,為Bolt車型提供電池。
2018年9月,通用又宣布投資2800萬美元擴建位于美國密歇根州沃倫的技術中心,建設新的實驗室和生產新一代電池的設備,并計劃到2023年推出20款電動車。同時,通用還計劃著重研發10分鐘以內的快速充電系統。
自雪佛蘭Bolt上市以來,該車型在美國的累計銷量超過14萬輛,僅次于特斯拉Model 3。然而因早期電池設計存在缺陷,Bolt自2020年起連續發生多起自燃事件,通用后續不得不召回此前售出的全部14萬輛汽車,而作為電池供應商的LG也被迫向通用賠償19億美元。
Bolt存在的問題,讓通用基于新平臺和電池技術研發新車的更加迫切。2021年,通用正式發布了以奧特能電池技術為主導的新平臺,基于該平臺的首款車型為高端品牌凱迪拉克LYRIQ。
不過該車型直至今年3月方在位于美國田納西州的工廠量產下線,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地區恐怕還要等上許久。
相較通用,本田一直以混動技術為作為燃油經濟性的主導戰略。為繞開豐田THS的技術壁壘,本田于2013年推出i-MMD混動技術,由此成為能夠與豐田分庭抗禮的存在。
本田的混動車型在美國、中國等主要市場都取得了不錯的銷量。但隨著主要工業國收緊排放政策和確立”雙碳“目標,油電混動這樣生存于夾縫中的技術,不再被視作純粹的新能源汽車。
一個無法回避的話題是,傳統汽車制造商加速電氣化轉型,更多是受限于各國的政策壓力,而特斯拉等電動車新勢力帶來的沖擊,則加深了傳統巨頭的危機感。
當然,通用和本田最終能就電氣化走到一塊兒,兩家公司的現任領導人瑪麗·博拉和三部敏宏無疑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博拉早在上世紀80年代便已加入通用汽車,但其真正為外界熟知,還是在2014年擔任公司CEO和董事長之后。博拉為通用提出了“零事故、零排放、零擁堵”的方針,并通過削減小眾區域市場的業務和裁員,集中布局至北美、南美和中國三大主要市場,從而提高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2021年,即便面臨疫情和芯片短缺帶來的考驗,通用依然實現凈利潤100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博拉的精簡降本操作,為公司加大對電氣化和自動駕駛的研發投入奠定了基礎。
而三部敏宏則在去年4月方才接替前任八鄉隆弘,擔任本田總裁兼CEO的職務。在八鄉隆弘任期內,其在電氣化領域的保守招致了不少批評。特別是其堅持以混動車型優先的思路,使本田的純電動車發展滯后于競爭趨勢。
三部敏宏上任后,則一改此前本田堅持“獨立性”的作風,轉而選擇與合作伙伴結盟,更聲稱本田將“不是一家汽車公司”,并將全面擁抱純電動車。
就電氣化目標達成內部共識后,兩家公司也公布了各自的“雙碳”時間表:其中通用欲在2035年底前實現美國本土的乘用車零排放,2040年底實現全球碳中和;本田則計劃在2030年銷量的40%是純電動或燃料電池車,2040年停產燃油車,2050年實現全球范圍碳中和。
但要實現電動車的規模化生產,則必須降低電池等核心零部件為首的電動車生產成本,這也是車企對電氣化轉型的共識。本田汽車執行專務青山真二更在聯合聲明中坦言,想實現碳中和目標,就必須降低電動車的成本。
如三部敏宏所言,兩家公司在電氣化上合作的效率要大于一家公司單干。通過合作,雙方可以共享技術來均攤研發成本,提升生產效率,同時能夠通過車企聯盟的規模效應,提升對供應商的議價能力,從而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
此外,作為美國本土車企,通用長期占據美國車市銷量榜首,直至去年才被豐田超越;而同為日系的本田和豐田一樣,是美國銷量最高的外資車企之一。通過新的“美日同盟”,雙方在美國市場的領先地位將得到進一步鞏固。
通用與本田的合作不止于電氣化,還包括自動駕駛這一未來發展方向。2016年,通用收購了自動駕駛技術初創公司Cruise。其后,兩家公司基于Cruise共同開發為送貨設計的Cruise Origin自動駕駛汽車,而在雙方聯合開發的純電動車型上,也將引入通用的Cruise輔助駕駛功能。通用的安吉星服務也將與本田的HondaLink實現整合。
同盟?分分合合
通用-本田聯盟并非行業首創。縱觀在汽車產業不到150年的發展史,也曾出現過多個因共同利益而走到一起的企業聯盟,大小兼并事件更是屢見不鮮,然而不同聯盟的形成原因和結局也大相徑庭,多數集團分道揚鑣的原因,同樣是出于經濟壓力和利益沖突。
就通用汽車而言,其本身就是由別克兼并馬克斯韋爾、奧茲、奧克蘭和凱迪拉克等公司,后又收購雪佛蘭、歐寶、沃克斯豪爾、大宇等品牌組成,直到2008年次貸危機后宣告破產重組。
通用的本土對手福特,在上世紀70年代后先后收購或參股馬自達、捷豹路虎、沃爾沃、阿斯頓馬丁等著名汽車品牌。但之后同樣受到次貸危機威脅,福特不得不將旗下多數品牌出售以緩解壓力。
成立于20世紀末的戴姆勒-克萊斯勒聯盟一度是世界第二大汽車集團,但克萊斯勒這個板塊的連年虧損始終拖累著戴姆勒,最終聯盟還是于2007年完成分拆。
現存最大的跨國汽車集團,是全球銷量排名前三的雷諾-日產-三菱聯盟。在90年代日產瀕臨破產之際,雷諾收購日產近4成股權,并以卡洛斯·戈恩為日產CEO助其扭虧為盈。2002年,日產同樣收購15%雷諾股權形成交叉持股,后于2016年將三菱并入聯盟。
然而雷諾與日產由于利益分配不均,矛盾一直存在。2018年以來戈恩被捕和出逃事件更使聯盟一度面臨分崩離析。
作為全球第一大車企的豐田,近年來也在不斷拉攏同為日系的小兄弟們。自2017年以來,豐田先后入股馬自達、鈴木和斯巴魯等日本二線品牌,并進一步覆蓋以上品牌在海外如東南亞市場的勢力范圍。
近年來,影響最大的股權聯盟莫過于Stellantis集團。2021年,標致雪鐵龍(PSA)與菲亞特克萊斯勒(FCA)合并為Stellantis集團,一躍成為全球前五的車企。雙方的聯盟主要圍繞整合平臺、聯合采購、降低成本展開。值得一提的是,FCA在與PSA聯手之前曾考慮與雷諾進行合并,但受戈恩事件和日產方面的阻撓未能成功。
在與通用達成聯盟之前,和豐田、日產等日系同行相比,本田一直是日系車企中較為特立獨行的存在。2020年8月,時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希望推動本田和日產兩大巨頭進行重組,卻遭到了雙方的拒絕。
但在新冠肺炎疫情、供應鏈不穩和國際局勢帶來的能源危機下,汽車行業巨頭抱團取暖的現象已越發普遍。但與誕生于上世紀的汽車集團相比,當今的汽車聯盟更多以技術交換而非股權交易而存在。除通用-本田聯盟外,近年影響最大的技術聯盟非大眾-福特莫屬。
去年6月,大眾汽車與福特汽車正式簽署戰略聯盟協議。與通用-本田聯盟類似,大眾和福特主要在商用車、電氣化和自動駕駛等領域展開合作。但雙方特別強調了聯盟不涉及股權交易,且在傳統領域仍是“競爭對手”。
與通用-本田聯盟相比,大眾-福特聯盟具有更強的互補性。兩家車企分別是歐洲和美國市場的主導者,分工明確,彼此“井水不犯河水”。而大眾在美國商用車市場及自動駕駛,以及福特在電氣化平臺上的需求,都可以在對方身上找到答案。
相較之下,通用與本田的優勢市場均在北美,新生的聯盟是一個區域性的合作關系。盡管雙方在聲明中強調新車也將面向中國和南美等其他區域市場,但考慮到凱迪拉克LYRIQ剛剛在美國下線,低價車型最早也要等到2025年后面世。新同盟當下也只能在鞏固北美市場的基礎上得以建立。
觀察一下:
不需要精明的智慧頭腦也能夠發現,通用與本田即將發布的合作車型,本質是“本田的軀體、通用的靈魂”。
在純電技術的布局上,通用顯然是走得更遠的一方。盡管本田也曾為純電技術畫過諸如“e平臺”之類的大餅,但要真正生成量產結果,當下顯然不及對通用的“拿來主義”更為可靠。
但考慮到新車至少要數年后方能出品,通用與本田組建的區域性聯盟,目前象征意義更多大于實際意義。而從消息公布后資本市場反饋來看,投資者也并未給予這個新興的汽車聯盟以過多期待。
即使在傳統車企的純電動布局中,通用仍落于以MEB平臺為首的大眾之后。在美國大本營,隨著雪佛蘭Bolt自燃事件的發生,聲譽大降的通用電動車也在面臨福特等本土對手的挑戰。
更重要的是,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通用和本田仍在扮演追趕者的角色。
業內共識是,誰能控制中國市場,誰就能在全球電氣化掌握主動權。目前,諸如特斯拉、比亞迪等全球新能源行業領頭羊,均是在中國市場取得優異銷售成績的企業。
然而對內燃機既得利益的眷戀,讓通用-本田聯盟終究還是慢了許多節拍。雖然通用已于去年下半年將奧特能平臺和凱迪拉克LYRIQ引入中國,并在上海建成生產電動平臺車型的工廠。但預售價高達40萬元的新車,并無助于通用電動車在華迅速走量。
至于本田,早先一直掛靠中國合資伙伴的自主電動產品,以“換標”的方式應對雙積分政策,直至去年方才匆忙發布兩款e:N的中國特供車型,且疑似基于繽智平臺改造。在具體的產銷分配上,本田仍在延續傳統燃油車的“雙車戰略”,使在華的兩家合資伙伴各自為戰:東風本田的e:NS1已宣布在4月下旬上市;廣汽本田e:NP1卻沒有同步面世,而是專門為新車取了個獨占的中文名字”極湃“……
至于“雙車戰略”能不能幫助本田電動車快速在中國攫取市場份額,比本田布局更早,且使用純電動平臺的大眾已經給出了答案……
隨著國內汽車“新四化”變革步入深水區,越來越多的新玩家正在不斷加入戰局,傳統車企也在被動應戰,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只會增加烈度。相較之下,在著力的北美市場尚未完成布局的通用-本田聯盟,又如何能在基礎薄弱的中國發揮協作優勢,迎戰更多、更強的勁敵呢?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責任編輯: 潘昱辰 
-
蔚來連續三月交付未能破萬,跌出新勢力前三
2022-04-06 14:37 汽車工業 -
捅破最后的“窗戶紙”,比亞迪終迎燃油車停售日
2022-04-04 15:06 汽車工業 -
油價大漲,自主品牌迎來最佳“領跑”時機
2022-04-02 16:39 汽車工業 -
油價大漲,日系曾經是最大受益者
2022-04-02 16:38 汽車工業 -
一汽豐田新款亞洲龍上市,被指缺乏改變
2022-03-31 17:28 汽車工業 -
比亞迪2021年財報:營收大漲,投資大幅增加
2022-03-31 17:28 汽車工業 -
小鵬汽車2021年財報:營收突破200億,仍未盈利
2022-03-30 19:54 汽車工業 -
押寶阿圖柯,廣汽三菱靠向AION借電度日
2022-03-30 16:19 -
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智能化發展提速
2022-03-29 14:01 汽車工業 -
化解“芯病”:車企的一場大考
2022-03-29 14:01 汽車工業 -
芯片短缺和成本驟升局勢下,不同車企的選擇
2022-03-29 14:00 汽車工業 -
長安朱華榮:新能源車在加速,未來3到5年大量燃油車品牌會消失
2022-03-28 19:12 汽車工業 -
電動汽車百人會上,寧德時代、比亞迪各顯“神通”
2022-03-28 12:25 汽車工業 -
吉利2021年財報:營收再破千億,總現金水平創新高
2022-03-28 12:24 汽車工業 -
MCU短缺只是開端,高規格芯片才是汽車行業的終戰場
2022-03-25 17:42 汽車工業 -
蔚來披露2021年財報,受全年經營虧損影響股價下跌
2022-03-25 16:51 汽車工業 -
“本土化”變革下的新一代蒙迪歐和長安福特的轉折點
2022-03-24 17:02 汽車工業 -
觀駕丨48V上車,凱迪拉克XT4輕混版深度體驗
2022-03-24 17:02 汽車工業 -
吉利汽車2021年全年營收1,016億元,同比增長10.3%
2022-03-23 20:42 汽車工業 -
從UNI-V的上市,看長安UNI和“高端”的距離
2022-03-23 18:04 汽車工業
相關推薦 -
“就等著美國入侵嗎?”歐盟被問懵了 評論 124“特朗普考慮宣布國家經濟緊急狀態” 評論 217垂涎百年,美國為何執著于“買下格陵蘭島” 評論 147法國記者感慨:中國簡直是個新的星球,歐洲追不上… 評論 172“印尼現在反西方情緒高漲,加入金磚好處太多了” 評論 71最新聞 Hot
-
“就等著美國入侵嗎?”歐盟被問懵了
-
加能源部長提醒特朗普:你想從中國買,還買不到呢!
-
又一位華裔科學家從美歸國
-
朔爾茨警告特朗普
-
巴拿馬運河CEO:不會區別對待中國人和美國人
-
丹麥外相獻殷勤:美國說中俄,有點道理
-
墨總統反擊特朗普:要么就叫…
-
中國境內首個用于男性的HPV疫苗來了!這個年齡段可接種
-
“特朗普考慮宣布國家經濟緊急狀態”
-
歐盟警告:特朗普若再“退群”,將是“沉重打擊”
-
“吸毒被中國驅逐,他仍將獲賠數百萬歐元”
-
法國外長警告特朗普:不要威脅歐盟“主權邊界”
-
“我知道普京想見我,但......”
-
垂涎百年,美國為何執著于“買下格陵蘭島”
-
當著加省長的面,他聲稱“被美國接管是一種榮幸”
-
“印度施壓失效,斯里蘭卡解除禁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