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安汽車披露2021年財報:終于不再虧損,福特貢獻6成利潤
【導讀】 2021年,長安汽車結束連續三年超過30億元的虧損實現盈利。其中,長安福特(特別是林肯)為長安汽車創造的利潤超過六成。
(文/潘昱辰 編輯/婁兵)后疫情時代的2021年是承前啟后的一年,盡管仍面對全球疫情持續演變、汽車芯片供應短缺等復雜形勢,但中國汽車產業還是結束了自2018年以來行業連續三年下行的局面,重新走上了增長的正軌。其中,新能源汽車的快速增長拉動了中國品牌乘用車份額顯著提升,成為了過去一年頭部自主品牌的主旋律。
4月28-29日,長安汽車2021年財報連同2022年一季度報一道姍姍來遲。在過去的2021年,長安汽車的營收達到1051.42億元,同比增長24.33%;歸屬股東的凈利潤為35.52億元,同比增長6.87%。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凈利潤為16.53億元,同比增長150.85%。此外,公司現金凈流入同比大幅提升,經營現金凈流量229.7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15.17%。
今年第一季度,長安汽車的營收達到345.76億元,同比增長7.96%;歸屬股東的凈利潤達到45.36億元,同比增長431.45%。
盈利主要靠福特
如果單看銷量,長安自主品牌汽車的確勢頭良好。
2021年,長安汽車總銷量超過230萬輛,同比增長14.82%,市占率同比提升0.8個百分點。其中長安系中國品牌汽車銷售175.5萬輛,同比增長16.7%,居行業第二;與行業第一的差距,也較2020年縮小了63.7%。
但要是橫向對比吉利、長城等頭部對手的財務表現,長安汽車尤其是自主品牌仍與之有較大的距離。
2018年,中國汽車市場開始了長達三年的下行期。在此期間,吉利、長城兩大頭部自主品牌的年均凈利潤仍能維持在50億元以上,但長安汽車直到2020年凈利潤才突破30億元。
此外,長安汽車的歷年損益中,還包括以政府補貼為首的非經常性損益。2021年,長安汽車共計獲得13.36億元政府補助。如果扣除這些非經常性損益,那么從2018-2020年,長安汽車每年均虧損30億元以上,而吉利與長城同期在扣非后依然保持盈利。
值得一提的是,在三大自主車企中,長城汽車的盈利完全依托自主品牌,吉利的大部分利潤同樣來自自主品牌,與沃爾沃合資的領克品牌,去年盈利為7億元,占吉利汽車盈利的15%左右。
然而,雖然現階段長安銷量增長勢頭最強勢的是自主品牌,但為長安汽車運營兜底的卻是合資品牌,確切來說是長安福特。
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長安福特全年銷量30.5萬輛,同比增長20.3%,這已是長安福特連續兩年實現同比正增長。是年,長安福特的營業收入為617.65億元,凈利潤為22.84億元,遙遙領先于其余整車產銷企業。盡管長安福特的銷量僅占長安汽車總銷量的13%,但盈利卻占到超過64%,是當之無愧的利潤奶牛。
而去年長安福特的表現,還遠遠不及其巔峰時期。
在長安汽車歷年財報中,長安福特一直被視為集團的重要合資企業,對合資企業和聯營企業的應占損益具有重大影響。
自2015年以來,長安福特走上在華銷量巔峰。而其在2015、2016、2017年的凈利潤分別達到174.69億元,181.65億元和121.71億元,分別占長安汽車凈利潤的175.51%、176.62%和170.53%。換言之,當時的長安汽車集團,完全是依靠長安福特的利潤輸血,來填補其他虧損板塊的窟窿。
隨后,長安福特由于多年沒有對產品進行革新,加之車市整體下行和市場競爭激化,導致銷量急劇下滑。2018-2020年,長安福特的凈利潤依次為-7.92億元、-38.51億元、0.16億元,而集團的總體盈利能力也每況愈下。
近兩年,長安福特利潤得以高速增長的主要原因則是豪華品牌——林肯的國產化推進。長安汽車在財報中提到,去年長安福特SUV車型和高端轎車貢獻超過70%銷量,其中林肯品牌銷售8.9萬輛,同比增長109.1%。
截至2021年,林肯品牌已實現冒險家、航海家、飛行家三款SUV車型的上市布局,今年第一季度,長安林肯進一步上市了首款轎車林肯Z,覆蓋了不同價格區間的細分市場。福特品牌也有追光者、新一代蒙迪歐等車型上市。
此外,另一家合資企業長安馬自達得益于去年的“兩馬合并”,銷量同樣取得了一定增長。2021年,長安馬自達營收達到174.6億元,凈利潤達到8.6億元。
合資品牌利潤維持高位,反襯出長安自主品牌盈利能力的薄弱。
與吉利、長城等主要競爭對手相比,長安汽車一直缺乏高溢價的自主品牌產品,主銷的CS75、逸動等車型多以性價比優勢占據市場。
近年來,長安汽車一直在推動將旗下UNI序列品牌獨立,以圖與吉利領克、長城魏牌/坦克等中高端車型競爭。不過目前UNI序列的三款車型的平均售價仍在15萬元以內,銷量表現也與領克相差較大,還未到真正發力的時刻。
而長安汽車去年得以扭虧為盈,依靠的也不僅僅是汽車銷售業務。
在長安福特一家養活長安汽車的時期,長安汽車還同時經營著長安鈴木、長安標致雪鐵龍等連年虧損的企業。近三年來,長安汽車除將這些包袱接連轉手外,還累計關停并轉96萬輛整車、87萬臺發動機的落后產能。至2021年,長安汽車設計產能205萬輛,產能利用率達到67%,抵消了許多因產能嚴重過剩帶來的損失。
此外,在非主營業務方面,長安汽車去年的投資收益達到10.14億元,同比增長26.53%。
利潤:大都投給電動車
隨著長安汽車扣非利潤扭虧為盈,另一個問題的答案也逐漸浮出水面:依托長安福特盈利的長安汽車,這些利潤最終流向了哪里?
值此百年未有之大變革,長安汽車近年的研發重點在電氣化與智能化,這已不是什么新聞。何況作為國內最大的自主品牌車企之一,電氣化一直是長安汽車的短板。
早在2017年,長安汽車便公布了首個新能源發展戰略——香格里拉計劃:2025年全面停售傳統意義燃油車,實現全譜系產品的電氣化。然而計劃披露之后,長安汽車在新能源領域的進展一直沒有顯著成果,市場份額相較比亞迪、吉利、長城等傳統對手也不算突出。
直到2021年,長安新能源汽車銷量終于首次突破10萬輛,同比增長超過200%。不過據乘聯會數據顯示,長安新能源有99%的銷量屬于奔奔E-Star這款代步小車。
憑借微小型代步車的高銷量,長安汽車暫時不用為雙積分目標擔憂,但如此產品結構并無助于長安新能源盈利,更無益于長安新能源的品牌價值提升。這也成為近年來長安汽車持續加大電氣化、智能化生產與研發投入的主因。
如前文所述,近三年長安汽車為使產能結構全面提質升級,除關停過剩老舊產能外,還新建107萬輛智能網聯和新能源整車產能、60萬臺高效發動機產能,以及10萬套新能源電池產能,為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奠定生產基礎。
在研發投入上,去年長安汽車的研發費用增長了21.67%,達35.15億元,研發占營收比重約為4.6%,與上年基本持平;研發人員數量由上年的6636人上升至7269人,占員工總數的17%以上。主要研發方向包括PLUS/UNI系列乘用車、iDD系列插電混動車型、全新電動車、自動駕駛、新一代純電智能整車平臺和智能電動數字化。
雖然近年來長安汽車對電氣化轉型的投入力度很大,意愿也不可謂不堅決。不過在比亞迪、特斯拉屢創新高,連吉利、長城等傳統對手也在不斷發力的背景下,長安在高端和主流電動車領域的布局還是缺乏亮點。
更重要的是,對于新能源汽車而言,由于材料成本持續處于高位,加之持續的研發投入,絕大多數品牌當下都難以實現盈利。財報數據顯示,長安新能源公司去年營收為56.32億元,同時虧損也高達27.72億元,是長安汽車控股的整車制造商中唯一虧損的企業。
值得一提的是,長安新能源去年的虧損總額,比長安福特的凈利潤還要多出近5億元。換個角度來看,長安福特(特別是林肯)去年為長安汽車創造的利潤,幾乎全部填給了新能源汽車業務。
和燃油車一樣,品牌向上一直是自主新能源車的發展重點與難點,長安汽車如果不能烘托品牌價值,說服新興消費者購買,那就會像燃油車那樣失去彎道超車的機遇。
實際上,長安自香格里拉計劃發布以來就一直有品牌高端化的打算。2021年5月,長安與蔚來的合資公司正式更名為“阿維塔科技”,首款車型阿維塔11也一并發布。該車型搭載有華為激光雷達在內的駕駛傳感器,計劃于今年第二季度上市。
不過,代表高端的阿維塔僅是長安汽車抬升品牌價值的手段之一。而在10萬-30萬元之間的主流電動車,才是長安汽車未來能夠穩住市場基本盤的主力。由于連年虧損,今年1月末,長安新能源獲得近50億元B輪融資輸血,并計劃推出3款基于全新電動平臺的純電動車,分別為C385、C673和即將上市的LUMIN微型車。
4月13日,長安汽車在全球伙伴大會上將全新電動品牌正式被命名為“長安深藍”,并公布了最新的銷量目標:到2025年,長安汽車總銷量達到400萬輛,其中新能源銷量到105萬輛,占比達35%。同時,既有的長安、歐尚、凱程等品牌也將向電氣化轉型。
觀察一下:
一個無奈的現實是,自主供血對多數新能源車企而言仍然十分遙遠。
今年,以上海、吉林為首的多地疫情爆發,以及電池原材料不斷上漲、芯片供應短缺等一系列不確定因素,仍在不斷虧損中的長安新能源帶來壓力。目前和其他新能源汽車品牌一樣,長安汽車旗下最為暢銷的奔奔E-Star國民版已宣布正式漲價。
一系列黑天鵝事件的降臨,進一步考驗著長安汽車與競爭對手的應對和抗壓能力。這同時也意味著:在時機真正成熟前,長安汽車仍需依靠盈利能力更強的合資燃油車型為其兜底。
好在對于歷史悠久、家大業大的長安汽車而言,更多的回旋余地和試錯的機會仍是其較對手最大的優勢??紤]到中國汽車仍處于高速發展的時期,如果長安汽車能夠把握住核心機遇,那么未來新能源汽車的主賽道上仍會有其一席之地。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責任編輯: 潘昱辰 
-
廣汽豐田純電車型bZ4X開啟預售,e-TNGA成色待檢
2022-04-29 20:18 汽車工業 -
混動市場進入亂戰期,廣汽傳祺嘗試“雙線操作”
2022-04-29 16:33 汽車工業 -
比亞迪召回9663輛唐DM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存熱失控隱患
2022-04-29 15:22 -
零跑CTC技術首發,朱江明嘗試晃動新能源市場
2022-04-28 14:19 汽車工業 -
借光奔馳的#1除了拗口,徒有smart之名
2022-04-27 21:22 汽車工業 -
比亞迪牽手地平線,再次擴張智能化布局
2022-04-26 16:17 汽車工業 -
3月轎車市場:銷量下滑超10%,車越大抗風險能力越強?
2022-04-26 16:17 汽車工業 -
吉利電動化再落一子,帝豪L雷神Hi·X超級電混正式上市
2022-04-26 16:17 汽車工業 -
受原材料短缺影響,長安奔奔E-Star暫停訂單
2022-04-24 15:58 汽車工業 -
3月MPV市場:賽那迎頭趕上GL8,宏光丟掉的市場憑空消失
2022-04-22 16:16 汽車工業 -
3月SUV市場:銷量仍在下滑,市場已經走過巔峰
2022-04-21 15:23 汽車工業 -
蔚來汽車元老離職,“自動駕駛”掉線重啟
2022-04-19 16:11 汽車工業 -
上汽臨港乘用車工廠復工復產壓力測試開啟,首臺車于今日下線
2022-04-19 16:10 汽車工業 -
一季度新能源汽車漲價難阻熱度,但疫情沖擊下已經身不由己
2022-04-18 12:11 汽車工業 -
汽車產業受疫情影響無法預估,長城坦克已被迫停產
2022-04-15 12:52 汽車工業 -
長安2025年新能源車銷量欲破百萬,“香格里拉”變深藍?
2022-04-15 12:52 汽車工業 -
疫情、芯片、電池多重影響下,車企一邊停產一邊漲價
2022-04-11 17:55 汽車工業 -
通用本田為“電”結盟,電動汽車會催生新的聯盟嗎?
2022-04-08 14:03 汽車工業 -
蔚來連續三月交付未能破萬,跌出新勢力前三
2022-04-06 14:37 汽車工業 -
捅破最后的“窗戶紙”,比亞迪終迎燃油車停售日
2022-04-04 15:06 汽車工業
相關推薦 -
最新聞 Hot
-
“印尼現在反西方情緒高漲,加入金磚好處太多了”
-
法國記者感慨:中國簡直是一個新的星球,歐洲追不上…
-
特魯多走后,加拿大會轉變對華態度?
-
丹麥說軟話:不賣,但美國有興趣總好過中俄有
-
特朗普放話:就職前還不放人,哈馬斯將“大難臨頭”
-
“沒見過這么討好特朗普的大公司”
-
特朗普威脅:不排除動用武力控制
-
黃仁勛:最大震撼來自中國技術
-
“美國正與阿塔討論換囚,有意釋放本·拉登助手”
-
立陶宛總理還嘴硬:對華言論,被誤讀
-
美新一屆眾議院首項法案通過:驅逐輕罪無證移民
-
“大學充當美國政府的幫手,參與迫害華裔教授”
-
特朗普炮轟:垃圾!
-
“美國人,讓我再說一遍……”
-
加反對黨黨魁放話:我上,趕走中俄
-
“拜登政府不要最后一搏,這會危及美國的AI領導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