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曉秋接棒陳虹,上汽集團全速駛入新航道
最后更新: 2024-07-17 09:53:377月10日,上汽集團發布公告:上汽集團總裁王曉秋升任董事長、上汽集團副總裁賈建旭升任總裁。原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到齡退休。
在過去10年中,上汽集團不僅始終保持著中國汽車銷量第一的龍頭地位,同時在中國汽車電動化、智能網聯化、共享化、國際化等創新領域實現飛躍發展,更率先成為中國首個新能源汽車、海外市場“雙百萬輛企業”。
然而,變革永遠在路上。伴隨全球汽車市場的不斷演進,由陳虹開啟的“新四化”改革之棒,也將與時俱進、順理成章地接力給王曉秋、賈健旭為首的新一屆領導層。
“技術控”定下基調
作為一名“老上汽人”, 1984年從同濟大學工業電氣自動化專業畢業的陳虹,進入了上海汽車拖拉機工業聯營公司,擔任轎車項目組聯絡員。隨后陳虹入職剛剛成立的上汽大眾(原上海大眾)合資公司,其后他一步一個腳印,歷任上汽大眾發動機廠廠長、上汽通用總經理、上汽集團副總裁、總裁等職,為其高屋建瓴地主持上汽集團的改革轉型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2014年,陳虹上任上汽集團董事長之初,上汽集團剛剛成為中國首家邁入500萬輛陣營的汽車集團。但在中國汽車高速發展的黃金時代中,如何在守擂的同時永葆活力,又成了上汽人的新課題。
同年5月,國家領導人在視察上汽集團時作出重要指示:“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為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陳虹領導下的上汽集團順應時代變革、把握產業趨勢,在業內率先提出了前瞻性的"新四化" 戰略,即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明確了此后十年的轉型大計。
與當下熱衷搞直播、日趨“網紅化”的車企高層相比,身為傳統車企領導人,陳虹被許多人所知,只是因為他當初的“靈魂論”。然而,“靈魂”自主的必要性,早已被中外企業的切身經歷反復證明。
事實上,“技術控”是陳虹身上一以貫之的標簽。早在上汽通用時期,他便主導成立了泛亞技術中心,以海外資源反哺自主技術。陳虹很早就曾說過,不搞自主品牌,中國企業永遠無法走到汽車產業價值鏈的高端;中國汽車必須要進行自主開發,進行原始創新。
在主掌上汽集團之后,他更加強調前瞻性技術研究的必要性。其后,上汽集團整合集團研發體系,設立前瞻技術研究部,重點研究新能源、輕量化材料以及智能駕駛技術。
十年累計近1500億元的研發投入下,上汽集團形成了包括純電、混動、氫能三大整車平臺,以及電池、電驅、超混系統和智能車全棧解決方案等七大技術底座。
在產品端,陳虹在上任之初即啟動了互聯網汽車項目,2016年,上汽乘用車首款互聯網汽車榮威RX5上市,剛進入市場便躋身SUV銷量前列,為上汽榮威打出了市場影響力、躋身自主品牌前列創造了良機。
而在傳統合資企業方面,上汽大眾、上汽通用的市場優勢也得到進一步鞏固。至2018年,上汽集團的年銷量更是達到705萬輛的巔峰。
然而,伴隨著市場三年下行,中國汽車產業開始由增量時代轉入存量時代,上汽集團這艘巨輪也開始在“新四化”航道上駛入深水區;和傳統汽車同行們一樣,上汽集團正面對新環境、新技術和新勢力的多重挑戰。
大象轉身尤為不易。憑借前瞻性眼光,陳虹指引上汽集團與時俱進,重新梳理“新四化”理念,并重組為“電動化、智能網聯化、共享化、國際化”,將國際化這一引領未來中國汽車大勢的航道提入議程。
2021年,在當年的資本市場溝通會上,上汽集團進一步明確了“用戶為本、伙伴共進、創新致遠”的企業價值觀,并樹立了“引領綠色科技、逐夢精彩出行”的企業愿景和使命,引領創新轉型全面提速。同時,上汽還宣布,在業內率先對軟件開發、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網絡安全五大中心進行全面布局,初步建立“數據決定體驗、軟件定義汽車”智能汽車基礎技術能力。
此后,除榮威、名爵外,上汽集團還陸續推出自主高端新能源品牌飛凡、智己,躋身更高階段的市場競爭。至2023年,上汽集團新能源汽車銷量約112.3萬輛,同比增長4.6%,占比超過22%。
而在2023年4月上海車展上,上汽集團正式發布新能源汽車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目標至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達到45%,基本完成新老賽道的發展動力切換。
期間,技術依然是變革最主要的抓手。在今年5月的上汽集團新能源技術發布會上,依托固態電池、能量閉環、高效動力總成、智能底盤、全棧軟件架構、全新電子架構等創新技術的突破和應用,上汽集團七大技術底座也全面躍遷升級,進入2.0時代。
而對于合資企業,上汽集團也在新時代建立了全新的合作關系。今年5月,上汽集團和奧迪簽約,聯合開發高端智能電動車型已近智能數字平臺(ADP);6月27日,上汽與大眾再簽協議,合作推出三款插電混動和兩款純電動車型,為整個集團的電動化轉型添磚加瓦。
與他當初主導建立的前瞻技術研究部一樣,陳虹前瞻性地為上汽的“新四化”轉型奠定了基礎,2014—2023年,上汽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280倍,規模位居全球行業頭部陣營;海外銷量增長13倍,連續8年保持國內行業第一。2023年集團總銷量中,上汽自主品牌占比為55.3%,較2014年增長18個百分點。
然而,汽車產業的變革注定是長期主義,不可能一蹴而就。由陳虹主導發起、但因時間限制而未能完成的任務,也終將由新的管理班子來接續。
“老上汽人”的薪火相傳
和陳虹一樣,從他手中接過接力棒的王曉秋與賈建旭也都是“老上汽人”,并參與了過去十年上汽集團轉型發展的諸多關鍵事件,成為上汽集團平穩完成過渡,并繼往開來推進改革的可靠人選。
自1988年參加工作以來,王曉秋在上汽集團已效力35年,其履歷遍及上汽體系下的質量、采購、技術、生產及零部件等多個部門。用陳虹的話來講,王曉秋曾經干過自主品牌,也主導合資企業,是集團的多面手。
在王曉秋的早期履歷中,其最為光輝的一幕,便是曾在21世紀初擔任上汽集團自主品牌項目負責人,參與收購英國羅孚全系列核心技術產品,為上汽自主乘用車品牌的面世奠定了基礎。
2014年,在陳虹出任上汽集團董事長后,時任上海通用總經理王曉秋也升任集團副總裁兼上汽乘用車公司總經理。彼時,上汽乘用車因產品乏力,市場表現陷入低迷,2014年銷量18萬輛,降幅超過20%。同時,上汽集團已確定將上汽乘用車作為前瞻技術的試驗田,為自主品牌尋求破局之道。在此背景下,上汽乘用車迫切需要一位經驗豐富、務實可靠的掌舵人。
“務實”二字,很快在王曉秋主導的上汽乘用車中得以體現。在他上任之初,即將上汽乘用車26萬輛的年銷量目標下調到20萬輛。王曉秋認為,在惡劣的市場環境下,盲目追求銷量存在極高的風險,削減銷量目標不但能為經銷商減壓,也為上汽乘用車爭取了反思布局的時間。
其后,王曉秋開始全面革新榮威、MG名爵品牌的產品力。2015年,為順應電動化趨勢,上汽乘用車啟動“藍綠雙芯”戰略,傳統燃油車與新能源汽車兩手抓。同時,王曉秋還提出了“3個1”戰略,即首款互聯網SUV榮威RX5、全新MG 6和MG品牌海外擴張戰略。
2016年7月,憑借首款互聯網汽車這一超前概念,與阿里巴巴等友商合作的榮威RX5一炮而紅,讓低迷中的上汽乘用車重煥活力。其后榮威、名爵兩大品牌銷量平穩上升,至2020年,上汽乘用車的銷量已突破70萬輛量級,進入中國自主品牌第一陣營。
上汽乘用車的異軍突起,使為之做出突出貢獻的王曉秋一路升任至總裁,成為上汽集團的二把手,為上汽集團持續推進“新四化”事業發光發熱。
擔任集團總裁之后,王曉秋仍高度關注著上汽自主品牌的發展,尤其是其海外事業的擴張。他在2019年初任集團總裁時便強調,上汽不僅是中國的品牌,更要通過走出國門銷往海外,成為一個全球品牌。
作為王曉秋當初“3個1”戰略的最后一環,擁有英國血統的MG,順理成章地成為了上汽集團在海外市場快速布局的錨點,而新能源汽車,則成為上汽在海外差異化競爭的核心優勢。在王曉秋看來,上汽新能源汽車,相比歐洲主流車企都有一定的領先優勢,歐洲市場大有可為。
2022年9月,MG品牌全球車MULAN(后改名為MG4 EV)正式上市,并將發往此前自主品牌難以深入的歐洲發達市場。MG MULAN開啟萬輛赴歐不僅是上汽重要的里程碑,也成為了中國汽車振奮的重大時刻。
市場最終并沒有讓王曉秋失望:至2023年,上汽海外銷量達120.8萬輛,同比增長18.8%,在中國汽車企業中連續八年領跑;其中自主品牌銷量占比近92%,新能源車銷量占比近24%。作為中國汽車出海先鋒,2023年上汽MG品牌全球銷量超過84萬輛,連續第五年蟬聯中國單一品牌海外銷量冠軍,更計劃今年MG品牌誕生一百周年之際,全力沖刺全球年銷百萬輛目標。
十年前臨危受命的王曉秋,最終為上汽集團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而在升任董事長之后,自主品牌與海外業務,仍將是王曉秋領導下上汽集團最重要的任務之一。
“年輕化”接力“新四化”
而接替王曉秋出任總裁的賈健旭,雖然也在上汽集團就業多年,但1978年出生的他,在整個中國汽車企業高層中都算得上是“青年才俊”。他早年效力于延鋒汽車飾件系統,后陸續在上汽盧森堡公司、上汽歐洲有限公司和上海汽車工業香港有限公司主持工作。2018年起,賈健旭任延鋒汽車飾件系統有限公司兼上海實業交通電器有限公司總經理,帶領企業探索智能化、國際化轉型,實現智能座艙產品全面落地,海外業務布局多點開花。
從賈健旭的履歷來看,他與上汽集團的海外業務,尤其是歐洲市場關系密切,曾負責上汽集團整車業務歐洲市場的開拓工作;而其主掌的延鋒也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內飾供應商,目前已在全球建立200多個生產與研發基地,產品服務涵蓋智能座艙等眾多領域,正與上汽集團目前深化的智能化、國際化思路不謀而合。
2023年2月,賈健旭出任上汽大眾總經理,任職一年多以來,賈健旭提出" 促油車,穩電車,上奧迪 " 的9字方針,在穩定傳統燃油車市場的同時,不斷推進上汽大眾新能源產品的布局。而作為最早進行轉型的車企,上汽大眾近年的新能源車銷量也在合資品牌中始終高居第一。
在行業人士看來,賈健旭擁有廣闊的國際化視野和敏銳的創新視角,有能力進一步推進中外雙方共贏合作,加快推動上汽大眾在電動智能網聯新賽道上的創新變革。
同年12月,賈健旭升任上汽集團副總裁。可以說,賈健旭的連續升級,既與其同“新四化”高度契合的履歷相關,也是上汽集團干部年輕化選拔思路的最直接寫照。值得一提的是,與賈健旭同期升任副總裁的還包括智己汽車CEO蔣峻、上汽乘用車分公司總經理兼飛凡汽車CEO吳冰,且均為“70”后。
而在賈健旭此番升任集團總裁后,上汽集團目前的7位副總裁中,有多達5位為“70”后,加上“75”后的賈建旭,上汽集團管理層的年輕化已初具成效。
時勢造就英雄。伴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紛雜的大環境也為中國汽車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考驗:在國內,日趨白熱化的競爭和價格戰的席卷,使大小汽車制造商承受前所未有的運營壓力;在海外,上汽集團、吉利、比亞迪等企業的強勢表現,也引起了歐美貿易保護主義者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忌憚……
面對全新的挑戰與艱巨的任務,上汽集團除依托汽車產銷的體量,電動化、智能化技術的積淀,以及累積多年的海外影響力外,仍需倚仗更具年齡與經營理念優勢的領導層的引領,為企業注入新鮮健康的血液,繼續做大做強上汽的招牌,引領這艘巨輪沿著“新四化”的航道加速前行。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責任編輯: 潘昱辰 
-
過境免簽政策適用口岸增至37個,中外媒體關注中國入境游
2024-07-16 19:46 觀出行 出行熱點 -
WTTC:西班牙亟需“流量管理”,為“反旅游”抗議降溫
2024-07-16 18:12 觀出行 出行熱點 -
吉利、長城與比亞迪的“三國殺”
2024-07-16 16:33 觀出行 人物/專題 -
德國瑞典棄權,意大利西班牙支持
2024-07-16 13:37 -
勞斯萊斯前設計總監家中遇刺身亡,兇手仍在逃
2024-07-16 13:06 觀出行 產業新聞 -
巴黎奧運時間|法國奧運季帶來“新旅行”
2024-07-16 11:54 觀出行 出行·紀錄 -
巴黎奧運時間|圣火已至巴黎,傳遞路線連起這些風景
2024-07-15 22:00 觀出行 出行·紀錄 -
巴黎奧運時間|“奧運會配色”話題沖上熱搜
2024-07-15 20:39 觀出行 品位·出行 -
關稅下的“兩手”準備,上汽或在西班牙建首個歐洲工廠
2024-07-15 20:01 觀出行 產業新聞 -
只留一款車型在售?捷豹將全力轉型電動化
2024-07-15 18:36 觀出行 產業新聞 -
從高冷到火熱,這屆年輕人對博物館“下手”了
2024-07-15 14:26 觀出行 洞察/視頻 -
“外國車企在中國為生存而戰”
2024-07-15 11:02 觀出行 人物/專題 -
Z世代扎堆雜貨店,旅行路上解鎖“新流量”?
2024-07-15 09:30 觀出行 出行·紀錄 -
中國電動汽車亮相英國古德伍德速度節
2024-07-15 09:26 -
“免費的午餐”,哥本哈根為鼓勵綠色旅游出新招
2024-07-13 11:38 觀出行 出行熱點 -
同比增長88%,比亞迪上半年在日本銷量1084輛
2024-07-13 11:26 觀出行 產業新聞 -
從”憨豆先生“到于謙,電動MINI從中國望世界
2024-07-12 19:26 觀出行 產業新聞 -
巴塞羅那居民抗議:讓游客“回家”
2024-07-12 19:17 觀出行 出行熱點 -
“東盟特快”抵達重慶,馬方:后續或開行客運列車
2024-07-12 19:15 觀出行 出行熱點 -
關稅壓力下,紅旗兩款純電新車將繼續投放歐洲
2024-07-12 19:04 觀出行 產業新聞
相關推薦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評論 48“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評論 101“她下月訪華,盡管特朗普團隊表達了擔憂” 評論 50“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評論 116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評論 126最新聞 Hot
-
“中國在非洲真正贏得了民心,就連斯威士蘭…”
-
“日企抱團是絕望之舉,中國工廠效率質量都是第一”
-
“中國有能力讓夢想照進現實,將贏得史詩般競爭”
-
被災民暴罵到當場破防,馬克龍發飆:你該慶幸你在法國!
-
美高校敦促國際學生抓緊回來:萬一把中印拉黑名單呢
-
美國政府“逃過一劫”
-
“澤連斯基要求歐盟新外長:對華批評要降調”
-
澳大利亞來了,中國就得走人?澳總理這么回應
-
美媒感慨:基建狂魔發力,我們又要被超越了
-
英國剛公布新任大使,特朗普顧問就痛罵:傻X
-
“來自中國的老大哥能確保我們…”
-
俄羅斯的報復來了
-
澤連斯基罵普京“傻子”,俄方怒斥
-
還在扯皮中國,“涉華條款全刪了”
-
中國“光伏OPEC”發文嚴厲質問央企,怎么回事?
-
“最后一道貿易障礙,中國解除了!”
-